2024年2月23日 星期五

阿含經-704



 其次,阿難!有五盛陰,所謂色盛陰,覺(受)、想、行、識盛陰是。所謂比丘如是而觀察為興衰,這就是色,就是色之集,就是色之滅,是覺(受)、想、行、識,是識,是識之集,是識之滅。如此五盛陰有我慢的話,他就會消滅。阿難!如有比丘作如是之觀時,則知五陰中的我慢已滅,就叫做正知。阿難!此法乃一向為可,一向為樂,一向意念,無漏而無受,為魔所不能及,為惡所不能及的。為那些諸惡不善之法,為穢汙,為當來之本,以及煩惱的苦報,和生老病死之因,所不能及的,所謂成就此不放逸的。為甚麼呢?因為由於不放逸之故,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乃能得覺證,由於不放逸之故,而生諸無量的善法,如有隨道品的。阿難!因此之故,你應當要如是而學,我也是成就於不放逸,當學如是。阿難!由於甚麼義之故,有信的弟子會隨於世尊而行,而奉事,而至於命盡呢?」

尊者阿難白世尊說:「世尊為法之本,世尊為法之主,法乃由世尊而啟發,唯願世尊闡說!我現在聽後,得以廣知其義。」佛陀便告訴他說:「阿難!你要諦聽!聽後要善思念它,我當會為你具足的分別解說。」尊者阿難,乃受教而聽。

佛陀說:「阿難!如其也有為了正經(契經)、歌詠(諷誦)、記說(受記)之故,有信的弟子,乃會隨著世尊而行,而奉事至於命終的(是不值得的)。但是要知道!阿難!或者他在於長夜數聞此法,誦習至於千遍,其意所惟觀察的,為明見深達,如和此聖論之義相應,能使其心為柔和,而沒有諸陰蓋,所謂論施之論、戒之論、定之論、慧之論、解脫之論,解脫知見之論,漸損之論,不會之論(不單為聚眾之論)、小欲論、知足論、無欲論、斷論、滅論、燕坐論、緣起論,像如是的沙門之論,得而容易,而不難得,由於此義之故,有信的弟子,乃隨世尊而行,而奉事至於命盡的。阿難!像如是的,為煩師(謂為師者的災患),為煩弟子(即為弟子者的災患),為煩梵行(即為梵行者的災患)

阿難!甚麼叫做煩師呢?如師出世,有策慮思惟,而住於策慮之地,有思惟觀雜,為凡人而有辯才。他住於無事處,住於山林樹下,或者居在於高岩,寂無音聲,遠離而無惡,居於沒有人民之處,隨順而燕坐。或者住於彼處,而學遠離,而精勤,而得增上心,在於現法而樂居。他學遠離,精勤而安隱,快樂而遊行後,隨帶弟子而還,所謂梵志、居士、村邑、國人,都隨之而來。他帶著追隨的弟子而還,那些梵志、居士、村邑、國人也隨之而來後,便會起貢高,由出家而遠家,像如是的,而為煩師,這也是為惡不善之法,為穢汙,為當來的有之本,有煩熱的苦報,為生老病死之因所煩,這叫做煩師。

阿難!甚麼為之煩弟子呢?那位師尊的弟子,學其遠離,他乃住於無事處的山林樹下,或者居住於高岩,寂無音聲之處,而遠離,而無惡,沒有人民之處,而隨順於燕坐。或者住在於那個地方,學習遠離而精勤,而得增上之心,在於現法當中安樂而居。他學習遠離,精勤而安隱,而快樂遊行之後,就隨帶弟子還回來,會有梵志、居士、村邑、國人,也隨之而來。他隨帶弟子還回,梵志、居士、村邑、國人也隨之而來後,便會起貢高,由於出家而還家,像如是的為煩弟子,這也是為惡不善之法,為穢汙,為當來之有之本,為煩熱的苦報,乃為生老病死之因之所煩,這叫做煩弟子。

阿難!甚麼叫做煩梵行呢?若如來出世,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世尊)。他住於無事處,在於山林樹下,或者居於高岩,寂無音聲之處,而遠離,而無惡,並沒有人民之處,而隨順而燕坐。阿難!如來到底是以何義之故,住在於無事處,住在於山林樹下,或居住於高岩,寂無音聲之處,而遠離,而無惡,而沒有人民之處,在那裡隨順而燕坐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