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8日 星期一

阿含經-505

 

(8)向須陀洹(須陀洹譯為預流,向為趣向於預流果-初果的人。是由凡夫而積其修行,順次經過七加行-三賢四善根的次第而證的。所謂預流之流就是指聖道而言,預乃為之入,已入聖道之故,名叫預流。又流為類之義,是聖者之入流類之謂。)

(9)得須陀洹(就是指須陀洹果,也就是預流果,為初果的阿羅漢,其他如前述,或劣譯俱舍學曾有譯述。)

(10)向斯陀含(斯陀含譯為一來。由於預流果的聖者,進而斷盡欲界修惑的一品,乃至五品者,就為之一來向,也就是趣向於一來果之義。)

(11)得斯陀含(就是斯陀含果。斷欲界的六品者,則唯殘留引一大生之惑〔下三品〕之故,於人天一往來後,而般涅槃-得寂滅而為阿羅漢。一來果即為二果阿羅漢。)

(12)向阿那含(為阿那含向,阿那含譯為不還,是一來果的聖者,更進而斷欲界修惑的七品或八品者,就是不還向,是趣向於不還果之位之故。)

(13)得阿那含(為阿那含果,也就是三果阿羅漢。斷盡欲界第九品的修惑之位就是不還果,因為不再還來欲界受生之故,而名。)

(14)中般涅槃(在於欲界與色界之二趣的中間而般涅槃-入滅,故名。不遠果的聖者,在於欲界死後,於色界之中有身,而起聖道,斷餘惑而般涅槃。餘詳俱舍學。)

(15)生般涅槃(生色界後不久,能起聖道,斷餘惑而般涅槃者。此為修道而具有勤修,與速進的二道故,生後不久就能般涅槃。)

(16)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生色界後,長時修加行,依於多功用,而斷餘惑,而般涅槃。此為具勤修道,不具速進道,而有行就是有此勤修之行之義。)

(17)無行般涅槃(生色界後,長久懈於加行,不多積功用,這樣的經久後,而斷除餘惑,而般涅槃。此為勤修、速進二道俱缺者。

(18)上流色究竟(上流般涅槃。流為行,生色界,初依靜慮,漸次向上地去轉生,終於般涅槃。上流,由於因與果的差別,而分為樂慧與樂定之二。如因之差別,即樂慧者雖雜修靜慮,樂定者即不雜修。如果之差別,即樂慧者生於色究竟天,不生於無色界,樂定者,即生於有頂天-無色界。其他詳解均在劣譯俱舍學)。

這叫做十八種有學的人。居士!甚麼叫做九種無學的人呢?(九種阿羅漢均附有法字,為種性之義,也就是示某某人之義。)

(1)思法(雖然得阿羅漢果,但怕所得的會退失,故恒思自害,早入涅槃〔寂滅,離開此肉體〕。)

(2)升進法(堪達法。其性堪能,善能練根修行,早速得達不動種性。)

(3)不動法(不動即為不傾動,為利根者,能斷盡一切煩惱,是盡智之後,起無生智者。所謂修練為因而得者就稱為不動。)

(4)退法(雖得阿羅漢果,但僅遇疾病等陣緣,即會忽然再起修惑,而退失其所得,而為三果、二果、初果,如不遇障緣就不會退失,故不是決定會退失,是可能之義。)

(5)不退法(也是利根者,是依本來的種性而稱為不退。不退即不退失,也就是不會退失其所得的功德。)

(6)護法,護則不退,不護則退(對於所得的法,不令退失,而常防護。此法的經文乃兼解說,說防護就不會退失,如果怠而不防護的話,就會有退失之懼。)

(7)實住法(為安住法。所謂離強勝的退綠與優勝的加行,而安住於自位,也就是如無特勝的退緣,就不退,若無特勝的加行,則不會轉優,而實住的種性。)

(8)慧解脫(依無漏的慧力,而將障慧的煩惱障除離,可說就是了斷慧障的煩惱,於慧得自在之義。)

(9)俱解脫(更得滅盡定,而將幸定的解脫障除離,也就是慧障與定障二者俱解脫,而於定慧均能自在的聖者。前七法為依根的利鈍而分,後二乃為所離之障而分的,因此而知,後二畢竟為前七而已。又俱舍學的次序,與此經略有變動,詳義均在劣譯俱舍學裡。)

這就是所謂九種無學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