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阿含經-140

 諸位賢者們!此外火界乃極為大,極為淨,極不憎惡。是無常之法,是會盡之法、衰法,會變易之法。何況吾人的此身乃為暫住,乃為愛之所受呢?所謂不多聞而愚癡的凡夫,會作此念: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如果是多聞的聖弟子的話,就不會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他為甚麼會作此念呢?因為如遇有他人來罵詈、捶打、瞋恚責數的話,便會作如是之念:我會生此苦,乃從因緣所生的,並不是沒有因緣的。以甚麼為緣呢?緣苦更樂(苦觸)是。他觀察此更樂為無常,觀察覺(受)、想、行、識為無常。他的心緣於此界而住,而止,與一心合而定寂不移動。他在於後來之時,如遇幼少(年輕人),或中年人,或長老(老人)來行不可事(不應該作的,不利之事),或者用拳扠,或者用石擲,或者用刀杖加害時,他便會作此念:我受此身體,是色法的粗質,以四大的種子和合而成的,是從父母所生的,需靠飲食來長養,須要常披衣服來蓋覆,都依坐臥、按摩,也應澡浴,更得強忍才能生存,是會破壞之法,會滅盡之法,會離散之法。我由於有了此身,才會致於被奉扠、石擲,以及刀杖之加害。因此之故,他會極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正念,不忘不癡,安定於一心,他作此念而說:我極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正念,不忘不癡,安定於一心。我所受的此身,應該致於被奉扠、石擲,以及刀杖之加害,唯當精勤去學世尊之法。

諸位賢者們!世尊也曾作如是之說:『如果遇有賊來,用利的刀鋸,節節的解截你的身體。你如果被賊用利的刀鋸來節節的解截你的身體時,假若心有變易,或者用惡語言的話,你就是衰退。你應當作如是之念:如遇有賊來用利的刀鋸節節的解截我身的話,就因此而能使我的心不變易,不出惡語言,當替那位節節的解截我身的人起哀愍之心,為了那人之故,而心與慈俱在,遍滿於一方,而成就而游止於其中。像如是的至於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於一切,心乃與慈俱在,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於一切世間,而成就而游止於其中。


諸位賢者們!那位比丘如果依於佛、法、眾(僧),而不能安住於相應之舍的話,則諸位賢者們!那位比丘應該慚愧羞厭:我對於法之利,卻得不到利,對於德,也沒有甚麼德可言。所謂我,雖依於佛、法、眾(僧),然而卻不住於善相應之舍。諸位賢者們!猶如初迎的新婦(剛出嫁的新娘),看見其姑嫜,或看見其夫主時,就會慚愧羞厭那樣。諸位賢者們!當知比丘,也應如是的應該慚愧羞厭:我對於法之利,卻得不到利,對於德,也沒有甚麼德可言。所謂我,雖依於佛、法、眾(僧),然而卻不住於善相應之舍。他就由於此慚愧羞厭之故,便會住於善相應之舍。這是妙息寂,是所謂舍一切有,而離開愛,而沒有欲,是滅盡而無餘。這叫做比丘之一切大學(大作佛事,大有成就)。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阿含經-139

 諸位賢者們!那位比丘如果依於佛、法、眾(僧),而不能安住於相應之舍的話,則諸位賢者們!那位比丘應該慚愧羞厭:我對於法之利卻得不到利,對於德,也沒有甚麼德可言。所謂我,雖依於佛、法、眾(僧),然而卻不住於善相應之舍。諸位賢者們!猶如初迎的新婦(剛出嫁的新娘),看見其姑嫜,或看見其夫主時,就會慚愧羞厭那樣。

諸位賢者們!當知比丘,也應如是的應該慚愧羞厭!我對於法之利,卻得不到利,對於德,也沒有甚麼德可言。因為我雖依於佛、法、眾(僧),然而卻不住於善相應之舍。他就由於此慚愧羞厭之故,便會住於善相應之舍,這就是妙息寂,就是所謂舍一切有,而離開愛,是沒有欲,是滅盡而無餘。諸位賢者們!這叫做比丘之一切大學(大作佛事,大有成就)。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火界呢?諸位賢者們!所謂火界有二種:有內身之火界,有身外之火界。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內火界呢?所謂在於內身中,是內身所攝的火,火性屬於熱,為內身之所受的。這有甚麼呢?所謂暖身、熱身、煩悶、溫壯,以及消化飲食等是。像如是之比類,以及在於此身中,其餘的內身所攝之火。火性屬於熱,為內身之所受的。諸位賢者們!這叫做內火界。諸位賢者們!如外火界的話,就是大的,就是淨的,不憎惡的。


諸位賢者們!有時會有外火界之生起,火災起後,會燒掉村邑、城郭、山林、曠野的。將一切燒掉後,或會燒至於道,燒至於水,無受而滅。諸位賢者們!外火界消滅後,人類會求取火,或者用鑽木截竹去取火,或者用火珠木隧(都是古代取火的工具)去求取火。

2021年8月9日 星期一

阿含經-138

 諸位賢者們!此外水界乃極為大,極為淨,極為不憎惡。這是無常之法,是會盡之法、衰法,是會有變易之法。何況吾人的此身又是暫住,為愛之所受呢?所謂不多聞愚癡的凡夫,會作此念: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啊!多聞的聖弟子就不作此念: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他為甚麼會作此念呢?因為如遇有他人來罵詈、捶打,瞋恚而責數的話,便作此念:我會生此苦,乃由於因緣所生的,並不是沒有因緣的。以甚麼為緣呢?緣於苦更樂(苦觸)的。他觀察此更樂(觸)之無常,觀察覺(受)、想、行、識之無常,他的心緣於此界而住,而止,與一心合,而定寂不移動。

他在於後來之時,他人來對他說柔辭軟語的話,他便作此念:我生此快樂,乃從因緣而生的,並不是沒有因緣的。甚麼為緣呢?緣於樂更樂(樂觸)。他觀察此更樂(觸),觀察覺(受)、想、行、識也是無常,他的心緣於界而住,而止,與一心合,而定寂不移動。他在於後來之時,如遇有幼少(年輕人),或中年人,或長老(老人)來行不可事(對你不應該作的事,不利的事),或者用拳扠,或者用石擲,或者用刀杖加害的話,他就作此念:我受此身體,乃為色法的粗質,是四大和合為種子,而從父母所生,需靠飲食來長養,須要常披衣服來蓋覆,都依坐臥、按摩,也應澡浴,更得強忍才能生存,是會破壞之法,會滅盡之法、離散之法。

我由於有了此身,才會致於被拳扠、石擲,以及刀杖之加害。由於此的緣故,他就極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正念,不忘不癡,安定於一心。他作此念而說:我極為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癡,安定於一心。我所受的此身,應該致於被拳扠、石擲,以及刀杖之加害,唯當精勤學世尊之法!

諸位賢者們!世尊也作如是說:『如果有賊來,用利的刀鋸,解截你的身體為節節段段。你如果被賊徒用利的刀鋸節節的解截你的身體時,假若心有變易,或出惡言語的話,你就是衰退。

你應當要作此念:如有賊徒來侵,用利的刀鋸節節的解截我的身體的話,就會由於此,而使我的心不變易,不出惡語言,當應替那位節節解截我的身體之人起哀愍之心,為了那個人之故,心和慈俱在,遍滿於一方而成就游止於其中。像如是的遍滿於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於一切,心乃與慈俱在,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於一切世間,而成就游止於中。

2021年8月5日 星期四

阿含經-137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內地界呢?所謂在於內身中的,為內身所攝,為堅實,屬於堅性而住,為身內之所受的物體。這是那些呢?所謂發、毛、爪、齒、粗細的皮膚、肌肉、筋、骨、心、腎、肝、肺、脾、腸、胃、糞等物體是。像如是之比類,以及在此身中,其餘的存在之物,為內身所攝的堅實物,是屬於堅性而住,為身內所受者。諸位賢者們!這叫做內地界。

諸位賢者們!外地界者,所謂大是,淨是,不憎惡是。諸位賢者們!有時會有水災,這時會滅除外地界。


諸位賢者們!此外地界,乃極為大,極為淨,極為不憎惡。是無常之法,是有盡之法,是會衰之法,是有變易之法。更何況吾人的此身,暫時住止於此,而為愛所受?所謂不多聞而愚癡的凡夫,都作此念:此為我,此為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如果是多聞的聖弟子的話,就不作此念:此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他為甚麼會作如是之念呢?如果遇有他人罵詈、扭打、瞋恚,而責數的話,他就會作如是之念:我所生的這種苦,乃由於因緣所生的,並不是沒有因緣的。以甚麼為緣呢?


乃緣於苦更樂(苦觸)的!他觀察此更樂(觸)為無常的,觀察覺(受)、想、行、識也是無常的。他的心,緣於界而住,而止,而合於一心,寂定而不移動(以界為所緣的他的心,乃為喜,為樂,而要立於界,而固著不動,巴利文為經之意)。他在於後來之時,遇有他人來向他說柔辭軟語的話,他就會作此念:我所生的這種快樂,乃由於因緣所生的,並不是沒有因緣的。以甚麼為緣呢?乃緣於樂更樂的(樂觸)。他觀察此更樂(觸)為無常的,觀察覺(受)、想、行、識,也是無常的。他的心,緣於此界而住,而止,而合於一心,寂定而不移動。他在其後之時,也遇幼少的人(年輕人),或中年人,或長老(老年人),來行不可事(不應作的,不好的),如或用拳扠,或用石擲,或用刀杖加(用刀用木杖加以傷害),他便作此念:我所受的此身體,乃為色法粗質,是以四大之種所造的,是從父母所生,都靠飲食而得以長養,常以衣服蔽覆。


平常都以坐臥、按摩,澡浴,而強忍,才能得以維生。是會破壞之法,是會滅盡之法,是離散之法。我由於有了此身。才會致於被拳扠、石擲,以及以刀杖來加害。由此之故,他便會極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而正念,不忘而不癡,安定一心(心定而皈於一)他會作此念:我極為精勤,而不懈怠,正身而正念,不忘而不癡,安定一心(心定而皈於一)。我受此身,應該致於被拳扠、石擲,以及刀杖之加害,唯有當應精勤學習世尊之法。

2021年8月4日 星期三

阿含經-136

 三十、象跡喻經第十(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尊者舍梨子告訴諸比丘:一切無量的善法,都攝在於四聖諦裡。以四聖諦為一切法中最為第一,猶如諸獸之跡當中,乃以象跡為第一那樣。裡面又說苦諦有四苦八苦.並廣說五盛陰苦之所以,即一切法為四大假和合,四大各含內外二種。一切法均由此四大隨因緣和合而成就者。作如是之觀,就能堪耐諸困苦。後又說當住四無量心,離一切有與愛欲,見一切因緣所生法,厭離五盛陰,以至得解脫。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尊者舍梨子告訴諸比丘們說:「諸位賢者們!雖然有無量的善法,然而那些一切法,均被四聖諦所攝,都來入在於四聖諦當中。所謂四聖諦,乃為一切法當中,最為第一的。為甚麼呢?因為能攝受一切眾善法之故。諸位賢者們!猶如諸畜生之腳跡當中,乃以象跡為第一那樣。所以的緣故為何呢?因為那象跡,乃為最高大之故。像如是的,諸位賢者們!無量的善法,那些一切法,皆為四聖諦所攝,都來入於四聖諦當中,所謂四聖諦,乃在於一切法當中最為第一哩!那四種呢?所謂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聖諦是。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苦聖諦呢?所謂生之苦、老之苦、病之苦、死之苦、怨憎會之苦、愛別離之苦、所求不得之苦,略為五盛陰之苦。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五盛陰呢?所謂色盛陰,覺(受)、想、行、識盛陰是。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色盛陰呢?所謂有色質的物體,那些一切,均為是四大,以及四大所造的。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四大呢?所謂地界與水、火、風界是。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地界呢?諸位賢者們!所謂地界有二種:有內地界,有外地界。

 

2021年8月3日 星期二

阿含經-135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於此事的話,則比丘能成就見,能得正見,對於法能得不壞淨,而能入於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比丘知道行如真(如實而知道行),知道行之集,知道行之滅,知道行之滅之道如真。甚麼為之知道行如真呢?所謂有三行,也就是身行、口行、意行,就名叫做知道行如真。甚麼為知道行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行之集)。所謂由於有了無明,便有了行,就叫做知道行之集如真。甚麼為知道行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行之滅)。所謂無明如果滅除的話,則行便會消滅,這叫做知道行之滅如真。甚麼為知道行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行之滅之道)。所謂八支聖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為之八聖道,這叫做行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行如真,知道行之集,知道行之滅,知道行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於法能得不壞淨,而能入於正法當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如果有一位比丘,其無明已滅盡,明已生起的話。則又要作甚麼呢?」尊者大拘絺羅回答說:「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其無明已滅盡,明已生起的話,就已沒有甚麼再作的了。」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像如是的。他們二位尊者,又更互說些佛教的真義,然後各人都歡喜奉行,從座起而去。

2021年8月2日 星期一

阿含經-134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於此事的話,則比丘就能成就見,能得正見,對於法能得不壞淨,而入於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名色如真(如實而知道名色),知道名色之集,知道名色之滅,知道名色之滅之道如真。甚麼為知名呢?所謂四種非色陰(受想行識)叫做名。甚麼為知色呢?所謂四大(地水火風四大要素),以及四大所造作的,為色(由四大要素所造成的物體)。此說色,前說名。就叫做名色,這叫知道名色如真。甚麼為知道名色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名色之集)。所謂由於有了識,便有了名色,這叫做知道名色之集如真。甚麼為知道名色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名色之滅)。所謂識若除滅的話,則名色便會消滅,這叫做知道名色之滅如真。甚麼為之知道名色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名色之滅之道)。所謂八支聖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為八聖道,這叫做知道名色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名色如真,知道名色之集,知道名色之滅,知道名色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於法能得不壞淨,而入於正法之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於此事之故,比丘則能成就見,而得正見,對於法,能得不壞淨,而能入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識如真(如實而知道識),知道識之集,知道識之滅,知道識之滅之道如真。甚麼為之知道識如真呢?所謂有六識,也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就名叫做知道識如真。甚麼為知道識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識之集)。所謂因為有了行(業行,指精神意志作用),便有了識,這叫做知道識之集如真。甚麼為知道識之威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識之滅)。所謂行如果消滅的話,則識便會消滅,記名叫做知道識之滅如真。甚麼為之知道識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識之滅之道)。所謂八支聖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為八聖道,就名叫做知道識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識如真,知道識之集,知道識之滅,知道識之減之道如興的話,就名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於法能得不壞淨,而入於正法當中。」尊者舍梨子聽後,稱歎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歎後,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