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

藥師經經文3




「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
文殊師利啊!那位藥師琉璃光如來世尊,在當初發心修菩薩行的時候,就許下了十二個宏大誓願,一定要使一切眾生的祈願都得到滿足。

    他的第一大誓願是:惟願在未來世,當我得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時,自己的身體成為光明火炬,熊熊燃燒,照耀無量無邊的世界,使一切眾生都像佛陀一樣,具有美好莊嚴的身形像貌,也有三十二種大人相,和八十種隨形好。

:
本行菩薩道時:因地行菩薩道時。
令諸有情所求皆得:可使有情眾生所願皆滿。藥師淨土的淨琉璃世界,修行人的心應屬無垢清淨心、無怒害心,即具有慈、悲、喜、捨平等之心方可住入。
第一大願:(佛身莊嚴):願我來世證得空性、自性時,則佛、本尊身光明無量,熾然照亮無邊世界,佛身顯現莊嚴身相,只要眾生修習成就與我相同。

2018年8月18日 星期六

藥師經經文2



爾時、世尊讚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汝今諦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
曼殊室利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

佛告曼殊師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

:
  於是,世尊便稱贊文殊師利童子說;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啊!難得你有如此的大悲之心,向我勸請,讓我演說諸佛名號,他們所具有的本願功德,  為的是拔除那些糾纏眾生,使其不得安樂的業障。使一切生活在未來末法時代的眾生得到大利益。現在你們就好好聽著吧,仔細地思索吧,我就來為你們敷設講演正法。

    文殊師利說:我等聽命,唯願世尊為我們演說開示,我們樂於聽聞領受。

  佛祖於是對文殊師利說:由此而往東方,經過十個恆河那麼多的沙粒數一樣多的世界,便會到達一個叫淨琉璃的世界。

   那個佛國的教主名為藥師琉璃光如來,又有應供、正等覺、明行圓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天人師、調御丈夫、佛、薄伽梵等等。

:
大悲:大悲心。
本願功德:佛的願力及功德。
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為消除業障所纏縛的有情眾生,且使有情眾生能以相法幻化相應方式而達到利益安樂之法。
拔:除去。
纏:纏縛。
樂聞:高興聽法。
淨琉璃:淨琉璃藥師世界。詳細在藥師七佛經中,說明此世界在東方十殑伽土,國土地面為琉璃,佛身琉璃透明。
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具有佛十種名號,為報身佛所建立的淨土。


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應同修建議要我講一部藥師經。
     我想對於佛經應由法師講解比較合適,
     而大經一般都是講給菩薩、阿羅漢聽。
     佛陀要他們發願而慈悲利他的善行來
     成正覺。
     經文重點要有善根聽聞或誦念,
    並信受奉行。
 而佛經是釋迦牟尼住世開示,替古佛而未住世佛告訴弟子因緣修進。而各經共通點就是要發願求證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苾芻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銷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
我親耳這樣聽佛說:佛祖曾在許多國度游化宣教。他來到了廣嚴城,止步安住於清涼的樹林中,微風吹動樹葉,發出沙沙的美妙聲音。

佛的四周簇擁著八千位大比丘,又有三萬六千位大菩薩,還有諸多的國王、大臣、婆羅門以及在家的佛教居士,此外還有天龍等不屬於人類的有情之類。

無量多的大眾,全都恭敬地圍繞在佛的周圍。佛正准備為他們說法呢。

這時候,文殊師利作為佛法的繼承人,因感受到佛祖的神聖威力,便離座而起,來到佛祖跟前,他褊袒著右肩,單腿跪下,以右膝著地,伏身且合十向薄伽梵致敬,說道:「世尊,希望您能夠為我們演說諸如淨土經中所說的不同佛的名號,他們的宏大誓願及其功德。以便一切聽聞您說法的人,能夠得以消除業障罪報,使一切眾生在佛法衰替的時代仍然能夠得到您的恩澤,享受利樂」。
:
如是我聞:依佛所說。
一時:當時。
薄伽梵遊化諸國:釋尊雲遊各處說法。
住樂音樹下:停住在樂音樹下為眾生說法。
大苾芻:出家大師。
菩薩摩訶薩:高果位菩薩。
大聲聞:具有智慧的聲聞眾。
婆羅門:印度上層社會階級、具有福報的居士(清淨修行者)
           藥師經以渡人天居士大眾為主要對象。
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薩在淨土的名號。法王子:佛果位修行者。
右膝著地:單腿彎曲跪拜。
薄伽梵:釋尊。
曲躬合掌:禮節方式。
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銷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但願釋尊介紹以相法渡生的佛名 號、及此佛的願力及渡生成就殊勝的功德。令眾生聽到、修持而能消除業障,為渡有情眾生之故以利益成就眾生安樂,以相法神識幻化變化,使眾生所願皆滿。
相類諸佛名號:佛即在空中幻化各種身形,以眾生能接受的佛身相應,如以長者身、居士身、菩薩身渡眾生,各有不同的佛名相狀。
像法轉時:以相法幻化變化。神識變化,以業力入六道輪迴或升法界入聖道。

2018年8月12日 星期日

心經分段解釋-17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梵咒本來不許翻譯的,因為怕持的人著了解釋,反而添知見,心亂了。但此經是自利利他的,終不能忘記眾生,離了大悲本願。
姑將咒義略述一二:揭諦揭諦,是說度過去呀!度過去呀!波羅揭諦,是向彼岸度過去呀!波羅僧揭諦,是彼岸大家度過去呀!菩提薩婆訶,是速速證到菩提呀!以上六句判為祕密分,為第七段,有自己知道,沒法出口的意思。
  佛說的三藏十二部,總是說個心,這心經是說心內精華。大凡人有七個心,每每自己不知道的,那六個是六道心,每日流轉勿停﹔忽而天道心,忽而人道心,又忽而三惡道心,總是無主的逐境流浪心。下等的人,並且不知道什麼是叫做心,中等的人才知道善心惡心的分別心,上等人是多有向上的心,可以得人天的好果。還有第七個心是空心,是無上的心,是無住的心,是有主的心,是清淨自在的心﹔這個心不是修證到是不會知道的,連二乘人和權乘菩薩也不會知道的。佛說:微生虫到處可去,隻是火裡不能去。眾生的心到處可緣,隻是不肯向般若上去,就是不知道那第七個心。這個心是出世的心,明了這個心,去成佛就不遠了。眾生在此岸,是六個心,超登彼岸,便是那第七個無心的心,正是毫無挂礙的心了。但人不從六個心上下手,就不能出世,要從煩惱上參透,挂礙上打開,方可成佛。譬如人已落在泥坑裡,必要從泥裡拔出來,所以世法正是出世的資糧。人先要明白煩惱是什麼?還是我的六個心。你且息下了,心空無著,才見那無心的心了。從來修佛道的人,以為是出世看得輕,不值得理他,平時就不在人事上練心,於做人道理全不講究。孝悌是根本,忠信是法用,是盡人道的根基,正是成佛的本錢。大乘佛法,首重根本,所以能一路直入,一竿到底,中間不會背師忘道,自入歧途。你想五蘊法見都空了,那貪根已斷,名利心又附在何處呢?所以奉勸世人讀經要照經去做,第一步求得明心的法門,一門深入,見到了實相,自然般若開了﹔第二步有了辦法,在人事上磨練,掃蕩習氣﹔此時有進無退,直到成佛。但此生隻可見性成佛,除淨習氣,還得多世,不用功還要遲下去﹔不過見性后,就世世不退轉了。這個經是文字般若,指示我們的法行﹔須自作觀行,即是觀照般若﹔啟發般若后,見到自性,開了智慧,這是實相般若﹔此時歸宗唯一的門路,由此永斷無明,了脫生死。文雖二百六十個字,足以蕩空掃有,實證菩提,菩薩與三世佛,均不能出此范圍。此經雖有七譯,經義實是不二,匯萬法以歸一,更破一以歸宗,無心可心,無經可說。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不曾說一個字,就是點明一切性空的道理。願行者須從自性的道理上會,不要在文字的道理上會。把心空了,才可以和心經相印,是謂印心。
  [佛歷二五一五年歲次庚寅九月同人敬錄。]
[心經]至此簡述畢,感謝前賢之釋;感思有緣人道學精進。
有心人要試着學習,心如明鏡,緣聚緣滅,鏡心無影。

2018年8月8日 星期三

心經分段解釋-16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以下是轉入無虛,點明一知字的妙用。這知字是靈照覺知,表明悟后的意境,仿佛是轉而為有﹔不知這知字也是法,也是性空,一時的緣生,暫時的法用,即是知而無知,生而不生﹔所以不明無生的道理,就不能證知真空的道理。前說一空字,是般若的體﹔此說一知字,是般若的用。所以表般若的至德,無可形容,無可言表﹔至此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惟有神會,惟有贊嘆,正是冷暖自知的時候。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這六句是贊嘆的辭句。咒是密意,以決定如是曰咒,如軍令嚴速曰咒。以無所不包謂之大﹔以無所不通謂之神﹔以無所不照謂之明﹔以無可比對無可再加謂之無上﹔以畢竟平等謂之無等等﹔空不偏空,有不著有,於寂滅無住的性體中,能啟發恆沙妙用。六祖雲: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前為無實之體,此為無虛之用﹔故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你想世上的人,沒一個人沒有礙的痛苦,哪一個人能離了佛法,佛法又何曾迷信呢!
  以上七句判為證知分,分第六段,要親證才知這個境界,不是靠文字可以得知的。所以得知的必須要真參實究,從自性上用功,經是不過借來考證罷了。總之,心通才是最大神通﹔但心不空就不能通,不通就不能明,不明則一切智慧被無明所覆,不能啟發。這一分是說心到了真空的境界,自然有許多力量﹔不是有苦再除,卻使一切苦厄無所依附,根本無苦厄的了。

 


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心經分段解釋-15



【究竟涅槃】 這涅槃是清淨的意思。二乘人是有余涅槃,
             不是究竟﹔這究竟涅槃是佛位,名為無余涅
             槃,連涅槃亦不可得。所謂成了佛,也沒有
             成佛的法見。本來涅槃是對生死說的,既本
             來沒有生死,亦安有涅槃,不過同是個假名
             罷了。這是菩薩的果德。
【三世諸佛】 無論現在佛,過去佛,未來佛,統包括三世
              一切諸佛,不問已成未成,都是一體平等。
              須知釋迦彌陀是果上佛,我和六道眾生是因
            上佛,性自平等,所以不可自棄,也不可輕人。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世諸
        佛,也無不由此法門而得無上菩提。一切大智慧,
        無不由自性佛母所生,生是啟發的意思。這個得,    
        正是無得之得﹔必得心中了無所得,然后本來的面
        目斯得。此時無人,無我  ,無眾生,無壽者,寂
        然不動,而妙用恆沙,由此啟發,這是佛的果德。阿耨多羅是無上,三藐是正等,三菩提是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是言佛的意境。你想連佛也不能離此法門,眾生豈可自外,另覓途徑,豈非顛倒!所以不自求而他求,都是因地不正,適以自誤!
  以上十句判為果德分,為第五段,是說到果德地位,一切挂礙才算淨盡,才是究竟涅槃,都賴觀空成就,並無別法。又以上可算是上半部心經,專說此法無實。下面再翻身過來說個無虛,金剛經說:“此法無實無虛。”要人不要執實,也不要執虛,正顯般若無住的妙用。若再深一層講,心既不有,法於何依?既沒有法,更談不到無實無虛的了。所以說,涅槃生死等空華。

2018年8月2日 星期四

心經分段解釋-14



【心無挂礙】 這個心,是毫無挂礙,人空法空,寂滅輕安
                           大自在心,視世間出世間一切一切皆量等虛
              空,無有邊際,包羅萬有,了無挂礙。心且
              不有,挂礙何依?苦厄安在?
【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心裡既是淨空無
          ,      白天沒有想象,夜間自無亂夢,正如千眼千手,
                                              照十方,豈有顛倒?凡人恐怖,先有一個得失
            心,就是有我的果,正是六道生死的種性。如
            能心空法空,登於佛位,兩個生死已了。菩薩
            再來世間,是大悲願力,不是業力,自然沒有
             恐怖,顛倒夢想,都遠離了,到了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