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第十二篇告子章句下第十四章


陳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則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禮,言將行其言也,則就之;禮貌未衰,言弗行也,則去之。其次,雖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禮,則就之;禮貌衰,則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飢餓不能出門戶。君聞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從其言也,使飢餓於我土地,吾恥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註:
陳子:趙注以為即陳臻,孟子弟子。
同之:周濟之也。周,同「睭」。

大意:陳子說:「古時候的君子,要怎樣才肯出來做官呢?」
孟子說:「所要就任的情形有三種,所要辭去的情形也有三種。君迎接他非常恭敬而有禮貌,並且說是要實行他的話,這樣就出任官職。禮貌雖然依舊,但是說的話不見聽從,那就辭職離開。

次一等的,雖然未能實行他的話,但迎接他非常恭敬而有禮貌,就出任官職。禮貌減退,就辭職離開。

再下一等的,早晨沒有飯吃,晚上也沒有飯吃,飢餓到不能走出門戶。君聽到了說:『我在大方面不能實行他的道理,又不能聽從他的話;使他在我的國境內挨餓,我實在覺得很羞恥。』便去周濟他,這樣也可以接受;這不過是為了避免餓死罷了。」

說明:君子為官是為利益百姓,君能實現他的見解,就可繼續做下去;若無法達到目的,就要掛冠求去。不能尸位素餐,讓百姓痛苦。

現代很難有此賢人君子了。競選口號、白皮書及政見,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先生說不用兌現。百姓一再被騙也是活該。

台灣官員而能得一官半職已是慶幸,千辛萬苦考上的;東拜託西送禮而得的,再如何也要保有此官位,百姓苦難是他們的事,況且上行下效,部會長官貪污肥肥,外國被鰥現會切腹自殺以表懺悔,台灣因太肥自殺也死不了,何必切腹還會被人戲稱作秀↑反正想一點辦法就過去了。況且台灣百姓犯有健忘性,很快就忘了。

依文解字三世佛冤

 隋朝運河開通江南,隋煬帝將幸揚州,欲帶大批樂工與美女,有一位老樂工名為王令言,怕舟船眩暈,無意參加,但要抵補人數,想到自己兒子也是樂師,就請假回家。回到家中聽到兒子在彈琵琶,其意令其警奇,問曰:「此曲何名?」其子答:「安公子」,詞:
弱柳千絲縷,(細柳千絲萬縷)
嫩黃勻遍鴉啼處。(染遍鵝黃嫩緣,鴉雀處處亂啼)
寒入羅衣春尚淺,(還是早春天氣,寒意沁入羅衣)
過一番風雨。(才過了一番風雨)
問燕子來時,(我問燕子你飛來時)
緣水橋邊路,曾畫樓、見個人人否?(在緣水橋邊畫樓裏,可曾見到伊人蹤跡?「人人,借用周邦彥之《迎春樂》中之詞意」)
料靜掩雲窗,(料想她雲窗靜掩,獨自無情緒)
塵滿哀弦危柱。(懶怠彈奏一任弦柱蓋滿灰塵
「哀弦危柱,借蘇軾《水龍吟》之詞意」)
庾信愁如許,(我就像多愁的庾信《著愁賦》羈留異地)
為誰都著眉端聚。(到底是為誰眉峰不展幽恨攢聚)
獨立東風彈淚眼,(我對著東風獨立彈點清淚)
寄煙波東去。(寄與煙波流向東去)
念永晝春閒,(想這晝長清閒)
人倦如何度?(慵倦的我如何捱得過去)
閒傍枕,(悶倚孤枕)
百囀黃鸝語。(只聽黃鶯婉囀柔語)
喚覺來厭厭,(昏沉沉進入夢鄉又被鶯聲喚起)
殘照依然花塢。(百般無聊見斜陽依然照在花塢內
「念永晝春閒至依然花塢,借用賀鑄的《薄倖》之詞意。」)
若是你聽琵琶此曲,而只明白寫作意境優雅,音色讓人陶醉,那你自此而後就再無法添詞唱曲。王令言聽出此曲之內涵,對其子言:「此曲宮聲,往而不返」宮則君王,結果兩人都沒去,而隋煬帝在此次南下而亡,樂工與美女全陪葬。
所以聖佛早在其傳道之時,因參加者程度參差不齊,內有出世、入世之法,有大乘、小乘,兩者之中有隱諱之言不能輕露,有緣者能明,如論語公冶長第第五,十三章,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十四章,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聞。

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第十二篇告子章句下第十二、十三章


十二
孟子曰:「君子不亮,惡乎執?」
註:
亮 :同「諒」,信也。
惡乎執:朱注:「言凡事苟且,無所執持也。」
大意:孟子說:「君子若不誠信,遇事又怎麼能把握中道呢?」

說明:現在的社會大部分的人,都是無法誠信守諾言。政治人,信口開河,目的只要達其自身的目的,又有諾貝爾獎得主為他們背書,承諾不用兌現。
           宗教家,只要信眾捐大錢,階級越大,將來要上天堂或下地獄,也無法保證,能不能達其祈求?連那可憐三餐都不繼的人勒腹省錢來捐錢,祈禱改變命運,這種錢也收,一切的一切都要是人收神背債。
           企業家,只要我能賺大錢,黑人的、化學的、農藥的,都能賣人,別人生死與我何干?

十三
魯欲使樂正子為政。
孟子曰:「吾聞之,喜而不寐。」
公孫丑曰:「樂正子強乎?」
曰:「否。」
「有知慮乎?」
曰:「否。」
「多聞識乎?」
曰:「否。」
「然則奚為喜而不寐?」
曰:「其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
曰:「好善優於天下,而況魯國乎?夫苟好善,則四海之內,皆將輕千里而來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則人將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聲音顏色,距人於千里之外。士止於千里之外,則讒諂面諛之人至矣。與讒諂面諛之人居,國欲治,可得乎?」
註:
樂正子:名克,孟子弟子,魯人。
強 :才足有為也。
知慮:猶智謀。
優 :朱注:「有餘裕也,言雖治天下尚有餘力也。」
輕千里:即不以千里為難之意。輕,易也。
訑訑:自足其智,不嗜善言之貌。
讒諂面諛:讒,崇惡飾言,以毀害能者。諂,逢迎巴結。面諛,謂當其面而阿諛之。
大意:魯國要使樂正子主持國政。
孟子說:「我聽到這消息,高興得睡不着覺。」
公孫丑說:「是不是樂正子辦事的能力強呢?」
孟子說:「不是的。」
公孫丑說:「是不是他足智多謀呢?」
孟子說:「也不是的。」
公孫丑說:「是不是他的見識閱歷豐富呢?」
孟子說:「因為他做人喜歡善事。」
公孫丑說:「喜歡做善事就夠了嗎?」
孟子說:「喜歡做善事的人,即使讓他治理天下也是
            綽綽有餘力,何況是一倨魯國呢?一個人如果
           喜歡善事,那四海之內的人民,都會不遠千里
            而來,告訴他一切的善事。

要是不喜歡善事,那麼人民就要說他自作聰明,
不聽受好言好語。『我早已知道了!』像這種自
作聰明,不聽好言好語的聲音態度,把人們拒絕
在千里以外。

好人被拒絕在千里以外,那麼喜歡說壞話的、奉承的、當面討好的人就來了。若是同這些喜歡說壞話的、奉承的、當面討好的人在一起,要想把國家
治理好,可以辦得到嗎?」

說明:一個國家、公司、社團等的領導人,其人是好善事,
             由因緣感召,必是有許多同好善事的人來結交,那治
             理一個國家、公司、社團必如掌上取柑,非常易事。

           相反的,若是一個貪心、好名、把權的領導人,也會感
            召一群貪名聞利養,酒色之徒相隨,那連心、身、家都
            無法照顧好,如何能治理一個團體呢?

現在台灣是民主制度,人人平等,與佛教所說「佛、心、眾生」自性相同,但還是有分別,未悟之時,亦分眾生、菩薩、佛,是因其智慧不同。

現在有選舉與被選舉之人,都一律相同,無善惡,無智愚,票票同權,科技發達,網路迅速。所以台灣自解嚴
至今,經濟曲線下降,貪瀆曲線上昇,是符合時代趨勢。台灣百姓有一種習性,一窩瘋,蛋塔、雷神巧克力,都
是最好證明。
每屆選舉都能看到如此的習性顯現,若百姓不用理性與智慧,將永遠會活在不滿不足的痛苦中,可憐哉!

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忘不忘

『剎那生滅,只要有執,就會招感,就會變現。不放,就會永遠背著走。』
當事情已過,記憶卻存留,事發當時的感覺也一併留下來了,如果執於自己當時的感覺跟情緒,就無法放下。
導演,導播,編劇,觀眾,各司其職。當戲落幕,或是當這部份劇情結束時,就該散場,就該回家了。
當我們入戲太深,戲,就不再是單純的一齣戲了;現實跟戲的界限,也從此模糊了。
於是這個「執」,執於有「我」,執於「我是」,執於「我的東西」,執於「我的感覺」,執於「我的需求或是欲望的滿足」,就會一直被保留,一直重複被試測;每當我們回憶過往時,我們就是在重新演戲。
人的執心讓人與人冤冤相報,同樣的負面習性不克服,生生世世都會遭到同樣的困境,產生同樣的造做,同樣的反應。
人若無情,何來大千世界?但是在情執裡打滾翻轉,不能脫身,甚至不能自保,那剩下來的是什麼?
這世的各個情結不放,就成了「業」。
不管每個關係是好還是壞,不管兩人之間的糾紛到底誰是誰非,不管這些關係是不是前世互動的業果,只要這世不解業釋懷,就會一直扛到來世了。
然後你會發現,跟同樣的人,來世會出現同樣的互動模式,跟同樣類型的人,也一樣,而自己的不良習性,若是不修,還是會一直帶下去,面對同樣的考試。
過去在哪裡?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刻,都曾經是未來,也馬上成為過去了。
如果我們能夠在時間的鍵盤上,按下「停止」這個鍵,也許我們就能夠抓住一點現在了。但是,可能嗎?
過去並不存在,業並不存在,除非,我們執於過去,活在過去;活在過去,不放掉過去的感覺,就看不到現在。
如果認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話,那真的就是難移了;活在記憶裡,就會重複塑造跟記憶雷同的事件出現。
因為習性思惟沒有改變,不僅是持續創造雷同的事件,還會用類似的身心反應來面對此事件;因為這一切,都是習慣成自然。
過去事件,不僅是存在記憶裡,當時的身心反應,也是一樣,存在記憶裡,成為身體的一部份,前世受的病痛,創傷,或是驚嚇,若沒有化解釋懷,這世的身體就會存留痕跡。
前世死於的病變,也可能讓自己這一世同樣的器官或是組織腺體的功能比較弱,或是出現問題。
同樣的,如果曾對別人做了什麼,讓別人受苦,總有一天,自己也要承類似的苦。
這些種種,都是因為執,執於有我!當不能被滿足時,就會產生愛欲貪取種種造做,得不到會苦,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也會苦,得到了卻不能常存或是留住,也會苦。苦,苦,苦,都是苦,苦,卻放不下,或是不願意放下,那就只能一直苦下去了!
喜歡生生世世在無明苦裡打轉嗎?萬相叢生,剎那生滅,只要有執,就會招感,就會變現;各個角色扮演,是為了學習生命的不同層面。
業力昇起也好,新事件發生也好,面對解決就是了;在每個角色中,看清楚苦因苦果,才能解除苦;不放,就會永遠背著走。
譬如:
在一所學校裡面,最後一年裡有一位教授給同學們上了最後一堂課程;叫做「人生」。
最後一節課,老師說要考試。「三道題目都很簡單,」老師笑眯眯地說,「記得父母生日的同學請舉手!」片刻,女生都齊刷刷地舉起了手,有幾個男生畏畏縮縮地舉起了手,又放了下去。
老師繼續問:「教學樓裡有三個清潔工,誰能叫出其中兩個人的名字?」這下大家都傻眼了。三年了,怎麼從來沒留意過她們?
老師接著拋出了第三道題:「你是否打過自己的耳光?」這一回,所有的學生都哧哧地笑了起來。打自己耳光,恐怕只有傻瓜或瘋子才幹得出來吧?
嘈雜的議論聲漸漸平息下來了,老師說話了:「『人生』這門課程,旨在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導我們今後如何立身處世、如何成人成才。今天的三道考題,可以說是對同學們做了一個大概的檢驗。」
「第一題——記住父母的生日。」老師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了「孝道」兩個字,「孝道教人善良,心存孝道的人,必定具有善的根苗,有善的根苗,才可能開出善花,結出善果。」
「第二題——記住你身邊每一個人的名字。」老師又寫下了「尊重」兩個字,「記住別人的名字,是尊重別人的表現之一,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尊重使人寬厚。基石寬厚方能負重,人心寬厚方可立業。」
「最後一題——如果你不記得父母的生日,又叫不出清潔工人的名字,那麽,你就該打自己一記耳光了。」老師又在黑板上寫下了「反省」二字,「反省促人進步,有反省才有悔悟,有悔悟才會有進步,才會有成才的可能。」

這三道看似簡單的題,實則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一個人善良與否,決定了他將來是否有用;寬厚與否,決定了他將如何發揮作用;而能否不斷反省、不斷進步,則決定了他是否能持久向前,越來越有用!

第十二篇告子章句下第十一章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
孟子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
註:丹之治水:朱注:「當時諸侯有小水,白圭為之築堤,壅而注之他國。」韓非喻老篇:「千丈之隄,以螻蟻之穴潰。故曰白圭之行隄也,塞其穴,是以白圭無水患。」
愈於禹:愈,勝也。禹治水歷多年;丹治水,收效速,故自謂勝過於禹。
水之道:朱注:「順水之性也。」焦疏:「水之道,猶言水之路,謂水所行之路,而禹順導之耳。」
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趙注:「禹除中國之害,以四海為溝壑,以受其害水,故後世賴之。今丹之除水,近注之鄰國,觸於洚水之名,仁人惡為之。自以為愈於禹,子亦甚過矣。」
壑 :坑谷可以受水者。朱注:「壑,受水處也。」

       大意:白圭說:「我的治水,只要築好隄防,便可以堵塞水的氾濫。收效很快,自信勝過禹很多。」
        孟子說:「你的話錯了!當初禹的治水,是順著水性下行的自然之道。所以禹把四海做聚水的坑谷,為天下人除害,那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你現在卻把鄰國做取水的坑谷,把禍害轉嫁到別國人身上,這是損人利己的辦法,怎麼可以和禹相比呢?
因為水性可順而不可逆,如果用隄防水來堵塞,那水倒向流行,四處氾濫,這在虞舜時候叫做洚水,洚水也就是所謂洪水,為仁人所痛恨的。現今你把水害轉移到鄰國,實在太不合於仁道了,卻還說勝過禹,你真是說錯了。」

說明:佛陀在世時是托鉢乞食,由眾信士供食,無分葷素,後來信眾多了,定了五戒,內有不殺生,但還是無分葷素之食;祂的表弟提婆達多想要佔僧團的領導人,主張戒魚、肉之食。佛陀不同意,而帶走僧眾五佰人出離,犯了破合和僧大戒。

地球上的生物,存活在自然界有一定的食物鏈,一般都有互相剋制,或弱肉強食,以保自然平衡。但因人類有高靈性,以自愛心自強,來破壞、侵略、殺戮,以致破壞平衡。

今之佛教也以大乘佛教自居之士,提倡素食不殺生,是好事;但做法就跟白圭與孟子說法分二種。
淨土宗的淨空老和尚,教信眾以虔誠的心念佛,迴向給蚊蟲、菜蟲、有害生物,不要傷害我們及作物,而我們戒殺,這合孟子主張。
另有信佛的人遇到有害生物,自己不殺,放生於別人家,自己好而不管別人,這與白圭一樣的心態。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臉書分享:磚塊與石頭


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在函谷府衙為府尹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經。
傳說,一日有位鶴髮童顏的老翁,沿路招搖來到府衙要找老子論理。老子在府衙門前遇見老翁,老翁對老子略為施禮說道,聽聞先生學
問淵博,老朽願向您討教個明白。
老翁得意地說:「我今年已經一百零六歲了,說實話,我從年少至今,一直都是閒適輕鬆的度日,而與我同年出生的人都已紛紛作古,他們開墾了百畝良田,卻沒有一席之地,修築了河渠城牆而未享轔轔華蓋,建造了四座宅第,卻落身於荒野郊外的孤墳;而我雖一生不稼不穡,還吃著五穀,雖沒置過一磚一瓦,仍然居住在避風遮雨的房舍中,先生!我現在是否可以嘲笑他們忙忙碌碌勞作一生,只是給自己換來一個早逝呢?」
老子聽了,微然一笑,便吩咐府尹幫忙找一個磚塊和一個石頭來,
老子將磚塊和石頭放在老翁面前說道:「磚塊和石頭如果只能擇其一,仙翁您是選擇磚塊還是願取石頭?」
老翁得意地將磚塊取來放在自己的面前說:「我當然選擇磚塊!」
老子撫鬚笑問老翁:「為什麼呢?」
老翁指著石頭說:「這石頭沒稜沒角,取它何用?而這個磚塊卻用得著呢!」
老子又招呼圍觀的眾人問道:「請問大家是要石頭還是要磚塊?」眾人都紛紛說要磚塊而不取石頭。
老子回過頭來提問老翁說道:「是石頭壽命長呢,還是磚塊壽命長?」
老翁說:「當然石頭壽命長囉!」
老子釋然笑道:「石頭壽命長,人們卻不選它,磚頭壽命短,人們卻喜歡它,這只不過是有用和沒用罷了,天地萬物莫不如此!壽雖短,於人於天有益,天人皆擇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壽雖長,於人於天無用,天人皆摒棄,倏忽忘之,長亦是短啊!」

老翁頓然大慚。由此故事,一位修行人具有天命,應接天命行業,若違天命,再長壽也是無用※只是糟蹋糧食而已。什麼是天命,簡單的說就是有益於眾生。

臉書分享:學習欣賞的能力

這個故事,是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在演講中多次提及的一件往事。
一個春暖花開的中午,當時還在讀中學的希拉蕊,和親愛的爸爸在公園裏散步。眼尖的她立即發現一個老太太裹著一件厚厚的羊絨大衣,脖子上還有一條厚厚的圍巾,天啊,那可是在寒冬才有的穿著哩!
「爸爸妳看,那位老太太穿的,真是太奇怪、太可笑了!」
當時爸爸沈默了一會兒,表情有些嚴肅。
「我突然發現妳缺少一種本領,就是欣賞別人的本領。這說明妳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缺少了一些熱心和友善。」
希拉蕊覺得爸爸太小題大做了,於是她很不服氣地問:「爸!難道你不覺得老太太真的穿太多了嗎?」
「恰恰相反,我覺得老太太很值得欣賞。她穿著羊絨大衣,圍著毛皮圍巾,也許是因為生病初癒,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也或許是因為別的什麽原因。但妳仔細看,她專注地看著樹枝上清香、漂亮的丁香花,表情是那麽的安詳、愉快。我覺得老太太的神情令人感動!難道妳不認為她很美嗎?」
希拉蕊認真地觀察了之後,覺得確實像爸爸說的那樣,從老太太臉上的笑容可以看到她的內心像怒放的鮮花一樣。
爸爸又領著希拉蕊走到老太太面前,微笑著說:「夫人,您欣賞鮮花的神情真令人感動,您使這春天變得更加美好了!」
老太太似乎有些激動:「謝謝,謝謝您!先生。」隨後,她從提包裏取出一小袋餅乾,一邊遞給了希拉蕊,一邊誇讚說:「這孩子真漂亮……
回家以後,爸爸對希拉蕊說:「渴望得到欣賞,是人的本性。一定要學會真誠地欣賞別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值得欣賞的優點和特點。當妳學會真誠地欣賞別人之日,就是妳得到別人更多欣賞之時。」
或許,這就是希拉蕊能擔任國務卿這個要職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