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第十二篇告子章句下第六章


淳于髡曰:「先名實者,為人也;後名實者,自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實未加於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賢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湯,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惡汙君,不辭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趨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魯繆公之時,公儀子為政,子柳、子思為臣,魯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賢者之無益於國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賢則亡,削何可得與?」
曰:「昔者王豹處於淇,而河西善謳;綿駒處於高唐,而齊右善歌;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有諸內必形諸外。為其事而無其功者,髡未嘗睹之也。是故無賢者也,有則髡必識之。」
曰:「孔子為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不稅冕而行。不知者以為為肉也。其知者以為為無禮也。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不欲為苟去。君子之所為,眾人固不識也。」
註:
淳于髡:齊人,博學強記,滑稽多辯。
先名實者,為人也;後名實者,自為也:朱注:「名,聲譽也。實,事功也。」言以名實為先而為之者,是有志於救民也;以名實為後而不為者,是欲獨善其身者也。
三卿:謂司徒,司馬,司空也。
名實未加於上下:朱注:「謂上未能正其君,下未能濟其民也。」
仁者:朱注:「無私心,而合天理之謂。」
趨 :赴也,向往也。
公儀子:名休,博士,相穋公,奉法循理,百官自正。
子柳:泄柳也,與子思同為穋公師傅之臣。
削 :土地見侵奪也。
王豹:衛之善謳者。謳,齊聲歌唱。
淇 :水名。
緜駒:齊人,善歌者也。
高唐:齊西邑。
齊右:齊西部也。
華周:一作華舟,即華旋,齊國大夫。
杞梁:即杞殖,齊大夫,莊公伐莒昤,與華周同時踐死。
不用:謂言不見用也。
燔肉:祭肉也。
稅 :同「脫」,音脫。
冕 :與祭時所戴禮帽。
大意:淳于髠說:「重視聲名事功的人,是為着救世濟民;輕視聲名事功的人,是為着獨善共身。夫子你位列三卿之中,聲名事功都還沒做到,在上匡正國君,在下濟助人民,就辭職而去,仁人應該是這樣的嗎?」
孟子說:「情願做平民,而不願意用自己的賢才去事奉不賢的君,是伯夷。五次歸就商湯,五次被薦給夏桀的,是伊尹。不厭惡卑污的君,不推辭低微的小官的,是柳下惠。這三個人雖然不同道,但他們的趨向是一致的。所一致的是什麼?就是仁道。君子所求的也不過是仁道罷了,何必一定要行為相同呢?」
淳于髠說:「魯穋公時,公儀子執掌國政,子柳、子思都是臣子;可是魯國的土地,被別國侵奪的更加厲害,賢人對於國家,竟是這樣的沒有益處啊!」
孟子說:「虞國不用百里奚而亡國了,秦穆公用了就能夠稱霸諸侯。不用賢人就要亡國,連那只是國土被侵削的情形也得不到啊!」
淳于髠說:「從前王豹住在淇水,而使河西一帶的人都會唱歌;緜駒住在高唐,而使齊國西部的人也都會唱歌;華周和杞梁的妻子,因為哀戚痛哭已死的丈夫,而改變了齊國的風俗。所以一個人內在有學問的話,一定會表現出來;至於做一件事情而不能夠收到續效的,我從來沒有見過。所以說,現在沒有賢人,要是有,我一定知道的。」
孟子說:「從前孔子做魯國的司寇,不受重用;跟着君去祭祀,又沒有分給祭肉;於是孔子連禮帽都來不及脫,就急忙地走出去了。不知道的人,以為孔子是為了得不到祭肉而離開;知道的人,以為孔子是為君對他無禮。殊不知孔子是借微小的過失而走,而不想苟且而走。君子所做的事,本來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夠了解的啊!」
說明:一個有智慧的人,他要在職或離職都有天命在,而淳于髠的修行還沒有達此。而他舉的例子,王豹和緜駒,是非常好,
           現在的一貫道及美國的摩門教,都是有此精神,開荒辦道。

而孟子舉孔子為例,並非正確。孔子是因齊國國君和其相國要破壞魯國國君與孔子關係,故意在魯祭太廟前數日,送八十名美女與一百二十匹駿馬來迷惑君及季相,孔子反對而君好色無言,君受季相蠱惑,就等參加祭祀後,忽忽回宮。

孔子弟子非常恨怒,勸孔子立即離國,孔子說等三天祭肉不來再離開。而非不脫禮帽就離開,若是這樣,那能為聖人的修養與忍辱呢?
要離開時,還唱一首歌,並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時未祀太廟前魯君有一點接受孔子建議,不收齊國餽贈,但受不了季相讒言,故祭祀之後先跑。此女子就是齊送的八十位美女,會影響一國興衰;此小人乃暗指季相,因其位高不敢直言,用比喻罷了。
這也是天命,若孔子仕途得意,就成不了至聖了。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賈伯斯在病床上對人生的感悟:


我曾經叱吒商界,無往不勝,在別人眼裡,我的人生當然是成功的典範。但是除了工作,我的樂趣並不多,到後來,財富於我己經變成一種習慣的事實。

此刻,在病床上,我頻繁的回憶起我自己的一生,發現曾經讓我感到得意的所有社會名譽和財富,在即將到來的死亡面前己全部變得暗淡無光,毫無意義了。黑暗中,我看著那些金屬檢測儀器發出幽綠的光和吱吱的聲響,似乎死神溫熱的呼吸正向我靠攏。

現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夠用的財富,就該去追求其它與財富無關的,應該是更重要的東西,也許是感情,也許是藝術,也許只是一個兒時的夢想。無休止的追求財富,只會讓人變成一個變態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寫照。上帝造人時,給我們以豐富的感官,是為了讓我們去感受他預設在所有人心底的愛,而不是財富帶來的虛幻。

我生前贏得的所有財富我無法帶走,能帶走的只有記憶中沉澱下來的純真的感動,以及和物質無關的愛和情感,它們無法否認也不會自己消失,它們才是你人生真正的財富。會一直隨著你、陪著你、給你力量和光明。(宗教講的業力)

愛行千里,命無邊際,你想去哪裡就去那裡,想登多高就登多高,一切都在你的心裡,在你的手裡。

『世界上什麼床最貴?』『病床』可以有人替你開車,替你賺錢,但沒人能替你生病,東西丟了都可以找回來,但是有一件東西丟了就永遠找不回來,那就是生命。
一個人走進手術室時才發現還有一本書沒有讀完,那叫『健康人生』。
以上是賈伯斯對人生的感悟。

無論我們現在正處於人生的任何階段,隨著歲月的流逝,終究要面對落幕的一天,趁還能喘口氣,學學心靈工程,知道之後方向及時間,該好好珍惜親情、愛情、與友情,最後能忘情瀟灑的離開。
『虛名假富』,到頭無,懂得『善待自己』、『珍惜別人』隨時隨地鼓勵別人,提攜造就別人!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第十二篇告子章句下第五章


孟子居鄒,季任為任處守,以幣交,受之而不報。處於平陸,儲子為相,以幣交,受之而不報。他日由鄒之任,見季子;由平陸之齊,不見儲子。屋廬子喜曰:「連得閒矣。」
問曰:「夫子之任見季子,之齊不見儲子,為其為相與?」
曰:「非也。書曰:『享多儀,儀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為其不成享也。」
屋廬子悅。或問之。
屋廬子曰:「季子不得之鄒,儲子得之平陸。」
註:
季任:趙注:「季任,君弟也。」任,小國,風姓,今山東濟寧市。
處守:留守也。
不報:不酬答也。
處 :居也。
儲子:齊相也。
連 :屋廬子之名。
閒 :閒隙也。
書 :周書洛浩之篇。
享多儀:言獻享以禮儀為重也。享,獻也。多,重也。儀,禮也。
儀不及物曰不享:物,事也。不及,不足也。謂禮儀所當行之事不足,即是不成獻享,故曰不享。
役 :用也。
為其不成享:因其不成獻享之禮,故不享。
大意:孟子住在鄒國的時候,季任留守任國,代理國政,以幣帛來結交孟子,孟子接受了卻不酬答他。
孟子住在齊國平陸的時候,儲子做齊國的宰相,也以幣帛來交結孟子,孟子接受了卻不酬答他。過些日子,阱子從鄒國到任國,去見季任。從平陸隨齊國,卻不去脢儲子。
屋廬子很高興地說:「我有機會可以去請教夫子了。」
就去問孟子說:「夫子到了任國,去見季子;到了齊國,卻不去見儲子;是因為儲子只是個宰相的緣故嗎?」
孟子說:「不是的。書經上說:『奉獻禮物要以禮儀為重,如果禮儀比不上禮物,就等於沒有奉獻;因為他不是誠心來奉獻的。』我不去見儲子,就是因為他不成奉獻的禮數。」
屋廬子聽了非常悅服。有人問他是什麼意思,屋廬子說:「因為季任有守國的重任,不能親自送禮到鄒國去見孟子,而儲子是齊國的宰相,應該可以親自送禮到平陸去見孟子呀!」
說明:送禮是一種交際,也是一種分享;台灣在日據時代及剛光復初期,百姓窮的要死,食無米飯,菜無肉屑,平時有一家客人來殺雞,必定留一半分給鄰居;有青菜水果豐收,一定選最好的送給親月好友,這就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好習俗。若有事要請別人幫忙,也一定送好禮去請託,而不談金錢,譬如喜喪之事,一切打理,主事家忙不過來,鄰居及親友就自動來幫忙,事後再親自登門道謝。
而現在的送禮,請求人時送大禮是賄賂,自家有水果,好的賣人,中等的才送人,這都不合古禮。


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臉書分享:白衣天使日記


我在臨終關懷診所工作數年,我的工作讓我能夠和病患一起走過他們人生最終的兩、三個禮拜,我一直以來都印象清晰,每當病患被告知即將死亡時,他們的情緒通常會波動在狐疑、否認、恐懼、憤怒、悔恨、更多否認的循環裡,他們有許多的懊悔,有許多後悔來不及做的事,他們突然間記起了自己有好多好多心願,等不及實現了。
他們只希望我可以傳遞他們死前最終的心願,於是我記下他們死前最後悔的五件事,想告訴你們,也再三提醒我自己,人生不能重來,也無法倒帶,所以更要隨時隨地提醒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1.    我希望我能過屬於自己的人生。「我真希望當時我有勇氣過自己喜歡的人生,而不是他人眼中期許的我」,這是我在病床前最常聽見的後悔。

當人們躺在病榻的那一刻,一切的周遭喧囂都顯得不重要了,

他們清楚而沈痛地回顧自己的一生,然後才發現年輕時候寫下的夢想都在歲月裡被遺忘。

或許你小時候曾夢想拯救世界;你想像著以後要成為太空員;
妳的心願是到南極研究企鵝。
小時候的我們勇敢做夢,但絕大多數的人在長大之後,都對年輕時的夢想嗤之以鼻,覺得自己未免太不切實際。

一直到死前那一刻,才後悔自己沒有勇敢嘗試,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去達成別人心目中的美好樣子,卻過了一個自己根本不喜歡的人生。

2. 我希望我不要這麼努力工作

「我好後悔我當初那麼發了瘋似的工作,卻忽略了身邊重要的人」
這句話幾乎來自每一個我照顧的男病患。

他們躺在病床上,一動也不能動的時候,
想起了他們童年在遊樂場裡玩耍的那種單純,
才發現 自己不知不覺地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大人」了。

他們後悔總是把大把大把的時間保留給工作,
把自己埋首在越疊越高的辦公室文件裡,
猛然抬頭,才發現周遭只剩下一盞燈陪著自己,
錯過了好多自己愛的人與愛自己的人。

3. 我希望我更勇於說出自己的感受

許多人為了要和其他人和平共處,而選擇抑制自己的心情感受。
因而讓我們無法成為我們真正能夠成為的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比自己以為的更偉大一些。
而且心事老是放在心裡,是會悶出病的。
醫學證明,有許多心理和生理疾病都和壓抑自己的感受息息相關。

練習說出心裡的真實感受吧,
或許當你最剛開始這麼嘗試的時候,旁人可能會被你的坦白給嚇到,
不過同時這也讓你們之間的關係 提高到另一個更健康的境界,
或者也幫你過濾掉一些其實你根本不需要的虛偽關係。
不管怎麼樣,你都為自己贏得一個最真實的自己,和不後悔的人生。

4. 我希望我能多跟家人、朋友以及重要的人聯絡

你還記得當年那些換帖死黨或是姐妹淘嗎?
每個人在垂死之際,都不約而同地想起了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朋友。
曾陪我們一起走過所有最甜蜜、最沈痛、最荒唐、最難堪、最...的記憶,
或許還曾經牽著手打勾勾,約定要當朋友當到世界末日那一天。

你都還記得嗎?在病床前的他們,一直到那一刻才發現,
自己有多久沒有打通親切的電話給老朋友,有多久沒對他們表達自己的關心和愛。

也因為到了人生的盡頭這種時候,
人們才明白這人生一路走來最重要的不是錢、不是地位、名利、
而是「愛」和「關係」,因為在你一步步走向死亡之際,
只有「愛」和「關係」會陪伴著你,陪你走完最後一哩路。
 5. 我希望我可以讓自己更開心

原來許多人一直到死前那一刻才知道,「快樂」其實是一種選擇。

多數人的生活總是走在一樣的循環和舊習慣裡,
儘管不開心,也會勸自己:「忍一忍,一下就過去了。」
豈知道,你這麼忍一忍,忍過的卻是自己的人生。

當你不滿意現狀時,不要忍耐,替自己多想一點,
是不是其實自己值得過更好的人生呢?
生活是種選擇,永遠不要被動地接受,
因為這是你的人生,只有你能為自己決定。


有意識地替自己選擇,對自己誠實,選擇會讓自己快樂的那條路。人能活過50歲,就算老天眷顧了,50歲之後算是賺來的,好好計畫應以後如何過自己的生活,寫下目標與遺囑,無常何時來到你不知道,不要讓自己和家人措手不及,那就能含笑離開。

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第十二篇告子章句下第四章


宋牼將之楚,孟子遇於石丘。曰:「先生將何之?」
曰:「吾聞秦楚構兵,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焉。」
曰:「軻也請無問其詳,願聞其指。說之將何如?」
曰:「我將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之號則不可。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利也。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仁義,而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仁義也。為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註:
宋牼:牼,音ㄎㄥ。趙注:「宋人,名牼。」
荀子非十二子篇楊注:「宋鉼(ㄐㄧㄢ),宋人;與孟子、尹文子、彭蒙、慎到等同時。」莊子天下篇:墨子真天下之好(兼愛說)也。宋鉼、尹文聞其風而悅之,作為華山之冠以自表。見侮不辱,救民之鬥,楚政寢兵,救世之戰,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取,強聒而不舍者也。」
以姓名時地事考之,宋牼與宋鉼同一人。
之 :往也。作動詞用。
石丘:亦作石邱。宋地。
秦、楚構兵:當在西元前三一一年,孟子年七十一。二國交戰。
說 :音ㄕㄨㄟ、,以言語喻人使從己也。
指 :同旨,意向也。
號 :用以號召之名也。
懷 :內心所思念也。
王 :音ㄨㄤ、,有天下也。
大意:宋牼將要到楚國去,孟子在石丘地方遇到他,就問他說:「先生將往那裏去呢?」
宋牼說:「我聽說秦楚兩國要交戰,我將去見楚王,勸說他停止;假如楚王不採納我勸說的話,那我將去見秦王,也勸說他停止。這兩個國王之中,總會有一個肯聽我的話吧!」
孟子說:「我也不必請問詳細的情形,只願聽聽你勸說的主旨。你勸說他們,預備怎麼樣呢?」
宋牼說:「我預備說明他們出兵交戰的害處,使他們知道於己不利而自動罷兵。」
孟子說:「當這干戈擾攘之秋,一般游說的人士,正要乘機挑動戰禍,殘殺生靈,而先生獨以罷兵息民為說,先生的志向確實是很偉大,但先生提出這利益的口號是不可以的。先生拿利益去勸說秦、楚兩國國王,秦、楚兩國國王喜歡利益,因此停止全面軍隊的出動;那麼這些軍隊的官兵,也是為了喜歡利益而樂於罷兵了。從此做人臣的,存著利心,去事奉他們的君上;做人子的,存著利心,去事奉他們的父母;做人弟的,存著利心,去事奉他們的兄長;這就是君臣、父子、兄弟之間,完全忘了仁義,大家都存著利心去相互交換,斷沒有敬長輩的誠意,這還成甚麼國家。像這樣還不亡國的,是從來沒有的事。
假使先生拿仁義去勸說秦、楚兩國國王,秦楚兩國喜歡仁義而罷兵,因此停止全國軍隊的出動,那麼這些軍隊的官兵是為了喜歡仁義而樂於罷兵了。
從此做人臣的,存著仁義的心,去事奉他們的君上;做人子的,存著仁義的心,去事奉他們的父母;做人弟的,存著仁義的心,去事奉他們的兄長;這就是君臣、父子、兄弟之間完全忘了利益,大家都存著仁義之心去相互交接,就必有敬長輩的誠意,真是化行俗美的國家;像這樣還不能夠統治天下的,是從來沒有的事。為甚麼一定要說到利呢?」
說明:中國自春秋時代開始,各地區之有力人士,都自己佔地稱王,就有八百餘諸侯國國,雖然有許多聖賢出,也是戰禍不斷。到了戰國時期(孟子時代)已被吞併成十幾個諸侯國,更出了許多專業人才,故有九流十家之名。儒家仁義之說,在當時是無法讓國王接受,但能普及民間,而傳到現代,也是天命。

現代的人,也是利益優先,享樂次之,仁義最後。為官拿回扣,賣東西有膺品,賣食物滲雜加防腐劑,賣油有地溝油,賣肉有組合肉,賣藥也有假藥,連賣豆干的也加工業染劑,真不勝枚舉。總之,老祖先留下的道德,所剩無幾,連修行人也入染缸了,如是如何?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智慧五


一、人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見最好的別人
有一個年輕人去買碗,來到店裏他順手拿起一隻碗,然後依次與其它碗輕輕碰擊,碗與碗之間相碰時立即發出沉悶、渾濁的聲響,他失望地搖搖頭。然後去試下一隻碗,他幾乎挑遍了店裏所有的碗,竟然沒有一隻滿意的,就連老板捧出的自認為是店裏碗中精品也被他搖著頭失望地放回去了。
老板很是納悶,問他老是拿手中的這隻碗去碰別的碗是什麼意思?他得意地告訴老板,這是一位長者告訴他的挑碗的訣竅,當一隻碗與另一隻碗輕輕碰撞時,發出清脆、悅耳聲響的,一定是隻好碗。老板恍然大悟,拿起一隻碗遞給他,笑著說:「小夥子,你拿這隻碗去試試,保管你能挑中自己心儀的碗」。
他半信半疑地依言行事。奇怪!他手裏拿著的每一隻碗都在輕輕地碰撞下發出清脆的聲響,他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驚問其詳。老板笑著說:「道理很簡單,你剛才拿來試碗的那隻碗本身就是一隻次品,你用它試碗那聲音必然渾濁,你想得到一隻好碗,首先要保證自己拿的那隻也是隻好碗。」
就像一隻碗與另一隻碗的碰撞一樣,一顆心與另一顆心的碰撞需要付出真誠才能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自己帶著猜忌、懷疑甚至戒備之心與人相處,就難免得到別人的猜忌與懷疑。其實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貴人」,前提條件是你應該與人為善。你付出了真誠就會得到相應的信任,你獻出愛心就會得到尊重。反之,你對別人虛偽、猜忌甚至嫉恨,別人給你的也隻能是一堵厚厚的牆和一顆冷漠的心。
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隻碗,碗裏盛著善良、信任、寬容、真誠,也盛著虛偽、狹隘、猜忌、自私。請剔除碗裏的雜質,然後微笑著迎接另一隻碗的碰撞,並發出你們清脆、爽朗的笑聲吧!
二、求人不如求己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抱繩頭做一場;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黃辟希運~

1
求人不如求己,萬事皆靠自己;企圖不勞而獲,或者一勞永逸,那是不現實的事。
在永平寺裡,有一位八十多歲駝著背的老禪師,在大太陽下曬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禪師看到以後,忍不住說:
「長老!您年紀這麼大了,為什麼還要吃力勞苦做這種事呢?請老人家不必這麼辛苦!我可以找個人為您老人家代勞呀!」
老禪師毫不猶豫地說:「別人並不是我啊!」
道元禪師說:「這話是不錯!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這種大太陽的時候呀!」
老禪師說:「大太陽天不曬香菇,難道要等陰天或雨天再來曬嗎?」
道元禪師是一寺之主,指導萬方,可是遇到這位老禪師,終於認了輸。
禪者的生活,無論什麼,都不假手他人,也不等到明天。
「別人並不是我」,「現在不做,要待何時?」這是現代人應該深刻思考的問題,因為我們都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2
佛印禪師與蘇東坡一起在郊外散步。
正走著,看到一座觀音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禮拜觀音。蘇東坡突然不解地問佛印禪師:「觀音本來是我們要禮拜、要祈求的對象,為何他的手上與我們同樣掛著念珠而合掌念佛,觀音到底是在祈求誰呢?」
佛印禪師意味深長地說道:「這要問你自己。」
蘇東坡說:「我怎麼能知道觀音手持念珠祈求誰?」
佛印開示道:「求人不如求己。」
禪啟示眾生要保持自由和主動的生活態度,而佛印所說的「求人不如求己」正是這種生活態度的生動詮釋。
3
道謙禪師與好友宗圓結伴參訪行腳禪師。
路上,宗圓因為不能忍受跋山涉水的疲勞困頓,所以幾次三番地鬧著要回去。
道謙禪師於是安慰他說:
「我們已經決心出來參學,而且也已經走出了這麼遠的路,現在半途放棄回去,實在是可惜啊。這樣吧,從現在起,路上如果有我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為你代勞,但只有五件事我幫不上你的忙。」
宗圓問:「哪五件事呢?」
道謙禪師泰然自若地說:「穿衣、吃飯、屙屎、撒尿、走路。」
道謙禪師的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宗圓終於有所領悟,從此再也不提行路辛苦之事了。
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就,即使天上掉餡餅,也要張開嘴巴去接啊。
萬丈高樓從地起,萬里路程一步始,個人的事情,別人絲毫不能代替,這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去做啊!

4
有一位信徒在屋簷下避雨,看見一位禪師正撐傘走過,於是就喊道:「禪師!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程可以嗎?」
禪師卻說:「我在雨裡,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徒立刻走出簷下,站在雨中,說道:「我現在也在雨中,您該度我了吧!」
禪師說:「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沒有傘。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傘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請自己找傘啊!」
禪師說完頭也不回就走了。
自已有傘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己有真正的禪性,就可以不被魔迷惑。雨天不帶傘想讓別人幫助,平時不認識真正的自我本性,卻想讓別人度。
這如同自家的寶藏不用,卻專門想別人家的,怎麼能稱心如意呢?
自傘自度,凡事應該反求自己。那位禪師不肯借傘,其實是禪師的大慈大悲。
我們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困難,而在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於求助他人,卻忘卻了自己——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尚未開發的潛力,並擁有把難題變成機會的能力,為什麼我們不去主動地主宰自己的命運,卻要祈求他人的憐憫和幫助呢?
「求人不如求己」,很簡單的一條小禪理,參悟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卻並不容易。
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應該靠自己去解決一切難題,靠自己去成功!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第十二篇告子章句下第三章


公孫丑問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詩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為詩也!有人於此,越人關弓而射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其兄關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小弁之怨,親親也。親親,仁也。固矣夫,高叟之為詩也!」
曰:「凱風何以不怨?」
曰:「凱風,親之過小者也;小弁,親之過大者也。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磯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磯,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註:
高子:趙注:「齊人。」
小弁:詩經小雅之篇名也。趙注:謂伯奇之作。伯奇,伊吉甫之子。詩小序及毛傳謂:「周幽王娶申后,生太子宜臼。又得褒姒生伯服,而黜申后,廢宜臼,於是宜臼之傅為此作此詩,以敘其哀痛迫切之情也。」(歷史上烽火戲諸侯博的褒姒一笑。詩:良夜驪宮奏管簧,無端烽火燭穹蒼,可憐列國奔馳苦,止博褒妃笑一場。)
固 :謂執滯不通也。
為 :猶治也。
關弓:彎弓也。
道 :語也。
戚 :親也。
親親仁也:朱注:「親親之心,仁之發也。」
凱風:詩經邶風篇名也。凡四章,通篇都是自責而慰母之辭。
親之過小:謂其失在一身而已。
親之過大:謂所關心在天下國家之大也。
磯 :朱注:「磯,水激石也。不可磯,言微激之而遽怒也。」
慕 :怨慕也。
大意:公孫丑問孟子說:「高子說:『詩經小弁這篇詩章,是小人所作的詩。』」
孟子說:「為什麼這樣說呢?」
公孫丑說:「因為這詩有怨恨的意味。」
孟子說:「高它先生的講詩太固執不通了。比如有一個人在這裏,看到越國人彎着弓要射人家,他一定只是談笑地勸戒說不可以;這沒有別的緣故,是因為越國人和他的關係很疏遠。如果是他的哥哥彎着弓要射人家,一定僧痛哭流淚地勸告他不可以射;這也沒有別的緣故,是因為兄弟和他的關係是親密的。
小弁這詩的怨恨,就是想親近父親;想親近父親,正是仁的表現啊。高老先生的講詩,真是太固執了。」
公孫丑說:「詩經凱風那篇詩,又為什麼不怨呢?」
孟子說:「凱風那篇詩中母親的過錯還小,而小弁這篇詩父親的過錯可大了。父親的過錯大而不怨恨,是更加疏遠父親的情感。母親的過錯小而又怨恨,是太不能容忍了。對父親過於疏遠,是不孝;對母親不能容忍,也是不孝。
孔子說:『大舜真是個最孝順的人了,五十歲了還怨慕自己的父母。』」
說明:從網路摘取二詩供參考
小弁
 弁彼鸴斯1,歸飛提提2。民莫不穀3,我獨於罹4。何辜於天5?我罪伊何?心之憂矣,雲如之何6
那些雅烏多快活,安閑翻飛向巢窠。人們生活都美好,獨獨是我遇災禍。我對蒼天有何罪?我的罪名是什麼,憂傷充滿我心中,對此我又能如何?

踧踧周道7,鞫為茂草8。我心憂傷,惄焉如搗9。假寐永嘆10,維憂用老11。心之憂矣,疢如疾首12
平平坦坦那大道,到處長滿青青草。深深憂傷在我心,憂傷如同棒杵搗。和衣而臥哀聲嘆,憂傷使我容顏老。憂傷充滿我心中,頭疼心煩真焦躁。

維桑與梓13,必恭敬止14。靡瞻匪父15,靡依匪母16。不屬於毛17?不離於里18?天之生我,我辰安在19
老天如今生下我,哪里有我好時運? 看到桑樹梓樹林,恭敬頓生敬愛心。無時不尊我父親,無時不戀我母親。不連皮裘外面毛,不附皮裘內里襯。

菀彼柳斯20,鳴蜩嘒嘒21,有漼者淵22,萑葦淠淠23。譬彼舟流,不知所屆24,心之憂矣,不遑假寐。
株株柳樹真茂密,上面蟬鳴聲聲急。深不見底一潭水,周圍蘆葦真密集。我像漂流的小舟,不知漂流到哪里。憂傷充滿我心中,沒空打盹思不息。

鹿斯之奔,維足伎伎25。雉之朝雊26,尚求其雌。譬彼坏木27,疾用無枝28。心之憂矣,寧莫之知29
看那野鹿快奔跑,揚起四蹄真輕巧。聽那野雞早晨叫,雄鳥尚且求雌鳥。我就像那有病樹,病得長不出枝條。憂傷充滿在心中,難道就沒人知道?

相彼投兔30,尚或先之31。行有死人32,尚或墐之33。君子秉心34,維其忍之35。心之憂矣,涕既隕之36
看那野兔入羅網,尚且有人把它放。路上遇到了死人,尚且有人把他葬。父親大人的居心,為何殘忍這模樣?憂傷充滿我心中,使我眼淚落千行。

君子信讒,如或酬之37。君子不惠,不舒究之38。伐木掎矣39,析薪扡矣40舍彼有罪,予之佗矣41
父親大人信讒言,就像任人把酒勸。父親大人不慈愛,思考事情不周全。伐樹得用繩牽引,砍柴刀順紋理間。放過真正有罪人,罪加我身任意編。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42。君子無易由言43,耳屬於垣44。無逝我梁45,無發我笱46。我躬不閱47,遑卹我后48
 不高就不是山巒,不深就不是水泉。君子不能輕發言,有人耳朵貼墻邊。不要把我魚梁拆,不要把我魚籠扳。我身已經無處容,後事哪有空掛念!

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和煦的風自南方吹來,吹拂著棗樹的嫩芽。
棗樹芽苗日漸茁壯,這是母親的辛苦照料。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和煦的風自南方吹來,吹拂著已成長的棗樹。
母親睿智而善良,而我們七個孩子卻無此善德。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哪兒有清冷的泉水呢?在浚邑的地面下。
有七個孩子需要照料,母親真是辛苦啊。

睍睕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模樣美好的黃鳥啊,吐出動人的聲音。
生育了七個孩子,卻沒有人能夠慰藉母親的心。
(睍音同現。睕音同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