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5日 星期五

阿含經-691

 

()1.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度一切無量空處,為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然而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無量空處相應的念想退轉具在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不住、不進,又是不厭,我生此法,會使我退轉,然而我此定,不得久住。那位比丘應如是而知。

2.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度一切無量空處,為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受此行,念此相與標,而立念如法,使住於一意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乃不退、不進,又是不厭,我生此法,能使我安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3.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度一切無量空處,為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無所有處相應之念想升進具在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知道,應知道:我生此法,為不退、不住,又是不厭,我生此法,能使我升進,像如是的,不久當得無所有處。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4.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度一切無量空處、為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然而他乃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滅息相應之念想無欲具在的話,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應知道:我生此法,乃為不退、不住,也不升進,我生此法,能使我厭離,像如是的,不久當得漏盡。那位比丘應如是而知。

()1.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度一切無量識處,為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無量識處相應之念想退轉具在的話,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不住、不進,又是不厭,我生此法,會使我退轉,然而我的此定,不能得久住了。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2.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度一切無量識處,為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受此行,念此相與標,立念如法,令住於一意的話,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為不退、不進、又是不厭,我生此法,能使我住,而我此定,必定能得久住。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3.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度一切無量識處,為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然而他乃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非有想非無想處相應之念想升進具在的話,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不退、不住,又為不厭,我生此法能使我升進,像如是的,不久當會得非有想非無想處。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此而知。

4.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度一切無量識處,為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而遴止於其中。然而他乃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厭離相應之念想無欲具在的話,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為不退、不住,也不升進,我生此法能使我厭離,像如是的,不久當得漏盡。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有想而有知,齊是而得知(都知道),乃至能得知非有想非無想處行之餘的第一有。行禪的比丘的人,從此而起(自此之後),而當為他人說。」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六完

2024年1月4日 星期四

阿含經-690

 

4.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離於喜欲,已捨、無求而游止於其中,正念正智,而身覺樂,所謂聖者之所說,聖者之所捨、所念、樂住、空,而得第三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滅息相應之念想無欲具在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也不升進,我生此法,能使我厭離,像如是的,不久當得漏盡。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1.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其樂已滅、苦已滅,喜與憂本來就已滅,而為不苦不樂、捨、念、清淨,而得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第三禪相應之念想退轉具備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不住、不進,又是不厭,我生此法,而會使我退轉,然而我此定,不得久住。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2.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其樂已滅,苦已滅,喜與憂本來就已滅,為不苦不樂、捨、念、清淨,而得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受此行,念此相與標,而立念如法,使住於一意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不退、不進,又是不厭,我生此法,能使我安住,而我此定,必定能得久住。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3.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其樂已滅,苦已滅,喜與憂本來就已滅,為不苦不樂、捨、念、清淨,而得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無量空處相應之念想升進具在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不退、不住,又是不厭,我生此法,能使我升進,像如是的,不久當得無量空處。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4.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樂滅、苦滅,喜與憂本來就已滅,為不苦不樂,為捨、念、清淨,而得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滅息相應之念想無欲具在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也不升進,我生此法,能使我厭離,像如是的,不久當得漏盡。那位比丘應當如是而知。

()1.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度一切色想,已滅除有對礙之想,不念若干之想,為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色樂相應之念想退轉具備的話,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不住、不進,又是不厭,我生此法,而使我退轉,然而我的此定,乃不得久住。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2.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度一切的色想,已滅除有對礙的想,不念若干之想,為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受此行,念此相與標,而立念如法,使住於一意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不退、不進,又是不厭,我生此法,能使我安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那位比丘應如是而知。

3.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度一切的色想,已滅除有對礙之想,不念若干之想,為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無量識處相應之念想升進具在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不退、不住,又是不厭,我生此法,使我升進,像如是的,不久當得無量識處。那位比丘應如是而知。

4.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度一切的色想,已滅有對礙之想,不念若干之想,為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然而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滅息相應的念想無欲具在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也不升進,我生此法,能使我厭離,像如是的,不久當得漏盡,那位比丘應如是而知。

 

2024年1月3日 星期三

阿含經-689

 

4.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為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由於離而生的喜與樂,得初禪成就游止於其中。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滅息相應的念想之無欲具在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為不退、不住,也不升進,我生此法,能使我厭離,像如是的,不久當知漏盡。那位比丘應如是而知。

()2.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其覺(粗尋)與觀(細伺)都已滅息,已內靜一心,而無覺、無觀,有由於定而生之喜與樂,而得第二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初禪相應之念想退轉具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不住、不進,又是不厭,我生此法,而使我退轉,然而我的此定不得久住的了。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2.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其覺與觀都已息滅,已內靜一心,而為無覺、無觀,而由於定而生之喜與樂,而得第二禪成就游止於其中。他受此行,念此相與標,而立念如法,使住於一意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為不退、不進,又是不厭,我生此法,會使我安住,而我的此定,必定能得久住。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3.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其覺與觀都已息滅,已內靜一心,無覺、無觀,由於定而生之喜與樂,而得第二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第三禪相應之念想升進具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不退、不住,又是不厭。我生此法,會使我升進,像如是的,不久當得第三禪。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4.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其覺與觀都已息滅,已內靜一心,為無覺、無觀,由於定而生之喜與樂,而得第二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滅息相應之念想無欲具在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乃不退、不住,也不升進,我生此法,能使我厭離,像如是的,不久當知漏盡。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1.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離於喜欲,已捨、無求,而游止於其中,正念正智,而身覺樂,所謂聖者之所說,聖者之所舍,之念、樂住、生,而得第三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第二禪相應之念想之退轉具備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乃不住、不進,又是不厭,我生此法,而使我退轉,然我此定,不得久住。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2.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離於喜欲,已捨、無求,而游止於其中,正念正智,而身覺樂,所謂聖者之所說,聖者之所捨、所念、樂住、空,而得第三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受此行,念此相與標,而立念如法,令住於一意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為不退、不進,又是不厭,我生此法,能使我安住,而我此定,必能得久住。那位比丘就應當如是而知。

3.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離於喜欲,已捨、無求,而游止於其中,正念正智,而身覺樂,所謂聖者之所說,聖者之所捨、所念、樂住、空,而得第三禪成就游止於其中。然而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第四禪相應之念想升進具在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不退、不住,又是不厭,我生此法,使我升進,像如是的,不久當得第四禪。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2024--01-03 肌力教學

 













2024年1月2日 星期二

阿含經-688

 

5.又次,行禪的人,已度一切色想,已滅有對礙之想,不念若干之想,為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的心修習正思,而快樂息寂,從無量空處而是於無量識處,是殊勝的息寂。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修習正思,而快樂息寂,從無量空處,而趣於無量識處,是殊勝的息寂。他知如真後,便覺知其心,而不失去其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6.又次,行禪的人,已度一切的無量空處,為無量識,是無量識處,而成就游止於其中。他的心乃修習正思,而快樂息寂,從無量識處,而趣於無所有處,是殊勝的息寂。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修習正思,而快樂息寂,從無量識處,而起於無所有處,是殊勝的息寂。他知如真後,便覺知其心,而不失去其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7.又次,行禪的人,它度一切無量識處,為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的心乃修習正思,而快樂息寂,從無所有處,而趣於非有想非無想處,是殊勝的息寂。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乃修習正思,為快樂息寂,從無所有處趣於非有想非無想處,是殊勝的息寂。他知如真後,便覺知其心,而不失去其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熾盛則知熾盛如真。世間確實有此四種的行禪的人,因此之故,而說。」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一七七、說經第六(第四分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告訴諸此丘,有開於四禪八定當中,均有退墮、久住、升進,以及漏盡 之義,修持的人應當要瞭解其義。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拘樓瘦的劍磨瑟曇,為拘樓國的都邑當中。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現在當會為你們說法。所要說的,則初也妙,中也妙,竟也是妙,是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之法,其名叫做四種說經。如四種說經那樣,會分別其義。你們要諦聽!要注意的聽!聽後要善思念它,我現在當說出來!」這時,諸比丘們乃受教而聽。

佛陀說:「甚麼叫做四種說經分別其義呢?()1.如有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都已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粗尋)、有觀(細伺),由於離而生的喜與樂,而得初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然而他乃不念此行與標,唯行與欲樂相應之念想退轉具(和欲界之樂相應之樂,是初禪之下之樂)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知道,應知道:我生此法、就是不住,也不進,又是不厭,我生此法,會使我退轉,然而我的此定,則不得久住的了。那位比丘,應如是而知。

2.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為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粗尋)、有觀(細伺),由於離而生的喜與樂,而得初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受此行,而念此相與標,而立念如法,使他住於一意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為不退、不進,又是不厭,我生此法,會使我安住,而我的此禪定,必定能得久住。那位比丘應如是而知。

3.又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已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由於離而生的喜與樂,而得初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然而他乃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第二禪相應之念想升進具在的話,則那位比丘,就應當要知道,要知道:我生此法,為不退、不住,又是不厭,我生此法,使我升進,像如是的不久當會得第二禪。那位比丘應當要如是而知。

2024年1月1日 星期一

阿含經-687

 

6.又次,行禪的人,其所行、所相、所標,已離開喜欲,已舍、無求,而游止於其中,正念而正智,而身覺樂,所謂聖所說、聖所舍、念、樂住、空,而得第三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然而他乃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第二禪相應之念想本退具。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已離開本相,更趣於其餘之處,已失去了第三禪,已消滅其禪了。他知如真後,就於如是而不退,其意並不失去其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7.又次,行禪的人,其所行、所相、所標,其覺(粗尋)、觀(細伺)都已息滅,已內靜而一心,為無覺無觀,是由於定而生的喜與樂,而得第二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然而他乃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初禪相應之念想本退具。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已離本相,已更趣於其餘之處,已失去第二禪,已消滅其定了。他知如真後,就於如是而不退,其意並不失去其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8.又次,此行禪的人,所行、所相、所標,已離開欲念,離開惡不善之法,有覺(粗尋)、有觀(細伺),有由於離而生的喜與樂,而得初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然而他乃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欲樂相應之念想本退具。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已離開本相,而更趣於其餘之處,已失去了初禪,已消滅其禪定的了。他知如真後,就於如是而不退,其意乃不失去其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4)甚麼叫做行禪的人,熾盛則知熾盛如真呢?1.那位行禪的人,已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粗尋),有觀(細伺),有由於離而生的喜與樂,而得初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的心修習正思,而快樂息寂,就從初禪而趣於第二禪,是殊勝的息寂。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就從初禪而趣於第二禪,是殊勝的息寂。他知如真後,便覺知他的心,而不失去其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2.又次,行禪的人,其覺(粗尋)、觀(細伺)都已息,已內靜而一心,為無覺、無觀,有由於禪定而生的喜與樂,而得第二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的心修習正思,而快樂息寂,從第二禪而趣至於第三禪,是殊勝的息寂。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修習正思,而快樂息寂,從第二禪而趣於第三禪,是殊勝的息寂。他知如真後,便覺知其心,而不失去其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3.又次,行禪的人,離於喜欲,而舍、而無求,而游止於其中。為正念正智,而身覺樂,所謂聖者之所說,聖者之所舍、所念、樂住、空,而得第三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的心乃修習正思,而快樂息寂,從第三禪而趣於第四禪,是殊勝的息寂。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修習正思,而快樂息寂,從第三禪趣於第四禪,是殊勝的息寂。他知如真後,便覺知其心,而不失去其定,像如堤的行禪的人,叫做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4.又次,行禪的人,其樂已滅,苦也已滅,喜與憂則本來就已滅,為不苦不樂,為舍、念、清淨,而得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的心乃修習正思,為快樂息寂,從第四禪而趣於無量空處,是殊勝的息寂。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修習正思,而快樂息寂,從第四禪趣於無量空處,是殊勝的息寂。他知如真後,便覺知其心不失其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阿含經-686

 

5.其次,行禪的人,已度一切的色想,滅除有對礙之想,而不念若干之想,為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又思其餘的小想,而修習無量識處之道。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修習正思,而快樂息寂,從無量空處而趣於無量識處,是殊勝的息寂。然而那位行禪的人,不知如真,而想:寧可思與厭相應之想,而入於無量空處,不應思其餘的小想,而入於無量識處。他不知如真後,並不覺察其心,而便失去了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衰退而謂熾盛。

6.又次,行禪的人,已度一切無量空處,為無量識處,是無量識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思其餘的小想,而修習無所有處之道。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修習正思,而快樂息寂,從無量識處,而趣至於無所有處,是殊勝的息寂。然而那位行禪的人,不知如真,而想:寧可思與厭相應之想,而入於無量識處,不應思其餘的小想,而入於無所有處。他不知如真後,並不覺察其心,而便失去其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衰退而謂熾盛。

7.又次,行禪的人,已度一切無量識,為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乃思其餘的小想,修習非有想非無想處道。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心修習正思,已快樂息寂,從無所有處趣於非有想非無想處,是殊勝的息寂。然而那位行禪的人,乃不知如真,而想:我寧可思與厭相應之想,而入於無所有處,不應思其餘的小想而入於非有想非無想處。他不知如真後,並不覺察他的心,而便失去了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衰退而謂熾盛。

(3)甚麼叫做行禪的人,衰退則知衰退如真呢?1.那位行禪的人,所行、所相、所標,都已度一切無所有處,而為非有想非無想,是非有想非無想處,而成就游止於其中,然而他乃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無所有處相應之念相與本來衰退具備。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心已離本來之相,更趣於其餘之處,已失去了非有想非無想處,已消滅其禪定了。他知如真後,對於如是而不退,其意也不會失去其禪,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2.又次,行禪的人,所行、所相、所標,都度一切無量識處,而為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然而他乃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無量識處相應之念想與本退具。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已離開本相,更趣於其餘之處,已失去了無所有處,已消滅禪定了。他知如真後,就於如是而不退,其意並不失去其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3.又次,行禪的人,其所行、所相、所標,已度一切無量空處,為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然而他乃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無量空處相應的念想本退具。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已離本相,更趣於其餘之處,已失去了無量空處,已消滅其禪定。他知如真後,就於如是而不退,其意並不失去其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4.又次,行禪的人,其所行、所相、所標,已度一切色想,已滅除有對礙之想,不念若干之想,為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然而他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色樂相應之念想本退具。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已離開本相,更趣於其餘之處,已失去了無量空處,已消滅其禪定。他知如真後,就是如是而不退,其意並不失去其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5.又次,行禪的人,其所行、所相、所標,都樂也滅,苦也滅,喜與憂本來已滅,已為不苦不樂、舍、念、清淨,而得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然而他乃不受此行,不念此相與標,唯行與第三禪相應之念想本退具。那位行禪的人,便作如是之念:我的心已離本相,更趣於其餘之處,而失去了第四禪,已消滅其禪定。他知如真後,就於如是而不退,其意並不失去其禪定,像如是的行禪的人,叫做衰退則知衰退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