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0日 星期一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之39

 經文:

 
諍訟經官處   怖畏軍陣中  念彼觀音力  眾怨悉退散
 
譯文:
「爭訟經官處」:爭是鬥爭。在末法時代是鬥爭堅固。佛住世時,是正法時代。佛滅度以後,是像法時代。佛滅度以後,經過兩千年,是末法時代。
在正法時代是禪定堅固,人人皆歡喜參禪、習定、修定力。正法時代有一千年。由佛出世到佛滅度一千年,叫正法時代。
過了正法時代,便是像法時代,此時代是寺廟堅固。人都踴躍歡喜造廟、造佛像、建寺院,所以在世界上,有些國家有很多寺廟。像法時代是一千年。
過了這一千年,就到末法時代,法到末稍了。末法時代有一萬年,這時期不是禪定堅固,也不是寺廟堅固,而是鬥爭堅固。
國與國鬥爭、家與家鬥爭、人與人鬥爭、畜生與畜生鬥爭、鬼與鬼鬥爭,到處都是鬥爭。為什麼鬥爭?
因為是末法時代,人只明白鬥爭。可是在末法時代裡邊也有正法時代。在像法時代也有正法時代。這怎麼講呢?在末法時候,也不能說沒有參禪打坐的。好像我們現在每一個人從忙裡偷閒,或者早晨,或者晚間,或者中午,在百忙之中,才抽出一些時間修行、打坐參禪,這也就是正法時代。不過在末法時代僅是一少部分,少之又少。
所以我們在末法時代還能講經說法,尚有人忙裡偷閒,百忙之中,甚至於不睡覺、不吃飯來聽經,這也叫做在末法時代中之正法。
現在大家提倡造廟、建道場,這也是像法時代的工作。所以在末法時代也有像法時代,也有正法時代。在像法時代也有末法時代,也有正法時代。因為在像法時代還有不造廟、不信佛法,這等於末法一樣。那麼在像法時代,為什麼要造廟?造廟可以令人聚會在一起來用功修行,這也是正法時代。那麼在正法時代裡也有像法和末法。在正法時代裡的人參禪習定,固然是正法時代。但也有造廟,等於像法時代。在正法時代,也不是人人學佛法。有的人學佛法學了一點點,然後就不學了,更不用說去研究,這也是正法中的末法。在每一個時期皆具足正法、像法、末法。
 
現在這末法時代是鬥爭堅固,而我們能住持佛法,令佛法永住於世,行持正法事業,每一天誦持楞嚴咒,對整個世界都有幫助。為什麼呢?
如果在這個世界上,連一個誦持楞嚴咒的人也沒有了,那這世界就快要毀滅了。那時候妖魔鬼怪,一切魑魅魍魎皆出現。現在他們為什麼不敢出現?
就因為這世界還有人誦持楞嚴咒,修大悲咒的四十二手眼、修千手千眼的法門,所以妖魔鬼怪不敢出現,橫行無忌。
 
諍訟是到法院去打宮司,去講道理。講道理要請律師。律師可以把有道理的人,講成沒有道理;沒有道理的人,可以把他講成有道理。這就叫顛倒是非。

(在前幾個月,有一位女人把她丈夫謀殺了,可是她非常有錢,就和律師講條件,如果律師能洗脫她的罪名,把官司打贏了,她就給他一筆錢。這位律師明明知道她是謀殺丈夫的人,可是在法庭他就強辭奪理,替她辯論而不需要償命。唉!你說這有沒有真理呢?只要有錢,縱使殺人了也沒有罪,這就是諍訟。既然沒有罪,不需要償命,這豈不是世界上太沒有真理了!本來到法院是要講道理,可是到那兒有律師為人辯論,有道理就變成沒有道理,沒有道理也變成有道理。你說這個世界是不是黑暗的世界?)
 
「經官處」:經官就是到法院去講道理,看誰的理由充足,誰就沒有罪。可是在這個時候,你的理由充足,沒有錢也有罪。你就是理由不充足,沒有道理,可是你有錢也就沒有罪。所以這個世界還是被金錢支配,把人的良心埋沒了。
 
「怖畏軍陣中」:怖是恐怖,畏是畏懼。恐怖和畏懼在兩軍陣前,就好像現在二國戰爭的情形。在這地方,雖然恐懼,只要你「念彼觀音力」,誦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便能「眾怨悉退散」,一切的怨恨皆會退散。打官司和軍陣中的鬥爭,都是因為生生世世結的怨太多了,所以才會聚會在一起,互相遞償受果報。可是你能念觀世音菩薩,這一些果報都會減輕了。重的就變成輕的,輕的就變成沒有。如果不會念觀世音菩薩,這些問題就嚴重了。你念觀世音菩薩,就減輕了。所以觀音菩薩不可思議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懂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上海有一位居士名叫費帆景,他平常都念觀世音菩薩。在中日戰爭時,上海常被日本飛機轟炸。這位費居士天天搬家,一覺得他所住的地方有危險,會有戰火,便搬到另一個地方。他剛搬走,這地方果然就被日本軍隊炸了。那麼他搬到第二個地方四五天之後,想一想又不太安全,他又搬到租界地。上海有一個區域是洋人向中國租借土地的地方,所以日本不敢到租界地來侵擾。搬到租界地之後,他又恐怕這地方不安全,又想走。但租界地外邊有電網圍繞,所以他也沒有法子走,正在進退兩難,不能決定的時候,便看見一個小孩子對他說:「快一點走,後邊有日本軍來了。」於是他看電網上有兩尺寬那麼大的窟窿,僅僅只能鑽出去一個人。只見這小孩子便從此窟窿鑽出去,他家的老母親、太太、小孩也都從那地方鑽出去跑了。

後來他們見租界地有西方的軍隊在那兒防守,覺得很奇怪,不知道他們怎麼出來的?等到他再找這小孩子,已不見了。再看那電網,根本也沒有二尺平方的窟窿。他覺得很奇怪。由這一走,便走到蘇州去,把軍隊作戰的災難也就躲過去了。
由這一件事證明觀音菩薩的境界是高深英測,人不容易暸解。在這種情形之下,觀音菩薩會保護念他名號的人,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應該生出一種真信心,真信切願的念觀音菩薩。)
 
眾怨,就是剛才所說國與國鬥爭、家與家鬥爭、人與人鬥爭、鬼與鬼鬥爭,這乃是眾生的業力所感,而造成這個局面。
(現在有很多國家,可是你不要以為這國家裡都是人。
其實有的是老鼠成群結隊去托生做人,而成了一個國家。
蛤蟆多了,亦都托生到一起去做人,成了一個國家。
在今年春天,有人拿來一份報紙的記載:在泰國有好幾萬隻蛤蟆自殺。為什麼呢?因為也就是那個國家的蛤蟆太多了,所以牠們自殺可以托生去做人。
每一個國家的人,皆是同一個種類。這個種類在前生多數是一種畜生,所以一起做同一個國家的人民。

一位法師在今年春天講這個道理時,就有人問:「美國人多數是什麼托生?是什麼種類而成一個國家?」那時候我回答說:「人和畜生皆有,因為美國是由各國移民而來,是人畜聚集在一起的大雜燴。」這是真的,不是講空話。

如果我們睜開五眼(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便知道這世界的人,不一定都是人,而是樣樣都有。怎麼樣看出來的?你要是有佛眼,開智慧眼,想知道人前生是什麼?在前生做什麼?你可以看這人後邊的影子,前生那個影子,今生還會跟著他。前生如果是人,那影子便是人。如果是畜生,便是畜生的影子。如果是修羅,就有修羅的影子。

只有開五眼的人,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要是沒有開五眼的人,就分別不出來。所以你見到人,不要以為那就是人。如何知道這些問題?你要是得到天眼通,便很容易知道。
你只要老老實實用功修行,想知道什麼事情都可以。還有現在某國人(我不是罵人),很多都是老鼠變的。
不過,雖然有很多老鼠,其中也有很多人,也有很修羅、鬼和畜生。總而言之,每一個國家皆有馬牛羊雞犬豕,各種各類。人也是由這些眾生變的,這個道理說起來真是微妙。

一般人因為沒有證實這件事,所以不相信。要想證實這件事,就要腳踏實地去用功修行,得到神通,就會說:「佛經之示,真假不虛啊!怎麼這麼微妙的事情,都可以說明白。」你那時就知道了。)
[六道輪迴]真實不虛。

2020年8月8日 星期六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之38

 

 

經文: 

悲體戒雷震   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  滅除煩惱燄

 譯文:

「悲體戒雷震」:這四句偈頌是讚歎觀音菩薩的慈悲,觀音菩薩是以慈悲為他的法體。他這個慈悲的法體,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呢?是從持戒生出來的。最初觀世音菩薩修道便專修戒律,而生出廣大慈悲,無緣大慈的法體。這種法體就好像雷吼一樣那麼大聲,一切眾生都被他所驚醒。所謂「發聾震瞶」,聾的人也聽見,愚癡的人也聽得見。所以這句「悲體戒雷震」是讚歎觀音菩薩的身業是不可思議。

 

「慈意妙大雲」: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平等,慈眼視眾生。本經上亦說:「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觀世音菩薩所修的福德,猶如大海般無量無邊。他慈悲的意念,平等給予眾生樂,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就好像虛空中的大雲彩。

 

「澍甘露法雨」:澍是下雨的意思。下甘露的法雨。什麼叫甘露?甘露即是天上長生不老的藥,天人的壽命那麼長,是吃這種長生不老藥。有人說:「啊!天人也吃藥,難怪現在人想要開悟也吃藥。」可是天上這種藥是自然的,是天上本有的,不需要經過一番提煉的手續。吃了這種不老藥就不老了。觀世音菩薩的妙大雲,下甘露的法雨,下長生不老藥,令一切人離開生老病死苦。(甘靈:就是口水。)

 

「滅除煩惱燄」:觀世音菩薩把世界上人的煩惱火燄滅除,每一個人皆有煩惱。為什麼不成佛?因為有煩惱。為什麼不開悟?因為有煩惱。為什麼你得不到解脫,得不到真正的自由?也因為你有煩惱。煩惱,也就是執著。執著就是煩惱的一個別名。你有所執著,就得不到解脫,有很多煩惱。那麼執著又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就是從自私自利心生出來。你要是沒有自私自利的心,而大公無私,那你又有什麼可以執著的呢?你要沒有自私心,就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就解脫。得到解脫,就是開悟,也就成佛了。所以我們的煩惱是一個最壞的東西。但是每一個人都捨不了這個壞東西,總要和煩惱行住坐臥,離開不了。有人說:「我常常快樂,這叫做沒有煩惱。」

你要是得到真正的快樂,那當然沒有煩惱。若是沒有得到真正的快樂,卻勉強用造作心來做成這種快樂,這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煩惱還在裡邊儲藏著。有一天,它還會爆發;就好像用一塊大石頭把草壓上了,草雖然不長,將來把石頭一搬開,草長得更茂盛。

 

在四宏誓願中,第一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要來到這世界?就因為「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觀音菩薩有沒有煩惱呢?他的煩惱斷了,可是他以眾生的煩惱作為煩惱。他看眾生的煩惱沒有斷,便以種種的方法教化眾生,令眾生把煩惱斷了。煩惱是沒有窮盡的,好像水波浪似的,前念滅了,後念又生;後念滅了,後後念又生,相續不斷,煩惱也是如此。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法的門徑是無量無邊。有的人讀過一部經,或讀過兩部經,便自滿了,說他懂佛法。他所懂的佛法連海水一滴猶不及,就滿足了。就好像螞蟻到海裡去飲水,飲得肚子飽脹,便說:「我把大海都飲乾了。」哼!牠把大海都飲乾了,殊不知牠只把肚子喝飽了。大海裡邊的水,牠連一滴都沒飲。

「佛道無上誓願成」:沒有再比佛道更上了,所以每一個人應該發願成佛,不應該把自己看得太小,要把自己看得本來是佛。可是,本來是佛,並不是現在是佛。我們本來在最初都是具足佛性,與佛是無二無別。可是我們現在因為不曉得修行,所以沒有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的大本領,這是四宏誓願。觀世音菩薩本照四宏誓願來教化眾生,所以澍甘露的法雨,令一切眾生得到清涼,沒有煩惱。這就叫作「滅除煩惱燄」。

 

 

2020年8月6日 星期四

法華經

經文:
能伏災風火  普明照世間

譯文:
「能伏災風火」:觀世音菩薩能伏三災。災是三災,三災是火水風。火燒初禪天,水淹二禪天,風颳三禪天。

初禪天為什麼會被大火所燒呢?因為初禪天的天人,他們有煩惱火的緣故,所以他們自性中的火,就引起世間的火。這時,天空出現七個太陽,將大地一切的動植物皆燒焦,然後將海燒乾涸,將山燒融化,什麼都不存在了。 
這樣的大火災,經過七次之後,就發生一次大水災。

這水災能淹到二禪天。為什麼呢?因為二禪天的天人,他們的煩惱水太旺盛的緣故,因之,引起世間的大水災。波浪滔天,淹沒一切,沒有陸地存在,一切動物和植物,統統不存在。經過七次大水災(七次火災發生一次水災)之後,就發一次大風災。

這風災比前邊所說火水二災還要厲害,不但將世間山河大地颳得粉碎,而且又能颳到三禪天,令三禪天也不存在。有首偈頌是這樣地說:「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
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
 
何謂五衰?
第一衰是花冠萎謝。天人戴的帽子是花所莊嚴的。這個花不是人種的花,是自然而生的莊嚴花冠。等到五衰現相時,花就殘舊凋謝。在沒有衰相現出,花總是新鮮。等到花一殘舊,就知道天人將壽終了。
 
第二衰是衣裳垢膩。天人的衣服不像人間的衣服,一個禮拜要洗一次,或兩個禮拜洗一次。如果不洗就不乾淨。天人所穿的衣服,不必用水洗。它總是沒有塵埃。等到五衰現前,衣服便著一層塵埃,那你就知道這個天人將壽終。就好像我們人要死,氣尚未斷時,身上有的地方就會生蟲。平時它不會生蟲子,等到氣要斷時,身上很多地方都有蟲子。天上人衣著塵埃,也是業報感召。我們這世界上,為什麼有這麼多塵埃?楞嚴經已講過,因為我們人心裡有太多妄想,所以世界的塵埃也變多了。我們的妄想就和塵埃一樣,沒有分別。所以一切塵垢都是由我們的妄想心造成的。天人的五衰現前,衣服也就有塵埃了。
 
第三衰是兩腋出汗。天上人不像我們人的身上常常出汗,他們永久都沒有汗出。可是五衰現相時,兩腋就汗出。
 
第四衰是身體臭穢。天上人一天到晚身體都放出一股香氣。他們不是噴上香水,或抹上香粉,乃是自然而然就有一股香氣放出。五衰現前,身上就沒有香氣,而放臭味。
 
第五衰是不樂本座。天人真是自在,一天到晚都在那兒打坐參禪,什麼事情也沒有。第四衰現前,他就坐不住了。坐一下又站起來,站起來又坐下,這樣坐坐站站,一念失去知覺便墮落,天人便壽終了。
 
這是六欲天有這五衰現相,可是初禪天有火災,二禪天有水災,三禪天有風災,因為三禪天的天人,有煩惱風,所以和世間的一股風接觸,而引起風災。

所以說「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任君修到
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

縱使你生到非非想處天,享受八萬大劫那麼長的天福,可是天福盡時,還是墮落到人間來,或者墮落到地獄、餓鬼道、畜生道去。這是不一定,所以很危險。

不如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然後再倒駕慈航,好像觀世音菩薩似的,來教化眾生,這樣子比較穩當。
 
「普明照世間」:觀世音的智慧光明,普遍照耀到凡聖同居的世界。我們現在所居住的土地,就叫凡聖同居土,又叫凡聖同居世間,即是凡夫和聖人共同居住的地方。

觀音菩薩所修的大智大慧,又普遍照到方便有餘的世界,就是二乘所住的境界。方便就是善巧方便。有餘,是指那世界的煩惱還沒有斷盡,還有餘剩。

觀世音菩薩具足大智大慧,又普照實報莊嚴的世界,即是菩薩所住的世界。

佛所住的世界,即叫常寂光世界,又叫常寂光淨土。觀音菩薩的大智大慧,皆普照於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故說「普明照世間」。

(西方極樂有四階: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
土、常寂光淨土。淨土宗念佛能一心,但無功德,少數若能蓮花池結果,就如凡間的凡聖同居土,大部份都是蓮花枯萎。)

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之36




經文:
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闇 
譯文: 
句偈頌真是妙不可言。什麼妙不可言呢
句偈能治眼睛的病。人的眼睛如果有毛病,可以常常念這句偈頌,眼睛的病就會好了。可是眼睛的病雖然好了,你還要自己生出智慧,才能徹底治好。如果沒有生出智慧,縱使暫時好了,將來還會發作。
在觀音異記上,有記載能醫眼睛的病。那麼究竟他怎會醫治眼睛的病?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乃是觀世音菩薩的威神力加被。
總而言之,你要是相信經文,而應用於任何事,都非常靈驗,有效用。你要是不相信,它就沒有功效了。所以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佛的大法好像大海無量無邊,不知多深多大?你要是有信心,佛便能把你接引過來。

「無垢清淨光」:什麼叫無垢呢?垢是塵垢,亦是不清淨的東西。你沒有這些不清淨的塵垢,自然放出清淨光明。這清淨的光明是針對塵垢說的。
沒有塵垢,就是有清淨光明。有了塵垢,就沒有清淨光。所以無塵垢便放出清淨光。怎麼叫沒有塵垢呢?即是妄想沒有了。
你的妄想沒有了,就沒有塵垢。你要是打一個妄想,就有一層塵垢。打兩個妄想,就有兩層塵垢。打三個妄想,就有三層塵垢。妄想打的越多,塵垢就積得越厚。
參禪的人講「明心見性」,明心也就是沒有塵垢,見性也就是見到清淨的光明。你沒有塵垢,才能見到清淨的光明。要是有塵垢,就不能見到清淨的光明。
所以明心見性,就是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本心性,就是楞嚴經所說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常住真心,就是明心;性淨明體,就是清淨明體,也就是如來藏性。明心見性,也就是明白自己本有的如來藏性,這就叫無垢。

「慧日破諸闇」:慧日,是智慧像太陽一樣,把一切黑暗都照破了。什麼是黑闇?黑闇很多,現在所說的黑暗譬如:你沒有信心就是黑暗;你沒有智慧就是黑暗;你沒有願心也是黑暗;沒有實行心,亦是黑暗;又者,你不守戒律就是黑暗;你不修定力,就是黑暗;你不修慧力,亦是黑暗;你不按照戒定慧的路去修行,這都是走黑暗的路。
你照著戒定慧去修行,這就是光明。所以「慧日破諸闇」,智慧的太陽把一切黑暗都照破了。你想要聽佛法,這就是光明。
你心裡說:「我聽了好幾天,也沒有什麼大意思。這法師坐在法座上,講來講去都是講這個,我聽了好多次,都是叫人除去貪瞋癡,修戒定慧。我聽都聽厭了。」
你聽厭了,這就是黑暗現前。你聽得不厭,說:「這法師講得越聽越有意思,越聽越有味,甚至於我聽法師的聲音和一切笑貌,聽完經之後,這法師還在我耳邊講經說法。我一天到晚都聽到法師的聲音,總在我耳邊說法。」
這就是光明。不願意聽就是黑暗。

(有個事跡:在香港,有一位女居士來見一位法師。見之後,說怎麼樣?她行住坐臥都看得見法師,總在那兒講經說法。
可是這位女居士怎麼樣?她說:「這位法師是個魔呀!我怎麼常常見到他呢?」
她常見到法師說法,卻說是魔。她要是見到魔,她又認為是佛了。所以這個人常見到法師,卻說見到魔了。又是罵,又想要打,沒有幾個月,這位女居士便生癌症死了。
本來佛法是可以救她,但她卻說法師是魔,愛莫能助。今天這一件事,你說她見到法師,就說是魔;如果見到魔,她又如何?所以世間有很多人都是認假不認真。真的,他認為是假的。假的時候,他又說是真的。往往都是當面錯過,交臂失之。)
[精神分裂。}

觀世音菩薩的智慧,猶如太陽一樣,把一切黑闇都照破了。照破什麼黑闇呢?
觀世音菩薩修真空觀,照破見思的黑闇,證到般若德。什麼是見惑?即是對境起貪愛。什麼是思惑?即是迷理起分別。觀世音菩薩修清淨觀,破除塵沙的黑暗,證得解脫德。觀世音菩薩修智慧觀,破除無明的黑暗,證得法身德。這叫三德俱藏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觀音菩薩修三觀(真空觀、清淨觀、智慧觀)而證得三德,斷除見思、塵沙、無明的黑暗,所以說慧日破諸闇。這個慧就是觀,觀一切慧。

2020年8月2日 星期日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之35



經文:
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

譯文:
「悲觀及慈觀」:悲觀,有人誤解經義。便說:「觀音菩薩也常常哭,不歡喜,因為他悲觀。」
這是大錯特錯。這裡的悲並不是指悲傷的悲,而是憐憫的意思。
菩薩是對一切眾生,生出一種真正憐憫的心。
什麼憐憫的心呢?
他常常這樣想:「這個人真是可憐啊!我用種種方法教化他,他還是不明白,仍是顛顛倒倒的。」他這樣憐憫眾生,就叫做悲觀。因為他憐憫這個眾生,所以他就要度這個眾生。
好像你看那個小孩子,很天真活潑的樣子,人見人愛。為什麼得人歡喜?因為小孩子得人憐愛,這一種憐憫,就叫做悲觀。
並不是觀音菩薩一天到晚,總不歡喜,甚至常常哭泣悲哀。你要是想學觀音菩薩,就不要一天到晚哭哭啼啼,愁東愁西的,而要「廣生歡喜不生愁」。他這種悲觀,並不是哭泣的悲觀,所以不要誤會了。
 
慈觀,慈能予樂,悲能拔苦。悲觀就是拔除眾生的痛苦。慈觀就是給予眾生快樂。這種予樂不是暫時的樂,而是永久的樂;是真正的樂,並不是世間的樂。
什麼樂呢?即是給予一切法,令眾生真正明白了解佛法,而不再做痛苦顛倒的事,這叫做予樂。

什麼是顛倒的事情?好像歡喜飲酒的人,飲得醉醺醺,就覺得自己好像成了神似的。神乎其神,走路有如螃蟹,東撞西闖,他認為這樣是最好的。自己的知覺也麻木了,甚至什麼都不知道,東西南北皆辨別不出。 
喝酒是這樣子,抽煙更是顛倒。為什麼呢?本來你的肚子裡乾乾淨淨,卻硬要把它弄髒。有人說:「您講錯了,我肚子裡不乾淨。」不錯,你的肚子是不乾淨。這個不乾淨,還不要緊。你用煙又熏一熏它,裡面就有煙油脂,就好像煙筒裡邊黑黑的油垢。你把煙吸到肚裡去,又吐出來,肚裡邊也是有這種東西。你自己看不見,所以不曉得。你要是看得見,你抽一口煙,就好像鏡子蒙上一層灰;再抽一口,又蒙上一層灰。本來肚子是乾乾淨淨的,可是你卻要熏上一些灰塵。這樣不是顛倒嗎?還有吸鴉片煙,吸上的時候覺得精神抖擻,甚至一步可以邁到天上去,好像騰空駕雲的樣子。等過了煙癮後,周身就不舒服,全身難受,不知要放在什麼地方才好?可是都沒有地方放。一狠心便要趕決下地獄去,地獄或者沒有這麼難過。

所以你看,犯了煙癮,連地獄都要去鑽,就這麼樣難過。其他顛倒的問題還多得很。所以我希望抽煙的人趕快把煙斷了;喝酒的人趕快把酒戒了;懶惰的人就學勤勞一點,不要那麼懶惰了。可是勤儉的人可不要學懶惰。

勤儉的人要多做一點好事,多做一點善事。你要是不做善事,始終也沒有德。你要做才有。德是從善而來的。儘做善事,自然就有德了,自然就不顛倒了。
你不做善事,卻拿正經的錢去看戲,或買不重要的東西,這都叫顛倒。你把有用的錢,用在有用的地方,這是不顛倒;你把有用的錢,用在無用的地方,這是顛倒。所以顛倒是很多種的。
 
觀音菩薩能指明你這種顛倒的行為,叫你不要顛倒,令你得到真正的快樂、永久的快樂,這就叫作「慈」;悲能拔苦,不是拔你暫時的苦,而是拔你生生世世、無量劫以來的苦。但是你要生出信心。
你有信心,觀音菩薩才有慈悲心。你要是沒有信心,觀音菩薩的慈觀和悲觀和你猶如水和火似的,水火不容。

觀音菩薩用很大的慈悲來對待你,你卻冷冰冰,而不能與他合在一起。冷冰冰就是沒有信心。你若是有信心,便和觀音菩薩的慈觀悲觀相合了。相合了,你就離苦得樂。
 
什麼是真苦?人的煩惱就是真苦。你要是沒有煩惱,就是快樂。為什麼你沒有快樂?就因為你有煩惱。沒有煩惱,就是快樂。觀音菩薩能剷除你的煩惱,令你得到真正的快樂,這就是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我願意常常瞻仰觀世音菩薩慈悲的相貌、慈悲的德相。瞻仰是常常觀瞻仰望,而生出恭敬心,越看越歡喜。對觀音菩薩是五體投地,一心恭敬。拜大悲懺,都是恭敬觀世音菩薩的一種表現。

要是你不拜大悲懺,就像美國人不願意叩頭一樣,連一個頭也不叩,這叫信什麼佛?你這信佛,是信什麼佛?有人說:「我是信我自己的佛。」
你要是信你自己的佛,你就不會有你自己。因為你沒找到你自己的佛,所以外邊的佛,你也不認識。要是信自己的佛,不會不叩頭的。叩頭是表示最恭敬誠懇的意思,這就叫做五體投地,亦是一種禮貌。
你連一個禮貌都沒有,怎談到信佛呢?以前有一位醫生,各處都會有人相信他,把他當成佛一樣的看。他就叫人不要拜佛。人家在拜佛;他就在旁邊站著,好像木頭樁子似的。但是他自己不覺得,為什麼呢?
因為我相未空。不拜佛的人,第一就是我慢,覺得我很大,比佛都大,那我何必拜佛呢?
因為他有貢高我慢,所以見佛也不禮拜了。這又怎麼可以學佛、信佛?
根本連佛教都不了解,可是他到處去跟人家講佛法,這真是害人不淺。

2020年7月31日 星期五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之34



 經文:

真觀清淨觀    廣大智慧觀     

譯文:
「真觀清淨觀」:什麼叫「真觀」?即是真空觀。
真空,就是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相這叫真空觀。
雖然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但也沒有離開
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謂「無相」並非要離開了我、人、眾生、壽者才沒有相,
就在這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上而沒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
壽者相,這叫在相離相。
也就是以前我所講的:「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明明有形有色,為什麼內裡沒有呢?就因為沒有執著。這個空觀也就好像大圓鏡智一樣。在大圓鏡智裡雖然有物則現,有相則應,有什麼境界就現什麼境界,可是它不留痕跡。觀音菩薩的真空觀也就是這樣子。

清淨觀:清淨是對染污而言。
何謂染污?有所執著就是染污,有所愛著也是染污,有所貪著也是染污。清淨的力量是沒有一切的貪、瞋、癡,若有貪瞋癡就是不清淨。

譬如拿布施來講,一般人布施,常犯這種思想:「這人他和我有點關係,他是我的親戚朋友,或者是我的鄰居。我要布施給他,幫助他。」
多數先布施給和你比較接近、有關係的人,後才布施給遠方的人。這已經有了親疏遠近的分別心,有所著相的心,則不能作無相的平等施,這也就叫不清淨觀。 
觀世音菩薩的法施,他是不分人我,不分親疏,不分遠近,只為布施而布施。
布施分為財施、法施、無畏施。
財施又有內財施與外財施。
外財:是身外的,內財:即身內的。
菩薩在行菩薩道時就有財施,這財施向外施捨國城妻子,把自己所有的國家城池都布施給人,把自己的太太子女也都布施於眾生,你看這才是真施真捨!
乃至於一切一切的田產、屋舍、財業,都布施給慈善機構,或布施給有道德的人,這叫外財的布施。
內財施:是把自己的身、心、性命、頭、目、腦、髓以及四肢百骸統統布施。在心中常想:「若能以這身體來救世上一切眾生的話,我就把這身體布施出來,貢獻給世界。乃至於把我的心也布施於人,生命也布施給人。假如有人需要我這頭,就把頭斬下來送給他。」(現在稱捐器官。)

好像舍利弗行菩薩道時,有人向他要一隻眼睛,舍利弗就把眼睛挖下來布施給他,殊不知那人說:「你弄錯了!我要的不是這隻,是那隻眼。」於是舍利弗就退菩提心了。他心想:「唉!這菩薩道真難行!」他只捨了一半的內財,另一半就捨不得了。
但菩薩是這樣想:「若能以我的腦及骨髓做成藥品來救人,我也願布施出來。」這叫內財施。凡屬於你自體的財產、智慧、精神,這都叫內財。

還有法施,就是說法教化眾生。這種布施是最大的布施,所謂「諸布施中,法布施最」。法布施是最要緊的。所以我們現在這個佛教講堂,雖講堂不大,但是法力可不小。

這個講堂就是天天如此忙忙碌碌,為法忘軀。為了佛法,把身心性命都忘了,把自己的健康也不顧了。每一個人都有事要做,有時老師有事請假,可是你們做學生的就不能懶惰,無論那一個人講經都應該來聽的。來聽法就是護持道場的表現。大家到這兒多一點時間,講法這股氣就很盛;若人人都不來聽,就不盛了。故想擁護佛教講堂,就是來聽講,不必拿出很多錢,已是擁護道場的好護法。

你們有的是護教使、佈教士、宣教師。宣教師就講經說法,佈教士就要到各處去做廣大的宣佈。護教使就是盡心擁護道場,令道場一天比一天發展,一天比一天發揚光大。護持道場就是護持佛教,護持佛教也就是護持佛法僧三寶。這是你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現在講這法布施就是把你們所知道的佛法,要介紹給一切眾生,要向每一個人去宣傳。為宣揚佛法,可以把飯忘了吃也不覺得餓,不睡覺也不覺得睏。我知道我過去為宣揚佛法就有這樣的情形。某人想要學佛法,我就是不吃飯、不睡覺也為他講。為他解說明白了,才把我的責任盡了。

希望你們各位也照我這個樣子,作為我的化身去弘揚佛法,做法的布施。法布施比你捨多少錢出來更有價值。

你們現在積極學習佛法,要這樣想:「我有這一口氣,這佛教就是我的責任!」若旁人說他也要負一點責任,那可以的;並不是說我負責任,你就不可以負責任。所以說佛教的責任是人人有份的。不要推託,你們應該站起來,以弘揚佛法為己任,這是做法施的基本條件。

另外還有無畏施,所謂無畏就好像觀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都是無畏施之一。這無畏施即是在人有驚慌恐怖,將捨性命的時候,而你能現無畏身,行無畏行來安慰他。什麼叫現無畏身呢?

譬如有個人在火難中,快要被燒死了,因被煙霧薰得不知東西南北,已經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可以走出火堆。你在這時候能奮不顧身,躍身到火裡去把這人拖出來,這可不是容易做到的。這就叫捨身命而救護眾生,也即是無畏施。
或者有人掉到海裡,眼看要淹死,你看見了也不計較自己的性命,毅然決意到海裡去把這人拖上岸。不止水火,乃至於刀、兵、炮火之中,有人被炮或槍傷了,在兩軍陣前生命千鈞一髮的時間,危在眉間,你也能奮不顧身,不管自己生命的存亡,到那最危險的地方把這人救出來,這都叫無畏施。 
還有,若人遇著官匪等其他種種危險,也是生命朝不保夕的時侯,或者已奄奄一息了,你能用種種的善巧方便把此人救脫出危,這也是無畏施。
總而言之,就是人在恐懼時,困苦厄難的境界裡,你能夠用你的慈悲心、勇敢心,發揮大無畏精神,什麼也不怕的精神,去救護一切眾生。
就好像持地菩薩,他雖然並不是直接修這無畏施,而是間接的修。怎樣修呢?他知道凡人過河時,必須要有橋,沒有橋也就過不了河,若過的話就有生命危險了。於是他以自己的力量,效倣古人的老方法,用一點板子或木頭搭起一座橋,令人過江河時沒有危險。 

(可是,雖然有橋無危,如果遇著大水,一樣有生命的危險。好像虛雲老和尚從九華山下山時,他記得那地方本來有座木橋,於是照舊走到那地方想過河,誰知偏偏那橋因為大水早給沖壞了,結果掉到河裡,在河裡經過一日一夜,二十四個鐘頭後才被漁翁把他撈上岸來。
當時漁翁想:「哈!這回一定發財了,撈到這麼重的一條大魚。」可是把魚網拉上來一看原來是個魚和尚!於是再拿出來看清楚點,不是個魚和尚,而是個真和尚,還穿著衣服呢!但已不會喘氣了。
就在附近有個小廟,這漁翁便到小廟裡向出家人說:「和尚!和尚!我今天捕魚,捕上一個和尚來,請跟我去看看。」
廟上的人想:這真奇怪了,怎的捕魚會捕上和尚來?就跟他跑去看看。哦!原來這是德清老和尚!接著幫他把肚裡的水都嘔出來,這回老人家才又活過來,真是得到第二條的生命。 

虛老被水淹不死之後,跑到高旻寺去打禪七,就生了重病。可是這月朗方丈也不原諒他,還要叫他做代理方丈。虛老自想:「我自己病得這樣子,怎能代理方丈呢?」於是不答應。結果被月朗和尚打香板,一天到晚都給他氣受。
你看虛老可說是中國第一大善知識,在高旻寺所受的苦卻不知多少;處處受一般人的白眼,一般人都看不起他的。 

持地菩薩他專門修橋補路。在虛雲老和尚要到雲南時,在路上也曾遇到一個修路的和尚,一天到晚拿鋤修路,也不講話,這也是持地菩薩的化身。凡見路上有瓦塊、玻璃,他都撿到一邊,總之把道路修得好好的。他這樣一天到晚做苦工,那麼誰給他工錢?沒有人給他工錢,你說這是不是愚癡呢?
可是就因為他白做工,才修成持地菩薩,證得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的境界,這就是修無畏施。無畏施的法門是很寬廣的。總而言之,人在恐怖時,你都應該作布施。)


清淨觀,就是清淨觀力,也即是在一切布施方面,不著住於布施相上。這就是清淨觀,而沒有染污法。觀音菩薩布施不取於相,一切離相,所以清淨。如果著於相,就不清淨了。

「廣大智慧觀」:廣就是寬廣,大就是再沒有比他更大了。觀世音菩薩有廣大的智慧觀力,普度一切眾生,教化眾生。

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之33



   生老病死苦    以漸悉令滅

又有八苦。三苦已經不少了,再加上八苦更多了!其實怎樣呢?八苦還不多,這個「苦」不止八苦,簡直是千苦、萬苦,千千萬萬數不過來這麼多的苦。最苦最苦的就是做人,做畜生都比做人快樂得多。
做什麼才不苦呢?做佛就沒有苦了。為什麼說做畜生比做人還快樂呢?畜生牠不用愁吃的,也不用愁穿的,愁住的,牠有天然的生活條件,沒有憂愁,你說是不是?
唯獨做人的苦是最多,現在不必講八萬四千,乃至千千萬萬那麼多的苦;就只講這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僧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在這八苦中,你說什麼苦最苦?就是生苦。若沒有生,則這些其他苦都沒有了。

問:「生苦是怎樣苦?」唉!我知道你是不記得了,已經忘了生之苦。所以現在我告訴你:「這生是由父精母血結成一起,又由中陰身來投胎而有的。在母親肚裡的時候第一個禮拜和第二、三、四個禮拜都沒有感覺,等到第七個禮拜就有了知覺。這時候若母親吃涼的東西,你就好像住在冰山裡,覺得非常難受;母親若吃熱的東西,那時又好像在火湯裡似的,燙得不得了。在母親腹裡就有這種冷熱煎迫之苦。還有母親如果在彎腰時,胎兒就好像被泰山壓住那樣難受。如果母親叉著腰時,也覺得非常的不舒服。等到生的時候,那是最苦了,正出生時就好像兩個山夾到一起。因為這種夾山地獄之苦,所以每個小孩子一出世就哭喊起來,其實那哭喊聲就是從苦那兒來的,所以才喊叫:「苦呀!苦呀!苦呀!苦呀!苦呀!」生的時候就有如生龜脫殼那麼痛苦。

可是一長大後就忘了這種生的痛苦,接著長大,不知不覺就老了。這個老的苦也是很厲害的。老時耳朵也聾了,人家罵你也不知道。眼睛也花了,看什麼東西都不清楚了。這是耳朵眼睛首先不幫你的忙。舌頭雖然不掉,可是牙齒掉了。我以前遇到八、九十歲的老人就問他:「你見過掉舌頭的人嗎?為什麼你的牙都掉光了?」他說:「沒有,你見到過嗎?」我說:「我更沒有遇到過,你這麼大年紀尚未遇到掉舌的人,我年紀這麼輕又怎會遇到這樣奇怪的事情?」然後又問他:「你知道為什麼你的舌頭不掉?世上沒人掉舌頭只掉牙呢?」他說:「什麼道理?」我說:「就因為牙齒太硬了,所以它會掉。舌頭之所以不掉,因為它軟,所以才不掉。你這麼大年紀了,以後再也不要硬,若硬的話也好像牙那樣會掉了,要學著軟一點。」

那麼牙掉有什麼苦呢?當然吃東西就不香了,吃什麼都沒有滋味。到別人口裡吃得津津有味,到自己口裡嚼也嚼不動,咬也咬不斷,只有整個吞到肚裡又不消化,你說這苦不苦呢?

那時面也皺了,所謂「雞皮鶴髮」,面上的皮肉就像雞皮疙瘩的非常粗糙。頭髮也都白了,這個「鶴髮」,在美國人來講,就不適宜老的意思,因為西方人,小孩一出世頭髮就有全白色的,那不是老的白,而是很年輕時也有白髮。不過這又另當別論。老的白髮是由至黑髮變成白,黑的可以變白,白了就不可以變黑。但有時候也可以的。 

這個老苦也是不容易受的,你若不相信,可以試一試。等你老的時候,就知道其中味道,你不妨活個七、八十歲,或八、九十歲,甚至一百歲。那時,當你吃東西也不香了,你就知道:「哦!以前有個法師講老苦是很苦的,我不相信,現在我才知是真實不虛的。」那時候你才想來修道,已經太遲來不及了。

最平等的就是「病苦」。無論誰都會有病痛,沒有大病就有小病。頭痛就頭不舒服,腳痛腳就不舒服,身上痛就身不舒服。病有非常多種,好像有胃病吃東西就不舒服,若有肺病就咳嗽不止。總而言之,這五臟:心、肝、脾、肺、腎一有了病就是苦!

還有最苦的就是「死」苦。有人說:「死苦?我不知道是什麼滋味?我想先知道。」那你就先試一試看,先死一次,可是沒有人敢保險你能再活過來,所以這一試也不可以試。死是容易,死後到什麼地方去?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死後是墮地獄?還是做畜生?是去做人?這個沒有人能保險的。

這生、老、病、死都是苦。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出家?也就因為覺得這生、老、病、死苦是一件不容易受的事情。他在十九歲時,有一天出去遊玩,走到東門,看見一個婦人在生小孩子,就問隨從的人:「這是什麼事?」隨從說:「這是生小孩子。」太子看見那小孩大聲哭喊,而那婦人也痛苦得不得了,於是心裡不快樂地回到皇宮。

第二天又到南門,看見一個老年人,頭髮都全白,眼睛也花了,腰也彎曲,不能站直,腿又邁不動步,老得不得了。他就問隨從,這個人是什麼人?怎麼這樣子?隨從說:「這個人已經老了,年紀太大了,所以才這樣子。」太子也就無心再遊玩,立刻回宮去。

第三天又到西門,看見一個有病的人,於是又不高興的回去。
第四天到北門去參觀,看見一個死了的人,他又問隨從:「這是怎麼一回事?」隨從說:「這個人死了。」他又感到非常憂悶,眼看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太苦了,真沒有意思!轉身就想回宮去。
正在這個時候,出現一個沙門,即是出家人。太子又問:「這人是做什麼的?」隨從乃去問這沙門:「你是做什麼的?」
沙門說:「我是個出家人,修學佛道,才能離這生、老、病、死苦。」
太子一聽修道能了生脫死,於是很高興的又問沙門:「我也可以照你這樣來修道嗎?」
沙門說:「誰都可以的,任何人都可以遠離這生、老、病、死苦。」

太子回到宮裡之後,晚間就和馬伕車匿,一起逃出宮殿,出家修行。釋迦牟尼佛就因為覺得生老病死沒有什麼意思,也不知道生從何處來?也不知道死後到什麼地方去?所以就發心出家,到雪山坐了六年,因為要避免這生老病死苦。
人呢?誰都會有生,但是任何人也不能逃避死。人人將來都要死,有的善終,有的不善終,各有種種不同的死法。有的病死,有的餓死,有的做工做得太多了累死,也有的被車撞死,又有人被山上的石頭滾下壓死,或去和人打架被打死了,或者去作戰在陣前陣亡,或因誤服毒藥而死,有的自殺而死,有的不想死就死了,有的想死又不死,故這一個「死」有種種不同的分別。
雖然死法不同,但是將來的果報呢?也不同。
譬如一些橫死的人,即被車撞死,或被水淹死,或被火燒死,在無意之中發生意外而死了。屬於這些橫死的人,他們的鬼魂,閻羅王是不管的,鬼也不管,那麼,這時他該很自由了?雖說是自由,可是卻是個自由鬼,並非自由人。

人自由有時候也不守規矩,何況鬼呢?鬼自由了也會不守規矩,橫死的人他又要抓替死鬼。譬如在馬路上某個地方曾撞死人,那個地方在三年之內必會再有人被撞死的。什麼原因?因為那橫死鬼總在這地方等著,他一定要再把旁人撞死,他才可以去托生,否則他就永遠在那兒不能投生。
若是自殺吃毒藥而死的人,到地獄後所受的刑罰是非常痛苦的。什麼刑罰呢?在生飲毒而死,在地獄就要喝那種用火燒化了的鐵汁,往肚裡灌,把內裡的五臟都燙壞燒焦了,燙死後再被地獄的巧風一吹,又活過來。活了再喝這種鐵汁,然後又被燙死,死了被這巧風一吹,又活過來了....一天到晚都受這種刑罰,很難受的。
可是你若能念觀世音菩薩,就會一點一點的把生、老、病、死這種種痛苦都沒有了。

這是講的四苦,再有愛別離苦。這個「愛」是人人都知道的;有的愛色有的愛名。愛財的人也就是愛利,譬如有個很有錢的人,計劃做大生意想賺錢,可是生意失敗虧本,把錢都沒有了。這人與利離別了,本不想離開錢,可是錢沒有了,這也是愛別離苦。
色,就是男女的問題,男人愛女人的色,女人愛男人的色,兩相互愛,可是因為在前生種了不好的因果,故這個愛不能久遠,在某一種情形之下,從中間就要分離了。在離開的時候,若沒有真正的愛,離開也不要緊;若有一種真正的愛情執著,就會非常痛苦,這是愛色的愛別離苦。
還有愛名的愛別離苦,這個名怎會又有別離呢?有人這樣說:「名譽者,人之第二生命也。」認為有個好的名就是自己的第二條生命,可是這第二條生命一旦被毀壞了,便變成名譽掃地。本來不想失去名譽,可是沒法子,因一時做錯事,把名譽低落了、沒有了,這也是和名的一種愛別離苦。

這「愛別離苦」非常之多。
譬如夫婦雖沒有分離,可是生了個小孩子長得相貌可愛又聰明,拿他當寶珠一樣珍貴重視。可是,忽然間這寶珠死了,這時痛哭流涕非常的難過,這也是愛別離苦。
或者有人對待父母很孝養,很恭敬愛惜,本來不想父母離開自己,可是父母死了,這也叫愛別離苦。
或又環境非常好,父母妻兒一切一切都美滿,可是自己忽然間死了,乃至於兄弟朋友之間,都有這種不如意的情形,本來不願意離開他,卻要分離了,這都叫愛別離苦。
既然知道愛別離苦,就不要再執著這個愛。不要把這個愛只放到一個人身上,應放到整個眾生的身上,行菩薩道來救度一切眾生,不要為自己著想,要為眾人著想,那就不會有愛別離苦了。

這種愛別離苦,有的人更執著愛情,沒有苦自己找著來苦一苦。好像有些結了婚的男人,一天到晚憂愁得不得了,憂愁什麼呢?深恐他的太太另外去找男朋友,這不是沒苦找苦嗎?也有的女人結婚之後,大概自己的丈夫生得太英俊,一天到晚什麼也不想,就擔心愁悶她的丈夫再有其他的女人,甚至想到不能吃飯。你說這不是太愚癡嗎?
還有的對人不生愛情,卻愛狗如命,又有的愛貓,把貓狗看成自己的生命一樣;乃至對一切的畜生或物質,都生出一種愛心。這種愛心一生出來怎麼樣呢?也就很巧妙的,愛狗的這狗就死了,愛貓的這隻貓又丟了,這時好像命都丟了,為這貓狗左哭一場,右哭一場,這也是一種愛別離苦。
總而言之,你對任何事物看不破,放不下,及至有某種特殊情形而分離的時候,令你得不到所願意得的,就覺得非常之痛苦,這都叫愛別離苦。

有人說:「單是這個愛就有這麼多的苦,唉!我就不愛了,以後我就憎!」憎即是不愛,有一種討厭、怨恨仇視的心,對任何事物也都不愛了,這又用錯了。那麼,說愛是有苦,不愛呢?也一樣有苦,就有個「怨憎會苦」。
在某個場合裡你都覺得很討厭,很憎惡其他人,和任何人也沒緣,感到人人都不好,所以誰我都不歡喜。你不愛人,也不愛狗,更不愛貓,什麼都不順眼,見到什麼就發脾氣。於是搬家到另外一個地方,誰知到另外的地方後,又遇上一切人和物,比原來的環境更不好、更壞!你越不願意見的事情,偏要見到越討厭的事情,這事情就來了。啊!很奇怪很奇怪的!你怕見貓,一天到晚都有貓跑來你這兒,打牠也不走。討厭狗!方才那是個愛,這回是個討厭,你越討厭牠,牠偏偏要親近你。你討厭女人,哈!這女人一天到晚找上門來追求你。你很不快樂又要搬家,到別的地方又有同樣這般人與環境,比原先的更厲害!總沒有安寧快樂的日子。你說這苦不苦?

這苦是從什麼地方來呢?
根本是從你自性上招來的,因你自性缺乏定力。你在這個地方和左右鄰居都不和氣,搬到另外一個地方也不和氣,這不是人家對你不好,而是你自己對人不好。因為自己覺得與任何人都沒有緣,所以別人對你也沒有緣。那麼覺得好也是苦,覺得不好還是苦,該怎麼辦呢?
就要合乎中道,總之對任何事情都不要太過,太過了等於不及。這怨憎會苦就是這樣奇怪!你越不願意的事情就越遇上這事情;不願意看到喝酒的人,酒鬼一天到晚在你旁邊。不願意抽煙的人,煙鬼跑到你家來。不高興賭錢,賭鬼天天來找你。為什麼呢?

就因為你有個怨憎,所以聚會到一起就苦了。怨憎會苦和愛別離苦都是因為自己不明白真正的中道,偏激到一邊去,落到一邊才有苦,若能保持中道那就不會苦了。

相信沒有人會討厭憎恨「錢」的,可是這個「錢」,你越不憎,越愛它,它越不來。這愛它不來的怪事就是「求不得苦」。 
方才說愛也苦,憎也苦,那麼在這個愛裡就有所求,有所求往往是求不得。有的人一生來就想求發財,可是兢兢業業,辛辛苦苦,從有生命以來就想要發財,等到死的時候也沒有發財,還是做個窮鬼,這是求不得苦。有人覺得做官很不錯,於是想盡法子求做官,可是求了一生,結果也沒做到,這也是求不得苦。
有的一生就求名,但一生也沒求到。有的沒有孩子,就想生個聰明的兒子、漂亮的女兒,但求來求去也求不得,這也是求不得苦。在一生之中不是求這樣,就是求那樣,但是那一樣也沒有求到。有些讀書人就想求個博士,可是因為在往昔沒有栽培讀書的善根,讀到老了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讀了一輩子的書,這博士學位也沒有得到。

(在中國有位梁灝,讀到八十二歲才中狀元,可是得到狀元不久就死了,雖求到了,可是,還沒享受就死了,這也是苦。求東不得東,求西不得西,總而言之,你所貪求的東西,得不到手裡,這都是苦。)

又有五陰熾盛苦,什麼叫五陰?即色、受、想,行、識。在心經上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若能把它都看空了,也就沒有苦。這五種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是非常的熾盛強烈,是最苦的,可是人人對這五陰都離不了。
前面所說的七種苦屬於垢苦,這個色、受、想,行、識是在自性內裡所具有的,時刻都和你在一起,想離也離不開,這叫五陰熾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