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之2



  經文:
七寶為臺。一樹一臺。其樹去臺。盡一箭道。此諸寶樹。皆有菩薩聲聞而坐其下。諸寶臺上。各有百億諸天。作天伎樂。歌歎於佛。以為供養。
 譯文:

用七寶所造的臺,在每棵樹就有一個臺。樹與臺的距離,有一箭之遠(一百二十步)。在諸寶樹之下,都有菩薩和聲聞們,在那裡靜坐。在每個寶臺之上,各有百億諸天,在那裡演奏音樂,表演伎藝,用歌曲來讚歎佛,以為供養。
  經文:
爾時彼佛。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及眾菩薩。諸聲聞眾。說法華經。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樂習苦行。於日月淨明德佛法中。精進經行。一心求佛。
 譯文:

在這個時候,日月淨明德佛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諸大菩薩、諸大聲聞眾,演說妙法蓮華經。這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歡喜修持一切苦行。他在日月淨明德佛之正法中,很精進經行,絕不懈怠,常在樹下禪定,專一其心以求佛道。
  經文:
滿萬二千歲已。得現一切色身三昧。得此三昧已。心大歡喜。即作念言。
我得現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聞法華經力。我今當供養日月淨明德佛。及法華經。
 譯文:

已經滿了一萬二千歲之後,獲得現一切色身三昧。也就是能變現一切色身,教化一切眾生。換言之,見人變人而教化之,見狗變狗而教化之。無論什麼眾生,皆能變現同類的身體,去教化度脫,令一切眾生了生脫死,離苦得樂。

菩薩得到現一切色身三昧之後,心中生出大歡喜,即刻做這樣觀想地說:「我證得這種的止定,皆因為得聞妙法蓮華經的力量所致。所以我現在應當供養日月淨明德佛,以及妙法蓮華經,這是因佛所加持的緣故,而能令我專心受持這部經典。」
  經文:
即時入是三昧。於虛空中。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細末堅黑栴檀。滿虛空中。如雲而下。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此香六銖。價值娑婆世界。以供養佛。
 譯文: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即時入現一切色身三昧。在虛空中,雨曼陀羅華(小白華)和摩訶曼陀羅華(大白華)。又雨堅黑栴檀的細末,佈滿虛空之中,好像濃雲一般而向下降落。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此香異常名貴,出產於南閻浮提北海的此岸。此香有六銖(二十四銖為一兩)重,其價值等於一個娑婆世界的價值。換言之,用一個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才能交換六銖的海此岸栴檀。用這種香來供養於佛。

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之1


藥王菩薩專修苦行。這種苦行,是最難行的苦行,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這位菩薩,在往昔名號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顧名思義,他和一切眾生結了善緣,所以都歡喜見到他。 
這位菩薩曾經發心焚身供養於佛。第二生又燃臂供養於佛。這種供養,非為一般人所能做得到。有人打妄想:「他不知疼嗎?」我相信他是知道疼,但是他忍受著,虔誠地把身體供養給佛。我又相信他不知疼。為什麼?因為他已經把自己的身體忘了,精神集中的觀想,身體是由四大五蘊假和合的幻軀而已,沒有可愛之處,所以不知疼。 
總而言之,不論知疼或不知疼,他能捨身供佛,這是真的供養。這位菩薩最慈悲,眾生有疾病,他一定為彼解除痛苦,所以一切眾生都歡喜見到他。
「本事」,是說明前生所修的事蹟,所行的苦行。這一品是說藥王菩薩為法忘軀的精神,所以成就圓通無礙的品德和智慧。此品在妙法蓮華經二十八品之中,屬於第二十三品。
  經文:
爾時宿王華菩薩白佛言。世尊。藥王菩薩。云何遊於娑婆世界。世尊。是藥王菩薩。有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難行苦行。善哉世尊。願少解說。
 譯文:

在這個時候,宿王華菩薩對佛說:「世尊!我在楞嚴會上,聽到藥王菩薩講圓通之法,但不十分瞭解他怎樣來到娑婆世界,有什麼因緣?請世尊慈悲,為我解說。」 
「世尊!這位藥王菩薩。他既發願救護一切眾生的病痛,在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之中,一定有很多難行的苦行。請世尊為我們法會中的大眾,稍微解說藥王菩薩所修苦行的公案,這是大眾想知道的事。」
  經文:
諸天。龍神。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耶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又他國土。諸來菩薩。及此聲聞眾。聞皆歡喜。
 譯文:

天龍八部以及人和鬼神等。又有從十方國土所來的諸大菩薩,以及在法會中的聲聞眾。他們聽到宿王華菩薩這樣向佛請問,都很歡喜。
  經文:
爾時佛告宿王華菩薩。乃往過去無量恆河沙劫。有佛號日月淨明德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有八十億大菩薩摩訶薩。七十二恆河沙大聲聞眾。佛壽四萬二千劫。菩薩壽命亦等。
 譯文: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便告訴宿王華菩薩說:「在往昔經過無量恒河沙數那樣多的劫,有一位佛出興於世,名號為日月淨明德如來,他具足十號。這位佛有八十億大菩薩,又有七十二條恒河沙數那樣多的大聲聞眾。這位佛的壽命,有四萬二千劫。在他的國土中,所有的菩薩,壽命也是這樣的長。」
  經文:
彼國無有女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及以諸難。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寶樹莊嚴。寶帳覆上。垂寶華旛。寶瓶香罏。周遍國界。
 譯文:

在日月淨明德如來的國土,沒有女人,統統是男人。為什麼?因為是蓮華化生的緣故,所以其身清淨。沒有四惡趣,也沒有八難。
何謂八難?就是:1、苦惱難。2、大火難。3、大水難。4、惡獸難。5、刀兵難。6、諸鬼難。7、枷鎖難。8、盜賊難。
又可以說是:1、地獄。2、餓鬼。3、畜生。4、北俱盧洲(此洲太快樂,不見佛、不聞法、不睹僧)。5、長壽天(色界的無想天,外道所居之處)。6、盲聾瘖啞(六根不全)。7、世智辯聰(小聰明,反被聰明誤)。8、佛前佛後(不逢其時)。
在彼佛國土的眾生,沒有這些苦惱的問題。

此國土的大地,平坦如掌,沒有崎嶇不平之處。這是什麼緣故?因為此國的眾生,悉皆心平氣和,所以大地也平坦。如果人心不平,才現出山河大地。此國土不但平坦,而且都是用琉璃所成。又有七寶所造的樹,排列成行,莊嚴國土。又有寶帳實蓋覆在寶樹之上。又有垂下的寶華寶旛。又有寶瓶寶爐,周遍於國界,處處有這種莊嚴之境界。

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法華經囑累品第二十二-2


 經文: 

於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為演說此法華經。使得聞知。為令其人得佛慧故。
 譯文:

在未來世的時候,如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子和女人,能深信如來智慧的人,你們應當為他演說妙法蓮華經。令他得聞妙法蓮華經的妙處,知曉妙法蓮華經的義理。為令這個人,得到佛智的緣故。
  經文: 

若有眾生不信受者。當於如來餘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則為已報諸佛之恩。
 譯文:

假使有眾生,他們不相信妙法蓮華經的妙處,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門。那麼,你們應當在如來其餘甚深之妙法中,開示他、教化他,令他得到利益,而能生歡喜心。你們大眾能這樣的去做,那就是已經報答十方諸佛之恩典。
 經文: 

時諸菩薩摩訶薩。聞佛作是說已。皆大歡喜。遍滿其身。益加恭敬。曲躬低頭。合掌向佛。俱發聲言。如世尊敕。當具奉行。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譯文:

當時這些諸大菩薩,聽佛這樣說完之後,他們皆大歡喜,全身遍滿歡喜。非常恭敬於佛,乃曲躬其身,低著頭,合掌向佛。大眾異口同聲地說:「世尊!我們遵照您老人家的敕令(尊長對卑屬的命令),應當具足依法奉行,一定不會違背世尊的意思,唯願世尊放心,不要憂慮這件事情。」
  經文: 

諸菩薩摩訶薩眾。如是三反。俱發聲言。如世尊敕。當具奉行。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譯文:

諸大菩薩,像這樣的話,已經說了三次。大眾一起發出聲音地說:「世尊!您老人家的命令,我們一定遵守,依法奉行。唯願世尊不要有所憂慮。」
 經文: 

爾時釋迦牟尼佛。令十方來諸分身佛。各還本土。而作是言。諸佛各隨所安。多寶佛塔還可如故。
 譯文: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令從十方而來的諸分身佛,要他們各歸還所安住的國土,多寶塔是來證明妙法蓮華經,現在令它返回下方世界去住。
 經文: 

說是語時。十方無量分身諸佛。坐寶樹下師子座上者。及多寶佛。并上行等無邊阿僧祇菩薩大眾。舍利弗等聲聞四眾。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譯文:

釋迦牟尼佛說這些話的時候,十方無量分身諸佛,坐在菩提寶樹下、師子座上的諸佛,以及多寶如來,並有上行等無邊阿僧祇那樣多的菩薩大眾,還有舍利弗尊者和聲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以及一切世間的天、人、阿修羅等,聽到這樣說之後,皆生大歡喜。


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法華經囑累品第二十二-1


為什麼要有囑累品?因為佛所說的經典,是教化眾生的一種法。這種法,必須有人來弘揚流通,才能有效用,所以釋迦牟尼佛吩咐一切菩薩、阿羅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令他們將來要流通這部妙法蓮華經。

為什麼要流通這部經典呢?因為這部經典,是最重要的經典,是成佛的經典。凡是沒有種善根的眾生,能聽到此經一字,或者是一句,以及一偈、一品,都可以種善根。已經種善根的眾生,無論是聽到此經一字、一句、一偈、一品,可以增長善根。已經增長善根的眾生,若能聽到此經一字、一句、一偈、一品,可以得到成熟善根功德。已經到了成熟階段的眾生,聽到此經一字、一句、一偈、一品、一部時,就能得到解脫。解脫就能成佛。

無論那一類的眾生,聞到此經的法音,或者明白此經的義理,皆可獲得這種利益和功德。所以此經叫做妙法蓮華經,就有這樣的妙,故稱為經中之王。

淺言之,囑累就是流通。從此處流通到他處的意思,好像水從河川流入大海一樣的道理。譬如說:此處沒有佛經,可以從他處請來佛經,供給大眾閱讀。人知道佛法的道理,在無形之中,能改惡向善,這就是流通。或者大家發心印經,流通到各處去,贈送大眾閱讀,有機會認識佛法,這種功德是最大的,定能開智慧,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大家要注意!不是印一本經自己用,自己開智慧,而是印大量的經典,令大眾皆得開智慧的機會。有了智慧之後,辨別善惡,明白是非,絕對不會做出顛倒事。
經文: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應當一心流布此法。廣令增益。
 譯文:
釋迦牟尼佛說完如來神力品之後,接著再說囑累品的時候,乃從法座站起來,現出一種最大的神力,伸出右手摩無量大菩薩的頭頂。這是表示加持,灌注大智慧的法水。對諸大菩薩這樣地說:「我在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那樣長的時間,修習很難得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法。這個妙法,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妙法蓮華經。」

佛又說:「我現在咐囑你們這些大菩薩,你們應當專一其心來流通此經,來宣揚此經,普遍令一切眾生增加法益,皆能明瞭通達這種法的真實義。」
 經文: 

如是三摩諸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當受持讀誦。廣宣此法。令一切眾生普得聞知。
  譯文:

釋迦牟尼佛像這樣三次摩諸大菩薩之頂,而這樣地說:「我在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那樣長的時間,學習最難得到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我現咐囑你們大眾,你們應當受持此法、讀誦此法,廣大為眾生宣揚這種法,普遍使一切眾生,皆得聞知這種妙法。」
  經文: 

所以者何。如來有大慈悲。無諸慳吝。亦無所畏。能與眾生佛之智慧。如來智慧。自然智慧。如來是一切眾生之大施主。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慳吝。
 譯文:

這是什麼緣故?因為如來有大慈悲心(慈能予樂,悲能拔苦)。沒有慳吝不捨,也沒有畏懼恐怖。又能布施佛的智慧給一切眾生,也就是大覺者的智慧。如來的智慧,就是大圓鏡智。自然的智慧,就是自性本有的智慧。佛把自己所有的法寶,統統布施給一切眾生,所以如來是一切眾生的大施主。

佛又說:「你們大眾應當隨學如來之法,千萬不要生慳吝不捨的心。」好像周利槃陀伽尊者,他在往昔是大善知識,有五百弟子,但他不愛為弟子說法,所以種下這一世的愚癡。當時釋迦牟尼佛所收的比丘,規定要念四句偈頌,作為座右銘。「身語意業不作惡,莫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他總是記不住。後來佛教他念「掃帚」二字,他念很久的時間,才勉強記住。佛又教他念「除垢」二字又念了很久時間。有一天,他在掃地時,豁然大悟。他想有形的掃帚,掃無形的塵垢。把心中的垃圾掃除清淨,就沒有煩惱。後證得羅漢果位,成為持義第一。


2020年4月4日 星期六

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6



經文:

諸佛坐道場    所得秘要法    能持是經者    不久亦當得
  譯文:

十方諸佛坐在菩提道場,所悟得的祕密寶藏之要法。這位能受持妙法蓮華經的行者,在不久的將來,也應當得到諸佛祕密之重要大法。
 經文:

能持是經者    於諸法之義    名字及言辭    樂說無窮盡
如風於空中    一切無障礙
  譯文:

能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對於諸佛所說法之義理,如經中之名相和經中之言辭,能得到樂說無礙辯才的境界。好像大風在虛空中,任意颳著,不受任何限制及阻礙。
 經文:

於如來滅後    知佛所說經    因緣及次第    隨義如實說
  譯文:

在佛將來入涅槃之後,要明白佛所說的經典、因緣和次第。隨順經中的義理,如實的解說,不可違背佛的心意。古德說:「依文解義,三世佛冤。」又說:「離經一字,即同魔說。」由此可知,對於經義,不能誤解。瞎人眼目,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不可不謹慎。
 經文:

如日月光明    能除諸幽冥    斯人行世間    能滅眾生闇
 譯文:

好像日月之光那樣的光明,能消除照破一切黑暗之處。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他在世間行道,能將眾生心中的黑暗,統統消除。心中黑暗是什麼?就是無明。因為無明,就愚癡。有愚癡就有煩惱。所以佛法是破無明的法寶。破了無明,就沒有愚癡,智慧就現出。有了智慧,明白事理,才不會做出顛倒事。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道之後,第一句便說:「大地眾生,皆具足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經文:

教無量菩薩    畢竟住一乘    是故有智者    聞此功德利
  譯文:

教化無量菩薩,令他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畢竟住在一乘——成佛。因為這個緣故,凡是有智慧的人,聽到受持妙法蓮華經能有這種功德利益,應當勤加受持。
 經文:

於我滅度後    應受持斯經    是人於佛道    決定無有疑
  譯文:

釋迦牟尼佛對著法華會上大眾說:「在我滅度之後,你們大家應當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此經是成佛之經。受持法華經這
個人,他在佛道之中,完全沒有疑惑,將來一定成佛的。」

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分享臉書一貼文

一次生前的孝敬,勝過身後百次掃墓;
清明燒萬堆紙錢,不如在世端一碗飯。
切記:百善孝為先!
清明時節探亡魂,細雨紛飛似淚痕。
柳色梅花仍依舊,陰陽相隔夢晨昏。
又是一年清明雨紛紛,每至此時,點點灑灑的雨水都會澆在我們心上,一顆叫做思念的種子再次生長。
四月煙雨朦朧,美景美色,卻總帶著點淡淡的悲傷。
我們緬懷先人,緬懷那些已遠去的至親家人。
思念之餘,我們更多的是學會珍惜,看看仍陪在自己身旁的至親,那一刻,最感慨的是,家人在,父母更健在。

古代有個孝子叫韓伯俞。
他的母親在他犯錯時,總是嚴厲地教導他,有時還會打他。
待他長大成人後,當他犯錯時,母親的教訓依然如故。
有一次母親打他,他突然放聲大哭。
母親很驚訝,幾十年來打他從未哭過,於是就問他:“為什麼要哭?”
伯俞回答說:“從小到大,母親打我,我都覺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親是為了教育我才這麼做。
但是今天母親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痛了。
這說明母親的身體愈來愈虛弱,我奉養母親的時間愈來愈短了。
想到此,我不禁悲從中來。 ”
這個小故事,讓人感動不已。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 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
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卻永無法彌補……
這世上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在”。
家有老人,就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永恆的親情還在。
工作和事業失敗了,可以重來。 孝敬父母的時光卻永遠不能重來。
當父母健在的時候,要好好盡孝。
父母尚在,也昭示著生命的黃昏離我們還很遠。
在生命的正午,我們還有許多的時間把夢想變為現實,腳下生活的路,還是那麼的陽光燦爛。
上有老的時候,我們應該感到幸福。
因為我們已經褪去了青春的青澀,洗盡了生活的鉛華,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報,懂得了珍惜和付出。

有父母,有家,有愛,無論多麼的辛苦和勞累,都是幸福的。
這世間,有一種壓力,叫做上有老。
有一種責任,叫做上有老。
更有一種幸福,叫做上有老。
老人終有一天會和我們分手。
到那個時候,上有老的日子,便會成為最珍視的記憶和一生的懷念。
每想到這一點,我們就沒有理由不去珍惜生命裡上有老的日子,那是上蒼賜予自己最美好的一世情緣。

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其實是人生最充實最幸福的日子。
祝天下的爸爸媽媽們平安幸福,健康長壽!
讓我們一起珍惜“上有老 父母在“ 的日子。

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5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譯文: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慈悲,想再宣說這種義理,用偈頌來說一說。

諸佛救世者    住於大神通    為悅眾生故    現無量神力
  譯文:

諸佛的本懷,為救護世界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諸佛住在大神力,才能救護眾生,如果和一般人一樣,用什麼方法來救護眾生呢?因為欲令一切眾生獲得究竟的快樂,所以才現無量大威神力。
 經文:

舌相至梵天    身放無數光    為求佛道者    現此希有事
  譯文:

諸佛所現廣長舌相,可以達到大梵天。諸佛的身體,放出無量的色光。為想求無上佛道的眾生,才現出這樣希有的事。
 經文:

諸佛謦欬聲    及彈指之聲    周聞十方國    地皆六種動
  譯文:

諸佛輕輕咳一聲和彈指之聲,這兩種音聲雖然很小,可是能周遍十方國土,各國土的大地,皆發生六種震動。

(咳聲和指聲,乃是警告眾生,不要醉生夢死,趕快清醒吧!受持妙法蓮華經。否則,時間不等待,轉瞬之間,無常即至。虛度一生,不知何時再有機會讀誦此經了。古德說:「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經文:

以佛滅度後    能持是經故    諸佛皆歡喜    現無量神力
  譯文:

在佛入涅槃之後,因為能受持妙法蓮華經的緣故,所以十方諸佛皆生歡喜心。因此,而現無量神通之力。
 經文:

囑累是經故    讚美受持者    於無量劫中    猶故不能盡
  譯文:

釋迦牟尼佛囑累一切菩薩和一切眾生,要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流通此經,讚美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經過無量無邊那樣長的時間,仍然讚歎不能窮盡。
 經文:

是人之功德    無邊無有窮    如十方虛空    不可得邊際
  譯文:

受持妙法蓮華經這個人,他的功德是沒有邊際,也沒有窮盡的時候。此種功德永遠存在,好像十方的虛空一樣,找不到它的邊際。

(有人說:「既然虛空是沒有的,那麼,我們受持妙法蓮華經的功德,大概也沒有吧!」你能明白什麼都沒有,就能明白什麼都有。這不是說像虛空那樣沒有,而是說像虛空那樣無邊際。乃是指為無有窮盡的比喻而已。本來在真空裡也有妙有。你看不見妙有,就認為沒有。其實是真有,不過是你不明白而已。)
 經文:

能持是經者    則為已見我    亦見多寶佛    及諸分身者又見我今日    教化諸菩薩
  譯文:

若能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就能見到過去佛的真身,也能見到過去滅度的多寶佛,以及我的一切分身佛。又能看見我現在在多寶塔中,教化所有諸大菩薩。
 經文:

能持是經者    今我及分身    滅度多寶佛    一切皆歡喜
  譯文:

能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能令我和我分身諸佛,以及滅度後的多寶佛,都生大歡喜之心。因為這個人,精進讀誦、解說、書寫、流通的緣故。
 經文:

十方現在佛    井過去未來    亦見亦供養    亦令得歡喜
  譯文:

十方現在的諸佛,以及過去、未來諸佛,也能見到,也能供養,也能令三世諸佛得到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