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第十篇萬章下第八、九章


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註:
一鄉之善士:朱注:「言己之善蓋於一鄉。」
友 :動詞,交友也。
尚 :同「上」,言進而上也。
頌 :同「誦」。
其世:謂其當世行事之迹。
大意:孟子對萬章說:「一鄉之中最有善行的人,才能結交一鄉裏面有善行的人;一國之中最有善行的人,才能結交一國裏有善行的人;全天下最有善行的人,才能結交天下所有的善人。如果以為結交天下的善人還不滿足,又再向上學習古時候的聖人賢人。但是只誦他的詩,讀他的書,而不知道他的為人可以嗎?還是不夠的,所以又要研究他在當世所行的事迹。這樣就是和古人交友了。」
說明:這點非常重要,佛陀釋迦牟尼所說大般涅槃經,非常清楚的告訴阿難,佛陀不在了,講經論,要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僧團沒有老師,佛說以戒、苦為師;僧團中有行為不正的同修,要默擯之。
此章孟子說惟善人能與善人交友,就是感應道交。若是讀誦經書也要了解著作者的行事德行,若能與自己相同為善,故可以與古人同在。如現在拜神佛,就是要學習祂們在世的德行,能與其相同。
最怕就是讀到像阿修羅的三十八道品,有三十七道與佛相同,而一道品與現世金錢第一的觀念相符,喜好而效法者,就成魔的眷屬,現在雖是高高在上的大法師,將來還是墮無間地獄。

齊宣王問卿。孟子曰:「王何卿之問也?」
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貴戚之卿,有異姓之卿。」
王曰:「請問貴戚之卿。」
曰:「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王勃然變乎色。
曰:「王勿異也。王問臣,臣不敢不以正對。」王色定,然後請問異姓之卿。
曰:「君有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去。」
註:
卿:官名,三代時天子諸侯皆置之,分上中下三級,位在大夫上。
何卿:謂何等之卿。
貴戚之卿:趙注:「謂內外親族也。」
異性之卿:趙注:「謂有德命為三卿也。」
大過:朱注:「謂足以亡其國者。」
易位:謂君之位,更立親戚之賢者
勃然:趙注:「王聞此言,慍怒而驚懼,故勃然變色。」案勃然,猶「艴然」。「艴」音勃。趙注:「慍怒色也。」
勿異:猶言勿怪也。
正對:謂以正義相告也。
色定:謂意解顏色定也。
大意:齊宣王向孟子問做國卿的道理。
孟子說:「王所問的是那一種卿相呢?」
宣王說:「卿相也有不同嗎?」
孟子說:「不同的,有與國君同姓而有親族關係的卿相,也有與國君不同姓而有賢德的卿相。」
王說:「請問與國君同姓而有親族關係的卿相,應該怎麼樣呢?」
孟子說:「國君假如有了重大的過失,就竭力諫勸,若是再三諫勸還不聽,那就該換君位,另立宗族裏的賢人。」
宣王聽了掉換君位的話,突然很生氣的變了臉色。
孟子說:「王請不要見怪,王既然問臣,臣不敢不拿正義奉答。」
宣王的臉色稍定,然後再問與國君不同姓而有賢德的卿相,又應該怎麼樣?
孟子說:「國君有了過失,也要諫勸,若是再三諫勸還不聽,那自己就該離去。」
說明:此章孟子說明聖賢處理政事之道,古代已無法實行。現代更難實行,總統是民選,無犯叛國大罪是不受法律約束;各級官員更不可能再三諫勸,各各自守飯碗重要,社會亂及百姓貧窮與其無關,只要能拖到退休就好。故有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無錯,且過就好。何必與自己飯碗過不去。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別責怪父母,他們已經借錢來給你

我剛看過一幅漫畫,一對父母牽著一個孩子,他們穿的都破破爛爛的,孩子一隻腳穿著父親的鞋子,另一隻腳穿著母親的鞋子,而他的父母則都光著一隻腳,只有一隻腳穿著鞋子。漫畫的配文是:「不要抱怨你父母給你的東西不夠好,那可能是他們的所有了。」
當時感觸挺深。只要稍微懂點事兒、能理解父母的人,看了這幅畫,還有配文,估計都會有一點或深或淺的動容。
可是想不到還沒兩天,就看到報上刊登一個大學生因為父母無力支付大學學費和他在大學裡的開銷,就把父母告上法庭的事情。
沒人能選擇自己的家庭出身。父母他們也想擁有足夠開銷的金錢,足夠體面的生活,可是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也總有一些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在各方面不盡如人意,甚至連孩子上學的錢也湊不齊。這個時候,作為孩子對予父母的應該是理解,應該是風雨中一家人相互的扶持,應該是不斷的努力與奮鬥,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幫助父母改變家裡的生活條件。
有時候,我們無法避免相互的比較。但是如果像新聞中的那個孩子一樣,我們只一味地和自己的同學或者朋友們對比,只看到別人的父母可以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自己連大學學費都發愁,卻看不到「父母給自己的,已經是他們能給的最好的東西」,在這種片面的對比下,心理落差也只會越來越大,甚至衝動之下,把本已經貧寒萬分的父母告上法庭。
不要再責怪你的父母沒有給你你想要的,因為他們給的已經是他們能給的最好的;不要再責怪你的父母不是達官貴人,沒有顯赫身世,你混得再差再平凡,在你父母的心中你也永遠是最棒的!有些客觀的事情,一時無法改變,但是至少我們可以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無論貧窮與富有,對父母,做子女的永遠要多一點理解與感恩。
當那孩子的父母,因為這種事情不得不站在被告席上的時候,孩子,你讓他們情何以堪?孩子,你可知道他們對你已盡全力?
想要得到的東西,那就去爭取吧;父母已盡量的給你完成大學生,你若能低調加入職埸,盡量為他人,而不弦耀自己,你能力到那裏,機會也會到那裏。想要的更好生活,就去努力吧!
或許你不去爭取,就成了他人的東西;或許你不去努力,就成了他人的生活。帶心上路,一切外物自然具足!用心去感受全世界。有一故事:
兒子養不起年邁的母親,決定把她背到山上丢掉。
傍晚,兒子說要背母親上山走走,母親吃力地爬上他的背上。
他一路都在想:爬高點、走遠點,再丢下才不會走回來。
當看到母親在他背上偷偷往路上撒豆子,他很生氣地問:「妳撒豆子幹什麼?」
母親和藹地說:「傻兒子,我怕你等會兒一個人下山會迷路。」

孩子永遠是父母的心肝肉。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第十篇萬章句下第七章


萬章曰:「敢問不見諸侯,何義也?」
孟子曰:「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庶人不傳質為臣,不敢見於諸侯,禮也。」
萬章曰:「庶人,召之役,則往役;君欲見之,召之,則不往見之,何也?」
曰:「往役,義也;往見,不義也。且君之欲見之也,何為也哉?」
曰:「為其多聞也,為其賢也。」
曰:「為其多聞也,則天子不召師,而況諸侯乎?為其賢也,則吾未聞欲見賢而召之也。繆公亟見於子思,曰:『古千乘之國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悅,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豈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悅也,豈不曰:『以位,則子,君也;我,臣也。何敢與君友也?以德,則子事我者也。奚可以與我友?』千乘之君求與之友,而不可得也,而況可召與?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曰:「敢問招虞人何以?」
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豈敢往哉。況乎以不賢人之招招賢人乎?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詩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
萬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駕而行。然則孔子非與?」
曰:「孔子當仕有官職,而以其官召之也。」
註:
國 :都邑也。
市井之臣:都市之人民。
野 :田野也。
草莽之臣:鄉野之人民。
傳質:傳,執也,通也。質,同「贅」,朱注:「質者,士執雉,庶人執騖,相見以自通也。」
云乎:語詞。
齊景公:春秋時齊國國君,靈公子,名杵臼,謚景。
田 :獵也。
虞人:掌山澤之官,亦主苑囿田獵。
旌 :旗之注析羽者。
元 :首也。
皮冠:古田獵之冠,君田獵,欲招虞人,則以此為信符。
旃 :曲柄旗也。
旂 :古者以帛上畫龍仔,端著鈴者為旂。
詩 :詩經小雅大東之篇。
周道:大路也。
底 :同「砥」,礪石也。
矢 :言其直也。
視 :朱注:「視以為法也。」
大意:萬章問孟子說:「請問士人不去見諸侯,這是什麼道理呢?」
孟子說:「在國都中的人,叫做都市的人民,在鄉間的人,叫做鄉野的人民,這兩種人都是平民。平民沒有通贄做人臣的,就不敢進見諸侯,這是禮上規定的。」
萬章說:「平民,君召他去做工役,就去做工役;君要召見他,他卻不去;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孟子說:「去做工役,是應該的。去進見諸侯,卻是不應該的。而且君要召見士人,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萬章說:「因為他見識廣博,因為他有賢德。」
孟子說:「既是為了他見識廣博,要請教他,便應當以他為老師,那天子尚且不敢召見老師,何況是諸侯之君呢?若說是為了他有賢德,那麼我沒有聽說過要見有賢德的人而用命令去召他來的。

從前魯繆公屢次去見子思:『古時候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君,去和士人交朋友,你看怎麼樣?』
子思就不高興地說:『就地位而說,那麼你是君,我是臣子,臣子怎麼敢和國君做朋友呢?
就德行而論,那麼你是應該事奉我的,怎麼可以和我交朋友呢?』

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君,要和他交友尚且不能夠,何況用命令召見他呢?從前齊景公去打獵,用飾有羽毛的旌旗去招喚管理苑囿的人,管理苑囿的人不來,齊景公就要殺他。
孔子知道了就稱贊這個管苑囿的人說:『有志氣的人,總不忘記自己應該安守貧窮而困死在溝坑裏;有勇氣的人,總不忘自己應該為國戰鬥而喪失他的頭顱。』孔子稱取什麼呢?就是稱取他不肯應承那不合禮的招喚啊!」
萬章說:「請問招喚那管苑囿的人,該用什麼?」
孟子說:「該用皮帽子。招喚平民用曲柄的旗子,招請士人用畫龍繫鈴的旗子,招請大夫才是用飾有羽毛的旗子。拿招請大夫的禮節去招喚管苑囿的人,所以管苑囿的人寧死也不敢去;拿招請士人的禮節去招喚平民,平民又怎麼敢去呢?何況用招請不賢人的禮節去招請賢人呢!
要想見賢人而不用延見賢人的方法,這就像要他進入屋來,卻把門關起來一樣。
義,是一條道路;禮,是一扇門;只有君子能走這條道路,進出這扇門。詩經上說:『大路平坦得如同一塊磨刀石,筆直得如同一根箭桿;是在位的人所履行的,也是下民所效法的。』」
萬章說:「從前孔子聽到君的命令召見他,來不及等車駕好就走,這樣,那孔子不是也有不對嗎?」
孟子說:「孔子那時正在做官,有他的職務,而君正是以官職來召見他的啊!」

說明:古代士人比較有守禮節和義理,每項行為都要合禮合義。現代功利社會,走後門、行賄、裙帶,無所不用其極,那管什麼義理?只要得到對己有益,什麼事都敢做出來。而孔廟兩旁設有義門和禮門,只是參考一下罷了。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你的氣場是否招人喜歡?


人的氣場是看不見的,但這種力量是巨大的,就像萬有引力一樣,我們每個人身上的這種氣場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你的人生。這種氣場又稱正、負能量,是怎麽形成的?

你的觀念、你的信仰、你的環境、你的朋友、你的呼吸、你吃的食物、你的欲望、你的靜息與睡眠等都會影響你的磁場,這些氣場就形成你的氣質、你的運氣、你的命運。

一個人的氣質很好,外表精神、有修養、有道德,這個人的氣場就是正能量,就會吸引好的事,吸引好的運氣。

相反一個人如果氣場是負能量,外表沒精神、委靡不振、做事沒效率,如果氣場再壞就會走黴運,不好的事情總是發生在他身上,幹什麽都不順,喝口涼水都會塞牙。

那麽什麽能量會影響我們的氣場,看看下面幾點:

一、意念

你想什麽,你相信什麽,你就有什麽樣的氣場,這也就是吸引力法則。
你的思想吸引你想要的東西,你是積極向上的思想,你的氣場就是積極向上的;你的思想是消極負面的,你的氣場就是消極負面的,同時吸引消極負面的人和事,所以要加深你的正能量場,就要有積極正面的思想。

具有賺錢意識的人經常吸引金錢,而具有貧窮意識的人總是引來貧窮。通過你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它們將為你所意識到的事物打開通道,無論富有或貧窮,都恰如你所想的狀況那樣滿足你。

一個人在心裏怎麽想,他就會是什麽樣。如你一直很害怕的事物,它總是向你走來;也就是說,你所強烈意識到的事物,總是會來到你這裏。(感召)
思想是因,與你思想相一致的人生和境遇就是你的果,你的因會吸引來果,這就是種瓜得瓜,你種下什麽因就會收獲什麽果。

知道這個法則的原理後,你就會運用思想的巨大能量來追求你所想要的一切,你會變得有自信,你會知道世間的因果法則,你會懂得正確、積極正面的運用你的思想,人的心腦合一身心開放後振頻就強了,與天地意識信息振頻就通暢了。

人體就是一個很敏感的信息場,無時無刻都在與外界的信息、能量進行交換。

二、愛(慈悲)

愛是宇宙間最強大的氣場、因為它和宇宙和諧一致,愛是你身上正面的氣場。只有發出愛,你才會吸引愛,所以不要只愛你自己的那麽小我,要愛周圍所有的人,愛你的朋友、父母、愛人、親人、同事、敵人、地球萬物、一花一草,你發出的愛越多,你積聚在宇宙間愛的氣場就會越大,同時你收獲的愛也就是愛。

路加福音第六章   耶穌說:
「我告訴你們,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人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訪的臉也由他打。」
愛是一種無形物質、一種氣場,你發出愛,就能接受十方的愛。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第十篇萬章句下第六章


萬章曰:「士之不託諸侯,何也?」
孟子曰:「不敢也。諸侯失國,而後託於諸侯,禮也;士之託於諸侯,非禮也。」
萬章曰:「君餽之粟,則受之乎?」
曰:「受之。」
「受之何義也?」
曰:「君之於氓也,固周之。」
曰:「周之則受,賜之則不受,何也?」
曰:「不敢也。」
曰:「敢問其不敢何也?」
曰:「抱關擊柝者,皆有常職以食於上。無常職而賜於上者,以為不恭也。」
曰:「君餽之,則受之,不識可常繼乎?」
曰:「繆公之於子思也,亟問,亟餽鼎肉。子思不悅。於卒也,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伋。』蓋自是臺無餽也。悅賢不能舉,又不能養也,可謂悅賢乎?」
曰:「敢問君欲君子,如何斯可謂養矣?」
曰:「以君命將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後廩人繼粟,庖人繼肉,不以君命將之。子思以為鼎肉,使己僕僕爾亟拜也,非君子之道也。堯之於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倉廩備,以養舜於畎畝之中,後舉而加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賢者也。」
註:
士 :指讀書明道而未入仕之人,乃無位之士也。
託 :朱注:「託,寄也。謂不仕而食其祿也。」
諸侯失國,而後託於諸侯,禮也;士之託於諸侯,非禮也:朱注:「古者諸侯出奔他國,食
其廩餼,謂之寄公;士無爵土,不得比諸侯,不仕而食祿,則非禮也。」
氓 :民也。
周 :救濟也。
賜 :謂與之祿,有常數,君所以待臣之禮也。
繆公:即戰國時之魯穆公也。悼公孫,名顯。
亟 :屢次也。
鼎肉:熟肉也。
卒 :末也,及後之意。
摽 :麾也。
稽首:叩頭也。
犬馬畜伋:言不以人禮待己也。伋,子思名。
臺 :主使令之賤吏。
舉 :用也。
將 :送也。
廩人:官名,掌出納米穀。
庖人:掌饈膳之官也。
僕僕爾:僕僕,煩猥貌。爾,猶「然」。
女 :嫁女也。
大意:萬章問孟子說:「士人不能寄食於諸侯,這是什麼緣故呢?」
孟子說:「因為不敢啊。假如是諸侯失國而寄食在他國諸侯,那是合禮的;但是士人寄食於諸侯,那就不合禮的。」
萬章說:「如果君送他米粟,他可以接受嗎?」
孟子說:「可以接用的。」
萬章說:「接受他的贈粟,是什麼道理呢?」
孟子說:「君對於人民,本來就要周濟的。」
萬章說:「周濟他的就可以接受,賜給他的就不能接受,這是什麼原因?」
孟子說:「因為不敢啊。」
萬章說:「請問他不敢,又是為什麼呢?」
孟子說:「看管城門和敲更守夜的人,都有一定的職務,可以食君的俸祿;沒有一定的職務而受君的賞賜,這是不恭的。」
萬章又問:「君送的就可以接受,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經常這樣呢?」
孟子說:「從前魯國繆公對待子思,一再地來問候,一再地送熟肉來,子思就不高興;後來繆公又差人送來時,就把差來的人,揮出大門外去,然後面向北再拜叩頭而不接受,說:『從現在開始,才知道君是以養犬馬的態度來對待我。』從此以後繆公的差官就不再送東西來了。敬愛賢人而不能重用他,又不能奉養他,這可以說是敬愛賢人嗎?」
萬章說:「請問君要奉君子,怎麼樣才算是奉養呢?」
孟子說:「第一次以君的命令送禮物來,再拜叩頭而接受;以後管食廩的人送米穀來,管膳食的人送肉來,就不必再用君的命令了。子思認為送熟肉來,屢之用君的命令,敷自已一再叩頭拜謝,這不是奉君子的道理。堯對於舜,派他九個兒子去事奉舜,將他兩女兒嫁給舜,又命百官具備牛羊倉廩,事奉舜在田野之中,後來又推舉他登上高位。像這樣,才可以說是王公的尊敬賢人啊。」

說明:此章說明上位者應該如何培養接班人,使政策能順利的接原定計劃完成,百姓不會受到朝令夕改的困擾。大陸雖是共產專制的國家,有百分之七十是符合古代聖賢所遺留下來的政策,所以這二十年來,國家富強,百姓有錢。
而台灣實行選舉制度,在上位者為自己八年而努力,管他後來之人是誰,一點也不關心,更不用說會培養人才,更不會管法令被更改,更不管人民的死活,反正負責之官員代表是你們自己選出,自己承擔。像上次政黨輪春,貪污是宿習,代代皆有,不去論它,但工程改為環保美化,河堤不用鋼筋,而用油筒或保麗龍,致使颱風來,大水衝破河堤處處有,皆影響人民生命財產,最後還是百姓納稅之錢,使用在前,修繕在後。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種下夢想,然後不離不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很容易產生夢想,不過那些夢想往往都像浮華的泡泡,輕而易碎,為什麼不堅持呢,為什麼要讓夢想隨風消逝呢,堅持夢想,把夢想做成種子在懵懂時種下,在成熟時收獲。
大漠孤煙,駱駝用堅持的汗水實現了橫穿的夢;汪洋狂浪,魚群用不懈的前進實現了遨遊的夢;懸崖峭壁,白猿用堅毅的攀爬實現了登越的夢。夢的圓缺,距離就在於堅持。所以,藍天白雲,人尚有夢,請努力堅持,種下夢想,然後不離不棄。
夢想,用目標去播種。
比爾蓋茨如果是一位普通的大學生,放棄研究軟件的目標,那麼如今當首富的就不是他了;袁隆平沒有許下要讓全世界人溫飽的目標,那麼家喻戶曉的水稻之父就將是別人。目標承載著夢想最強大的動力,擺正了前進的正方向,好比因地製宜,好比量身裁衣,才不會讓夢想枯死在萌芽的季節裏,才會有「種瓜的瓜,種豆得豆」的得意。缺少目標的夢想,是一盞枯油的燈,亮不起未來,所以,種下夢想,合身給自己定位。
夢想,用堅持去耕耘。
縱使周遊列國,奔波一生終究得不到各國君王的青睞,孔子為了傳播自己的學說,堅持「知其不能為而為之」;縱使重病纏身,身力交瘁,曹雪芹為了自己的著作而字字皆血,出一本紅樓夢鉅著。
夢的路不會太平,兩邊總有亢亢窪窪。有誰能夠一勞永逸?有誰能夠一蹴而就?播種結束,耕耘便開始,溫室裏的花朵長不大,寒冬中的傲雪更芬芳。所以,種下夢想,用一朝一夕的淚和汗,苦心耕耘。
夢想,用自信去施肥。
拿破侖不過一矮者,卻相信自己,讓建立帝國的夢想開花;英國達人「蘇珊大媽」不過一平庸主婦,卻相信自己,讓成為歌星的夢想開花。這裏有句不朽的真理:「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彼此都是後浪,迸發著洶湧澎湃的氣勢而來,卷天鋪地地催生著花開。
自卑者,四壁都市牆,自信者,海闊天空。所以,種下夢想,撒下自信的肥料,肥沃根芽。堅持和努力,汗水和付出就能讓夢想發芽成長,縱使狂風暴雨,縱使雨露風霜都不要放棄,精誠所致金石為開,相信我堅守的夢想,終有開花結果的那天,終有嚐到豐收喜悅的那一天。
夢想,要堅持。
1.釋迦牟尼,棄家而逃,雪山苦行,無法了脫生死,堅信能一生成佛,離開苦行而往尼羅河去洗掉一身的污穢,受牧羊女的供養,終在菩提樹下禪定開悟,而一生成佛。現代的環境比二千五百多年好的太多,修行之人也多如江中之鲫,而一個一生成佛者都沒聽說,就是受不了名利誘惑,無法堅持初發心。我們有心人就要跳脫「名聞利養」的陷阱,堅持目標,終可達陣的。
.劉邦在40歲的時候連兵馬都沒有,最後建立起大漢王朝。
.劉備在52歲仰頭問蒼天:我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成功啊?
最後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賈伯斯在42歲時回蘋果接任CEO,當時公司負債10億美金。最後蘋果用十四年成為全球最偉大、市值最高的公司。
.成吉思汗在40歲的時候被安達背叛,兵敗如山倒,逃到小溪邊,最後帶領千軍萬馬踏遍歐亞非。
.肯德基叔叔65歲還在領社會救濟金,最後創建了全球最大的速食連鎖商業帝國。
.姜子牙近80歲才離開渭水而出山,後封侯拜相成就武王霸業。
只要你不放棄你的夢想,你的夢想永遠不會放棄你,只要你相信,你將有撼動世界的能力!
無論有多苦有多累,這是成功之路上必經的磨鍊!
沒有理由!沒有藉口!沒有太晚!相信就是力量!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第十篇萬章下第五章


孟子曰:「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娶妻非為養也,
而有時乎為養。為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辭尊居
卑,辭富居貧,惡乎宜乎?抱關擊柝。孔子嘗為委吏矣,
曰『會計當而已矣』。嘗為乘田矣,曰『牛羊茁壯,長
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
行,恥也」
註:
仕非為貧也:朱注:「仕本為行道,而亦有家貧親老,或道與時違,而但為祿仕者。」
娶妻非為養也:朱注:「娶妻本為繼嗣,而亦有為不能親操井臼,而欲資其餽養者。」
辭尊居卑:辭尊位而居卑職。
辭富居貧:辭厚祿而受薄薪,
抱關擊柝:抱關,守城門者。擊柝,敲更守夜者。皆位之卑,祿之薄者。
委吏:管理食廩之小吏。
乘田:主苑囿芻牧之小吏。
茁壯:肥大也。
本朝:即「朝廷」之意。

大意:孟子說:「做官是為了行道,並不是因為貧窮,但是有時卻也為了貧窮而做官;娶妻子是為了繼嗣,並不是因為奉養,但是有時卻也為了奉養而娶妻。為了貧窮而做官的,應該辭去高的職位而做小的職務,辭去豐厚的俸祿而接受小的俸祿。辭去高的職位而做小的職務,辭去豐厚的俸祿而接受小的俸祿,要怎樣才相宜呢?像看守城門和敲更守夜這一類最適宜了。

孔子因為貧窮,曾經做過管理食廩的小官,他說:『只要將米穀出入總數計算對就成了,』也曾經做過看管苑園的小官,他說:『只要使牛羊肥壯長大就行了。』因為官小而高談國家大事,是有越分的罪過的;但是站在朝廷上做大官而不能施行大道,那也是有竊位的羞恥的。」

說明:此章剛好符合現代的台灣社會,因為選舉為官,有些有抱負行大道而利於百姓者,常遭利益團體攻擊,而遊說無知的百姓,選擇了貪圖金錢的人,致使台灣二十多年沒有進步而稍退步。

而現在新出社會的年青人,不知道自己能力的高低,一味的希望得高俸祿,寧願失業靠爸族,也不卑微的去找一個適宜的工作先試煉自己。孔子也曾做過卑微的工作,但不因此而有失聖人的身分。有才能就像鑽石一樣,雖然和一般沙石混雜在一樣,但終就會被人發現你的光芒,而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