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7日 星期五

柴契爾夫人的堅持

「永遠要坐在前排」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是一種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爭創一流的精神。在這個世界上,想坐在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夠坐在前排的卻總是不多。
許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為他們把「坐在前排」僅僅當成人生的理想,而沒有採取具體的行動。
20世紀30年代,在英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裡,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從小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
父親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走在別人前頭,而不能落後於人,即使坐公共汽車,你也要永遠坐在前排。」
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太難了」之類的話。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這個要求可能太高了,但她所受到的教育在以後的年代裡被證明是非常寶貴的。正是因為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殘酷教育」,才培養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
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儘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坐在前排」的誓言。
瑪格麗特上大學時,學校要求每個學生要用五年時間來學習拉丁文課程。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內全部學完了。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試成績竟然名列前茅。瑪格麗特不單是學業上出類拔萃,在體育、音樂、演講及學校的其它活動方面都一直走在前列。
學校的校長評價她說:「她無疑是建校以來最優秀的學生,她總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為如此,四十多年後,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才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明星,她就是連續四屆當選為英國保守黨領袖,並於1979年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壇長達11年之久,被世界政壇譽為「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柴契爾夫人。
一位哲人說過:「無論做什麼事情,你的態度決定你的高度。」
柴契爾夫人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讓我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教育我們的孩子永遠都要坐在前排是當父母的責任。」
看看現代的人,除用交錢學習外,前排常坐不滿,就是缺乏熱心與應付的心態。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第九篇萬章句上第八章


萬章問曰:「或謂孔子於衛主癰疽,於齊主侍人瘠環,有諸乎?」
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為之也。於衛主顏讎由。彌子之妻與子路之妻,兄弟也。彌子謂子路曰:『孔子主我,衛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進以禮,退以義,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癰疽與侍人瘠環,是無義無命也。孔子悅於魯衛,遭宋桓司馬將要而殺之,微服而過宋。是時孔子當阨,主司城貞子,為陳侯周臣。吾聞觀近臣,以其所為主;觀遠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癰疽與侍人瘠環,何以為孔子?」
註:
主 :謂舍於其家,以之為主人也。
癰疸:瘍醫也。君近狎之人。
侍人瘠環:侍人,奄人也。俗稱太監。姓瘠,名環。
好事者:謂喜告言生事之人也。
顏讎由:衛國賢大夫。全祖望謂即顏濁鄒,為子路之妻兄。
彌子:衛靈公寵臣彌子瑕也。
兄弟:即姊妹。
孔子進以禮,退以義,得之不得曰『有命』:朱注引徐氏曰:「禮主於辭遜,故進以禮。義主於制斷,故退以義;難進易退者也。在我者,有禮義而已,得之不得,則有命存焉。」
而 :猶如也。
不悅:不樂居其國也。
宋桓司馬:宋國大夫向魋也,亦稱桓魋。司馬,官名。
要 :攔阻也。
微服:謂變更常服,使人不識也。
當阨:謂當困阨之中。
司城貞子:宋大夫為司空,後奔陳為司城,以官司城為姓,名貞子。
為陳侯周臣:疑指司城貞子,雖在陳國為官亦為周臣。
近臣:在朝之臣也。
所為主:其所款待之賓客也。
遠臣:遠方來仕也。
所主:其所寄寓之主人。

大意:萬章問孟子說:「有人說孔子在衛國住在癰疽的家裏;在齊國住在太監瘠環的家裏,有這樣的事嗎?」
孟子說:「不,不是這樣的。這是喜歡生事的人捏造出來的。孔子在衛國,是住在賢大夫顏讎由的家裏。君寵臣彌子瑕的妻子,和子路的妻子是姊妹。彌子瑕對子路說;『假使孔子能夠住在我家裏,就可以得到吾國卿相的位置。』子路將這話告訴孔子,孔子說:『那是命中註定的。』
      孔子出仕與否是根據禮,退隱與否是要根據義,得不得到卿相的位置,說是命中註定的。如果他是住在癰疽的家裏,那是不知義,不知命了。孔子不喜歡住在魯國、衛國,到宋國去,又遇到宋國的司馬桓魋,想要攔阻在路上殺了他,孔子就改裝逃出了宋國。這時孔子正當困阨的時候,還能選擇住在陳國賢大夫司城貞子的家裏,司城貞子是陳侯的臣子。
我聽說,觀察在朝的近臣的好壞,只須看寄宿他家的賓客是怎麼樣的人就知道了;觀察遠方來仕的臣子的好壞,只須看他所寄宿的主人是怎麼樣的人就知道了。如果孔子是住在癰疽和太監瘠環的家裏,那怎麼能成為至聖的孔子呢?」

說明:欲明白孔子在衛、陳、宋、蔡的情形,可看本會出版的「孔子簡介」一書,更能明白孔子。至聖是明朝僖宗皇帝封的。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曾國藩看人生


看一個家族的興敗就看三個地方。
第一看:
看子孫睡到幾點,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的時候才起來,那代表這個家族會慢慢懈怠下來。
第二看:
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因為勤勞、勞動的習慣影響一個人一輩子。

第三看:
看後代子孫有沒有在讀聖賢的經典,「人不學,不知義,不知道」。
暢遊史海,可以看到「盛不過三代」是大多數官宦之家很難逾越的魔咒。而曾氏家族卻代有英才層出不窮,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廣銓、曾昭掄、曾憲植等一代代傑出人物。探尋曾氏家族長盛不衰的奧秘,曾國藩留給後代的「四條遺囑」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四條遺囑:
一、是慎獨則心裏平靜
自我修養的道理,沒有比養心更難的了。心裡既然知道有善惡,卻不能儘自己的力量以行善除惡,這是自己的表現。內心是不是自欺,別人無從知道。孟子所說的上無愧于天,下無疚於心,所謂養心一定要清心寡欲。所以能夠慎獨的人自我反省時不感到愧疚,可以面對天地,和鬼神對質,絕對不會有行為無悔恨而心卻退縮的時候。
人假如沒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對天地便神色泰然,這樣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這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是最好的藥方,修身養性的第一件大事。
二、是主敬則身體強健
在內專一純淨,在外整齊嚴肅,這是敬的工夫;出門如同看見貴賓,對待百姓像行大祭祀一樣崇敬,這是敬的氣象;自我修養以讓百姓平安,忠實恭順而使天下太平,這是敬的效驗。聰明智慧,都是從這些敬中產生的。
莊重寧靜則一天比一天強,安閒放縱則越來越懶惰,都是自然的徵兆驗效。如果不論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麼身體的強健,還有什麼令人懷疑的呢?
三、是追求仁愛則人高興
讀書學習,粗淺地知道了大義所在,就有使後知後覺的人覺悟起來的責任。孔子教育人,莫大於求仁,而其中最要緊的,莫過於「己立立人,己達達人」這幾句話。人有誰不願意自立自達,如果能夠使人自立自達,就可以和萬物爭輝了。人有不高高興興地歸附的嗎?
四、是參加勞動則鬼神也敬重
如果一個人每天穿的衣服吃的飲食,與他每天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當,則看到的人會贊同他,鬼神也會加以稱許,認為他是自食其力的人。倘若農夫織婦終年勤勞,才能收穫數擔糧食數尺布,而富貴人家終日安逸享樂,不做一事,卻每餐必是美味佳餚,穿必錦衣繡袍,高枕而眠,一呼百應,這是天下最不幸的事,鬼神也是不贊同的。這樣怎麼能長久呢?古代的聖君賢相,無時無刻不以勤勞自勉,為自己打算,則必須操習技藝,磨煉筋骨,在困境中奮力前行,殫心竭慮,而後可以增加智慧增長見識。
曾國藩的遺囑對其子孫後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其子曾紀澤在曾國藩死後才承蔭出仕,從事外交;曾紀鴻一生鑽研數學;孫子曾廣鈞中進士後,終老翰林;曾孫、玄孫輩中大都出國留學,因曾國藩本身殺人太多,曾氏後代子孫沒有一個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極少有人出仕。曾家後裔恪遵先祖遺言,遠離爾虞我詐鉤心鬥角的政界、軍界,潔身自好,大隱於世,實現了曾氏「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遺願,倘若曾國藩九泉有知,也定會捻鬚頷首微笑的。
他為自己立下課程十二條:
1.   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   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   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4.   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5.   讀史:念三史(指《史記》、《漢書》、《後漢書》),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6.   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   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   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
9.   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10.    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11.    作字:飯後寫字半時。
12.    夜不出門。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第九篇萬章句上第七章


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
           之道焉。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
           繫馬千駟,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
           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湯使人以幣聘之,囂囂然曰:『我 何以湯之聘幣為哉?                       我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
           
          湯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由是                    以樂堯、舜之道,吾豈若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哉!吾豈若                    使是民為堯、舜之民哉!吾豈若於吾身親見之哉!天之生                   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                     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                     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湯而說之,以伐                     夏救民。

         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聖人之
         行不同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
         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末聞以割烹也。
          伊訓曰:『天誅造攻自牧宮,朕載自亳。』」
註:
割烹要湯:割烹,割肉烹調,為庖人也。要,求也。朱注:「按史記:『伊尹欲行道致君而無由,乃為有莘之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蓋戰國時有此說也。」
有莘:古國也。
祿之以天下:謂以天下加之也。
千駟:四千匹馬。四馬曰駟。
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介,與草介之介同。一介,喻微細也。朱注:「言取辭受取與,無大無細,一以道義而不苟也。」
囂囂然:無欲自得之貌。
畎畝:田間。
幡然:改變之貌。幡,此同翻。
與 :與取。
親見:親見其行堯、舜之道。
內 :今作納。
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遠,謂隱遁也。近,謂仕近君也。去者,不屑就也。不去,汝焉能浼也。
伊訓:商書篇名。
天誅造攻自牧宮:造,始也。牧宮,趙注:「言造作可攻討之罪者,從牧宮桀起,自取之也。」
朕載自亳:朕,是伊尹自稱。載,始也。亳,謂南亳,湯都也。朱注:「伊尹言始攻桀無道,由我始其事於亳也。」
大意:萬章問孟子說:「有人說:『伊尹曾以割肉烹調的手藝,要求湯任用他。』有這樣的事嗎?」
孟子說:「不,不是這樣的。當初伊尹在有莘的鄉間耕作,就喜歡唐堯、虞舜的道理,要是不合堯、舜的義理,不合義堯、舜的正道,即使俸天下的祿位給他,他也不會正眼看一下的。給他幾千匹馬,他也不放在眼裏的。凡是不合義理,不合正道的,雖是像一根草那樣微細的東西,他也不肯給人;就是像一根草那樣微細的東西,他也不肯拿別人的。

湯派人備了重禮去聘請他,他不肯收受,很悠閒自得地說:『我要湯的這些禮物作什麼呢?收了他的禮物,我又怎麼能夠像在田野之,以堯、舜的道理自樂呢?』
湯派人聘請他三次,然後才改變原來的主意:『與其我一個人獨自處在田野之中,在此自樂於堯、舜的道理,我何嘗不使這舍君成為堯、舜一樣的君呢!我何不使這些人民成為同堯、舜時一樣好的人民呢!我何不親身看看堯、舜盛世的復現呢?天生這些人民,是要使先知道事理的人,去覺醒那些後知道事理的人,使先領悟道理的人,去覺醒後領悟道理的人。我,是天生人民中先領悟道珪的人,我應該拿這大道理去覺醒這些人民,我如果不去覺醒他們,還有誰去覺醒他們呢?』

伊尹他認為天下的人民,不論是男是女,假定有人不蒙受到堯、舜凡恩澤的,就像是自己推他陷入溝中一樣,他把天下的重大責任自己擔負起來就像這樣子,所以一到湯那兒就勸說他要討伐夏桀,拯救天下的人民。我沒有聽說枉屈自身而能匡正別人的呀!何況是污辱自身而匡正天下的呢!聖人的行為雖然與眾不同,或是遠走隱避,或是近君出仕,或是不屑為官,或是固守職位,但總歸是要使他的身心聖潔罷了。

我只聽說他以堯、舜的道理要求湯,沒有聽說以割肉烹調的手藝要求任用的。書經伊訓篇上說:『天意要誅伐夏桀,是由攻討桀居的牧宮開始,那是我在亳都初事湯時發起的。』」

說明:此章有二重點:一是萬章學習表面或聽聞無據,
            正如列子一書所載一則故事「九方皋相馬」,秦穆公請伯樂推薦相馬人,伯樂推薦九方皋,秦穆公派他外出尋馬,二月後回覆已得在沙丘,
           穆公問:「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為「牡而驪」。
            穆公不悅,召伯樂。伯樂曰:「皋所觀者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故觀事物則重內涵本質,不重外表也。

另一則古代聖賢之人,常拖尾於田野,隱藏於深山耕稼,而不出仕於官。如論語微子第十八章之楚狂接輿;長沮與桀溺耦而耕;莊子一書之莊子釣於濮水。寧願做拖着尾巴在泥中的龜,而不願做珍藏在廟堂的神龜。
聖賢出仕必遇賢君而能行抱負而有利天下百姓,不是尸位素餐。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張忠謀的關懷


在一個講究包裝的社會裡,我們常禁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於懷。
就我多年觀察,我發現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每一個人的生命多少都缺了一些甚麼東西。
有人夫妻恩愛、月入數十萬元,卻遇到嚴重的不孕症;
有人看似好命、能幹多財,情字路上卻是坎坷難行;
有人家財萬貫,卻是子孫不孝;
有人看似好命,可是一輩子卻腦袋空空,不學無術。
每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上了一道缺口,貼了一個標籤,你不想要它,它卻如影隨形跟著你。
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現在我卻能寬心接受,生活自如。因為我體認到生命中的缺口,彷若我們背上的一根刺,時時提醒著我們要謙卑,要懂得憐恤他人。
若沒有苦難,我們不知不覺會驕傲,沒有滄桑,我們更不會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我也相信,人生不要太圓滿,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擁有全部的東西,若你樣樣俱全,你怎麼會去管別人吃什麼東西呢?我也體會到每一個生命都有缺陷,所以我不會再與別人作無謂的比較,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猶記得我那堪稱為台灣阿信的企業家姑媽,在年近七旬遁入空門前告訴我:
「我這輩子所結交的達官顯貴不知凡幾,他們的外表高貴亮麗實在很令人羨慕,但深究其裡,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甚至勞苦愁不煩堪言。」
所以,不必要去羨慕別人的如何如何,只要好好珍惜上天給你的那份恩典就好了,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絕對比沒有的要多出許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並善待它,你的人生絕對會快樂豁達許多。
如果你是一個蚌,你願意受盡一生的痛苦而凝結出一粒珍珠,還是不要珍珠,寧願舒舒服服的活著?
如果你是一隻老鼠,你發覺你已經被關進捕鼠籠裡,而你前面卻有一塊香噴噴的蛋糕,這時,你究竟是吃還是不吃呢?
早期的撲滿都是用陶磁作的,一旦存滿了錢幣,就要被人一聲敲碎;如果有這麼一隻撲滿,始終沒有錢幣投進來,一直瓦全到今天,它就變成了一個貴重的古董,那你願意做哪一種撲滿?
你每想到一個問題就記下你的答案,直到有一天你的答案固定不再變動,那就是你已經成熟世故被制約住了。在生命中我們有時候會選擇裝傻,不論是面對生活、愛情、甚至自我。
生命中簡單的被親人關心的那種感覺是甜美的,一位退休教授,跟老妻過著優遊的生活,早上一起爬上小山崗舒展筋骨,下午他料理陽台上的花草,或看看雜誌,妻子則和朋友到咖啡室聊天。他們唯一的女兒,在美國定居。
月前一個晚上,朦朧間他感到床墊濕了,是老妻尿床。
他推推她,發覺她已沒有反應。
「節哀順變。」不少親戚朋友說。
「謝謝關心,我會的。」他極有禮貌地回答,沒失方寸,一派學者風範。
暗地裡,他部署一切。花草贈送給鄰居,向人借的書籍郵寄送還,然後走上律師事務所,全部準備好了。在月圓的夜晚,銀光薄薄的灑滿一室,他亮起微黃的檯燈,寫下最後的話語,面前,是一瓶藥丸。
就在他打開瓶蓋的時候,電話聲突然響起。他拿起電話筒,一陣溫柔而又熟悉的聲音傳了過來:「爸爸,我在機場,我好想陪陪你。」他猛然覺醒。

老教授向我說完這段故事,接著喝一口香片茶後,緩緩道:「其實最有效防止自殺的方法,不是高深的學術修養,不是著名的心理醫生,不是豐厚傲人的財富,原來只是一種簡簡單單被深深祈禱祝福關心的那種甜美的感覺而已。」
孟子的仁愛,佛陀的慈悲,真是良藥。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第九篇萬章句上第六章


萬章問曰:「人有言:『至於禹而德衰,不傳於賢,而傳於子。』有                        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昔者,                 舜薦禹於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喪畢,禹避舜之子於                 陽城。天下之民從之,若堯崩之後,不從堯之子而從舜也。                禹薦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於箕山                 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                 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啟,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                 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堯,禹之相舜也,歷年多,施                 澤於民久。啟賢,能敬承繼禹之道。益之相禹也,歷年少,                施澤於民未久。
               舜、禹、益相去久遠,其子之賢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                為也。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薦之者,故仲               尼不有天下。繼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廢,必若桀、紂者也。                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湯,以王於天下。
             湯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顛覆湯之典                    刑,伊尹放之於桐。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於桐處仁                遷義;三年,以聽伊尹之訓己也,復歸于亳。
             周公之不有天下,猶益之於夏,伊尹之於殷也。
             孔子曰:『唐、虞禪,夏后、殷、周繼;其義一也。』」
註:
陽城:山名。今登封縣北三十八里。
益 :一稱伯益,一稱柏翳,虞舜之臣,佐禹治水有功。
箕山,在河南登封縣東南,亦稱崿嶺。
陰 :山之北曰陰。
不之益而之啟:之,解為往。啟,禹之子。有訴訟不往益處求調解而往啟處。啟繼父有天下,在位九年。
丹朱:唐堯之子。
不肖:不似其父之賢也。
舜、禹、益相去久遠:謂舜相堯二十八年,禹相腱十七年,而益相禹僅七年,所歷之年,相差甚多也。
莫之為而為者:言非人所為而自為也。
莫之致而至者:言非人所致而自至也。
命 :朱注:「以理言之謂之天;自人言之謂之命,其實則一而已。」
故仲尼不有天下:朱注:「言仲尼之德,雖無愧於舜禹,而無天子薦之者,故不有天下。」
繼世:繼承先世之基業也。
王 :統治也。
太丁未立:太丁,湯之子,未立而死。
外丙:太丁之弟。
仲壬:外丙之弟。
太甲:太丁之子,湯之嫡長孫也。
典刑:謂常法也。
桐 :地名,湯墓所在。
自怨自艾:言自悔其非,自去其惡也。艾,治也。
處仁遷義:言以仁自處,見義則遷也。
亳 :湯都。亳有三邑,此指湯都南亳,在今河南商邱。
禪 :朱注:「禪,授也。」謂讓國於賢者。

大意:萬章問孟子說:「有人說:『到了夏禹的時候,道德就一直衰落了,不將帝位傳給賢人,卻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有這樣的事嗎?」
孟子說:「不,不是這樣的。天要傳給賢人,就傳給賢人;從前,舜推薦禹給上天,禹幫助舜處理十七年的國政,舜死了,三年的喪禮完畢,禹避開舜的兒子到陽城去,天下的人民都歸從他,就像堯死後,不歸從堯的兒子,而歸從舜一樣。
禹推薦益給上天,益幫助禹處理七年的國政,禹死了,三年的喪禮完畢,益避開禹的兒子到箕山的北面去,而朝見、訴訟的人,不到益那兒,而到啟這裏來,說:『這是我們君的兒子啊。』
歌頌功德的,不歌頌益,而歌頌啟,說:『這真是我們君的兒子啊。
堯的兒子丹朱不賢,舜的兒子也不算賢;舜的輔佐堯,禹的輔佐舜,經歷的年數多,所施給人民的恩澤也長久。啟很賢能,能夠很恭敬地繼承禹的政策;而益的輔佐禹,經歷的年數又少,所施給人民的恩澤不長久。
舜、禹、益三人彼此輔政的時間相差很遠,而他們兒子的賢能不賢能,這都是天意;並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不是人力所能做的而居然做到了,這是天意;不要人力去求得而自然來到的,這是命運。』
平民而能擁有天下的,他的德必定要像舜、禹,同時還要有天子的推薦,所以孔子不能擁有天下。
繼承先世的基業而擁有天下的,到上天要廢棄他,那他一定像桀、紂一樣地暴虐無道。所以益、伊尹、周公也不崽擁有天下。
伊尹輔佐成湯,拿仁義去統治天下,湯死了,太丁還沒有登位就死了,外丙登位兩年,仲壬登位四年,太甲登位後,破壞了成湯的典章法度,伊尹就把他安置在桐的地方;過了三年,太甲懺悔改過,自己怨悔自己的不對,自己除去自己的惡性,在桐那兒,以仁自處,看到仁義就去遷就,這三年裏,一切聽從伊尹對自己的教訓,於是伊尹又把他接回亳都。
周公的不能擁有天下,就如同益的對於夏朝,伊尹的對於殷商一樣。孔子說:『唐堯、虞舜把天下讓給賢人,夏、商、周的把天下傳給兒子,道理都是一樣的。』」

說明:孟子此章天下是要有賢能的人來統治,才能造福人民百姓,故帝堯、帝舜禪讓,百姓同意,當然上天也順民意;而商、夏、周把帝位傳給兒子,也是百姓同意,上天也順民意;故兩者都是傳賢。
這是古代賢能之人,能知天命之所在,輔佐大臣能順從民意而無野心,故能如伊尹、周公之人。
孔子是修道之人,能明白天意,更能知天命,只一心勸各諸侯國君行仁道,以解百姓之苦難,自己無心於王,此非其天命。
釋迦牟尼為太子,將來可繼承王位,他也知道天命所在,而棄王位而出家修行,成為一名傳教師。
孔子、釋迦牟尼,皆知天命所在,遊學傳道,終成聖人,受萬代敬仰。若為君王,早與草木為土,無法把大道傳到今日。
若是現代的人,因適末劫,三毒顯現,爭鬥不休,那能像周公、伊尹的修養,早就取而代之。


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臉書分享:心念五

雖是同樣的情況,然而不同的意念,就會產生不同的態度。
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
哲學家蘇格拉底成家後,搬進了一座七層高的大樓居住,而他家住在最底層,底層的環境是非常差的,可是蘇格拉底卻總是一副怡然自得的滿足樣子。
朋友見了這種情況,就問蘇格拉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你也會感到高興?」
蘇格拉底說:「對呀,我住在這裡十分快樂啊!因為回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朋友來看我也可以不用上那麼高的樓;而且我還可以在家門前種許多美麗的花,種各種各樣的菜。」
過了幾年,蘇格拉底把自己的房子和七樓的一位老人換了。
朋友又問他:「住在七層你就不會有那麼多好處了吧?」
蘇格拉底笑著說:「不是這樣的啊,其實好處真不少呢!每天可以通過上下樓達到鍛鍊身體的效果啊;七樓的光線好,看書不傷眼睛;七樓在頂層十分安靜,沒有那麼多的噪音啊。住在這裡也很不錯哦。」
有人問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你的老師每天都是那麼快樂,可是我怎麼覺得他的處境不怎麼樣呢?」
柏拉圖告訴他:「其實,決定一個人心情的,關鍵是心境而不是環境。
1.若愛,請深愛;若棄,請徹底。不要曖昧,傷人傷己。
2.
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的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的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3.
既然愛,為什麼不說出口,有些東西失去了,不會再回來。
4.
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緣分是永遠不會有結果的。
愛一個人不一定會擁有,若是擁有了一個人,就一定要好好的愛她。
5.
我們的生活有太多的無奈,我們無法改變,也無力去改變,更糟的是,我們失去了改變的想法。
6.
人生不止,寂寞不已。
寂寞人生愛無休,寂寞是愛永遠的主題。
我和我的影子獨處,它說它有悄悄話想對我說,它說它很想念你。原來,我和我的影子都在想你。
7.
時間會慢慢沉澱,有些人會在你的心底慢慢模糊,學會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成全。
8.
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什麼遺憾。
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該愛的時候就去愛,無謂壓抑自己。人生的苦悶有二:一是欲望沒有被滿足;二是它被滿足了。
9.
走在一起是緣分,一直在走是幸福。
10.
我以為小鳥飛不過滄海,是因為小鳥沒有飛過滄海的勇氣。十年之後我發現,不是小鳥飛不過滄海,而是滄海的那一頭,早已沒有了等待。」
若是你是修行人,你一定要到彼岸,不要因懈怠而找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