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轉念

一、 生活中,總時常有人說我很有福氣,因為我有一位懂得愛我、疼我的老公,很幸福!我時常也總是笑笑的回答他們:「我確實很有福氣,能找到一位這麼好的老公。」 只是,不為人知的是,我也曾經想過,要放棄這段婚姻!很驚訝吧?其實,想放棄的原因,不外乎面臨了一般婚姻生活中,會面臨的大大小小爭吵、無法溝通的生活瑣事,以及某些家族因素。 進入婚姻初期,我曾經有過一段很艱難的過渡時期,經歷過被冷落、被忽略的婚姻創業時期,也曾因被婆家家族裡,舉足輕重的長輩,無端的在大庭廣眾下極端羞辱,毫無自尊,而痛不欲生! 比照現在的幸福,那段日子總算是撐過來了。而身處異地國度,這些年所受的委屈,我完全沒讓遠在台灣的家人知情,也未訴過苦,若有朋友知情,也只是略知一二,並沒有全盤瞭解。 理由是,我認為自己夠堅強,能撐過去,也不想讓家人擔心,所以總是報喜不報憂。 而今,撐過來的,不僅僅是堅強意志下的幸福產物,也讓自己及周圍的親人進入了人生不同的進階,這些,都是依靠我「正面思考」的力量。 其實,剛開始,有一段苦撐的日子很難熬,若不是因為唯一的女兒支撐著我的意志力,我的婚姻恐怕無法走至今日。回首過去,那些痛苦、不堪回首,造就了現在正面而堅強的我,這才是我認為的福氣。 因為我懂得轉念,而我的人生因為我的轉念而改變,我身邊的另一半也因為我的轉變而轉念、改變,這福氣正是經由這樣的循環關係而來,也是我自己創造而來的,因為我懂得適時適當的應用正面思考。某些人總是必須在大起大落之後,才能大徹大悟人生的道理。其實很多情況下,是可以繞道而行的,只看當時的心境能不能轉念。心念轉,心境自然平靜,再經由正面思考的力量分析出事物的解決之道,往往化險為夷的情況便由此而生。 我時常在想,如果我當初選擇的是反方向,而且是負面的一條路,今天該會是什麼樣的局面?如果,我充滿了抱怨、不平、凡事都怪罪別人,我的人生又會有如何的變化? 許多事在發生的當下,總是會有很多委屈與不平,但是,大部份的人是有選擇權與思考邏輯能力的,試著在衝動的情緒湧上之時,多幾秒去思考後果,情況往往不盡相同。 人事境遷,在這個世界上,天天都在發生。人都是會變的,如果,未來的某一天,我覺得自己不再幸福了,因為某種原因。或許,我跟另一半,在生活中,再也沒有交集,而各自選擇結束, 那或許也不是件壞事。因為,我們懂得放過彼此,不再勉強,而各自去尋找自己的另一種幸福,或過另一種不同的人生,嘗試不一樣的生活,何嘗不是一種豁達? 我曾經這麼想過,如果有一天,我的另一半愛上了別人,我不會想去挽回,也不會報復,更不會怨恨,而是放過他跟她,也大大的放過我自己,結束這樣一段不健康的感情糾葛, 自己一個人堅強的繼續活下去,活出自己人生從未有過的精彩,一切從頭再來! 我一直認為,感情之於感情,是因為有感覺,而一旦感覺已經不在,感情自然也就消逝無蹤了,再勉強,只是拖曳、痛苦罷了!很多人在遇事的當下,會求菩薩、拜神明,甚或向神禱告, 希望藉由求助宗教的力量而得到解決之道,之後,便進入等待期,什麼事也不做的等待著神蹟降臨,這是不對的。 大部份的宗教信仰,都是起自於正面思考,有信仰是件好事,但切莫過於沈迷。即使宗教改變了你的生活,最終,引導自己生命走向的決定權,其實是操之在你個人手中,因為,是你決定如何去思考的。至此,你認為所謂的福氣,是拜他人或神蹟所賜,亦或是自己去爭取而得來的? 試著轉念,或許你會發現,事情因為你的轉念而轉變,而將局勢整個翻轉成意想不到的好局面,因而得到了所謂的福氣。而福氣已經不再是福氣,它,只不過是一種轉念之後所產生的結果罷了! 二、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稱的獅子,來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謝你賜給我如此雄壯威武的體格、如此強大無比的力氣,讓我有足夠的能力統治這整座森林。」 天神聽了,微笑地問:「但是這不是你今天來找我的目的吧!看起來你似乎為了某事而困擾呢!」 獅子輕輕吼了一聲,說: 「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來的確是有事相求。因為儘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雞鳴的時候,我總是會被雞鳴聲給嚇醒。神啊!祈求您,賜給我一個力量,讓我不再被雞鳴聲嚇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他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的。」 獅子興匆匆地跑到湖邊找大象,還沒見到大象,就聽到大象跺腳所發出的「砰砰」響聲。獅子加速的跑向大象,卻看到大象正氣呼呼的直跺腳。 獅子問大象:「你幹嘛發這麼大的脾氣?」 大象拚命搖晃著大耳朵,吼著:「有隻討厭的小蚊子,總想鑽進我的耳朵裏,害我都快癢死了。」 獅子離開了大象,心裡暗自想著:「原來體型這麼巨大的大象,還會怕那麼瘦小的蚊子,那我還有什麼好抱怨呢? 畢竟雞鳴也不過一天一次,而蚊子卻是無時無刻地騷擾著大象。這樣想來,我可比他幸運多了,不是嗎?」 獅子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仍在跺腳的大象,心想: 「天神要我來看看大象的情況,應該就是想告訴我,誰都會遇上麻煩事,而祂並無法幫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後只要雞鳴時,我就當做雞是在提醒我該起床了, 如此一想,雞鳴聲對我還算是有益處呢?不是嗎?

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第四篇公孫丑章句下第六章

孟子為卿於齊,出弔於滕,王使蓋大夫王驩為輔行。王驩朝暮見;反齊滕之路,未嘗與之言行事也。公孫丑曰:「齊卿之位,不為小矣;齊滕之路,不為近矣;反之而未嘗述言行事,何也?」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註: 出弔於滕:奉齊王命,出弔滕君之喪。 蓋: 齊下邑也。今山東沂水縣西北八十里。 王驩:趙注:「齊之諂人,有寵於王,後為右師。」 輔行:副使也。 反:往而還也。 行事:出使之事也。 齊卿:朱注:「王驩蓋攝卿以行,故曰齊卿。」 夫既或治之:朱注:「言有司已治之矣。」此暗斥王驩, 以副使身分而恃寵自專也。 大意: 孟子在齊國做客卿,奉命出使到滕國弔喪,齊王派蓋縣大夫王驩做副使。王驩早晚都來見孟子;可是孟子在齊國到滕國往返路上,卻不曾和他說過出使的事。 公孫丑問孟子說:「夫子這齊卿的地位,不算小了;齊國到滕國的路程,不算近了;可是在路上一往一返,卻不曾和他說出使的事,這是為甚麼呢?」 孟子說:「這事既然有人辦了,我還說甚麼呢?」 說明:古代國君寵臣都是不學無術,以阿庾奉承,以事國君,容易談論是非,所以孟子無言以免生是非。 看看戰國時代,各國相互戰爭,有國君怕上將軍功高蓋主,常派宦官為監軍持王令,上將軍尚要聽監軍的命令,故常失先機而戰敗枉死。 現在政府各單位主管,其權利也是操在各小集團手中,有心想大刀闊斧的改革,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民國103年內政部要公佈台灣危險地帶上的危險建築,也是受到關切而停止,若以後來個天災那執政團隊,又要接受百姓的哀嚎與媒體的撻伐。

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臉書分享:一封中肯的信件.

聽聽不同的聲音~ 兒子說同學們都很崇拜在立法院裡抗爭的學生,敢把立法院的招牌給拆下來,覺得很酷, 還說同學們都很想加入他們~ 兒子問我服貿是什麼,為什麼同學都說抗爭就是愛台灣,為什麼同學的爸爸說賺不到錢都是政府害的。我對他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並寫下這封信給立法院裡外的孩子們。 親愛的孩子: 看到在立法院裡抗爭的你們,讓我想起與你年紀相仿時候的我,努力於學業,幫忙負擔家計,也會關心國家大事,但從不用激烈的手段。台灣的經濟是人民胼手胝足打拼來的。 不景氣的國家,也有賺錢的人;不優秀的學校,也能產出優秀的學生,剛出社會有人拿20K也有人拿50K。 你需要使出的是你的競爭力,而不是你的意氣。先捫心自問,對抗爭的議題了解多少?對國家情勢了解通透嗎?服貿的公聽會參加了幾次? 若沒有學識做基礎,缺乏獨力思考的能力,也只能人云亦云罷了。 你說你是「正義」,我必須告訴你,在政治裡,沒有正義,只有利益。得利的是學生領袖和煽動你們的那群人! 請你閉上眼睛想想,你所謂的正義裡是不是帶著點私慾(想打知名度,對現實不滿,想為情緒找個出口.......)謝謝你誠實的告訴我「是的~我所謂的正義帶了點私念」~ 社會可以出現不同的聲音-支持你們、反對你們,這是屬於我們的民主,屬於我們的言論自由,我們的國家! 默默耕耘勤奮工作的台灣人很多,腳踏實地的做事,不常在公共場合發表意見不代表對社會現象沒有感覺,我常常為新聞裡生活困頓卻好學不倦的年輕人發出讚嘆,對為國爭光的運動員流下男兒淚,對充滿創意的7.8年級生感到佩服。我不冀望國家能為我做什麼,我選擇做好自己的本分,並且以台灣為榮。 讓服貿案過關的手段的確需要檢討,內容也須要細細審視,但你更要了解,有時台面上平靜~台面下的波濤洶湧是你我沒有看見的。 關於服貿我並不抗拒它,就像青島啤酒打不倒尚青的台灣啤酒一樣,只要夠好,就不怕別人挑戰。 競爭是進步的動力。 你覺得國家不會談判,老是吃虧,想辦法當個優秀的談判專家吧!覺得上位者無能,那麼就做一個有才能的人出來幫助國家社會。 看你們穿著乾淨的衣裳,手腳有力,臉上泛著青春的光芒,我知道你不曾飢餓過。對於未來不要恐懼,提升你的能力,對自己負責,在你喜愛的領域揮灑你的熱情,讓台灣發光! 回家吧!孩子。立法院是個神聖的殿堂,玷污它的是充滿私慾的人們,請不要淪為工具!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活的就好

一、 看好自己 有個女人他勤奮、善良,打拼出一片天地,讓家人過上了好日子。她是一個孝順體貼的好女兒,是一個賢慧的好妻子。 然而,她沒有兼顧好身體,老天也並沒有因為她是一個所有人眼中的好人而放過他,最終還是把他帶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女人想,我生前積德行善,死後應去天堂,到了上帝審判,且被上帝判到了地獄。女人百思不得其解,於是請問上帝原委。 上帝將她帶到一個可以看到人間百態的窗口,女人清楚的看到,由於自己的離開之後: 年邁的老父親不得不去看大門勉強糊口。 丈夫摟著別的女人再也不管孩子的學習生活。 再看看心愛的孩子,學習越來越越差,也因為無力支付高昂的學費,遭受著同學們的排斥與嘲笑。 女人將這一切看到眼裡,心在滴血。 這時,上帝說話了:「因為你的離去,你的至親至愛陷入極度痛苦之中,在人間過著地獄般的生活,憑什麼你該進天堂?」 愛家人從愛自己開始吧,才有能力愛別人,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夠給家人遮風擋雨。 不管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首先善待自己的身體,珍愛自己,才能熱愛生活,熱愛事業。 所以,再苦再累,為了家人,也微笑著說:「該休息了,沒有了身體,一切都是浮雲。」 二、別讓自己活得太累 人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值得我們記憶的東西,也有一些必須要放棄的東西。放棄與堅持,是每個人面對人生問題的一種態度。勇於放棄是一種大氣,敢於堅持何嘗不是一種勇氣, 孰是孰非,誰能說的清、道的明呢?如果我們能懂得取捨,能做到堅持該堅持的,放棄該放棄的,那該有多好。 別讓自己心累!應該學著想開,看淡,學著不強求,學著深藏。別讓自己心累!適時放鬆自己,尋找宣洩,給疲憊的心靈解解壓。 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記性太好。該記的,不該記的都會留在記憶裡。而我們又時常記住了應該忘掉的事情,忘掉了應該記住的事情。 為什麼有人說傻瓜可愛、可笑,因為他忘記了人們對他的嘲笑與冷漠,忘記了人世間的恩恩怨怨,忘記了世俗的功名利祿,忘記了這個世界的一切, 所以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隨心所欲地快樂著,傻傻的笑著。 所以人們寧願讓自己不快樂,也不願意去做傻瓜。如果可以記住應該記住的,忘記應該忘記的。或者是忘掉從前,把每天都能當成一個新的開始,那該有多好。 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那麼的難。 人之所以會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順心,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其實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明知道有些理想永遠無法實現,有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有些故事永遠沒有結局, 有些人永遠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還是會在苦苦地追求著,等待著,幻想著。 其實痛苦並不是別人帶給你的,而你自己的修養不夠,沒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把簡單的東西想的太複雜,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學會放下,放下一些所謂的思想包袱,坦然面對一切,讓一切順其自然,這樣你才會讓自己輕鬆自在。 三、活著就是幸福 看起來幸福的人,心裏也有難言的苦;時常微笑的人,心裏也有無聲的淚;炫耀生活的人,可能遠沒表面那麼風光。 一個人的幸福,只有自己懂得生活的快樂 所以不要跟自己過不去,不要糾結于別人的評說。 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的幸福,不在別人眼裡,而在自己心裏。 一個人被情傷,決定遠走天涯。他來到智者前訴數苦惱,痛哭流涕,而後告訴智者,即將遠離。 智者說:「離開前,請回答幾個問題。」 那人說:「既然要走,回答也無妨。」 智者問:「天涯在哪裡?」 那人答:「天涯很遠,在天邊。」 智者又問:「天邊在哪裡?」 「這個。。。」那人回答不出。說:「請智者指點。」 智者說:「天涯在你心裡。」 那人詫異:「天涯怎會在我心裡?」 智者說:「既然你已被情傷,走的再遠,心仍然受傷,無所謂涯;如果你覺得傷已平復,更無所謂天涯,天涯就在你心裡。」 那人說:「謝智者指點。那第二個問題又是什麼?」 智者問:「你認為的幸福是什麼?」 那人說:「幸福就是愛啊。」 智者說:「錯!幸福就是你還活著。」 那人更加詫異的說:「僅僅活著就是幸福嗎?」 智者說:「在這個世間,能活著已經是幸福的。很多人來不及受生命就匆匆的走了,難道你不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嗎?」 那人說:「活著是一種幸福,可是也有痛苦。」 智者說:「那你認為的痛苦是什麼?」 那人說:「痛苦就是沒有愛了。」 智者說:「錯!痛苦也是你還活著。」 那人說:「那我更加糊塗,活著是幸福,活著怎麼又是痛苦呢?」 智者說:「生而為人,就是要幸福和痛苦一起,這樣才叫做人生。你幸福是因為你還活著,你知道痛苦也是因為你還活著啊,不然你怎麼會知道有痛苦呢!」 那人說:「那我已知道幸福和痛苦的意義,下一個問題呢?」 智者問:「愛是什麼?」 那人說:「愛就是長相廝守,不離不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智者說:「錯!你這只是兩性之愛,沒有父母,手足,友人,乃至更多的愛。一個人如果只是局限於兩性之愛,未免太過自私,除了你愛的那個異性, 還有親情友情之愛,還有對生活的愛,對你所處的世界的愛,對你身邊每一個人的愛,對自己工作的愛,對你所擅長的東西的愛,對需要憐憫的愛, 對各種人世間你所不排斥的人或者事或者物的愛,這種愛難道不比你現在所受傷的愛要博大、深邃很多嗎?」 那人說:「我懂了,可是這次真的傷的很深啊。」 智者說:「何謂受傷?」 那人說:「我心已碎。我的付出沒有回報,所以受傷。」 智者問:「何謂付出?何謂回報?」 那人說不出口。 智者說:「有相互的愛,你付出的每一份愛,都應是發自內心的,處於對自己做人的要求,根本與對方愛不愛你無關,愛有時不是出於相互的,不是你愛了別人之後的回報。 你接受了每一份關愛,都應該驚喜,應該心存感激,根本與你是否愛過無關,根本不是相互,這是因為你得到了一份本不該屬於你的愛。 沒有相互的愛,你付出的時候,不應該想到回報;你得到的時候,也不應該想到這是回報。付出---發自內心的,出於對自己的做人的要求, 回報有沒有,你都應該驚喜,都應該心存感激。」 那人說:「明白了,我應該以感激的心,去面對生活,我所獲得的美好的,痛苦的,都是生活賜予我的,所以我是幸運的。也許生活曾經賜予我的,她也有權利收回。 感謝智者,我決定留下來,繼續生活在這裡,我會珍惜我所擁有的。大踏步走出外面,陽光明媚,暖風習習。」

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第四篇公孫丑章句下第五章

孟子謂蚳鼃曰:「子之辭靈丘而請士師,似也;為其可以言也。今既數月矣,未可以言與?」 蚳鼃諫於王而不用,致為臣而去。齊人曰:「所以為蚳鼃,則善矣;所以自為,則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曰:「吾聞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 註: 蚳鼃:齊大夫名。 靈丘:齊邊邑。 似也:朱注:「言所為近似有理。」 可以言:朱注:「謂士師近王,得以諫刑罰之不中者。」 致為臣:即致仕,辭職之意也。致,還也。 為臣,即仕,謂祿位也。 所以為蚳鼃,則善矣:謂孟子所以為蚳鼃謀者則善矣。 所以自為,則吾不知也:謂孟子所以自為謀者,則以其既不自諫,又不致仕而去,吾不知為何也。 官守:官位職守也。 公都子:孟子之弟子。 不得其職:職,事也。趙注:「不得守其職。」 言責:趙注:「獻言之責。」 不得其言:不見納其言也。 綽綽:寬貌。 餘裕:謂寬舒有餘也。孟子居師賓之位,故進退自由,寬裕如此。裕,亦寬也。 大意:孟子對齊國大夫蚳鼃說:「你辭去靈丘大夫的職務,請求改任獄官,像是很有道理;因為擔任獄官,常和國君接近,倘若刑罰不合理,可以隨時進諫啊。現在已經上任幾個月了, 難道還沒有到進諫的時候嗎?」 蚳鼃去諫齊王,可是王不採納,他就辭職走了。 齊國人見蚳鼃這樣走了,孟子卻既不進諫,也不離開,就在背後譏諷他說:「給蚳鼃出的主意,倒是很好;給自己出的甚麼主意,我們就不知道了。」 孟子的學生公都子把這話告訴孟子。 孟子說:「我聽說:有官位職守的人,如果無法把他分內的事做好,就該離去;有進言責任的人,如果他的話不被採納,就該離去。我沒有官位職守,也沒有進言的責任啊。 那麼我要進要退,豈不是寬舒得很嗎?」 說明:孟子遵守「不在其位而不謀其政」的觀念,在齊國當食客或說客,如現代的顧問,提出意見參考,不負任何行政責任,為自由之身。 但現代台灣有許多公司或國營企業,聘顧問是有給職且高薪,專問作人情之用,以公司企業所賺之錢,作主事人的人情,傷及股東權益。 而國營企業股東是百姓,虧錢百姓負責,賺錢是主事者之紅利。故現在才會油電雙漲、健保增稅,弄得物價上漲,民不聊生。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超度

所謂的超度,是走完你這一輩子所有的情緒。 所以,你超度了這一輩子的你了嗎?你的心都平靜了嗎?從小到大,你的心有沒有不平衡?包括你的父母比較愛弟弟,不愛你,比較護著妹妹,不理你,所有的不平衡,所有的負面情緒,你有沒有回過頭,去接納、去化解,用當下你的愛、智慧,去化解你從小到大心靈上的創傷,你情感上的痛苦。 超渡你自己,又分兩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超度這一輩子的你。 超度那個從小沒有得到愛的自己,超度你第一次失戀、被人家騙錢,人財兩失的傷痛,超度你事業失敗,所有的朋友都背棄你的過程中,你內心所有的痛苦。 第二個階段,是常與正能量人為友,改變自己負能量。 如果你還感覺到有負面的情緒,就表示還是一個負能量的人。比方說,你明明在洗菜、做飯,突然你覺得很孤獨,很悲傷;或是在上班,怎麼越上班越坐立難安,你覺得你的情緒很莫名其妙,這些情緒哪裡來的你不知道。 如果你常常莫名其妙,感覺到負面的情緒,表示你的內在,還有一個自己,還陷在水深火熱的負面情緒裡頭,他在等你。等你做什麼?等你超渡他。 唯有你超渡了、安撫了,你內心的那個悲傷的、緊張的、還在擔心明年沒有錢的那個自己,唯有安了他的心,你才在這兒坐得很安心。而不是到佛寺辦法會超渡。 所謂超渡你自己:是深入你的內心,用你當下的愛和智慧,化解你內心有種種負面情緒的自己。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觀世音菩薩。 所謂的觀世音菩薩,就是未來的你,未來已經成佛的你;祂循聲救苦來安撫還在無助中的你,你還在苦難當中,祂循聲救苦。你要循著你的情緒,如果你不安、你恐懼,你的內在還有一個不安、恐懼的自己,甚至還在怕黑、怕爸媽不要你的小孩,他等你去超度他。。 接下來,你要超度你累世的自己。 很多修行的人會說,當你修到一個程度,過去的業障會現前,其實並不是那個意思啦!弄錯了,完全搞錯了,而是你有了能力、有了智慧、有了愛,你開始有能力了,你累世轉世的自己,會來找你幫忙,並不是業障現前或是冤親債主來找你,不是的,累世的自己家人們來求你幫忙,當你這一輩子的自己心靈力量變強了,你安定的力量也強了,有些在夢境當中,或是你往世過去的記憶會顯現出來。譬如用心研讀首楞嚴經的劉老板,他的朋友妻女都來求超度一樣。 這代表當你開始學習身心靈的概念,當你了解宇宙的奧秘,當你開始進入生活的另一個層面,你的過去世還在哀傷中,你的過去世可能有餓死的自己,有被砍頭的自己,有被強暴的自己,有在逃難的自己,有失戀的自己,你的過去世有好多的自己,都在等著你去幫忙他。 這一世,透過你心靈的安定,你可以治療童年的創傷,安撫你過去生意失敗的自暴自棄,這樣的觀念,不但可以幫你把這一世的你變得更好,而且你過去世的記憶,也會開始展現出來,因為你的過去世還有好多的你,等著你去幫忙他。於是你開始了,一個自我成佛之旅,開始了一個自我超度之旅。 你要超度誰啊?你無法超度任何人,除非你開始超度你自己、超度過去世,在種種苦痛當中的你,等你超度完所有過去世的你的時候,也就是你成佛的那一天,就是你在當下感覺到圓滿的那一天。 佛陀在佛經中說:「業力勝於佛力。」所以連佛自己都無法改變業力,怎麼能超度別人呢?故要想藉由宗教法會來超度,那只是發一點錢求個心安而已?若不明道理,發太多錢去由邪師辦超度,等於供養邪師為惡,將來亦得同邪師受同等罪刑的。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第四篇公孫丑章句下第四章

孟子之平陸,謂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則去之否乎?」 曰:「不待三。」 「然則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饑歲,子之民,老羸轉於溝壑,壯者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之所得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為牧之者,則必為之求牧與芻矣。牧與芻而不得,則反諸其人乎?抑亦立而視其死與?」 曰:「此則距心之罪也。」 他日見於王曰:「王之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為王誦之。 王曰:「此則寡人之罪也。」 註: 平陸:齊之下邑。 大夫:邑宰。 持戟之士:即守衛兵士。 失伍:不在班也。俗稱:「忒班」或「誤卯」。 去之:罷去之也。 子之失伍:言其失職猶如守衛兵士之失伍。 羸 :瘦弱也。 此非距心之所得為也:趙注:「距心,平陸大夫之名。曰:此齊王之大政,不肯賑窮,非我所得專為也。」 牧之:牧養,放飼之也。 牧與芻:牧,牧地。芻,飼草也。 反諸其人:謂歸還牛羊於其人也。 為都:為,治也。朱注:「為都,治邑也;邑有先君之廟曰都。」 為王誦之:朱注:「為,去聲。為王誦其語,欲以風曉王也。」 大意:孟子有一天到了齊國的下邑平陸,各那裏的邑宰說:「你屬下持戟的衛士,若是有一天有三次失班,不守崗位,那你是否開除他呢?」 邑宰說:「不必等到三次,就開除他了。」 孟子說:「地方官失職,不守責任,也同衛士伍不守崗位是一樣的;那麼你治理平陸,失伍也很多了。在兵凶饑荒的年歲,你的百姓,老弱的餓死後,丟棄屍首在水溝坑谷裏, 強壯的逃散到四方去餬口的,已有好幾千人了。」 邑宰說:「這是齊王的大政,由於不肯發糧賑災所致,不是我距心能夠擅自為力的!」 孟子曰:「那麼我得請問你,比方現在有個接受別人的牛羊而去替他牧養的人,就必定要找尋牧地和草料。假使找不到牧地和草料,就把牛羊送回給那個人呢? 還是站在那兒眼睜睜地看著牛羊餓死呢!」 邑宰說:「這樣說來,就是我的罪過了!」 過了幾天,孟子見齊王說:「王屬下治理都邑的官,我認識五個人,但能夠知道他自己罪過的,卻只有平陸縣宰距心一個人。」於是孟子便把前日和孔距心所說的話, 為齊王重述一番。 齊王說:「這個倒是我的罪過啊!」 說明: 此可說明一個國家的官員若是無守法,而上位者又無考核,則此國家積弱不振,受苦的還是百姓,孟子能一針見血的告訴國君,齊王還能接受認錯,故齊後來能變強國。 目前台灣之國家、公司、社團、各組織的幹部,也有許多不守班失職的人員,而沒受糾正,所以年年衰退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