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八章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八章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入伐紂,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註: 湯放桀:桀,夏末暴君。夜,驅逐。書仲虺之誥:「成湯放桀於南巢。」孔疏:「桀奔南巢,湯縱而不迫,故曰放。」 武王伐紂:紂,殷末之暴君。史記周本紀:「武王伐紂,紂登鹿臺之上自燔(ㄈㄢˊ)於火而死。武王以黃鉞斬紂頭,懸太白之旗。」 賊 :傷害,毀敗。說文:「賊,敗也。」段注:「敗者,毀也。」朱注:「賊,害也。害仁者凶暴淫虐,滅絕天理,故謂之賊。」 殘 :亦「傷害,毀敗」之意。說文:「殘,賊也。」朱注:「殘,傷也。害義者,顛倒錯亂,傷敗彝倫,故謂之殘。」 一夫:猶獨夫。朱注:「言眾叛親離,不復以為君也。」 聞誅一夫紂矣:趙注:「言殘賊仁義之道者,雖位在王公, 將天降為匹夫,故謂一之一夫也。但聞誅一夫紂耳,不聞弒君也。書云:『獨夫紂』,此之謂也。」 大意: 齊宣王問孟子說:「商湯放逐夏桀王,周武王攻伐殷紂王,真有這等事嗎?」 孟子回答說:「在古書上有這種記載。」 宣王說:「桀、紂是天子,湯、武是諸侯,做臣子的殺死君上,這可以嗎?」 孟子說:「傷仁道的人,叫做『賊』;傷害義理的叫做『殘』,殘賊仁義的人,眾叛親離,叫做獨夫。我只聽說武王是誅滅了獨夫紂, 沒有聽說是殺君上啊!」 說明:孟子的看法,一個國君無法讓百姓安居樂業,食衣住行都欠缺,而自己能盡情享受,這種人稱為獨夫,不佩稱君王,人民可以把他推翻。 現代如埃及、伊拉克等獨裁國家,正如桀、紂一樣,終被人民推翻。 我等雖不是國君,有可能是一社團負責人,也是要學清廉,發展社團,不能讓社團越來越不堪,那負責人雖不被人推翻也是會受因果報應的。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修行人的借鏡

臉書分享:修行人的借鏡    一時心血來潮報了個口譯班,其中有一位老師大概30歲,長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時尚,口譯功夫了得,每次都來去匆匆,中午就花5分鐘的時間泡一碗麵吃。後來才知道,她大學學的是歷史,她的本職工作是一家公司的公關部經理,兒子已經5歲,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務、帶孩子。與我們不同的是,她擁有人事部二級口譯證書,每個月都有天南地北的會議翻譯任務,還兼任這家口譯中心的導師。    打開她的博客,已經更新了500多頁,有2000多個帖子,全部都是每天她自己做口譯練習的文章,平均每天兩篇長的一篇短的,她堅持做這件事已經快10年了,非專業出身的她,因為愛好英語而一直努力。我對她表示欽佩,她說,10年前,她曾經看到一份調查報告,一個人如果要掌握一項技能,成為專家,需要不間斷地練習10000個小時。當時她算了一下,如果每天練習5個小時,每年300天的話,那麼需要7年的時間,一個人才能掌握這項技能。    她說,幸運的是,我知道自己想掌握什麼技能,我只需要立馬投入做起來就行了,我沒有5個小時的時間,我每天只能學習3個小時,現在已經快10年了,我覺得自己差不多已經掌握了這個技能吧。 (六六在微博中也提到過這個理論:她說自己就是經過7年的努力寫作,才成為一名作家;披頭四樂隊在成名前已經舉辦過1200場音樂會;比爾•蓋茨在成名之前已經做了7年的程式員。)    可是為什麼你我做了10年公務員還只是一名小職員?為什麼在家裡做了7年的飯,沒變成特級大廚,反而發現婚姻到了7年之癢呢?    那是因為,你沒我有投入精力和熱情來練習一項技能。每天上班只是看報紙上網應付各種瑣碎任務,大家幹嘛你幹嘛,每天做飯只是為了讓家庭正常運轉,並不用專業的眼光看待這件事。    不要再抱怨大學畢業之後專業就丟了,如果從初中開始算起,12年的學校教育,就算每天學習一門技能2小時,一年300天,你也只有7200小時,還有2800小時的缺口,就算你畢業後每天堅持練習1小時,你需要10年。為什麼理工科的人更容易成功?只要他們畢業後進入專業行業,還是做的那點事,那麼他們就等於1天8小時都在練習,這2800小時,只需要1年多就填補了。    也許你會說,我是平凡人,我不想成為什麼人,只想安安分分過日子。那只是你的錯覺,時間在流逝,你每天重複重複再重複的那些行為,就是在塑造你,你不想成為什麼人,可是你注定會成為什麼人。    每天5個小時,如果你是用來看韓劇、網頁、聊天,那麼7年後,你會變成一個生活的旁觀者,你最擅長的就是如數家珍地說起別人的成功和失敗,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說的東西。花1分鐘想一想,曾經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每天去做這件事,7年後,你會發現你已經可以靠這件事出去混飯吃了。哪怕你喜歡打電動呢?泡網路?逛街呢,你規定自己每天逛街3小時試試?可能一開始你覺得很高興,每天如此,你會發現無聊,再堅持下去,你就開始琢磨了,我逛街還能發現點什麼,還能搞出點什麼花樣?堅持下去,7年之後,你可能會成為時尚達人、形象設計專家、街拍攝影師、或伸手買服裝、買手機……等。    生命中的下一個7年,下一個10000小時,你打算怎樣度過?你能禪定修行,終有大好處,你現在考慮好、選擇好,就下定決心吧。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七章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七章 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矣;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 曰 :「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 見賢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 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後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 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 註: 故國:傳世久遠的舊國。 喬木:歷年久遠之高大樹木。 世臣:朱注:「累世勳舊之臣,與國同休戚者也。」 親臣:朱注:「君所親信之臣,與君同休戚者也。」 昔進今亡:言其人員更換之頻數。朱注:「昨日所進用之人,今日有亡去而不知者,則無親臣矣,況世臣乎?」 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趙注:「王言我當何以先知其不才,而舍之不用也。」 如不得已:言慎之至也。一似出於萬不得已,非好為更動也。 可不慎與:朱注:「蓋尊尊親親,禮之常也。然或尊者親者未必賢,則必進疏遠之,賢而用之,是使卑者踰尊,疏者踰戚,非禮之常, 故不可不謹也。」 左右:近臣。 諸大夫:朝中職官。 國人:國民公意。 然後察之:朱注:「左右近臣,固未可信,諸大夫之言,宜可信矣;然猶恐蔽於私也。王於國人, 則其論公矣;然猶必察之者,蓋人有同俗而為眾所悅者,亦有特立而為俗所憎者,故必自察之。」 大意: 孟子去見齊宣王說:「人們所說歷史悠久的舊國,並不是說它有多年高大的樹木的說法,乃是有父祖累世勳德的老臣的說法。 現在王不但沒有父祖累世勳德的老臣,連一個親信的近臣都沒有了,前日所進用的人,今天竟不曉得逃亡到那裏去了。」 宣王說:「這種沒用的人,由他去吧!以後我怎麼能預先識得一個沒有才幹,趁早就捨去他不用呢?」 孟子說:「國君進用賢人,應當精心選擇,好像出於不得已,非特加拔擢不可的樣子。因為不謹慎選擇的話,可能就會使那地位卑微的超越 尊貴的,關係疏遠的超越親近的,這怎麼不慎重呢?譬如這個人,左右近臣都說他賢能,不可信;滿朝大夫都說他賢能, 還不可信,等到全國的人都說他賢能然後自己仔細地觀察一下,看他的確賢能,然後進用他。假如這個人,左右近臣都說他不行, 不要聽;滿朝大夫都說他不行,還不要聽;等到全國的人都說他不行,然後自己仔細觀察一下,看他的確不行,然後才罷去他。 進退人才是這樣,用刑也是這樣。譬如這個人,左右近臣都說他該殺,不要聽;滿朝大夫都說他該殺,不要聽;等到全國的人 都說他該殺,然後自己仔細地觀察一下,看他的確該殺,然後再殺掉他。所以說:『這是全國的人殺他的啊!』 能夠像這樣尊重民意,大公無私,然後才能做百姓的父母。」 說明: 在二千多年前,孟子就明白民主的真諦,國家領導人要尊重民意,任用官員也要順應民意,更要自己觀察其過去操守,適時考核他們的言行 ,以確定其適任能力。 現代的官員都是由主管派任,而各部會都自行自決,雖設有監察院、廉政公署、特偵組、法務部、政風處,看起來好像組織嚴謹, 結果還是貪污一大堆,官越大貪越多,百姓全知道,只有政府不知道,這就是孟子要推行真正民主的地方,好壞最後由百姓決定, 供主政者參考。 台灣現在社會混亂,經濟蕭條,貪富差距大,就是商人減稅,把錢存在國外,更甚者,向政府借幾佰億而逃到外國,他的子孫在國內 還是大亨;官員貪污,明目張膽的置產,與其薪水不成比例,多如牛毛,此事一查就明白,但政府還是裝聾作啞,這些都是百姓之納稅錢, 故成現代窮者越窮,富者越富。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媽媽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

臉書分享:媽媽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 這是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故事。 一位白人婦女帶著6歲大的兒子出遠門,叫來了計程車,司機是位黑人。 這6歲的兒子從未見過黑人,心中非常的害怕。 問媽媽:『這人是不是壞人,怎麽會長得黑魯魯?』 黑人司機聽了很難過。 此時白人婦女告訴兒子:『這位司機叔叔,不是壞人,他是一個很好的人。』 兒子沈默半晌再問道:『既然他不是壞人,那他是不是做了什麽壞事,所以天父在懲罰他。』 黑人聽了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很想知道這白人婦女怎樣回答? 媽媽說:『他是個很好的人, 也沒有做壞事。 咱們家花園的花、有紅、有白、有黃…是不是?』 『是啊!是啊!』 『那花的種子是不是都黑色的?』 孩子想了一下,『對啊!都是黑的。』 『黑色的種子,開出色彩鮮美的花朵,讓這世界多采多姿,是不是?』 『是啊!』孩子恍然大悟地說: 『那司機叔叔不是壞人喽!感謝司機叔叔,您讓這世界多采多姿,我要爲您祈禱。』 天真的孩子在壹旁禱告著。 黑人司機的淚水奪眶而下,心想:『爲黑人被世人瞧不起身,今日,這位白人婦女如此溫婉地教導孩子,解除孩子心中對我的恐懼,爲我祈禱與祝福,真得好好的謝謝她。』 此時,目的地到了,黑人司機堅持不收錢。 他說:『小時曾問過母親同樣的問題,母親說我們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換成妳的回答,今天我定會有不同的成就。』 附言:中國古代有孔母的啟蒙;孟母三遷;中國第一賢后長孫皇后(李世民的皇后)早逝(36歲亡),致聰明承乾太子被廢,而膽卻無能的李治繼承皇位,才有武則天的周朝出現;現在的蔣友青的叛逆,也是因其母在他6歲到15歲讓他自己在美國流浪所致。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六章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六章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毫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註: 託 :寄也,託付也。 比 :及也。 餒 :飢餓也。 棄 :絕也。趙注:「言當棄之,絕友道也。」 士師:朱注:「獄官也。其屬有鄉士、遂士之官,士師皆當治之。」 已 :罷去也。 大意:孟子對齊宣王說:「假如王的臣子,有把他的妻子託付給朋友,自己到楚國去遊歷的人;等到他回來,朋友卻使他的妻子受凍挨餓。 那麼對這種朋友,該怎麼辦?」 宣王說:「棄絕他。」 孟子說:「假如做士師的法官,不能管束他的屬下,那麼該怎麼處置他?」 宣王說:「罷免他。」 孟子說:「假如王的四方邊境以內,全都不平治,那該怎麼辦呢?」 宣王聽了,覺得不好回答,就左顧右盼,而說別的事。 說明:此說明一個人或君王、官員都應守誠信與律法,若是違背者,在朋友之間,應與絕交;在官員則應罷職;君王即現總統則無法立即處理。 但現在的社會只能百分之百可用於個人,百分之二十亦能用於官員;致於總統則要等其卸任時才能處理;而實在官員十有六七,都因官官相 及早做準備而無法處理,只好等到閰羅王處理了。一個社團也由鄉愿之祟,而結朋黨,最後將歸於政治人或流氓人所管理,成為其歛財處。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富人的好習慣

臉書分享:富人的好習慣 省錢,這兩字直覺上較少跟有錢人聯想在一起。不論來自社會形象、電影劇情、炫富新聞、貧富對立,種種造成的刻版印象,都讓人想到省錢是屬於經濟能力弱方的世界。然而,就如同有奢侈過生活的窮人,世界上也存在很多節省過生活的有錢人。 1.不開奢華的車 對於買車,只應該把錢花在安全的考量上就好,其他的外觀、品牌、造型,都只是為了讓其他人讚賞所帶來的快感(而且只能持續二、三年),如果這輩子因為想引起注意總是付出更多的錢,離財富只是愈來愈遠。 持有車子不會讓人賺錢,一定要記住這點。 2.依基本需求而買房子 巴菲特雖然很富有,不過現在他住的仍然是那間從1958年買到現在的房子,當年花約3萬美元。雖然這幾年下來那棟房子也增值不少,不過他本人的財富成長幅度更快,卻不見他換更好的房子,因為對他來說根本不需要。 如果買房子(或租房子)只是考量美觀、便利、舒適度,甚至是為了面子,而一直把預算往上調,卻忘了房子最重要的是能夠遮風避雨,那就會因為額外的代價而付出過多的錢。倒不如以住得舒適、符合基本需求為主,然後將省下來的金錢拿去建立自己的財富。 3.身上帶夠用的錢就好 這是一種強迫預算策略,就好像在車上或門上多加裝一道鎖就能降低失竊率一樣,如果出門在外身上的錢只帶夠用的金額,就會減少購買不需要物品的可能。雖然現在信用卡很方便,不過一旦看到皮夾裡錢不夠這種警訊,多少會克制大腦降低消費的慾望。 4.多注意折扣,有錢堪折直須折 你知道有時光折價券就能夠讓人省超過20%的錢嗎?到大賣場消費時,會在門口快速翻一下購物型錄,看看平時需要的物品有沒有在特惠;或是把常買的商品價格記錄下來,選擇在便宜特惠價時才購買,曾經這樣一個月下來也省了好幾百元。 5.隨時保持想變富有的心態來行動 你應該不難發現,在朋友圈、職場上、社交場合、家族裡,大部份經濟能力比較好的人,做事情的態度也比較積極或是有熱情。很簡單,這些人懂得持續去做能改善自己的事情。也許是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或是在生活上多省一些錢存下來,總之他們希望未來的自己更好,所以願意現在就努力,用犧牲當下享樂來換取。他們願意付諸行動,實踐王永慶的「存一塊錢才是一塊錢」哲學,將他們賺來的收入真正轉成資產財富,把儲蓄拿去做穩健的投資。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五章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五章 齊宣王問曰:「人皆謂毀明堂。毀諸?已乎?」 孟子對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 王曰:「王政可得聞與?」 對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孥。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 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詩云:『哿矣富人,哀此煢獨。』」 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則何為不行?」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 對曰:「昔者公劉好貨;詩云:『乃積乃倉,乃裹餱糧,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 故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糧也,然後可以「爰方啟行」。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對曰:「昔者大王好色,愛厥妃;詩云:『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註: 明堂:趙注:「謂泰山下明堂,本周天子東巡狩朝諸侯之處也。齊侵地而有之。」此時天子巡狩之禮已廢,迫侯又不當居之, 故有毀堂之議。 岐 :又名岐周,謂岐山下之周原也。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北岐山下。 耕者九一:朱注:「九一者,井田之制也。方一里為一井,其田九百畝,中畫井字,界為九區,一區之中,為田百畝。 中百畝為公田,外八百畝為私田。八家各受田百畝,而共養公田,是九分而稅其一也。」 仕者世祿:謂仕者子孫世承其祿俸。朱注:「先王之世,仕者之子孫,皆教之。教而成材,則官之。 如不足用,亦使之不失其祿;蓋其先世嘗有功德於民,故報之如此,忠厚之至也。」 關市譏而不征:譏,察問也。言道路之關,都邑之市,設吏察問是非,不征稅也。 澤梁無禁:澤梁,湖泊產魚之處。朱注:「澤,謂瀦水。梁,謂魚梁。」無禁,朱注:「與民同利,不設禁令。」 不孥:孥,妻子。罪止其身,不及妻子。 無告:無處訴說痛苦也。 詩:小雅正月之篇。 哿:可也。 煢獨:孤苦無依之人。無兄弟曰煢,無子曰獨。 貨 :財貨也。金玉布帛等之總稱。 公劉:人名,周朝先祖后稷之曾孫。 詩 :大雅公劉之篇。 積 :露積也。 餱糧:乾糧也。 于橐于囊:皆盛物之袋。縫底者曰囊,不縫底而繩繫兩端之口者曰橐。 思戢用光:朱注:「戢,安集也。言思安集其人民,以光大其國家也。」 干戈戚揚:干,盾也。戈,平頭戢也。戚,斧也。揚,即鉞,大斧也。 啟行:行,道路也。啟行猶今開路。言開道路去幽也。 何有:何難之有,言不難也。 好色:朱注:「好色則心志蠱惑,用度奢侈,而不能行王政也。」 詩 :大雅緜之篇。 古公亶父:古公,太王之本號,後乃追尊為太王。亶父,太王名也,或曰字也。 來朝走馬:來朝,翌晨也。走,疾趨也。走馬,疾馳其馬也。詩曰古公欲避獯鬻之難,徹夜整裝,來日早上即馳馬而行; 美其避惡疾、且早日。 率 :循也。 滸 :水涯也。 岐下:岐山之下也。 姜女:太王之妃太姜也。 聿 :自也。 胥宇:謂省視土地可居處也。胥,相也,省察也。宇,居也。 怨女:無夫之女。 曠夫:無妻之男。 大意: 齊宣王問孟子說:「別人都向我建議,拆毀泰山下的明堂,你看拆了它好呢?還是不拆好呢?」 孟子回答說:「那泰山下的明堂,是從前天子巡狩到東方,用來朝會諸侯的殿堂;王如果也想實行王天下的仁政,將來還有用它的一天, 那就不必拆了。」 齊宣王說:「怎麼實行王天下的仁政,可以說給我聽聽嗎?」 孟子回答說:「從前文王治理岐山下面周原的時候,施行井田制度,對於農人,只取九分之一的租稅;做官的人,俸祿由子孫世代繼承; 關口上皈市場上的官吏,只察問一些可疑的人,不收商民的捐稅;人民自由畜水養魚,或設置魚梁捕魚,官府不加禁止; 犯罪的人,本身受懲罰,妻子兒女不受連累。年它無妻的人叫做鰥,年老無夫的人叫做寡,年老無子的人叫做獨, 年幼沒有父親的人叫做孤,這四種人,都是天下有苦無處訴說,真是窮困的人;所以文王發布政令,施展仁德, 一定先顧念到這四種人。詩經上也說:『富人是可以過活了,可憐這些孤苦無依的人!』」 宣王說:「你說這個道理好極了!」 孟子說:「王如認為這道理好,那又為什麼不倣照實行?」 宣王說:「寡人有個毛病,寡人喜歡財貨。」 孟子回答說:「這倒沒有關係。從前公劉也喜歡財寶,詩經上說他:『把禾粟儲藏在倉庫裡,裝不了的就露天堆積着。把乾糧包裹在橐囊裏, 好帶着上路。他在戰爭邊緣上,把願意離開的人民帶走,是想要安集人民,光大他辛苦創立的基業。 大家把箭張在弓上,手中拿好干戈戚揚種種的兵器,這才開路向幽地前進。 』所以留居的人有露天堆積的禾粟, 充實飽滿的穀倉,出行的人也都有包裹的乾糧,然後才可以『這才開路向幽地前進』。王如喜歡財貨,也學公劉和百姓共同享受, 對於稱王天下,又有甚麼困難。」 宣王說:「但是寡人還有一毛病,寡人喜愛女色。」 孟子回答說:「這也沒有關係。從前太王也喜歡女色,詩經上說:『古公亶父想避開北狄獯鬻的逼迫,通宵整理行裝,第二天天一亮就上馬奔 馳,沿着西邊沮水、漆水的邊岸,直到岐山下面;這才停下,和他的妃子太姜,親自來察看可住的地方。』 當那時候,閨房裏沒有無夫的怨女,外面也沒有無妻的曠夫。王如喜好女色,也學太王使百姓都有配偶,對於稱王天下, 又有甚麼困難?」 (獯鬻:堯時稱葷粥;周稱獫狁;秦稱匈奴。) 說明:在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各據一方,為擴展自己領土及人民,都用武力戰爭取得,故在孔子時代,周遊列國,就是勸各諸侯國國君提倡 王道,感動他國之人來歸,當時沒能成功。到了戰國時代,孟子是承孔子之道,故也遊歷各國,講述仁義之道,勸國君能先愛護百姓, 而使百姓能安和樂利的生活,國君愛財貨又有何妨;國內百姓無鰥、寡、孤、獨,那國君好色又有何關,更引詩經為例。 現在為總統制,有總統也是喜好財貨,上行下效,官員也愛財貨,弄的國家負責累累;致於喜好女色,現在是不能表白,但還是會偷偷摸摸 的做壞事。 齊桓公用要管仲為相,二人相談三天三夜後,齋戒沐治,迎接管仲為相,齊桓公也是「寡人有疾,寡人好貨;寡人好色。」 管仲派各大臣各司其職,設官妓、開糧道,百官貪墨連坐九族,百姓富裕,亦如君王好貨好色,故能九霸諸侯。 孔子三十三歲由學生南宮敬叔向魯君要馬車及經費,陪孔子去周都拜見老子。隔天老子陪孔子參觀周朝帝都之郊社、明堂、宗廟。 (郊:祭天,冬至左右,卜日舉行。 社:祭地,夏至左右,卜日舉行。明堂:為周天子辦公處。宗廟:祭祖之處。祭典為春秋二次。) 周明堂台階立一銅人,其口封有三白絹(ㄐㄩㄢ),絹(ㄐㄩㄢ)上之文稱銘(ㄇㄧㄥ)文(ㄨㄣ)。 銘文一: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 無(ㄨ)行(ㄒㄧㄥ)所(ㄙㄨㄛ)悔(ㄏㄨㄟ)。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 勿(ㄨ)謂(ㄨㄟ)何(ㄏㄜ)殘(ㄘㄢ),其禍將然。勿謂莫聞,天(ㄊㄧㄢ)妖(ㄧㄠ)何(ㄏㄜ)人(ㄖㄣ)。 [注: 勿謂何害:任何言行,心中不要自己認為沒有關係,種下了因,結出的果,非你所能預測。 勿謂何殘:任何行為不要自認沒有傷害. 勿謂莫聞:任何輕聲細語,不要認為他人聽不到,對神鬼來說,如雷貫耳。 天妖何人:神鬼是隨你左右。] 銘文二:熒(ㄧㄥ)熒(ㄧㄥ)不滅,炎(ㄧㄢ)炎(ㄧㄢ)奈何。涓(ㄐㄩㄢ)涓(ㄐㄩㄢ)不壅(ㄩㄥ) ,將成江河。 綿綿不絕,將成網(ㄨㄤ)羅(ㄌㄨㄛ)。青青不伐,將尋斧(ㄈㄨ)柯(ㄎㄜ)。誠不能慎之,禍之根也。 曰是何傷,福之門也。強(ㄑㄧㄤ)梁(ㄌㄧㄤ)者(ㄓㄜ)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 盜(ㄉㄠ)怨(ㄩㄢ)主(ㄓㄨ)人(ㄖㄣ),民害其貴。 [註: 熒熒:小火。 炎炎:遼原大火。 涓涓:如蟻孔之小滴。 綿綿:細絲。 青青:小苗。 曰是何傷:任何細小之事,皆想到其後果的傷害而防之。] 銘文三: 君子知天下之不(ㄅㄨ)可(ㄎㄜ)蓋(ㄍㄞ)也,故後之下之,使人慕之。執雌持下,莫能與之爭者,人皆趨彼,我獨守此。 眾人或惑,我獨不徙 。內藏我知(ㄓ),不與人論技。我雖尊高,人莫害我。夫江河長百谷者,以其卑下也。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戒之哉,戒之哉。 [註: 後之下之:任何有名聞利養之事,讓別人為前、為先,自己要存卑讓之心。 不徙:不移不變,死守原則。 內藏我知,不與人論技:明心見性,佛說不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