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1357密碼

1357密碼 本基金會為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tsi1357.myweb.hinet.net/ 而其中之1357數字是具有其意義。 1:在道教上稱一為太極,能生陰陽,萬物之母;在儒家思想上是為大道,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佛陀在大乘妙法蓮華經之譬喻品云:「有此譬喻說一佛乘。」所以佛法稱不二法門。此皆宗教告訴我們「一」的重要性。 而世俗中,我們要像童子軍一樣日行一善,更要準備一本手札把每日認為對自己最有緣之人與事記入;或一月捐100元以上,不要間斷而不掛於心,能行一年就成自然習慣。而慈濟有今天的成就也是由[一]箇竹筒日存五毛錢做起,故不輕視小善。 3. 三在宗教上稱為三才,為天地人,人頭頂天,腳踏地,能成聖、成佛。世俗上,三年之後,來檢討此三年過去的歲月是否有所不同,是否比過去順遂或不順。或是你為賣保險、車、餐飲及雜貨物品,你在手札中有一千多的有結緣人,一定有助於事業。若是捐錢者,你內心就會降低貪婪,更不起盜心。 5. 五在宗教上稱五行,在食物上稱五色,明白五行能化解風水運勢;明白食用五色則身體健康無病痛。在儒家講五常;在佛家稱六道及四聖為五階。在世俗上能不間斷在手札記錄五年的好友,其數不少,事業一帆風順;捐錢者無形減少冤親債主,自添福報,身心安逸。 7. 七是生命數,在醫學上每細胞七日存活而再生;耶穌教云上帝創造世界七日,定第七日為休息日,故有一週七日,一日為星期日;佛教說人死後有中陰身,七日為期盡早往生,七七四十九日無往生者墮入鬼道。世俗之記錄七年者,人緣更多,事業越順;捐錢者已心平靜而身心健康安祥,不起一念而證果。 一般人都是認為虛妄之談,但你若能以身試試,才能明白其中的真偽。耶穌教云:「信望愛。」佛教云:「信願行。」 若不信任何事都是空談而已。孔子曰:「人不信無以立。」魏徵向唐太宗李世民說:「仁、義、信,以信為最。」致有貞觀之治。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一章之1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一章之1 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今之樂,由古之樂也!」 曰:「可得聞與?」 曰:「獨樂樂,與眾樂樂,熟樂?」 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熟樂?」 曰:「不若與眾。」 註: 莊暴:齊臣。 見於王:見音,讀現。進見齊宣王。 語 :音ㄩˋ,告訴。 未有以對:謂時間匆促,不知以對。 曰:「好樂何如」:曰是前述暫停後再問。王好樂對政治有何影響。 甚 :深也,劇也。 庶幾:朱注:「近辭也。言近於治。」今之「大概」。 王 :齊宣王,本名田辟疆,生於公元前350年,卒於公元前301年,享年約51歲。在位19年。 莊子:閻若璩釋地又續云:「莊暴,齊臣,君前臣名。禮也,莊子對孟子猶三稱名,而孟子於王前不斥其名。」 有諸:即「有之乎。」 變乎色:朱注:「慚其好之不正也。」 世俗之樂:趙注:「謂鄭聲也」案即社會上流之俗樂。 由 :與「猶」通用。 獨樂樂:音ㄉㄨˊ ㄩㄝˋ ㄌㄜˋ。獨自聽音樂取樂。 大意: 齊國大夫莊暴見孟子說:「我前日朝見齊王時,王告訴我說他愛好音樂。我在當時不曾有話回答。」接着問孟子一句話:「王愛好音樂,對於政治有 怎麼影響?」 孟子回答說:「王的愛好音樂,若是到了極點,那麼齊國就差不多有平治的希望了。」 過些日子,孟子去見齊宣王,問說:「王曾經告訴莊暴說愛好音樂,有這事嗎?」 齊宣王心裏很慚愧,臉色立刻變了,分辯說:「我並不是愛好先王高尚的音樂,只不過愛好現在世俗的音樂罷了。」 孟子說:「王的愛好音樂,若是到了極點,那麼齊國就差不多有平治的希望了。現今的音樂與古代的音樂是一樣的。」 宣王說:「這個道理可以講給我聽聽嗎?」 孟子說:「一個人獨自欣賞音樂的快樂,比和別人共同欣賞音樂的快樂,那一種比較快樂。」 宣王說:「不如和別人共同作樂來得快樂。」 孟子說:「和少數人共同欣賞音樂的快樂,比和多數人共同欣賞音樂的快樂又是那一種快樂呢?」 宣王說:「不如和多數人共同欣賞音樂來得快樂。」 說明: 孟子利用君王的喜好,誘導他擴大其所及其民,就是現的親民行為,不用到了選舉時再到鄉下長住,了解民情。而音樂與政治的關係。 提出在史記中有一段敘述: 齊威王說:「我們來談談音樂吧!」 騶忌說:「為何只談音樂呢?其實治理國家,安定人民的道理也在其中啊!」 王不高興的說:「如果要談五音的道理,相信沒有人能超過夫子的;但是像治理國家,安定人民,又跟琴弦有什麼關係?」 騶忌回說:「大弦急彈如春風般溫和,是象徵國君;小弦音明辨而清晰,是象徵相宰;手把弦抓得緊而又輕輕的放開,是象徵政令;和諧的聲音, 大小相輔相成,曲折而不相干擾的,是象徵四時;聲音往復不亂,是象徵政治的昌明;聲音連續而行,是象徵保存亡國。 所以說能將琴音調理好,天下就平治,安定人民,沒有比五音的道理更明白的。」 王說:「有道理啊!」 由此可見,勸導上司,要迂迴曲折,讓他能接守你的建譏,絕對不能觸及其缺點。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自信

臉書分享:自信 幸福快樂 快樂幸福,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需要經營的。 別老是覺得人家出身比我們好,人家拿著的金鑰匙,有的是廣大的人脈,童年生活快樂,別老是羨慕人家所有。覺得人家比自己優秀,比自己強,比自己幸福快樂。 這都是表面。人家的苦與難,我們卻未必知道。 那情況就恍如我們只見到鴨子悠閒地在水面上游,卻看不到牠在水面下拼命划動的雙腳。我們只見到別人對人歡笑的嘴臉,卻看不到他們被金錢貪婪忌妒慾望,折騰至背人垂淚的愁容。 幸福快樂,不是羨慕別人所有的,而是從珍惜感激自己所有的開始。 見過有人,因為小小的心願得以達成,就覺得快樂。那些小心願,如跟友好喝一杯茶,看一場啟發心思的電影,與至交共度一個促膝談心的夜晚等,都會叫人發出會心微笑的滿足。 回到家中,有狗狗在歡迎,貓咪在叫,孩子來喊你擁抱你,張開懷抱,把他們攬在懷中。那種感覺,很實在,也很幸福。 又或者,在某個無眠的晚上,播著愛聽的詩歌,逐漸地在讚美聲中入睡。一覺醒來已是天亮,不用晚上起床。那種感覺,也是快樂。 或許這樣說,只要我們心有所感,心有所屬,心有所愛。無論當天日子怎樣難熬,怎樣慌亂,但安靜下來,發覺我們的心還會被感動、觸動,我們的手仍願張開擁抱新的事物,雙腳仍樂意走出安舒穩妥的樂區,仍覺得自己的生命需要被主的話修剪改變,就是幸福快樂。 別想得太多,想得太複雜。 別只留意別人有的,卻忘記自己所有的。 譬如各項運動選手能得獎,都是平時埋頭苦練而得,古代之[十年寒窗無人知,一夕成名天下知]。

第一篇梁惠王章句上第七章之4

第一篇梁惠王章句上第七章之4 王曰:「吾惛,不能進於是矣。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 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 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 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中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註: 惛:音ㄏㄨㄟ,心思昏亂,資質愚昧。 恒產:常久營生之產業。 恒心:常久向善之心志。 放僻邪侈:放蕩、乖僻、姦邪、淫侈。 罔民:謂陷民於罪。猶張網羅以捕魚鳥者然。 民之從之也輕:言人民能相生相養,心無所累接受變化,自然輕易。上「之」介繫詞;下「之」指稱詞 ,指善。 制民之產:謂制定人民之恒產,使無過少或過多之弊。 仰 :對上。 府 :對下。 樂歲:豐年。 凶年:荒年。 贍 :音ㄕㄢˋ,足也。不贍,時間不足。 治 :音ㄔˊ。朱注:「凡治字為理物之義者。」 盍 :何不也。 八家之口:次上農夫也。 大意: 宣王說:「我很愚昧,恐怕不能進行到這種地步。希望你幫助我達到我的志向,明白地教導我。我雖然不昆聽明,讓我依照你的話暫且試試看。」 孟子說:「講到王道政治的根本方法,先從安定民生入手。因為沒有常久營生的產業,而有常久向善心的心志,只有讀書明理的人才能夠這樣。 若像一般百姓,如果沒有常久營生的產業,因而也就沒常久向善的心志;假使沒有常久向善心的心志,那就放蕩、乖僻、姦邪、淫侈, 為非作歹,無惡不作了。等到他犯了罪,然後按著他的罪行,拿刑罪去處治他,這便等於張著羅網去陷害百姓一樣。 豈有仁德的國召君在位,而張著羅網去陷害百姓的事呢? 所以賢明的國君制定百姓產業,必然使百姓上足以事奉父母,下足以養育妻子;年成好固然一輩子豐衣足食,年成壞也可免得餓死逃亡 的痛苦;然後趨使他們歸向善途上去,所以百姓的聽從教化也就容易了。 現今國君制制定百姓產業,使他們上不足以事父母,下不足養育妻子,年成好尚且一輩子喫辛受苦,年成荒那就免不掉餓死逃亡的苦 痛;這種情形,只圖救濟死亡,還恐怕來不及,那有空閒去修行禮義呢? 王既想實行王道政治,那麼為何不反省一下,尋求 制定百姓產業的根本大計呢?只要使每戶所分給的五畝住宅的牆邊空地,種些桑樹,來養蠶繅絲,那麼五十歲怕冷的人就可以 穿綢帛了。雞狗豬等家畜的飼養,不誤牠們孵化生殖的時期,七十歲需要滋補的人就可吃肉了。而且每戶分百畝田,也不要因 徵調差役奪去他們耕耘收成的拇令,八口的人家,也可以不愁飢餓了。 然後嚴格的實施學校教育,反覆開導他們孝順父母,恭敬兄長的道理,做子弟的都知道替長輩代勞,頭髮半白的老人,就不至於肩上 背著、頭上頂著辛苦在路上走了。 既然年老的人可穿綢帛、吃肉類,少壯的也不飢餓、不寒冷,像這樣還不能王天下那是從來沒有的事哩!」 說明: 當時戰國時期,只要有金錢養一些軍隊,佔據彈丸之地就可稱為一個諸侯國,像粱國只有八千戶人家,而圍一城池.每個國君都是蛇,心中希望 一定能吃象。像梁惠王的先人把晉瓜分為三,自稱為魏,被打輸親都大梁,改稱梁惠地。 當時諸多小國,戰爭不斷,民不聊生。大家為了生存,有志之士,專攻一門學問,遊說各國,圖謀一官半職,發揮其才,留名於後。 故有九流十家之出現。當時孟子是代表儒家,主張王道,民有食衣住的充足,讓他國嚮往而來居,增加人口,增加戰力。 墨家荀子,主張兼愛,派其徒協助弱國抵抗強國,而無法守國。 兵家孫武,佈陣用兵,留有孫子兵法,助吳攻楚,雖奪郢都,但吳王不聽諫言終讓楚奪回,在公元前473年終被越國勾踐滅了吳國夫差。 由此可證霸道終不抵王道好。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第一篇梁惠王章句上第七章之3

第一篇梁惠王章句上第七章之3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 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曰:「可得聞與?」 曰:「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彊。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 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禦之?」 註: 王笑而不言:趙注:「王欲大而不敢正言。」 抑 :轉語詞,相當口語「還是」。 便嬖:音ㄆㄧㄢˊ ㄅㄧˋ。朱注:「近習嬖幸之人。」 使命:差遣呼喚。 辟土地:開闢疆土。辟,與「闢」通。 朝秦楚:使秦楚來朝也,亦即降服秦楚之意。 莅中國:君臨中國。莅,音ㄌㄧˋ,同蒞,臨也。引申為君君臨統治之意。 撫四夷:安撫四夷。四夷,是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以若所為:朱注:「若,如此也。所為,指興兵結怨之事。」 猶緣木而求魚:猶如攀上樹木而求取水中之魚。 殆有甚焉:恐將更甚於此。殆,將然而未定之詞。有,猶「又」,「更」意。焉,猶「於此」也。 後必有災:趙注:「孟子言盡心戰鬥,必有殘民破國之災。」 鄒 :戰國時小國,在今山東鄒縣地。 固 :有自然、當然之意。 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焦疏:「王制云:『凡四海之內九州,州方千里』。注云:『大界方三千里,三三而九,方千里者九也。 其一為縣內,(孔疏:「夏時天子所居州界名也。」餘八各立一州,此殷制也。』孟子所說殷制也。古考內有九州, 外有四海也。」 蓋亦反其本矣:蓋,音ㄏㄜˊ,何不也。趙注:「蓋當反王道之本也。」焦疏:「蓋與盍古通。趙氏讀蓋為合,故以當釋盍。盍當,猶合當也。」 商賈:以販賣貸物為業者之統稱。朱注:「行貨曰商, 居貨曰賈。」賈,音ㄍㄨˇ。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謂天下之好惡其君者,皆欲奔赴於王而告訴之也。欲疾,猶言好惡。愬,音ㄙㄨˋ,同訴,告也。 大意: 孟子說:「王的最大願望,可以說給我聽聽嗎?」 王笑著不肯說。 孟子故意的問他說:「是為了肥美可口飲食,不夠口腹享受嗎?輕便暖和的衣服,不夠身體穿著嗎?還是為了華美悅目的東西,不夠眼睛觀賞嗎? 悅耳動聽的音樂,不夠耳朵聆聽嗎?便佞寵幸的人,不夠使喚嗎?我想王的許多臣子,對這些事都足夠供應了;難道王果真 為了這些事嗎?」 宣王說:「不是的,我並不為這些事。」 孟子說:「既然如此,那末王的最大願望便可以曉得了;無非是想開闢疆土,降服秦楚,君臨中國,安撫四夷。但以這樣的作為,求這樣的願望, 那就像爬到樹木上去求取水中之魚一樣的不可能了。」 宣王說:「像這樣的比方得太甚了吧!」 孟子說:「恐怕比這個更甚呢!爬上樹木去求取水中的魚,雖得不到魚,却沒有災禍在後面。若以王的這樣作為,求追樣的願望,盡心盡力的 做去,到後來一定有殘民破國的災禍。」 宣王說:「可以說給我聽聽嗎?」 孟子說:「譬如鄒國人和楚國人打仗,王以為那邊勝?」 宣王說:「自然是楚國人勝。」 孟子說:「這樣說來,小國本來不可以抵敵大國,人數少的本來不可抵敵人數多的,兵弱的本來敵不過兵力強的了。現在四海以內的土地, 千里見方的面積有九份,而齊國的領土湊攏來,也只布九份之一,以一份去征服另外的八份,這和鄒國抵敵楚國有甚麼兩樣呢? 所以想用武力來稱霸天下,是萬萬做不到的,王要求得最大的願望,為合不反省一下,尋求王道的根本大計呢?現在王只要發布善政, 施展仁恩,就能使天下做官的人都願站立在王的朝庭上,耕田的人都願耕種在王的原野裏,行商坐賈都願把貸物儲藏在王的市場上; 行人旅客都願出入在王的道路上,天下喜好或怨恨自己國君的人,都願投到王的而前來告訴,四方的人民像這樣來歸服, 誰能阻止他們呢?」 說明: 現代台灣有九百萬勞工,爭取其權益是無可厚非,但他們拿軍公教來批判,是非常不智。自古以來,職業就分士農工商,這就是立足點的公平, 付出多少,領取多少,總和不變。藍領者就是從小不讀書,有國小、國中、高中畢業不升學,就出社會賺錢,那些念大學之學士、碩士、 博士,要用腦力及金錢才能畢業就職賺錢,當然二者賺錢不能相等,否則那些念書者頭腦就有問題。況且還有許多人失業,他們的助學貸款將 如何還也是問題。 現在有少數的政客利用勞工抗爭,想得政權,台灣又不是沒有政權輪替,當時政策可以修改而不修,知道會破產也不管,現在失去政權 再提出,讓那些勞工上街抗爭勞工能得到什麼?只不過想再拿回政權吧!把台灣弄得更亂,讓外國看不起而已。 故此章孟子向齊宣王說明,你只有九分之一能力,而想贏另外八分,是不可能的。若能治內於仁道,而使國泰民安,別國之人就會來歸, 國家自然強壯。 台灣也是一樣,少抗爭多建設,讓外國資金進來投資,人人有工作,適才適錢,何必批判他人,害人又不利己,何苦為人前卒而樂此不疲。 衛鞅在秦國變法使秦由弱而變強,就是得到秦孝公羸渠粱的信賴;若大家都受鄉愿的慫恿,反對政府的革新改變,那就如申不害自殺身亡, 百姓陪葬而已.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師徒對話二

臉書分享:師徒對話二 為什麼一個老闆再難,也不會輕言放棄,而一個員工做得不順就想逃走,為什麼一對夫妻再吵再大矛盾,也不會輕易離婚,而一對情侶常為一些很小的事就分開了。說到底,你在一件事,一段關係上的投入多少,決定你能承受多大的壓力,能取得多大的成功,能堅守多長時間。 馮侖說:「偉大都是熬出來的。」為什麼用熬,因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普通人需要別人理解安慰鼓勵,但你沒有,普通人用對抗消極指責來發洩情緒,但你必須看到愛和光,在任何事情上學會轉化消化,普通人需要一個肩膀在脆弱的時候靠一靠,而你就是別人依靠的肩膀。 孝莊對康熙說:「孫兒,大清國最大的危機不是外面的千軍萬馬,最大的危難,在你自己的內心。」 弟子問:「師父您有時候打人罵人,有時又對人又彬彬有禮,這 裏面有什麼玄機嗎?」 師父說:「對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罵,以真面目待他; 對待中等人最多隱喻他,要講分寸,他受不了打罵; 對待下等人要面帶微笑,雙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 小,只配用世俗的禮節對他感悟。」 你受得了何種委屈,決定你能成為何種人。 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老換游泳池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一個不會做事的人,老換工作是解決不了自己的能力。 一個不懂經營家庭的人,怎麼換愛人都解決不了問題。 一個不學習的老闆,決對不會持續的成功。 一個不懂正確養生的人,藥吃得再多,醫院設備再好, 都是解決不了健康問題的。 我們自己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變一切,首先要改變自己, 學習是改變自己的根本,其實,你愛的是你自己,你喜歡的亦是你自己。 同樣的,你每天抱怨、挑剔、指責、怨恨,你就生活在地獄裏;感悟,一念到天堂,一念下地獄。你心在哪,成就就在哪!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第一篇梁惠王章句上第七章之2

第一篇梁惠王章句上第七章之2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求之。』夫子之 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 之,於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 也?」 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 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 許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然 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 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 也;非不能也。」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 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 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 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詩云: 『刑于寡妻,理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 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 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 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 獨何與?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 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 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註: 說:同悅,高興。 詩:小雅巧言之篇。 忖度:音ㄘㄨㄣˇ ㄉㄨㄛˋ,思量揣摩。 戚戚:心動貌。謂適合此心,而有所動也。 復 :白也。報告也。 百鈞:三十斤為鈞。百鈞,喻至重。 明 :眼光。 秋毫之末:鳥獸秋季新生細毛,尖端細銳不易察見。 輿薪:以車載柴也。 許 :聽信。 獨何與:言禽獸與我不同類,一般用愛為難;百姓與 我相近,加恩容易。如今王恩惠及於所難,而 獨不能及於所易,究竟是何緣故? 見保:被愛護之意。 不王:不王天下。王,音ㄨㄤˋ,君臨天下之意。 形 :情狀,區別。 挾太山以超北海:比喻事之難能。挾,以腋持物。 北海謂渤海,在齊國之北。 語 :音ㄩˋ,告訴。 折枝:有三解,一、按摩肢體。二、鞠躬行禮。 三、折樹枝給老者為手杖。 老吾老:尊敬自己的父兄。上老為動詞,下老為名詞。 幼吾幼:慈愛自己的子弟。 運於掌:趙注:「轉之掌上,言其易也。」 同論語問諦,孔子之指其掌。 刑 :同型,模範。口語「做榜樣」之意。 寡妻:正妻。 御:治理。 舉斯心加諸彼而已:謂以同之心對人,由近而及遠而 已耳。 權 :秤錘,此為動詞,以秤稱物也。 度 :音ㄉㄨˋ,丈尺。此處為動詞,以尺量物。 物皆然心為甚:稱量東西輕重長短者,而心為理智之 主宰,於應事接物之時,若不稱量事物之輕重 長短,則所行所為,必致輕重倒置,長短失度, 為禍無窮,可見心稱量事輕重長短更壬要矣。 王請度之:猶言「請王思量於此。」度,音ㄉㄨㄛˋ。 抑 :疑詞。口語「或許」、「難道」之意。 士臣:兵卒、將帥。 構怨:結怨。 大意: 宣王聽了這番解釋,歡喜著說:「詩經小雅巧言篇上講: 『別人有甚麼心事,我能猜度出來。』正是像夫子 所說的了。這年事我這樣做,本出於無心,可是回 想起來,連自己也想不出當時是一種甚麼心理;現 在經夫說中,在我心裏開始有些侷促不安的感覺, 請問這種不忍的心,又怎麼能夠合於王道呢?」 孟子回答說:「假定有人向王報告:『我的體力能夠舉起 三千斤重的東西,却不能夠拿起一根羽毛;我的眼 力能夠察視清楚秋天鳥新生的毛尖端,却看不見一 車的柴草。』這話王肯相信嗎?」 宣王說:「不相信。」 孟子說:「現在王的恩惠足以推及禽獸,而功德却不能 施到百姓身上,這究竟是甚麼緣故呢?由此看來, 一根刁毛的舉不起,是為不肯用體力;一車柴草看 不見,是為了不肯用眼力;百姓的不能受到愛護, 是因王不肯施用恩惠。所以王的不王天下,是不肯 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宣王說:「不肯做的和不能做的兩種情形,有什麼分別 呢?」 孟子說:「譬如挾著泰山去跨過北海,告訴人說:『我不 能。』這真是不能做到。若是替長輩按摩肢體, 告訴人說:『我不能。』這是不肯做,共不是不能 做到。所以王的不王天下,並不是像挾著泰山去 跨過北海的一類,王的不王天下,是替長者按摩 肢體的一類。王只要由尊敬自己的父母,再推廣 到尊敬別人的父母;由慈愛自己的子弟,再推廣 到慈愛別人的子弟。能夠這樣用心,天下的治理, 就可以在手掌心裏運轉了。詩經大雅思齊篇上 說:『先做個好榜樣給妻子看,再推及到兄弟身 上,更進而擴大教化,去治理一家以至一國。』 這就是說,拿這個不忍的心,加在別人的身上罷 了。所以能推廣恩惠,就可以保有天下,不能推 廣恩惠,連妻子也保不住。古時候的帝王,所以 能特別超過人,沒有別的,就是善於推廣他從仁 心上所做的事罷了。現在王的恩惠能夠推及禽 獸,而功德卻不能加於百姓身上,這就竟是甚麼 緣故呢?大凡一樣東西,要用秤錘衡量過,然後 才曉得輕重,用尺丈量過,然後才曉得長短。一 切東西都是這個樣子,而人心更是這個樣子。請 王仔細思量一下,禽獸和百姓相比,到底那個來 得輕且短,那個來得重且長呢?難到,王還想動 員軍隊,危害將士,結怨各國諸侯,然後心裏才 快樂嗎?」 宣王說:「不是的,我那裏會認為這些能使我快樂呢?不 過打算拿它來想求得我最大的願望呀!」 說明:孟子為說服齊宣王不要行霸道而行王道,而讓宣王有 耐性聽得下,就得像剥洋蔥一樣,由外向內一層一屠 的剥,才不會刺激到國王。若談得不合,馬上端茶送 客,讀這些古書,能讓我們學習勸朋友為善之法,也 能與家人閒談之法,由此談話中明白他內心深處的想 法。現在夫婦、父子、母女相處不很融合,就是說話 機巧不宜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