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阿含經-757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五

 

晡利多品第十七

(有十經)(第五後誦)

持齋晡利多 羅摩五下分 心穢箭毛二 鞞摩那修學

法樂比丘尼 拘絺羅在後

(持齋經、晡利多經、羅摩經、五下分結經、心穢經、箭毛經有二經、鞞摩那修〔學〕經、法樂比丘尼經、大拘絺羅經排在最後)。

二、持齋經第一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為毘舍佉說放牛兒齋、尼犍齋、聖八支齋等三種齋法,而以聖八支齋為最勝解脫之道。並說應當更修五念:(1)念佛,如沐首,(2)念法,如沐身,(3)念僧,如浣衣,(4)念戒,如磨鏡,(5)念天,如煉金。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住在於東園鹿子母堂。

那時,鹿子母毘舍佉(曾建鹿子母講堂,以獻佛。為佈施第一的清信女),在於平旦時,沐浴其身,然後穿白淨衣,被子婦等眷屬們圍繞,而率他們往詣於佛所。到後,稽首作禮,然後退住在一邊。世尊問她說:「居士婦(女居士)!妳現在沐浴過嗎?」回答說:「世尊!我現在持齋(持八齋戒,一日一夜,保持其清淨)!善逝!我現在持齋。」

世尊問她說:「居士婦!妳現在持甚麼齋呢?所謂齋,乃有三種的。那三種呢?第一就是放牛兒齋,第二為尼犍齋,第三為聖八支齋。居士婦!甚麼叫做放牛兒齋呢?如放牛的兒郎,在於朝晨放牛於澤中(近於水草之處),在於晡時(申時,夕時),收其牛,而還回村中,他還回村中時,曾作如是之念:我今天在這裡放牛,明天就應當在於那個地方(另一處)放牛;我今天在這裡飲牛(飼牛),明天應當要在那裡飲牛(飼牛);我的牛今天在這裡宿止,明天應當要在於那個地方宿止。居士婦!像如是的,如有人持齋時,而作如是的思惟:我今天食如此之食,明天應當要如彼之食;我今天飲如此之飲,明天就應當飲如彼之飲的。我今天含消(食)如此的含消(食物),明天當應含消如彼的含消。其人在於此,晝與夜,都樂著於欲之罪過,這叫做放牛兒齋。如果像如是的持放牛兒齋的話,就不能獲得大利,不能得大果,並沒有大功德,不得廣布的。

居士掃!甚麼叫做尼犍齋呢?如有人出家,而學尼犍(裸形外道)的話,他就會勸人而說:「你在於東方,經過百由延(由旬,驛,幾哩路)之外,有眾生的話,就由於擁護於他之故,棄舍刀杖;像如是的,對於南方、西方、北方,經過百由廷之外,有眾生的話,就擁護彼之故,棄舍刀杖。」這叫做他之勸進別人的法。或者有想,而擁護眾生,或者無想,而不擁護眾生。你應當在於月之十五日,說從解脫(別解脫,戒律)之時,要脫衣而裸形,向東而住立,而作如是之說:『我無父母,非父母而有。我無妻子,非妻子而有。我無奴婢,非奴婢之主人。』居士婦!他欲勸進於真諦之語,卻反而勸進於虛妄之言。因為那個人每日都看見其父母,便作如是之念:這是我的父母。父母每日都見其兒子,也作如是之念:這是我的兒子。他看見其妻子,而作此念:這是我的妻子。妻子看見他,也作此念:這是我的尊長。他看見奴婢,又作此念:這是我的奴婢。奴婢看見他,也作此念:這是我的大家(主人)。他用此,而欲不與而用,非是而與用(他用此方法,想不與,而欲用。與此方法,並不是實用),這叫做尼犍之齋。假若如是的持尼犍之齋的話,就不能獲大利,不能得大果,並沒有大功德,不得廣布的。

居士婦!甚麼叫做聖八支齋呢?多聞的聖弟子如果持齋之時,就作如是的思惟:阿羅訶(阿羅漢)的真人,都是盡形壽離開殺生,斷除殺生,棄舍刀杖,有慚有愧,而有慈悲之心,去饒益一切,乃至於蜫蟲,他們對於殺生,乃淨除其心。我也應該盡形壽離開殺生,斷除殺生,棄舍刀杖,有慚而有愧,而有慈悲之心,去饒益一切,乃至於蜫蟲。我現在對於殺生,也淨除其心,我以此支,對於阿羅訶來說,也是等同無異,因此之故,叫做齋。

又次,居士婦!多聞的聖弟子,如持齋之時,都作如是的思惟:阿羅訶的真人,都盡形壽離開不與取,斷除不與取,人家與他,然後他才肯取,都樂於人與而取,也常好佈施,心樂於放舍,歡喜而無悋惜,佈施後不望其報,不由於盜心而隱覆自己的心,能夠自己克制自己,他對於不與而取(盜偷)一事,已淨除其心。我也應該盡形壽離開不與取,斷除不與取,人家給與之後,才肯取,樂於與而取。也應常好佈施,心樂於放舍,歡喜而無悋惜,佈施後不希望其回報,也不以盜心而覆藏其心,能夠自己克制自己,我對於不與取,已淨除其心,我以此支,和阿羅訶等同無異,因此之故,叫做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