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 星期日

阿含經-659

 

一六八、意行經第七(第四分別誦)

  

大意:本經敘述世尊告訴諸比丘!在於此世間修四禪八定的人,則以嚮往其處之故,其命終之後,得生於色界、無色界。在於其修定中所受的喜樂,和生天后所受的喜樂,均不會有差別。並說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之想,而知滅身觸,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而慧見諸漏盡斷智,就是諸禪當中之最為第一。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現在將為你們說法,所說之法,則初也妙,中也妙,竟也妙,有義而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所謂分別意行經,如意行之生起(生起行為)是。你們要諦聽!要注意的聽!聽後要善思念其義。」這時,諸比丘們,乃受教而聽。

佛陀說:「甚麼叫做意行生呢?如有比丘,能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粗尋)、有觀(細伺),由於離,而生喜與樂,而得初禪,而成就游止於其中。他對於此定,喜樂而欲,而住,他在此定喜樂欲住後,必定有是處(有此道理)。他住於彼,而樂於彼後,其命終之時,會生於梵身天之中。諸梵身天們,都生彼處,而住於彼處,都受由於離而生的喜與樂,以及比丘住於此,而入於初禪,而受由於離而生的喜與樂。此二種由於離而生的喜與樂,都沒有差別,二類都均為是等等(平等)。為甚麼呢?因為先在於此處行持禪定,然後生於彼處,彼處與此處之定,都像如是而修,如是而習,如是而廣布,如是而生於梵身天中。像如是的,就叫做意行生(由於意而生起行為)。

又次,比丘!其覺(粗尋)與觀(細伺),都已息滅,已內靜,已一心而無覺、無觀,有由於定而生的喜與樂,而得第二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就在於此禪定當中樂欲而住。他在此定樂欲而住後,必定會有是處(有此道理)。他住於彼,而樂於彼,命終之後,會生於晃昱天(光音天,色界二禪頂)中。諸位晃昱天的天神們,都生在那裡,住在那裡,而自受其由於禪定所生之喜與樂,以及比丘也同樣的,如住在此處,有入於第二禪的功行,而自受其由於禪定而生的喜與樂的話,則此二種由於定而生的喜與樂,並沒有差別,二種都同等同等的。為甚麼呢?因為先在於此處行持而得禪定,然後會生在於那個地方。他對於此定,乃如是而修,如是而習,如是而廣布,如是而生於晃昱天中,像如是的,就叫做意行生。

又次,比丘!離開於喜欲,由於舍,而無求,而游止於其中。為正念正智,而身會覺樂(離喜妙樂)。所謂有那聖者所說的,那聖者所舍的,那聖者的念、樂住、空,而得第三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在於此定當中安樂,而欲住。他在於此定當中安樂欲住之後,必定是有是處(必定有這道理)。他住於彼,而樂於彼(指三禪的功行),在其命終之後,會生於遍淨天(色界三禪之頂)之中。諸位遍淨天的天神,都生於彼,而住於彼(指三禪天),而受無喜之樂(離喜之妙樂),以及比丘住在於此,而入於第三禪,而自受其無喜之樂(離喜之妙樂)的,此二者的無喜之樂,並沒有差別,二種都平等平等。為甚麼呢?因為先在於此行持禪定,然後生在於彼處的。他對於此定,乃如是而修,如是而習,如是而廣布,如是而生於遍淨天之中,像如是的,就叫做意行生。

又次,比丘!樂己滅,苦已滅。喜與憂本來就已滅,而有不苦不樂,而有舍,有念,而清淨(舍念清淨地),而得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就在於此定而樂,而欲住。他在此定而樂,而欲住後,必定有是處(必有此道理)。他住彼,而樂於彼(指四禪),其命終之後,生於果實天(廣果天,四禪之第三天)之中。諸位果實天的天神,生於彼,而住於彼,而受舍、念、清淨之樂,以及比丘之住於此,而入於第四禪,而受舍、念清淨之樂的,此二種舍、念、清淨之樂,都沒有差別,二種都平等平等。為甚麼呢?因為先在於此行持禪定,然後生於彼,他對於此定都如是而修,如是而習,如是而廣布,而生於果實天中的,像如是的,就叫做意行生。

又次,比丘!度一切的色想,滅除有對礙之想,而不念若干之想,而為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就對於此定,樂而欲住。他在於此定樂而欲住之後,必有是處(必定有這道理)。他住於彼,而樂於彼,其命終之後,生於無量空處天中(無色界天之一)。諸位無量空處的天神,都生於彼,而住於彼,而受無量空處之想,以及比丘之住於此,而受無量空處之想的,此二種類的無量空處想,都沒有差別,二種均為是平等平等。為甚麼呢?因為先在於此行持此種禪定,然後生於那個地方的。他對於此定,乃如是而修,如是而習,如是而廣布,而生於無量空處天中(空無邊處天)。像如是的,就叫做意行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