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5日 星期六

阿含經-455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六 

三、因品師子吼經第七(第二小土城誦)  

大意:本經敘述由於有信尊師、信法、信戒德具足、愛敬同道等四法,故有了四種沙門果,除此之外,別無沙門、梵志。又教他們:如果欲達究竟的話,就應離欲、恚、癡、愛、受、無慧、憎、諍、二見,而得慧。欲斷四受(四取)的話,當先除去無明。如無明已盡,明已生者,又再更受(取),不恐怖,斷因緣,而必證般涅槃。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拘樓瘦,住在於劍磨瑟曇(雜色牧牛),為拘樓的都邑裡。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唯在此中,有第一沙門,有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此外更沒有甚麼沙門、梵志。異道(不同之道,外道)乃一切都是空,並無沙門梵志可談。你們隨在於眾中,應作如是之正師子吼!比丘!或者有異學(外道)來問你們而說:『諸位賢者!你們有甚麼行?有甚麼力?有甚麼智?使你們作如是之說:這裡有第一沙門,有第二、第三、第四沙門,除此之外,更沒有甚麼沙門、梵志,那些異道,一切都是空的,並沒有沙門、梵志。你們隨在眾中,作如是之正師子吼呢?』

比丘!你們應該要這樣的回答異學而說:『諸位賢者!我們的世尊乃有知有見(如實而知,如實而見),為一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乃說四法,由於世尊所說的此四法之故,使我們作如是之說:唯有這裡有第一沙門,有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此外更沒有甚麼沙門、梵志,那些異道,一切都是空的,沒有甚麼沙門、梵志可談。我們隨在於眾比丘當中,應作如是的正師子吼。

那四法呢?諸位賢者!我信尊師(佛)、信法(法)、信戒德具足(戒),愛敬同道(僧,凡學佛的同志,不管在家、出家,均為同道),都恭恪奉事(對於同道都誠敬以待)。諸位賢者!我們的世尊有知有見,為一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乃說此四法。由於此四法之故,使我們能作如是之說:這裡才有第一沙門,才有第二、第三、第四的沙門,除此之外,更沒有甚麼沙門、梵志可談,異道的一切都是空的,沒有沙門、梵志。我們隨在於大眾當中,作如是的正師子吼。」

比丘!異學的人,或者又會作如是之說:『諸位賢者!我們也是信尊師,所謂我的尊師是。我們也信法,所謂我們之法。我們也信戒德具足,所謂我們的規戒是。我們也愛敬同道,恭恪奉事,所謂我們的同道,不管是出家,以及在家,都是。諸位賢者!沙門瞿曇,以及我們的此二種說,到底有甚麼殊勝?有甚麼存意?有甚麼差別嗎?』比丘!如他們這樣說的話,你們就應該如是的問異學們而說:『諸位賢者!為有一的究竟(事理之至極)呢?或者為有眾多的究竟呢?』比丘!如果異學作如是之回答:『諸位賢者!有一的究竟。並沒有眾多的究竟。』比丘!你們就應再問異學:『諸位賢者!到底是為有欲的人會得究竟呢?或者沒有欲的人會得究竟呢?』

比丘!如果異學作如是的回答:『無欲的人會得究竟為是,並不是有欲的人會得究竟的。』比丘!你們就應再問異學:『諸位賢者!為有恚的人,會得究竟為是呢?為無恚的人會得究竟為是呢?』比丘!如果異學作如是的回答:『無恚的人會得究竟為是,並不是有恚的人會得究竟為是。』比丘!你們就應再問異學:『諸位賢者!為有癡的人會得究竟為是呢?或者為無癡的人會得究竟為是呢?』比丘!如異學作如是的回答:『諸位賢者!沒有癡的人會得究竟為是,並不是有癡的人會得究竟的。』

比丘!你們就應再問異學:『諸位賢者!為有愛、有受的人,會得究竟為是呢?或是為沒有愛、沒有受的人,會得究竟為是呢?』比丘!如果異學作如是的回答:『諸位賢者!沒有愛、沒有受的人,會得究竟為是,並不是有愛、有受的人,會得究竟的。』比丘!你們就應再問異學:『諸位賢者!為沒有慧(愚鈍的人),不說慧的人。會得究竟為是呢?或者有慧、說慧的人,會得究竟為是呢?』比丘!如果異學作如是的回答:『諸位賢者!有慧、說慧的人,會得究竟為是,並不是沒有慧、不說慧的人,會得究竟的。』比丘!你們就應再問異學:『諸位賢者!為有憎、有諍的人會得究竟為是呢?或者為無憎、無諍的人,會得究竟為是呢?』比丘!如果異學作如是的回答:『諸位賢者!無憎、無諍的人會得究竟為是,並不是有憎、有諍的人會得究竟的。』

比丘!他們如果那樣的回答的話,你們就應對異學作如是之說:『諸位賢者!這就是如你們所說的有一為究竟為是,非眾多為究竟為是;無欲的人會得究竟為是,非有欲的人會得究竟的;無恚的人會得究竟為是,非有恚的人會得究竟的;無癡的人會得究竟為是,非有癡的人會得究竟的;無愛、無受的人會得究竟為是,非有愛、有受的人會得究竟的;有慧、說慧的人會得究竟為是,非無慧、不說慧的人會得究竟的;無憎、無諍的人會得究竟為是,非有憎、有諍的人會得究竟的。如有沙門、梵志,都依無量的見解,他們的一切,均依猗二見,所謂有見(常見,執有情的身心皆常住不滅),以及無見(斷見,執有情的身心僅限一期而斷絕)是。如果依有見的話,他便會著於有見,而依猗於有見,會猗住於有見,而憎諍無見。假若依於無見的話,他便會著於無見,而依猗於無見,會猗住於無見而憎諍有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