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3日 星期一

阿含經-445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五

 

九十九、苦陰經(上)第三(第二小土城誦)  

大意:本經敘述:由於異學說他們也同樣的講說知斷欲、斷色、斷覺,故比丘則以此訶佛報告。佛乃為諸比丘分別欲、色、覺之味、患、出要等事。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諸位比丘,大眾都在中食過後(吃午飯後),少有所為(有些事情),都集坐在於講堂。於是(在這時候),有眾多的異學(不同之教的教徒),乃於中午後,仿佯(徘徊)而往詣於諸比丘之集會處,到後,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他們對諸比丘們說:「諸位賢者!沙門瞿曇,乃施設(提示)知斷欲,施設知斷色,斷覺(所說之教,乃教人應如何知道欲、色、覺〔受〕之會毀滅修行,故應斷滅之事)。諸位賢者!我們的宗教,也是施設知斷欲,施設知斷色,施設知斷覺(受)。沙門瞿曇,以及我們之此三知、三斷,有甚麼勝劣?有甚麼差別呢?」

於是,諸比丘們,聽到那些眾多的異學所說的話,並不以為是對,也不以為是不對,都默然的從坐站起而去,都作此念而說:像如是的所說之語,我們應該從世尊之處,才能得以知道。大眾便詣佛所,到後,稽首作禮,然後退坐在一邊。就將和眾多的異學所可共論之事,都訶佛稟報。

這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當時應該照如是的問問那些眾多的異學而說:『諸位賢者!甚麼叫做欲之味(味著而樂於貪欲)呢?甚麼叫做欲之患(由於貪欲而引來的災患)呢?甚麼叫做欲之出要(由欲貪脫出,而解脫流轉)呢?甚麼叫做色之味呢?甚麼叫做色之患呢?甚麼叫做色之出要呢?甚麼叫做覺(受)之味呢?甚麼叫做覺之患呢?甚麼叫做覺之出要呢?』

諸位比丘們!如果你們作如是之問的話,他們聽到這些話後,便會更為相互為難,而說其餘之事(恐回答不來,而言他),會瞋諍轉增(競起瞋恚而諍),然後必定會從座起,而默然而返。為甚麼呢?因為我並不見過在此世間裡,有一天子,及魔、梵、沙門、梵志、和一切餘眾,能知此義,而發遣的人。唯有如來,和如來的弟子,或者能從此聽聞而已。」

佛陀就講說其義而說:「(1)甚麼叫做欲之味呢?所謂由於五欲的功德(功能、潛力),而生起樂著,生起喜愛。這乃極為是欲之味,沒有能過其上,所帶來的災患乃為甚多。

(2)甚麼叫做欲之患呢?1.一位族姓子,都隨著其技術(所學而成的術科),以自存活(作為生活之活計)。或者作田業(農業),或者行治生(行商,商業),或者以學書(為學者,為士),或者明白算術,或者知道工數(工業),或者巧刻印,或者作文章,或者造手筆,或者曉經書,或者作勇將,或者奉事王。

他們在冷寒時,則覺得為寒,炎熱時則覺得為熱,或者遇饑渴,或者會疲勞,或者被蚊虻所蜇,都作如是之業,求圖錢財(在這種環境裡作業求生存生活)。那些族姓子像如是的方便(努力),作如是的行業,作如是而追求時,倘若不得錢財的話,便會生憂苦,便會愁戚、懊惱,其心就會生愚癡,而作如是之說:『唐作唐苦!所求無果。』(徒勞而無益,所追求的泡湯而無結果)。

那些族姓子作如是的方便,作如是之行,作如是之求時,假如得到錢財的話,他們便會愛惜,便會守護而密藏。為甚麼呢?因為『我此財物,不可使王來侵奪,不可以被賊徒所劫,以及被火燒、腐壞、亡失,或者出財而無利可得,或者作諸事業,而不成就。』他們因此,而作如是的守護密藏。倘若有人被王所奪,被賊徒所劫,或者被火燒、腐壞、亡失時,便會生憂苦,便會起愁戚、懊惱,其心就會生愚癡,而作如是之說:『如我在長夜所可愛念(凡我所有)的錢財,都已亡失了(都沒有了)。』這就是所謂現法的苦陰,是起因於欲,攀緣於欲,以欲為本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