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6日 星期一

阿含經-440

 

 九十八、念處經第二(第二小土城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告訴諸比丘:三世諸佛都皆斷五蓋,而住於四念處,而修習七覺支,而得無上的正盡覺,並廣明四念處。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拘樓瘦,住在於名叫劍磨瑟曇的枸樓國的一都邑。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一種道,能淨化眾生,能度憂畏,能滅苦惱,能斷啼哭,而得正法。所謂四念處是。如果有過去的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指成佛的人)的話,都是悉斷五蓋(貪、瞋、調戲、睡眠、疑),都斷心穢、慧羸,立心而正住於四念處,而修習七覺支,而得以覺悟無上正盡之覺的(成佛道)。如果有未來的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的話,也是悉斷五蓋,滅除心穢、慧羸,立心而正住於四念處,而修習七覺支,而得以覺悟無上正盡之覺。我今現在,為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我也是斷除五蓋,滅除心穢、慧羸,立心而正住於四念處,修習七覺支,而得以覺悟,無上正盡之覺的。

為甚麼叫做四念處呢?所謂(1)觀身如身念處。(2)觀覺(受)如覺(受)念處。(3)觀心如心念處。(4)觀法如法念處是。

(1)甚麼叫做觀身如身念處?1.當比丘的,如行時,就知其為行,住時,則知其為住,坐時則知其為坐,臥時,則知其為臥,眠時,則知其為眠,寤時,則知其為寤,眠寤時,則知其為眠寤。像如是的,一位比丘,觀察內身如身,觀察外身如身,立念在於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這叫做比丘之觀身如身。

2.又次,比丘,觀察其身,如身。當比丘的,應正知其出入,要善觀,要分別,所謂屈、伸,低、仰,有儀容,有庠序(有次序),要善著僧伽梨(大衣、袈裟),以及諸衣鉢,對於行住坐臥,眠寤語默,都應正確知道。像如是的,一位比丘,觀察內身,如身,觀察外身,如身,立念在於其身,而有知有見,有明有達,這叫做比丘之觀身如身。

3.又次,一位比丘,觀察其身,如身。當比丘的,如果生惡不善之念時,就以善法念,去治斷,去滅止它。有如木工師、木工的弟子,他們拿墨繩,用來絣於木材的上面,就以利斧,去斫治,使其能正直。像如是的,一位比丘,如果生惡不善之念時,就以善法念,去治斷滅止。像如是的,比丘應觀察其內身如身,觀察外身如身,立念在於身,而有知有見,有明有達,這叫做比丘之觀身如身。

4.又次,一位比丘,應觀身如身。當比丘的,應齒與齒相著(合口嚴肅),舌頭逼在於上齶,以心而治心,而治斷,而滅止。有如二位力士之捉執一羸弱之人,處處可以旋捉(捉起迴旋,自由捉弄),可以自在的打鍛那樣。像如是的,一位比丘,應齒與齒相著,舌頭逼在於上齶,以心去治心,而治斷,而滅止。像如是的,比丘乃觀察內身如身,觀察外身如身,立念在於身,有知而有見,有明而有達,這叫做比丘之觀身如身。

5.又次,比丘應觀身如身。當一位比丘的,當念入息(吸)時,則知念入息,念出息(呼)時,即知念出息,入息長,則知為入息長,出息長,即知為出息長,入息短,即知為入息短,出息短,即知為出息短,學習一切之身息入,學習一切之身息出,學止身而行息入(學習一方面停止身行,一方面我將入息-吸氣),學止口而行息出(學習一方面停止口行,一方面將出息-呼氣)。像如是的,比丘乃觀察內身如身,觀察外身如身,立念在於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這叫做比丘之觀身如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