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

阿含經-49

 (3)甚麼叫做意之故意所作之三業,為不善,而會與其苦果,而會受苦報呢?

第一叫做貪。伺見他人的財物,以及諸生活所需之具,都常伺求望,欲使其為我自己所得。

第二叫做嫉恚。心內懷著憎嫉,而作此念:那些眾生,應殺害,應帶縛,應收押,應免除,應逐擯而出,就是欲使他人受無量之苦。

第三叫做邪見。所見的都是巔倒是非。都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世間並沒有所謂佈施,也沒有齋戒,沒有呪說,沒有善惡業,沒有善惡業之報,沒有此世與彼世(死後之轉生的世間),無父無母。世間並沒有真人往生至於善處,也沒有善去、善向於此世與彼世(他世);也沒有所謂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而游止於其境地的。這叫做意之故意所作之三業。是不善而會與其苦果,而會受其苦報的。

多聞的聖弟子,應該捨棄身之不善之業,要修身的善業。也應捨棄口與意之不善之業,而修口意之善業。那些多聞的聖弟子,像如是的具足精進戒德,成就其身的淨業,成就口與意之淨業,而離開瞋恚,離開邪諍,除去睡眠,而沒有掉舉(沒有精神昂奮,不得安靜),沒有貢高,而斷疑、度慢,而正念正智,沒有愚癡。其心和慈俱,而遍滿於一方,而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

像如是的遍滿於二、三、四方,四維與上下,普用於一切,其心都與慈俱。而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為廣而甚為大。這樣的無量之善修,而遍滿於一切世間,而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他作此念:我本來的此心量少(狹),而不善修。我現在此心,為無量,而善修。多聞的聖弟子,其心就是如此的無量而善修。如果本來被惡智識所惑,而為放逸之行,而作不善之業的話,他就不能再跟之而去,不能再穢汙他,不會再相隨於他。」


佛陀並垂問而說:「如果有幼小的童男、童女一出生後,其性便能行持慈心解脫的話,則在於後時,這種人的身口意是否會再作不善之業嗎?」比丘們回答說:「弗也!世尊!」

佛陀同時為他們加以解釋其原因而說:「為甚麼呢?因為自不作惡業的話,則惡業有甚麼因由可以產生呢?因此,不論是在家,是出家,是男、是女,都應當常於勤修慈心解脫。如果那些在家、出家的男女,都修習慈心解脫的話,就不會持此身往生而至於他世,唯隨著其心,而離開這裡。比丘應作此念:我本來為放逸,而作不善之業,這一切的一切,可在於現在受報,終不在於後世而受。

如果像如是而行慈心解脫,而無量,而善修的話,必定會得阿那含(不還果,三果阿羅漢),或者又會上得(向上得。所謂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是)。

像如是的,悲和喜之心,與舍都俱(連上之慈。為之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而無量善修,而遍滿於一切世間,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他乃作此念:我本來心量很少(狹),並不善修,而我現在的此心,乃為無量善修。多聞的聖弟子們,其應如是的無量善修。如果本來由於惡知識,而為放逸之行,而作不善之業,然而他不能再將其引誘而去,已經不能再穢汙他,不再會相隨他。」

佛陀並垂問而說:「如果有幼少的童男、童女,出生以來便能行舍心解脫。這種人在於後時,其身口意是否又會一再的作不善之業嗎?」比丘們回答說:「不也!世尊!」


名佛陀同時也解釋其原因而說:「為甚麼呢?因為自己不作惡業,惡業會從甚麼地方生起呢?(無由得生起)。因此之故,不管是男,是女,是在家。是出家,都應常於勤修舍心解脫。如果那些男女、在家、出家的人,如修舍心解脫的話,就不持此身,而往生於他世,唯會隨心而離開這裡。比丘們!應作此念:我本來由於放逸,而作的不善之業,這一切的一切,現在可以受報,終不會遺留至於後世。如有像如是的行持舍心解脫,而無量,而善修的話,必定會得阿那含果(不還果)。或者又會上得(得阿那含以上之果,如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是)。」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後,都歡喜奉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