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5日 星期六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9




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我滅度後,能奉持此經,斯人福無量,如上之所說,
是則為具足,一切諸供養。
以舍利起塔,七寶而莊嚴,表剎甚高廣,漸小至梵天,
寶鈴千萬億,風動出妙音。
又於無量劫,而供養此塔,華香諸瓔珞,天衣眾伎樂,
燃香油酥燈,周匝常照明。
惡世法末時,能持是經者,則為已如上,具足諸供養。
若能持此經,則如佛現在,以牛頭栴檀,起僧坊供養。堂有三十二,高八多羅樹,上饌妙衣服,床臥皆具足,
百千眾住處,園林諸浴池,經行及禪窟,種種皆嚴好。
若有信解心,受持讀誦書,若復教人書,及供養經卷,
散華香末香,以須曼瞻卜,阿提目多伽,薰油常燃之。
如是供養者,得無量功德,如虛空無邊,其福亦如是。
況復持此經,兼布施持戒,忍辱樂禪定,不嗔不惡口。
恭敬於塔廟,謙下諸比丘,遠離自高心,常思惟智慧,
有問難不嗔,隨順為解說,若能行是行,功德不可量。
若見此法師,成就如是德,應以天華散,天衣覆其身,
頭面接足禮,生心如佛想。
又應作是念:不久詣道樹,得無漏無為,廣利諸人天。
其所住止處,經行若坐臥,乃至說一偈,是中應起塔,
莊嚴令妙好,種種以供養。
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
譯文: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複以上義理,便又以偈語格式說道:
如果我滅度之後,有人能奉持此經,這人的福德已如以上所說,便大得無以稱量。能奉持此經,就等於作了一切的供養。
如為供養舍利佛而建起寶塔,寶塔由七種珍寶裝飾,塔的外形與塔的剎竿,十分高大,由下而上逐漸縮小,直達梵天。塔上寶鈴成千上萬,隨風吹動,傳出妙音。
不光建起這樣的寶塔,而且於無量劫的時間裡一直供養此塔。如用鮮花、妙香、瓔珞、天衣、伎樂供養,用香油燈、酥油燈在周圍照明。
在五濁惡世的末法時期,凡能受持此經的人,就等於具足了如上這種供養。
假若有誰能受持《法華經》,那就等於他已建造了如來世尊現在所處的這種以牛頭栴檀為材料的僧院,作為對佛和僧眾的供養。
他所建造的僧院中有三十二座殿堂,每座殿堂高達八棵多羅樹。上好的食品、精妙的衣服,坐床、臥具等應有盡有。成百上千的僧眾居住在這裡。
有園林、浴池,有散步的小道,有坐禪的洞窟。種種設備,可謂十全十美。
如果有人對此經起信解之心,並受持、讀誦、教人抄寫,以鮮花、末香供養經卷,以悅意色花、金色花、胡麻籽等制油,在《法華經》所在之處,燃燈薰之,以為供養。
這種供養能得到無量的功德,就好像虛空一樣,無邊無際。

何況有人能在受持引經的同時,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種波羅蜜法門,對一切眾生不生瞋怒心,不惡言相加,對塔廟恭敬,對比丘謙下,遠離妄自尊大的心理,時常體悟佛的智慧。
遇到有人質問責難,也不發怒,隨順機緣,詳細為其解說。若能如此修行,此人的功德將不可限量。
遇見成就如此功德的法師,就應以天花、天衣散向其身。像對待如來世尊一樣對他頂禮膜拜,心中還應這樣想,這位法師不久就會到達成佛的道場,證得清淨微妙的智慧,並將為所有的天神和人類帶來益處。
在他所住的地方、散步的地方、坐臥的地方,甚至在他只說過一句經文的地方,都應該建起寶塔,並以各種方法裝飾,使其非常美麗莊嚴;用各種供物供養,以示恭敬。
這位法師作為佛的弟子,住在這裡,如同佛一樣享受這裡的一切,在這裡散步、打坐、安臥,一直不離開這個道場。
           1.代不同,修行亦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