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第三篇公孫丑章句上第三章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 註: 力 :實力、武力。朱注:「謂土地、甲兵之力。」 假仁:趙注:「假仁義之道。」 以德行仁:趙注:「以己之德行仁政於民。」 文王以百里:文王從西岐方圓百里之地,行仁而有周。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之:用武力壓迫人,有意於服人而人敢不服。 贍 :充足。 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用德行感化人,無意於服人,而人不能不服。 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引見詩大雅文王有聲篇第六章。鄭箋:「自,由也。武王於鎬京行辟雍之禮,自四方來觀者,皆感化其德,心無不歸服者。」 焦疏:「無思不服,猶云無不心服也。」思為語助詞,無意。 大意: 孟子說:「用武力壓迫,假託仁義名號的人,就能稱朝於諸侯;想稱霸於諸侯,必定要有地廣兵強的大國做憑藉;用道德感化,推行仁義政治的人,就能稱王於天下。 想稱王於天下,不必要等待土廣兵強的大國。譬如商湯只靠七十方里的地方,周文王只靠一百方里的地方,就成功了。用武力征服的人,並非真心歸服,只是自己力量不夠。 用德行感服的人,是內心喜悅而真誠的信服,就好像七十弟子信服孔子一樣。詩經大雅文王篇說:『從東、南、西、北四方來歸的人民,沒有一個不服的。』就是說的這樣情形。」 說明:春秋戰國時代,各地諸侯都是據地擁兵自重,在周時就有好幾十個小國,孔子在春秋一書中記載242年中被滅亡國有52之多。當時各諸侯無人行王道,而皆以霸道治國, 雖如齊桓公用管仲而九霸諸侯,使當時百姓受苦連連,史上並無好評。 孟子在此告訴學生或諸侯,施行仁政,如湯只七十方里就能擁有天下;同文王亦有百方里亦可擁有天下。當時七雄佔有土地皆超百方里,戰爭連連,無法統一歸順於周天子, 皆是用霸道不用仁政所致。 回顧歷史要看現在,二十多年前,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僅次於日本,而大陸是遠遠落後無法排名,而台灣由於主政者,自閉門戶,產業外移,島內日日政黨內鬥, 致經濟產業發展不顧,常常上街抗爭,工作放下,學生不上學,至現在連四小龍之尾也排不上,且為亞洲加東協十二國,台灣是第十一名。 而大陸晉升為世界四大貿易大國,連沒有台北市大的新加坡多勝我台灣多多。這若孟子有知,亦感嘆唏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