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 星期一

阿含經-660

 

又次!比丘!度無量空處,而為無量識,是就於無量識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在於此定,有樂而欲住。他在於此定樂而欲住後,必有是處(必定有此道理的)。他住於彼,而樂於彼,其命終之後,生於無量識處天中(無色界之二,識無邊處)。諸位無量識處的天神,都生於彼,而住於彼,而受無量識處之想,以及比丘之住於此,而受無量識處之想之此二種無量識處想,都沒有差別,二類都平等平等。為甚麼呢?因為先在於此行持禪定,然後生於彼(指無量識處天),他對於此定,乃如是而修,如是而習,如是而廣布,而生於無量識處天中的,像如是的,就叫做意行生。

又次!比丘!度無量識處,而為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對於此定有樂,而欲住。他在於此定樂而欲住後,必有是處(必定有此道理的)。他住於彼,而樂於彼(指無量識),其命終之後,生於無所有處天中(無色界之三)。諸位無所有處天的天神,都生於彼,而住於彼,而受無所有處想,以及比丘之住於此,而受無所有處想的此二種無所有處想,都沒有差別,二類都平等平等。為甚麼呢?因為先於此處行持定,然後生於彼處的,他對於此定,乃如是而修,如是而習,如是而廣布,而生於無所有處天中。像如是的,就叫做意行生。

又次,比丘!度一切無所有處想,而為非有想非無想,是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就在於此定當中,樂而欲住。他在於此定中,樂而欲住後,必有是處(必定有此道理)的。他住於彼,而樂於彼,在其命終之後,生於非有想非無想處天中(無色界之四)。諸位非有想非無想處天的天神,都生於彼,而住於彼,而受非有想非無想處之想,以及比丘之住於此,而受非有想非無想處之此二想,都沒有差別,二類都平等平等。為甚麼呢?因為先在於此行持禪定,然後生於彼處之故,他對於此定,乃如是而修,如是而習,如是而廣布,南生於非有想非無想處天中,像如是的,就叫做意行生。

又次,比丘!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之想,而知滅身觸,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以慧而見,而諸漏已盡,而得斷智(滅盡定)。在那些諸禪定當中,此禪定可說就是最為第一,為最大、最上、最勝、最妙。猶如由於有了牛,而有乳,由於有了乳,而有酪,有了酪,而有了生酥,由於有了生酥,而有熟酥,由於有了熟酥,而有了酥精(醍醐)。酥精可說就是最為第一,最為大,最為上,最為勝,最為妙的。像如是的,那些諸禪定當中,此定可說就是最為第一,最為大,最為上,最為勝,最為妙的。得此定,而依於此定,而住於此定後,已不再會受生老病死等苦惱,可說就是苦邊(脫離一切苦)!」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20231204原始點教學

 
















2023-12-5下午2:00--3:30醫學 教學

 




2023年12月3日 星期日

阿含經-659

 

一六八、意行經第七(第四分別誦)

  

大意:本經敘述世尊告訴諸比丘!在於此世間修四禪八定的人,則以嚮往其處之故,其命終之後,得生於色界、無色界。在於其修定中所受的喜樂,和生天后所受的喜樂,均不會有差別。並說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之想,而知滅身觸,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而慧見諸漏盡斷智,就是諸禪當中之最為第一。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現在將為你們說法,所說之法,則初也妙,中也妙,竟也妙,有義而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所謂分別意行經,如意行之生起(生起行為)是。你們要諦聽!要注意的聽!聽後要善思念其義。」這時,諸比丘們,乃受教而聽。

佛陀說:「甚麼叫做意行生呢?如有比丘,能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粗尋)、有觀(細伺),由於離,而生喜與樂,而得初禪,而成就游止於其中。他對於此定,喜樂而欲,而住,他在此定喜樂欲住後,必定有是處(有此道理)。他住於彼,而樂於彼後,其命終之時,會生於梵身天之中。諸梵身天們,都生彼處,而住於彼處,都受由於離而生的喜與樂,以及比丘住於此,而入於初禪,而受由於離而生的喜與樂。此二種由於離而生的喜與樂,都沒有差別,二類都均為是等等(平等)。為甚麼呢?因為先在於此處行持禪定,然後生於彼處,彼處與此處之定,都像如是而修,如是而習,如是而廣布,如是而生於梵身天中。像如是的,就叫做意行生(由於意而生起行為)。

又次,比丘!其覺(粗尋)與觀(細伺),都已息滅,已內靜,已一心而無覺、無觀,有由於定而生的喜與樂,而得第二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就在於此禪定當中樂欲而住。他在此定樂欲而住後,必定會有是處(有此道理)。他住於彼,而樂於彼,命終之後,會生於晃昱天(光音天,色界二禪頂)中。諸位晃昱天的天神們,都生在那裡,住在那裡,而自受其由於禪定所生之喜與樂,以及比丘也同樣的,如住在此處,有入於第二禪的功行,而自受其由於禪定而生的喜與樂的話,則此二種由於定而生的喜與樂,並沒有差別,二種都同等同等的。為甚麼呢?因為先在於此處行持而得禪定,然後會生在於那個地方。他對於此定,乃如是而修,如是而習,如是而廣布,如是而生於晃昱天中,像如是的,就叫做意行生。

又次,比丘!離開於喜欲,由於舍,而無求,而游止於其中。為正念正智,而身會覺樂(離喜妙樂)。所謂有那聖者所說的,那聖者所舍的,那聖者的念、樂住、空,而得第三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在於此定當中安樂,而欲住。他在於此定當中安樂欲住之後,必定是有是處(必定有這道理)。他住於彼,而樂於彼(指三禪的功行),在其命終之後,會生於遍淨天(色界三禪之頂)之中。諸位遍淨天的天神,都生於彼,而住於彼(指三禪天),而受無喜之樂(離喜之妙樂),以及比丘住在於此,而入於第三禪,而自受其無喜之樂(離喜之妙樂)的,此二者的無喜之樂,並沒有差別,二種都平等平等。為甚麼呢?因為先在於此行持禪定,然後生在於彼處的。他對於此定,乃如是而修,如是而習,如是而廣布,如是而生於遍淨天之中,像如是的,就叫做意行生。

又次,比丘!樂己滅,苦已滅。喜與憂本來就已滅,而有不苦不樂,而有舍,有念,而清淨(舍念清淨地),而得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就在於此定而樂,而欲住。他在此定而樂,而欲住後,必定有是處(必有此道理)。他住彼,而樂於彼(指四禪),其命終之後,生於果實天(廣果天,四禪之第三天)之中。諸位果實天的天神,生於彼,而住於彼,而受舍、念、清淨之樂,以及比丘之住於此,而入於第四禪,而受舍、念清淨之樂的,此二種舍、念、清淨之樂,都沒有差別,二種都平等平等。為甚麼呢?因為先在於此行持禪定,然後生於彼,他對於此定都如是而修,如是而習,如是而廣布,而生於果實天中的,像如是的,就叫做意行生。

又次,比丘!度一切的色想,滅除有對礙之想,而不念若干之想,而為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就對於此定,樂而欲住。他在於此定樂而欲住之後,必有是處(必定有這道理)。他住於彼,而樂於彼,其命終之後,生於無量空處天中(無色界天之一)。諸位無量空處的天神,都生於彼,而住於彼,而受無量空處之想,以及比丘之住於此,而受無量空處之想的,此二種類的無量空處想,都沒有差別,二種均為是平等平等。為甚麼呢?因為先在於此行持此種禪定,然後生於那個地方的。他對於此定,乃如是而修,如是而習,如是而廣布,而生於無量空處天中(空無邊處天)。像如是的,就叫做意行生。

 

2023年12月2日 星期六

阿含經-658

 

一六七、阿難說經第六(第四分別誦)

  

大意:本經敘述阿難尊者就五蘊,而對於諸比丘們具說跋地羅帝偈之意義。有一位比丘將此向佛報告其事,佛舵乃叫阿難講說後,讚歎其所說的為正確無誤。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尊者阿難,為了諸比丘之法益,就在於夜間,聚集比丘們在於講堂,而演說跋地羅帝偈,以及其內中的意義(夜夜完全如是的賢善生活之人之偈)。

這時,有一位比丘,過了其夜,至於翌日的平旦,往詣於佛所,到後,稽首作禮,然後退坐在一邊。他白佛說:「世尊!那位尊者阿難,為了諸比丘之法益,在於夜間,聚集比丘於講堂,為了大眾講說跋地羅帝偈,以及其意義(為如是如是的)。

於是,世尊乃告訴一位比丘而說:「你往至阿難

比丘之處,作如是之語:『阿難!世尊叫你。』」那一位比丘受世尊之教言,就從其座位起立,稽首佛足,繞佛三匝後而去。他往至尊者阿難之處,而語他說:「世尊叫尊者阿難你!」

尊者阿難就到佛所,到後,稽首作禮,然後退住在一邊。世尊乃問他而說:「阿難!你是否為了諸比丘之法益,而在於夜間,聚集比丘於講堂,而為他們講說跋地羅帝偈,及其意義嗎?」尊者阿難回答說:「唯然!」

世尊問說:「阿難!你是怎樣的為諸比丘講說跋地羅帝偈,及其意義的呢?」尊者阿難就說其偈而說: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作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語譯如前)

世尊即又問而說:「阿難!甚麼叫做比丘之念過去之法呢?」尊者阿難回答說:「世尊!如有比丘樂於過去之色,貪欲、執著而住於過去之色,也樂於過去之覺(受)、想、行、識,貪欲、執著而住於過去之受想行識,像如是的比丘,就為之念於過去之法。」

世尊即又問而說:「阿難!甚麼叫做比丘之不念於過去之法呢?」尊者阿難回答說:「世尊!如比丘不樂於過去之色,不欲、不著、不住於過去之色,也不樂於過去之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於過去之受想行識,像如是的比丘,就為之不念於過去之法。」

世尊即又問而說:「阿難!甚麼叫做比丘之願於未來呢?」尊者阿難回答說:「世尊!如比丘樂於未來之色,貪欲、執著而住於未來之色,也樂於未來之覺()、想、行、識,而貪欲、執著,而住於未來之受想行識的話,像如是的比丘,就為之願於未來。」

世尊即又問說:「阿難!甚麼叫做比丘之不願於未來呢?」尊者阿難回答說:「世尊!如比丘不樂於未來之色,不欲、不著、不住於未來之色,也不樂於未來之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於未來之受想行識的話,則像如是的比丘,就為之不願於未來。」

世尊即又問說:「阿難!甚麼叫做比丘之受現在之法呢?」尊者阿難回答說:「世尊!如比丘樂於現在之色,貪欲、執著而住於現在之色,也樂於現在之覺()、想、行、識,貪欲、執著而住於現在之受想行識的話,則像如是的比丘,就為之受現在之法。」

世尊即又問說:「阿難!甚麼叫做比丘之不受現在之法呢?」尊者阿難回答說:「世尊!如比丘不樂於現在之色,不欲、不著、不住於現在之色,也不樂於現在之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於現在之受想行識的話,則像如是的比丘,就為之不受現在之法。世尊!我以如是這般的為諸比丘之法益,而在於夜間,聚集大眾於講堂,說此跋地羅帝偈,以及其意義的。」

於是,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善哉!善哉!我的弟子有眼、有智、有義、有法。為甚麼呢?所謂弟子在於其師的面前,能說如是之句、如是之文,而廣說此義,實在是如阿難比丘所說的,你們應當如是的受持!為甚麼呢?因為此說觀義,應該如是之故。」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2023-12--02下午2:00--3:30藥師佛經講座

 

















阿含經-657

 

『比丘!我乃如是的受持跋地羅帝偈,然而不受持其義。』我又問那位天神說:『到底誰能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受持其義呢?』天神回答我說:『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他能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受持其義的。比丘!您可以往詣佛處,當面從世尊,善受持誦跋地羅帝偈,及受持其義。為甚麼呢?因為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乃為有義有法,為梵行之本,為趣於智,趣於覺,趣於涅槃。族姓者(善男信女)由於至信,而舍家,而為沒有家庭牽累的出家去學道的話,應當要以跋地羅帝偈,及其義,善受持誦啊!』那位天神說如是之語後,稽首禮足,繞我身邊三匝後,即在於那個地方隱沒。」

於是,世尊就問尊者盧夷強耆而說:「你知道那位天神從何處來的嗎?那位天神的名字為何嗎?」尊者盧夷強耆回答說:「世尊!我並不知道那位天神到底是從甚麼地方來的,也不知道他的名諱啊!」世尊告訴他說「「強耆!那位天子名叫般那

栴檀、般那末羅),是三十三天的軍將啊!」

這時,尊者盧夷強耆白佛說:「世尊!現在正是時候。善逝!現在正是時候。如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及其義的話,則諸比丘們能從世尊聽此法後,當會善受持誦。」世尊告訴他說:「強耆!你們要諦聽!聽後要善思念它,我當會為你廣說其義!」尊者盧夷強耆白佛說:「唯然!當受教聽。」(當會受教,而注意的聽!)

佛陀說: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作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語譯如前)

強耆!甚麼叫做比丘之念於過去之法呢?如比丘樂於過去之色,而貪欲、執著而住於過去之色,也樂於過去之覺()、想、行、識,而貪欲、執著而住於過去之受想行識的話,則像如是的比丘,就為念過去之法的。強耆!甚麼叫做比丘之不念於過去之法呢?如比丘不樂於過去之色,不欲、不著、不住於過去之色,也不樂於過去之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於過去之受想行識的話,則像如是的比丘,就為之不念過去之法。

強耆!甚麼叫做比丘之願於未來之法呢?如比丘樂於未來之色,而貪欲、執著,而住於未來之色,也樂於未來之覺()、想、行、識,而貪欲、執著,而住於受想行識的話,則像如是的比丘,就為之願於未來之法。強耆!甚麼叫做比丘之不願於未來之法呢?如比丘不樂於未來之色,不欲、不著、不住於未來之色,也不樂於未來之覺(受)、想、行、識,而不欲、不著、不住於未來之受想行識的話,則像如是的比丘,就為之不願於未來。

強耆!甚麼叫做比丘之受現在之法呢?如比丘樂於現在之色,而貪欲、執著而住於色,也樂於現在之覺()、想、行、識,而貪欲、執著,而住於受想行識的話,像如是的比丘,就為之受現在之法。強耆!甚麼叫做比丘之不受於現在之法呢?如比丘不樂於現在之色,不欲、不著、不住於現在之色,也不樂於現在之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於現在之受想行識的話,像如是的,就為之比丘之不受現在之法。」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尊者盧夷強耆,及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