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阿含經-623

 

梵志!我曾經執持蒿草,到了覺樹(菩提樹)之下,將蒿草布敷在於其樹

下,就把尼師檀(坐具)敷在於其上面,然後在那裡結跏趺之坐。我當時,

都不破壞正坐(端坐不動),誓願必至於漏盡,方起此座。我不破正坐,

誓願要至漏盡方休,就這樣的正坐後,乃離開欲念,離開惡不善之法,有

覺、有觀(初心緣於禪為覺,細心分別禪味叫做觀),

而離開生欲界之欲惡之法,而身心凝靜而生喜樂,而逮得初禪,而成就游止

於其中。這就是所謂我在於那個時候獲得第一增上心,就在於現法當中,

得安樂之居,乃容易而不難得,樂住而沒有怖畏,安隱快樂,令我升上涅槃

的第一步(得初禪,離生喜樂地。)

又次,梵志!我的覺與觀已息(離開初禪的覺觀的動散),已內靜一心

(攝心在定,澹然凝靜),已沒有粗覺與細觀,而由定而生喜與樂

(生勝定喜樂。如人由暗室出來,看見日月光明那樣的朗然洞徹)。

我已逮得第二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這就是所謂我在於那個時候獲得第二

增上心,就在於現法當中得安樂居,容易而不難得,樂住而沒有怖畏,

安隱快樂,令我升上涅槃的第

二步(得二禪,定生喜樂地)。

又次,梵志!我進而離開喜欲(離二禪之喜之踴動),而於以捨棄,而

無求,而游止於其申。正念正智,而身覺樂(攝心諦觀,泯然入定,得勝

妙之樂)。有所謂那些聖者所說的聖者之所舍、所念、樂住、空,而逮得

第三禪,而成就游止於其中(樂住增長,徧滿於身中)。這就是所謂我在

於那個時候獲得第三增上心,就在於現法當中,能得安樂而居,是容易而

不難得,樂住而無怖畏,安隱快樂,使我升上於涅槃的第三步

(得三禪,離喜妙樂地)。

又次,梵志!我進而樂滅、苦滅,喜、憂之本都已滅(捨二禪之喜,及三

禪之樂,心無憎愛),已不苦不樂,捨、念都清淨(一念平等,清淨無雜,

空明寂靜,萬像皆現),已逮得第四禪,成就游止於其中。這就是所謂我

在於那個時候,獲得第四增上心,就在於現法當中,得安樂之居,乃容易

而不難得,樂住而無怖畏,安隱而快樂,令我升上於涅槃的第四步

(得四禪,捨念清淨地)。

又次,梵志!我已經得到如是的定心,已清淨而無穢無煩,柔軟而善住,

而得不動之心,而覺憶宿命智通作證(心轉向於宿住隨念智)2我乃有行

有相貌,我憶起本來無量的時劫的往昔,所經歷的,所謂一生、二生、

百生、千生、成劫、敗劫、無量的成敗劫當中的,那些眾生,名叫某某的,

他的往昔的更曆等事。

同時,我曾經生在於那些地方,是如是之姓,如是之字(姓與名),如是

之生,如是之飲食,如是的受苦樂,如是的長壽,如是的久住,如是的壽

終等事(從生至死,其生活的過程的一切)。我憶起在此死後,轉生於彼,

在彼死後,又韓生於此,而生在於此的我,乃如是之姓,如是之字,如是

之生,如是之飲食,如是之受苦樂,如是的長壽,如是的久住,如是的壽

訖等事。這就是所謂我於那時,於初夜(下午五點至九點),得此第一明

達,由於本來沒有放逸,而得樂住於遠離,修行、精勤,所謂無智已滅,

而智生,開昏已壞,而明成,無明滅,而明生,也就是所謂憶宿命智,

已作證,而明達(憶宿命智通)。

又次,梵志!我已經得如是的定心,已清淨而無穢、無煩,柔軟而善住,

而得不動心,學習生死智通,而作證。我以清淨的天眼,超出過於人之眼,

而見此眾生之死時、生時,好色、惡色,妙與不妙,往來於善處,以及不

善之處等,都隨此眾生之所作之業,都見其如真(如實而看到其一切)。

如果此眾生成就身的惡行,口與意的惡行,而誹謗聖人,由於邪見而成就

邪見之業,則他乃因緣於此之故,其身壞命終之後,必至於惡處,必定會

轉生於地獄當中。假若此眾生,乃成就身的妙行,成就口與意的妙行,不

誹謗聖人,而正見,而成就正見之業的話,則他乃因緣於此,而在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升上於善處,

會上生於天上當中,這就是所謂我在於那個時候,在於中夜(下午九點至翌晨

一點),得此第二之明達,而由於本來無放逸,而樂住於遠離,修行、精勤,

所謂無智滅,而智生,昏闇壞,而明成,無明滅而明生,所謂生死智作證,

而明達(生死智通)。

又次,梵志!我已經得如是之定心,清淨而無穢、無煩,柔軟而善住,而得不

動心,而學習於漏盡智通作證。我知道此為苦如真,知道此為苦之集,知道此

為苦之滅,知道此為苦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苦集滅道的四諦)。知道此漏

如真,如道此漏之集,知道此漏之滅,知道此漏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漏之

四諦)。我如是而知,如是而見,而欲漏心解脫,有漏心解脫、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後,便知解脫,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更受後有,知如真

(如實而知道已解脫生死)。這就是所謂:我乃在於那個時候的後夜

(零晨一點至五點),得此第三的明達。由於本來沒有放逸,樂住於遠離,

修行而精勤,所謂無智滅,而智生,昏闇壞,而明成,無明滅,而明生,

所謂漏盡智作證,而明達(漏盡智通。)

又次,梵志!如果說,有正說,而說不癡之法的話,則眾生,生在於此

世間,在一切的眾生當中之最勝,而不被苦樂所覆蓋。當知!這正說者,

就是我!

為甚麼呢?因為我乃闡說不癡之法,眾生在於此世間當中,為一切眾生當中

之最勝,而不被苦樂所覆蓋。」 (不癡結)。

於是,鞞蘭若梵志,聽佛所說之法後,就捨棄其杖,而稽首佛足,白世尊

而說:

 

 


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

阿含經-622

 

大王齋行施 莫失其財利 饒財物米穀 若汝多有牛

(大王啊!您如果要舉齋會而行佈施的話,就不可以失棄其財物才好,

您如有豐饒的財物、米穀,有很多的牛匹時。)

大王相應此 梵志及車乘 無量百千牛 因為齋故殺

(則大王可以相應於此而施。奉獻於梵志,以及以車乘去佈施,也是同樣的

道理。要知道,有無量百千的牛只,都由於欲舉行齋祭的緣故,而被殺

害。)

頭角無所嬈 牛豬昔時等 往至捉牛角 持利刀殺牛

(你看!那些牛匹的頭角,都無所嬈〔並不撓亂〕。這些牛與豬們,都和

從來相等,而不變異。而叫人去捉其牛角,執持利刀去殺牛。)

喚牛及於父 羅剎名曰香 彼喚呼非法 以刀刺牛時

(呼喚牛,及於其父,有羅剎〔暴惡鬼神〕名叫香,他也呼喚為非法,

以刀刺牛時〔將刀刺入牛身時,不論是天神,或者是惡鬼神,

都會哭著而叫「非法!」〕。

此法行於齋 越過最在前 無有事而殺 遠離衰退法

(以這種殺生害命的方法,去舉行齋會,乃越過罪惡,最在前面的。

至於沒有事而殺生,都同樣的為之遠離於法,是衰退之法。)

昔時有三病 欲不用食老 以憎嫉於牛 起病九十八

(往昔之時,只有三種之病,所謂:欲望、不用食〔饑餓〕,以及衰老是。

而由於憎嫉於牛而殺於牛,就生起非常多的病症來,所謂九十八種的毛病

罪病是〔形容甚麼罪惡都有之義〕。) 

如是此憎諍 故為智所惡 若人見如是 誰不有憎者

(像如是的,此為憎諍之非,故為有智的人所厭惡。如果有人看見如是的

罪惡,那一個人不會起憎惡呢?)

如是此世行 無智最下賤 各各為欲憎 若婦誹謗夫

(然而像如是的法,已在此世間流行很久了,是沒有智慧,最為下賤之法。

各各都作貪欲憎嫉,如為人婦的,卻誹謗其夫。)

剎利梵志女 及守護於姓 若犯於生法 自在由於欲

(剎帝利之女,和梵志之女,也同樣的道理。這些人雖被守護於姓〔雖靠其

豪姓〕,然而其犯於生活的正法之事,仍然是自在的由於欲貪而來的。)

佛陀說此偈頌後,總結其意而說:「像如是的,梵志!現在已經沒有梵志,

能學『故梵志法』了。梵志超越過『故梵志法』已來,已經很久的時期之

間的了。」

於是,拘娑羅國的眾多的梵志,乃白佛說:「世尊!我們已知道了!善逝!

我們已瞭解了!世尊!我們現在要自歸依於佛與法,以及比丘眾,唯願世尊

受我們為優婆塞!從今日起,終身自歸依,乃至命盡。」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拘娑羅國的眾多的梵志,以及諸比丘們,

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九完

 暫停數日再PO 

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

阿含經-621

 

立齋行施時 彼不有殺牛 如父母兄弟 及餘有親親

(建立祭會,而行佈施時,他們並不殺死牛群去行祭事。他們如對於父母、

兄弟,以及其餘的親親的人那樣。)

人牛亦如是 彼因是生樂 飲食體有力 乘者安隱樂

(對於人與牛,都一樣的看待,他們乃由於此而生起喜樂,唯借其餘的飲

食,而得體力的充足,乘此機會而能得大安隱快樂。)

 

知有此義理 莫樂殺於牛 柔軟身極大 精色名稱譽

(他們知道有此義理,而不會喜樂殺牛群。其柔軟身乃極為大,有精、色、

名之稱譽。)

慇懃自求利 昔時梵志行 梵志為自利 專事及非事

(慇懃而自求法利,就是昔時的梵志之行。梵志們為了自求法利,而專心

與事,以及非事。)

彼當來此世 必度脫此世 彼月過於月 見意趣向彼

(他們當來於此世間,而誓必度脫此世間。他們一月過於一月,就得見其意

乃趣向於他們的意願。)

遊戲於夜中 嚴飾諸婦人 吉牛圍繞前 婦女極端正

(他們在夜間遊戲時,都嚴飾諸婦人,吉牛則圍繞在於其前,婦女乃極為

端正。)

人間微妙欲 梵志之常願 具足車乘具 善作縫治好

(人間之有微妙之欲,乃為梵志的常願。具足了車輛與乘具,善為作縫,

善為治好。)

   家居及婚姻 梵志之常願 彼造作此縛 我等從彼來

(家居時,及於婚姻,也是梵志的常願。他們曾經造作此縛結,

我們就是從他們沿俗而來的。)

大王齋行施 莫失其財利 饒財物米谷 若有餘錢財

(梵志曾勸說大王〔甘蔗王,日種,為釋迦族之祖先〕:設齋會,而行佈施

的話,不可因此而失棄其財利〔據南傳,是梵志們作此讚頌去近於甘蔗王,

去勸說大王〕如果有豐饒的財物、米谷,有其餘的錢財。)

大王相應此 梵志及車乘 象齋及馬齋 馬齋不傽門

(這時,大王才可以作此相應的工作,對於梵志〔指婆羅門〕,以及所用的

車乘的佈施,也是同樣的道理如以象齋,以及馬齋〔以馬等為祭品,供後

殺死以享大眾等〕,馬齋等佈施,都很多,而不障門〔應欲求者之希望,

儘量去佈施-無遮會〕。)

聚集作齋施 財物施梵志 彼從此得利 愛樂惜財物

(聚集而作齋施,其財物佈施給與梵志,梵志則由此而得財物,而愛樂

而愛惜其財物。)

彼以起為欲 數數增長愛 猶如廣池水 及無量財物

(他們就會因此而生起欲貪,會數數〔屢次,每每,常常〕,增長其貪愛,

有如廣池之水,以及無量的財物那樣的貪著。)

如是人有牛 於生生活具 彼造作此縛 我等從彼來

(像如是的人,已畜有了牛,對於生存之生活必需之物都具備了。他們就是

如是這般的造作如此的縛結,我們就是從他們的沿習而來的〔由往昔之梵

志,傳流而至於現在的梵志,而造成現在這種只顧財利,不務修持的現象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