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7日 星期二

阿含經-209

 五十九、三十二相經第二(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如具足三十二相的話,在家可為轉輪聖王,如出家時,

                         則為如來。其名稱會流布,會周聞於十力。同時詳述三十二相。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

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諸比丘們。在中食後,集坐在於講堂,共論如下之事:「諸位賢者們!甚奇!甚特!如大人成就三十二相的話,必定會有二處的去處,是真諦,而不虛的事:

(1)此人如果為在家人的話,必定會為轉輪王。是聰明有智慧,具有了四種軍隊,可以整御(統治)天下,由自己可以自由自在,為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那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就為之七寶。同時千子具足,顏貌端正,勇猛無畏,能降伏其他之眾。他必定會統領這裡的一切地,乃至大海,都不須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大家都能安樂。

(2)如果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於至信而舍家,而為無家庭牽累的學道者的話,必定會證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其名稱會流布,會周聞於十方。」


那時,世尊正在燕坐(禪坐),曾用淨天耳,出過於人(優勝於人耳),而聽到諸比丘在於中食之後,集坐在於講堂,共論如下之事:「諸位賢者們!甚奇!甚特!如有大人,而成就三十二相的話,所行之處,必定有二處,是真諦而不虛的:如果為在家的話,必定會為轉輪王,是聰明而有智慧,有四種的軍隊,能整御天下,由於自己可以自在的運行,是如法的法王,而七寶成就。


那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為七寶。有千子之具足,顏貌都端正,都勇猛無畏,能降伏他眾生。他必定統領此一切地,乃至於大海,然而不用刀杖,都以法去教令人,使人得到安樂的。倘若他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於至信而舍家,而為無家庭牽累的學道者的話,必定能證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名稱會流布,會周聞於十方。」

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阿含經-208

 因前經文有同學反應,有部份不明,故今從卷第十一再講,阿含經佛祖在印度   說法,如同老師教導國小一年級一樣,要重複說明。

中阿含經卷第十一

  

中阿含王相應品第六

(有七經,王相應品本有十四經,分後七經為第二誦。)

 

七寶相四洲 牛糞摩竭王 鞞婆麗陵者 天使最在後

(七寶經、三十二相經、四洲經、牛糞喻經、摩竭王〔頻鞞娑邏王迎

  佛 經〕、鞞婆陵耆經、天使經排在最後面)

  

五十八、七寶經第一(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告訴諸比丘!轉輪王出世時,會有七寶之出現於世

                          間。像如是的,如來出世時,也有七覺支之寶之出於世間。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

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轉輪王出現於世間時,當知便會有

七寶之出現在於世間。那七寶呢?所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

寶、主兵臣寶,就是所謂的七寶。


如轉輪王出現於世間時,當知會有此七寶之出世,像如是的,如來、無所

著、等正覺之出現於世間時,當知也有七覺支之寶,出現於世間。那七覺

支呢?所謂念覺支寶、擇法覺支寶、精進覺支寶、喜覺支寶、息覺支寶、

定覺支寶、舍覺支寶,以上就是所謂的七寶。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出現於世間時,當知會有此七覺支之寶之出現於此世間。」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病理科講座由廖凱聖醫師主講

 



2021年12月4日晚上7:30至9:00





                                       


                               



                                         

2021年12月3日 星期五

阿含經-207

 諸位賢者們!眾生實在有愛六界的,所謂地界,水、火、風、空、識界是。在於其中(指六界),如果有愛、有膩、有染、有著的話,就名叫做集。諸位賢者們!如果為多聞的聖弟子的話,就知道我(指自己)乃如是而知道此法,乃如是而見,如是而了,如是而視,如是而覺,這叫做愛集苦集聖諦。像如是而知之,怎樣知道呢?如有愛其妻,愛其子,愛其奴婢、給使、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愛其財物。為了所作之業,而有愛、有膩、有染、有著的話,就名叫做集。他乃知道此愛集苦集聖諦。

諸位賢者們!在過去之時是愛集苦集聖諦,未來與現在之時,也是愛集苦集聖諦。是真諦而不虛,是不離於如,也不是顛倒。是真諦審實,而契合於如是之諦。是聖所有,聖所知,聖所見,聖所了,聖所得,為聖之所等正覺,因此之故,說愛集菩集聖諦。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愛滅苦滅聖諦呢?所謂眾生實在有愛的內六處的。也就是眼處,耳、鼻、舌、身、意等處是。他如果解脫此內六處,而不染不著,而斷舍吐盡,已無欲,已滅盡,已止沒的話,就名叫做苦滅。諸位賢者們!如果為多聞的聖弟子的話,就會知道我(指自己)已如是而知道此法,已如是而見,如是而了,如是而視,如是而覺。這叫做愛滅苦滅聖諦。都像如是而知之,怎樣知道呢?如果有不愛其妻,不愛其子,其奴婢、給使、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不愛其財物。不作其所作之業,他如果解脫,而不染不著,而斷舍吐盡,而無欲,而滅盡,而止沒的話,就名叫做苦滅。他乃知此愛滅苦滅聖諦。像如是的對於外處之更樂(觸)、覺、想、思,以及愛,也是如是。


諸位賢者們!眾生實在有愛之六界,所謂地界,水、火、風、空、識界是。他如果解脫這些,而不染不著,而斷舍吐盡,而已無欲、已滅,已止沒的話,就名叫做苦滅。諸位賢者們!多聞的聖弟子,乃知我(指自己)已如是而知此法,而如是見,如是了,如是視,如是覺,這叫做愛滅苦滅聖諦。像如是而知之,怎樣知道呢?如有不愛其妻,不愛其子,其奴婢、給使、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財物等,都不作其所作之業。他如果能解脫,不染不著,斷舍吐盡,而無欲,而滅,而止沒的話,就名叫做滅,他已知道此愛滅苦滅聖諦。


2021年12月2日 星期四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12月1日晚上健身講座

 202年12月1日晚上7:30至9:00 原始點健身教學



                                      






                                    


阿含經-206

 諸位賢者們!眾生實在曾生思想,而不可以樂,不可以愛念。這時,就會作此念:如我生思想,而不可以樂,不可以愛念者,欲得轉此事,而使其變為可愛念。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能如願)。諸位賢者們!眾生有時實在也會生思想為可以愛念。他便會作此念:如我生思想,而可以愛念的話。就欲得使此可愛念為常恒久住而為不變易之法。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諸位賢者們!說所求不得之苦者,就是因此之故而說的。

諸位賢者們!略說五盛陰苦的原因,此說為甚麼原因呢?(為甚麼略說五盛陰是苦呢?)所謂色盛陰、覺(受)、想、行、識等盛陰均為是苦的本原是。諸位賢者們!略說五盛陰為苦,就是由於此之故而說的。


諸位賢者們!過去時,是苦聖諦,未來與現在之時,也是苦聖諦。這是真實之諦,而不虛的,是不離於如,也不是顛倒,是真諦審實,而合於如是之諦。是聖者所有,是聖者所知,是聖者所見,是聖者所了。是聖者所得,是聖者所等正覺的,因此之故,說苦聖諦。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愛集苦集的聖諦呢?所謂眾生實在有愛內六處,也就是愛眼處,耳、鼻、舌、身。意等處是。在此裡面,如果有愛有膩、有染、有著的話,就名叫做集。


諸位賢者們!如果為多聞的聖弟子的話,就知道我(指自己)乃如是而知道此法。乃如是而見,如是而了,如是而視,如是而覺此法。這叫做愛集苦集聖諦。像如是而知之,怎樣知道呢?如有愛其妻,愛其子,愛其奴婢、給使、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愛其財物。為了所作之業,而有愛、有膩、有染、有著的話,就名叫做集。他乃知道此愛集苦集聖諦。像如是的對於外處,而更樂(觸)、覺(受)、想、思、愛,也是如是。

2021年12月1日 星期三

阿含經-205

 諸位賢者們!為甚麼說怨憎會苦呢?此說是甚麼原因呢?諸位賢者們!怨憎會(和有怨憎的人會合,或在一起),就是說眾生實在有內六處,所謂不愛之眼處,耳、鼻、舌、身、意處是。它們都同聚會而為一,有攝、和、習(集),而共合而為苦。像如是的,對於外處、更樂(觸)、覺、想、思、愛,也是同樣如是。諸位賢者們!眾生實在有六界。所謂不愛的地界、水、火、風、空、識界是。它們都同為會聚於一,而有攝、和、集,共合而為苦,就名叫做怨憎會苦。諸位賢者們!所謂怨憎會苦者,就是說眾生和有怨憎的人會合時,其身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其心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諸位賢者們!說怨憎會苦的原因,就是依於此之故而說的。

諸位賢者們!為甚麼說愛別離苦呢?此說是甚麼原因呢?諸位賢者們!所謂愛別離苦者,就是說眾生實在有內六處,所謂愛眼處,耳、鼻、舌、身、意處。它們都各異而分散,而不得相應,別離而不聚會,而不攝、不集,不和合而為苦。像如是的對於外處,有更樂(觸),有覺、想、思、愛,也是像如是的。諸位賢者們!眾生實在有六界,所謂地界,水、火、風、空、識等界是。它們各異而分散,而不得相應,別離而不會(聚),而不攝、不集,不和合而為苦,這就名叫愛別離苦。諸位賢者們!所謂愛別離苦者,就是所謂眾生別離之時,其身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其心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諸位賢者們!說愛別離苦者,就是由於此原因之故而說的。


諸位賢者們!為甚麼說所求不得苦呢?此說是甚麼原因呢?諸位賢者們!所謂眾生之生存之法,不離於生活之法。欲得使我不生存者,這實在是不可以欲而得之事(為了生存而爭,誰想叫他不生存,是不成的。犯法或橫災,或厭世而失去生存者除外,其他無論何人都在求生存)。老之法,死之法,也是必然的,都是愁惱憂戚之法,而不離憂戚之法。想欲得以使我不憂戚的話。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可能的)。


諸位賢者們!眾生實在是生苦,而不可以樂,不可以愛念。而他們會作此念:如果我會生苦,而不可以樂,不可以愛念者,欲得轉此事,而使其為可愛念。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可能如願)。諸位賢者們!眾生有時實在也會生樂,而可以愛念。這時,他曾作此念:如我生樂,而可以愛念者,欲得使此快樂常恒久住而為不變易之法。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能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