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

阿含經-49

 (3)甚麼叫做意之故意所作之三業,為不善,而會與其苦果,而會受苦報呢?

第一叫做貪。伺見他人的財物,以及諸生活所需之具,都常伺求望,欲使其為我自己所得。

第二叫做嫉恚。心內懷著憎嫉,而作此念:那些眾生,應殺害,應帶縛,應收押,應免除,應逐擯而出,就是欲使他人受無量之苦。

第三叫做邪見。所見的都是巔倒是非。都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世間並沒有所謂佈施,也沒有齋戒,沒有呪說,沒有善惡業,沒有善惡業之報,沒有此世與彼世(死後之轉生的世間),無父無母。世間並沒有真人往生至於善處,也沒有善去、善向於此世與彼世(他世);也沒有所謂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而游止於其境地的。這叫做意之故意所作之三業。是不善而會與其苦果,而會受其苦報的。

多聞的聖弟子,應該捨棄身之不善之業,要修身的善業。也應捨棄口與意之不善之業,而修口意之善業。那些多聞的聖弟子,像如是的具足精進戒德,成就其身的淨業,成就口與意之淨業,而離開瞋恚,離開邪諍,除去睡眠,而沒有掉舉(沒有精神昂奮,不得安靜),沒有貢高,而斷疑、度慢,而正念正智,沒有愚癡。其心和慈俱,而遍滿於一方,而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

像如是的遍滿於二、三、四方,四維與上下,普用於一切,其心都與慈俱。而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為廣而甚為大。這樣的無量之善修,而遍滿於一切世間,而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他作此念:我本來的此心量少(狹),而不善修。我現在此心,為無量,而善修。多聞的聖弟子,其心就是如此的無量而善修。如果本來被惡智識所惑,而為放逸之行,而作不善之業的話,他就不能再跟之而去,不能再穢汙他,不會再相隨於他。」


佛陀並垂問而說:「如果有幼小的童男、童女一出生後,其性便能行持慈心解脫的話,則在於後時,這種人的身口意是否會再作不善之業嗎?」比丘們回答說:「弗也!世尊!」

佛陀同時為他們加以解釋其原因而說:「為甚麼呢?因為自不作惡業的話,則惡業有甚麼因由可以產生呢?因此,不論是在家,是出家,是男、是女,都應當常於勤修慈心解脫。如果那些在家、出家的男女,都修習慈心解脫的話,就不會持此身往生而至於他世,唯隨著其心,而離開這裡。比丘應作此念:我本來為放逸,而作不善之業,這一切的一切,可在於現在受報,終不在於後世而受。

如果像如是而行慈心解脫,而無量,而善修的話,必定會得阿那含(不還果,三果阿羅漢),或者又會上得(向上得。所謂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是)。

像如是的,悲和喜之心,與舍都俱(連上之慈。為之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而無量善修,而遍滿於一切世間,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他乃作此念:我本來心量很少(狹),並不善修,而我現在的此心,乃為無量善修。多聞的聖弟子們,其應如是的無量善修。如果本來由於惡知識,而為放逸之行,而作不善之業,然而他不能再將其引誘而去,已經不能再穢汙他,不再會相隨他。」

佛陀並垂問而說:「如果有幼少的童男、童女,出生以來便能行舍心解脫。這種人在於後時,其身口意是否又會一再的作不善之業嗎?」比丘們回答說:「不也!世尊!」


名佛陀同時也解釋其原因而說:「為甚麼呢?因為自己不作惡業,惡業會從甚麼地方生起呢?(無由得生起)。因此之故,不管是男,是女,是在家。是出家,都應常於勤修舍心解脫。如果那些男女、在家、出家的人,如修舍心解脫的話,就不持此身,而往生於他世,唯會隨心而離開這裡。比丘們!應作此念:我本來由於放逸,而作的不善之業,這一切的一切,現在可以受報,終不會遺留至於後世。如有像如是的行持舍心解脫,而無量,而善修的話,必定會得阿那含果(不還果)。或者又會上得(得阿那含以上之果,如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是)。」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後,都歡喜奉行!

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

阿含經-48

 十五。思經第五(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告比丘:如故意造業,就必受其果報。如不是故意去造業的話,就不一定會受其果報。業有身三、口四、意三等十善與十惡之業。聖弟子應舍十惡業而成就十善業。如修慈悲喜舍之四無量心的話,就必得阿那含果以上的果位。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游止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有人故意造業的話,我就會說他必定會受其果報。或者是現世受報,或者是後世(來世)受報。假如不是故意造業的話,我就會說他不必受其果報(不一定會受果報)。就中,身故意所作之業,有三種業,是不善之業,而會受其苦果,而受其苦報的。口有四業,意有三業,不善的業,就會與其苦果,而受苦報的。


(1)甚麼叫做身故意所作的有三業,是不善之業,而會與其苦果,而受其苦報呢?第一叫做殺生。極惡飲血(非常的兇惡,其手掌都被血所塗),其欲傷害眾生,並不慈愍眾生,乃至蜫蟲之類也一樣的遭其傷殺。第二叫做不與取。著於他人的財物,而用偷盜的方法去取為己物。第三叫做邪淫。那位女人或者有被其父所保護監督,或者有母親可監護,或者父母共同監護,或者被姊妹所保護,或者被兄弟所護持,或者人婦之父母所保護,或者是他人的婦女,如犯她,就會有被鞭罰的恐怖的婦女,和有實名的假賃。乃至用華鬘卷飾的婦女,而侵犯這些任何一種的婦女(均為邪淫)。以上叫做身故意而作的三業,是不善之業,而會與其苦果,而受苦報的。


(2)甚麼叫做口故意而作的四業,是不善之業。會與其苦果,而受其苦報呢?

第一叫做妄言(妄語)。他或者在眾人當中,或者在其眷屬當中,或者是王家,如叫他而問他:你如知道的話,便說出來。他卻不知而說知,知道的卻說不知道,不看見過的卻說他看見過,見到的卻說不見過。為了自已,或為了掩護他人,或為了財物,知已妄言(知道所講的為妄言,而故意說此妄言)。

第二叫做兩舌。欲離間他人,聽到此人之語,而去對男一人說,是欲破壞此人,聽到那個人之語。而對此人說,都是欲破壞那個人。人家和合,卻欲使其分離,對於分離的人,又欲再使其分離,而結群集黨,喜樂於群黨,稱說群黨。

第三叫做粗言(惡口)。他如有話說,其辭氣則粗獷,惡聲而逆人的耳朵,是眾人所不喜歡聽,眾人所不愛聽之語,會使他人苦惱,使人不得安定,就是說此種語是。第四叫做綺語:他作不是應說之時之說,不是真實之說,作沒有義之說,非法之說,不止息(非律儀)之說。又再稱歎不止息之事。違背應時而作不善之教言,也不是善於訶責人。這叫做口之故意所作的四種業,是不善之業,而會與其苦果,而受其苦報的。(待續)

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阿含經-47

 羅雲!由於未來之行之故,將會生意業的話,即應觀察那意業。如果由於未來之行之故,而會生意業的話,則那個意業到底是為清淨呢?為不清淨呢?是為了自己而為的呢?或者是為了他人而為的呢?羅雲!如果觀察時則知:由於未來之行之故,當會生意業,那意業為清淨的。或者是為了自己而為,或者為了他人而為,知道為不善而與其苦果,而受苦報的話,羅 雲!你就應當捨棄那未來之意業。羅雲!觀察之時,則發見由於未來之行之故,當會生意業。那意業為不淨的,或者是為了自己而為,或者是為了他人而為,而知道為善,而與其樂果,而會受樂報的話,則,羅雲!你就應當納受那未來的意業。

羅雲!由於現在之因之故,現在生起意業的話,則應觀察此意業。如由於現在之行之故,現在生起意業的話,則此意業,到底為淨的呢?為不淨的呢?為了自己而為的呢?或者為了他人而為的呢?羅雲!如果觀察之時,則知:由於現在之行之故,現在生起意業之時,此意業為淨的,或者為了自己而為,或者為了他人而為。如知道為不善,而與其苦果,而會受苦報時,則,羅雲!你就應當捨棄此現在的意業。羅雲!如果觀察時,由於現在之行之故,現在生起的意業,此意業為不淨的,或者為了自己而為,或者為了他人而為,如果知道為善,而與其樂果,而會使其受樂報的話,則,羅雲!你就應當納受此現在的意業。


羅雲!如果過去的沙門、梵志,有身口意業的話,則已觀察而觀察,已清淨而清淨。他的一切,則是此身口意業,已經觀察而觀察,已經清淨而清淨。羅雲!如果未來的沙門、梵志,有身口意業,應該觀察而觀察,應當清淨而清淨。他的一切,即是此身口意業,應當觀察而觀察,應當清淨而清淨。羅雲!如果現在的沙門、梵志,有身口意業的話,則現在觀察而觀察,現在清淨而清淨。他的一切,則此身口意業,現在觀察而觀察,現在清淨而清淨。羅雲!你應當要如是而學:我也應該即於此身口意業,現在應當觀察而觀察,現在應當清淨而清淨。」


於是,世尊又說偈頌而說:

身業口業 意業羅雲 善不善法 汝應常觀

知己妄言 羅雲莫說 禿從他活 何可妄言

覆沙門法 空無真實 謂說妄言 不護其口

故不妄言 正覺之子 是沙門法 羅雲當學

方方豊樂 安隱無怖 羅雲至彼 莫為害他

(有關於身業、口業、意業之事,羅雲啊!對於善法,或者是不善之法,你應當常常把它觀察。如知道是妄言後,則,羅雲啊!你就不可以說。禿頭的出家人,本來就是從他人的供養而得以生活的,怎樣可以說妄語呢?)

(會將沙門之法翻覆,空虛而沒有真實之事,就是所謂講說妄言,不防護其口而來的。)

(因此之故,不說妄言的話,就是正覺之子。此沙門之法,羅雲啊!你應當學習!)

(方方而豊樂,安隱而沒有怖畏,羅雲啊!應該學至於此種境地,

千萬不可以說妄語去害人!)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尊者羅雲,以及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待續)

2021年3月28日 星期日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醫學講座




2021年3月27日晚上7點半到9點
由廖森喜醫師講
1.耳、鼻、咽、喉及口腔的解剖位置及生理。
2.感冒。3.流行性感冒。4.腸病毒。5.鼻竇炎。
6.過敏性鼻炎。7.扁桃腺炎。8.扁桃腺周圍炎。
9.哮吼病。10.會厭輭骨炎。11.咽喉炎。12.氣管炎。
13.頸部淋巴結腫14.甲狀腺腫大。15.鼻咽癌。
16.口腔癌。17.聽力障礙(耳中風)。18.異物類。
19.唾液腺疾病。20預防勝於治療。21.座談。22.中耳炎。





 

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阿含經-45

 於是,世尊即說偈頌而說:

人犯一法 謂妄言是 不畏後世 無惡不作

寧瞰鐵丸 其熱如火 不以犯戒 受世信施

若畏於苦 不愛念者 於隱顯處 莫作惡業

若不善業 已作今作 終不得脫 亦無避處

(人如違犯於一法,所謂:妄言是。由於不怖畏有後世之故,就會無惡不

作)。

(寧可吞噉鐵丸,其熱度有如火燃,也不可以犯戒,而受世人之信施。)

(如果怖畏苦果,而不愛念的話〔不喜愛苦果〕,則在於隱處、顯處,都

不可以作惡業。)

(如果對於不善之業,已作,或者今作的話,則終究不能得到解脫,也無

可逃避之處。)

佛陀將偈頌說完後,又問羅雲說:「你的意見如何呢?人用鏡子作甚麼

呢?」尊者羅雲回答說:「世尊!是為了欲觀看其顏,要看一看是否潔淨,

或不潔淨的。」


佛說:「像如是的,羅雲!如果你將作身業時,就應該觀察那身業:我將作身業,此身業到底是清淨呢?或不清淨呢?為了自己而為呢?或者為他人而為的呢?羅雲!若觀察時,就會知道:我將作身業。此身業為淨,或者為自己而為,或者為他人而為。如不善的話,就會與其苦果,而受於苦報。


這樣,則,羅雲!你就應當捨棄那將作的身業。羅雲!如觀察時則知:我將作身業,此身業為不淨,或者為了自己而為,或者為了他人而為,如善的話,就會與其樂果,而受樂報。這樣,則,羅雲!你就應當納受那將作的身業。


羅雲!你現在如作身業時,即應觀察此身業:如我現在將作身業時,此身業到底是清淨的呢?或者不是清淨的呢?是為了自己而為的呢?或者是為了他人而為的呢?羅雲!如觀察時即知:我現在所作的身業,此身之業為清淨的,或者為了自己而為,或者為了他人而為。如不善的話,就會與其苦果,而受其苦報的。羅雲!你應當捨棄此現在所作的身業。羅雲!如觀察時即知:我現在所作的身業,此身業為不清淨的,或者為了自己而為,或者為了他人而為,如果為善的話,就會與其樂果,而會受樂報。羅雲!你就應當受此現在所作的身業。

(待續)

2021年3月25日 星期四

阿含經-44

 十四、羅雲經第四(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取水器瀉出水。而留一些水,以喻道之少者。將少水盡瀉,以喻盡棄道者。把水器覆著地上,用以喻道之覆者。水器由覆,朝上仰放,則喻道仰(空)者。以這些譬喻教誡羅睺羅。如知己作妄言,而不羞不悔,不慚不愧的話,則道性會漸少而至於空。並用王象入陣戰鬥之譬喻。又以人用鏡觀其面之淨,或不淨,喻人也當如是的反省。應觀過去、現在、未來三時所作三業之淨不淨,為自,或為他,而後當行則行,當舍則舍。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游化於王舍城,住在於竹林迦蘭哆園(竹林精舍。迦蘭哆為栗鼠,本為其飼養處。)


那時,尊者羅雲(羅睺羅,不毀禁戒,誦讀不懈第一,佛在俗時之子),也遊化而住在於王舍城的溫泉休中(位於王舍城的舊址附近,古時有一溫泉精舍)。於是,世尊過夜而至於翌日的平旦之時,著衣持鉢,而入於王舍城去行乞食,乞食之事完畢後,到了溫泉林之羅雲所住之處。尊者羅雲遙見佛陀來臨,即便往迎,而執取佛陀的衣鉢,為佛敷一坐具,汲水洗佛之足(對長者之禮貌)。佛陀洗足後,就坐在羅雲為其敷設之座。


於是,世尊即取水器,將水倒瀉,而留少水後,垂問而說:「羅雲!你現在看見我執取此水器,將水倒瀉,而留一些少水嗎?」羅雲說:「看見啊!世尊!」


佛陀告訴羅雲說:「我說那些道行少的人,也是如是,所謂知己妄言(知道此為妄言後,卻又說此妄言),是不羞不悔,無慚無愧的人。羅雲!他也是無惡不作的人。因此之故,羅雲!當作如是而學:不得戲笑妄言。」

世尊說後,又取此留有少水之器,而盡瀉棄其餘留之水,然後垂問而說:「羅雲!你是否又看見我取此留有少水之器,而將裡面的水,統統瀉棄之事嗎?」羅雲回答說:「看見了,世尊!」

 

佛陀告訴羅雲說:「我說他將道盡棄之事,也是如是。所謂知道此為妄言後,而又說此妄言。而不羞不悔,而無慚無愧。羅雲!他也是無惡不作的人。因此之故,羅雲!應當要作如是而學:不得戲笑妄言。」

世尊詫後,又取此空的水器,覆著在於地上後,垂問而說:「羅雲!你是否又看見我執取此空的水器,覆著在於地上之事嗎?」羅雲回答說:「看見了,世尊!」


佛陀乃告訴羅雲說:「我說他之道,會翻覆,也是如是。所謂知道此為妄言後,又說妄言,而不羞不悔,而無慚無愧。羅雲!他也是無惡不作的人。因此之故,羅雲!應當要作如是而學:不得戲笑妄言。」


世尊說後,又取此覆水之器,發令仰已(使它由覆而仰起),然後垂問而說:「羅雲!你是否又看見我取此覆水之器,使它起仰之事嗎?」羅雲回答說:「看見了,世尊鎮!」


佛陀告訴羅雲說:「我說他之道會仰之事,也是如是。所謂知道此為妄言後,又說此妄言,而不羞不悔,不慚不愧。羅雲!他也是無惡不作的人。因此之故,羅雲!當作如是而學:不得戲笑妄言。


羅雲!猶如國王有大象,入於陣鬥時那樣。用前腳、後腳、尾、(月+客)(胳後頸骨)、脊、脅、項、額、耳、牙等,一切都皆使用,唯保護其鼻。象師看見後,便作此念:這匹王的大象,猶然如故,而惜其生命。為甚麼呢?因為這匹王的大象進入陣鬥時,曾用前腳、後腳、尾、(月+客)、脊、脅、項、額、耳、牙等,一切都皆使用,唯保護牠的鼻之故。羅雲!如果王的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月+客)、脊、脅、項、額、耳、牙,以及鼻等,一切都盡用的話,即象師看見後,便會作此念:此王的大象,不再惜其生命了。為甚麼呢?因為這匹王的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月+客)、脊、脅、項、額、耳、牙,以及鼻等,一切都盡用之故。


羅雲!如果王的大象入陣鬥時,用前腳。後腳、尾、(月+客)、脊、脅、項、額、耳、牙,以及鼻等,一切都盡用時,羅雲!我說此王的大象入陣鬥時,乃無惡不作。像如是的,羅雲!所謂知道此為妄言,而又說此妄言,而不羞不悔,無慚無愧。羅雲!我說他也是無惡不作。因此之故,羅雲!應當要作如是而學:不得戲笑妄言。」(待續)

 

2021年3月24日 星期三

阿含經-43

 由於六界和合之故,便從母胎而生。由於六界之故,便有了六處,由於六處,便有了更樂(感觸),由於更樂(觸)之故,便有了覺(領受)。比丘們!如有覺的話,便會知道苦如真(如實而知道這是苦),知道苦之集,知道苦之滅,知道苦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苦之集、苦之滅、苦滅之道)。

甚麼叫做知苦如真(如實而知道一切都是苦)呢?所謂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和有怨憎之人共聚之苦)、愛別離苦(和恩愛者必須離開之苦)、所求不得苦,略為(要約的說)五盛陰苦(由於五陰之存在而感受之苦),這叫做知苦如真(如實而知道一切都是苦)。

甚麼叫做知苦集如真(如實而知道苦之集)呢?所謂有了此愛之感受,當來會有了樂欲,而共俱求彼彼有(未來有愛、喜、貪俱,彼彼集者,也就是希求出生在此處、彼處,而為有愛)。這叫做知苦集如真(如實而知道苦之集)。

甚麼叫做知苦滅如真(如實而知道苦之滅)呢?所謂此愛受,在於當來,有樂欲,共俱,而求彼彼有斷無餘(求此處彼處之『有』之斷滅無餘存),而為舍、為吐盡、為無欲、為滅、為止、為沒,這叫做知苦滅如真(如實而知道苦的寂滅)。

甚麼叫做知苦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苦之滅之道)呢?所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第三十一經有八聖道之詳解),是為八聖道,這叫做知苦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悟之滅之道)。比丘們!當知苦之如真(苦應如實而知,苦應知),應當斷除苦之集(集應斷)。應當作證苦之滅(滅應證),應當修苦之滅之八聖道(道應修)。如果比丘知苦如真(如實而知道一切都是苦),斷除苦之集,苦滅作證(證悟寂滅),修苦滅之道的話,就叫做比丘之一切漏已盡,諸結已解,能以正智而得苦際(滅盡所有的苦惱)。」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