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般若金剛經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
佛說:「須菩提!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將三千大千世界,搗碎成為微塵,你以為這些微塵難道不多嗎?」

須菩提回答說:「非常多。世尊!為什麼呢?因為微塵雖多,但它的緣起是無性,絕不會執著它實有的自體。如果這些微塵是有實體的,那您就不會稱它們為微塵眾了。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您所說的微塵眾,也是緣起非真實的,只是假藉一個名,稱之為微塵眾而已。世尊!您所稱的三千大千世界,同樣也是緣起的假象,也是非真實性,也只是假藉一個名,稱之為世界而已。為什麼呢?如果有一真實性的世界,即是一合相,渾然成一體。不能被碎為微塵的。所以您說一合相亦非實有,只是假藉一個名,稱之為一合相而已。」

佛說:「須菩提!一合相之理,空而不空,妙不可言喻。但凡夫蔽塞不明本性,依戀眼前幻境。六根著各相而不能了悟。」
 :
1.物質界搗碎至無法形容之微小,若合一相也是假名,
   而有外執相,內執心,修行者也不會了悟見性。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般若金剛經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
佛說:「須菩提!如果有人說我如來有行、住、坐、臥四種威儀,也就以為我也著於相。是不了解我所說的道理。為什麼呢?因為如來的本性,是真性自如,充滿法界,隨感而發,來固非來,去亦非去。就因為無去無來,所以稱之為如來。」
:
1.世間眾生看釋迦牟尼在世時有來去坐臥,此時是報身
佛,非如來。而如來乃法身佛是能量,可無窮應化。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般若金剛經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

佛說:「須菩提!若有菩薩雖以無量世界所有七寶行布施,因其心著於相,所以所得的福德雖多卻有限。如果另有菩薩,心不著於相,知一切法無我,得成無我之忍,以至忍而忘忍,無我始得以完成。如此則後面所說的菩薩,但所得的福德要勝過前面的菩薩多得多了。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這些菩薩有離相之因,在布施時,就有不受福德的果,因其不受福德的緣故,則所得的福德就無限量了。」
須菩提於是問說:「世尊!因果受施是理所當然,為何要說菩薩不受福德呢?」
佛告訴他說:「須菩提!菩薩度生布施,本來是行所當行,不應貪求福德才行布施,福德之有或沒有,悉聽自然,所以才說菩薩不受福德。」
:
1.此分又是比較,菩薩知法無我,就是無我執與法執,
   得成於忍。忍分生忍,法忍,無生法忍。
   生忍就是眾生忍,六度波羅蜜中的忍辱波羅蜜。
   法忍是對寒、熱、飢、渴等無情之法都能忍。
  無生法忍就是智慧觀照,分「忍可」,真正認識而開
     智慧。及「安忍」,寂靜不動,得定力三昧。
2.修行就是要由無生法忍工夫到八地菩薩位才不倒退。
3.菩薩是不重視福德的,受福德就是貪著之心,產生了因,就有因果報應。。
  

2018年12月8日 星期六

般若金剛經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
佛一再地說無相,只是教人離相,不是教人滅相。所以說:「須菩提!你如果是這樣想:如來是因為不具圓滿的三十二相的緣故,才證得無上菩提,那你就錯了。須菩提!你千萬不可有這種想法,以為我是因為不具圓滿的三十二相才得證無上菩提。須菩提!你如果也這樣想,發無上菩提心,想證得無上菩提,而執於一切皆空,而誤以為不因修福,而可直證菩提。錯是錯在說諸法斷滅,你不可以有這種觀念。為什麼呢?因為發無上菩提心的,還是要從基本的修一切善法做起,只是可以不依佛法修行,乃在於勸勉修行的人勿執著於法,只是離法而行,不是滅法而不行的。」
:
1.此分佛陀重申,修行者不能持有、斷空。若是執空的
   知見,是錯的,故要須菩提莫作是念。
2.佛陀有云:空中生妙有。況外道有二大邪見:一是常
  見,一是斷見。
  常見:若為人,死了又會投胎做人,永遠做人。
  斷見:若為人,死了什麼,一了百了。
3.佛陀說三藏十二部經分二大門:一為「有門」,一為「空
      門」,「有門」學多學少,都有利益;「空
      門」學不純,就成罪過,損己害人。
   古諺: 「寧教執有如須彌山,不教執空如芥子許。」

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般若金剛經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我如來可以用三十二相來觀察嗎?」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您是可以三十二相來觀察。」佛因為須菩提尚未明白其中的深義,於是說:「須菩提!轉輪聖王,因以福業厚重,亦具有三十二相色身,若我也可以用此三十二相來觀察,那麼轉輪聖王豈不就可以成為如來了嗎?」
須菩提聞言立即稟白佛說:「世尊!我已了解您所說的道理,您是不可以用三十二相來觀察。」
這個時候,如來看時機已成熟,可以告誡他們離相的偈言如下:「你們如果只見我的形色外表,或是只是執著我的聲教,欲以此二者求見我的真性,那麼這種人,只是執於色身四相見佛。便是捨去正途,不知即心即是佛。而向外馳求的人是人行外道,決不能見如來真正的面目。」

:
1.三十二相:是一種概念數,世間萬物皆是虛幻,物由能
            量轉而形成。非佛的真佛之相。是世間凡
            人或七地以下菩薩使用名。
2.觀看:觀是心裡的觀想。看是用眼睛來看。
3.轉輪聖王:人間最有福報的領導人。
4.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因修行要無住無相,若存有六塵之心即非真心。

2018年12月4日 星期二

般若金剛經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 
佛說:「須菩提!你知道嗎?你們不要以為,我在度化眾生時,會有『我應當度化眾生』的念頭。須菩提!你切勿有這種想法。為什麼呢?因為眾生之心,本來空寂,其般若智慧,原本各自具足。如果他們聞經悟道,他們自可化度自己,實在沒有眾生被我度化的。若有眾生說是由我所度化的,那麼我即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自己尚未度化,如何度化別人?須菩提!我雖口稱有我,實際上卻無我見,而在凡夫看來,則執著有我,以為只有我能度化他們。須菩提!事實上,迷則為凡夫,悟則成佛,佛與凡夫,本性是相同的,只要能了悟,就不是凡夫,不過在他們未悟時,稱之為凡夫而已。」

:
1.佛性即是自性,眾生本具有,因輪迴太多而染污很厚,
能聞經開悟而去除污垢的。
2.佛陀不能度眾生,只能說法讓眾生聽聞合其智而修行
    自悟。
3.凡夫即眾生,在生死輪迴之中不得了脫,又沒有高尚志願,故稱凡夫。他的佛性被無明煩惱所覆蓋,如果他發心修行,斷除無明煩惱妄想執著,他終能成佛,所以稱即非凡夫。

2018年12月1日 星期六

般若金剛經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
佛說:「須菩提!如果有人以相當於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須彌山堆積起來的七寶來行布施;如果另外有人受持這個般若波羅蜜經,甚至只是少至其中的四句偈、四句等來為人演說,則前者以七寶布施所得的福德比不上後者所得福德的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是不能用算數的譬喻所能算的。」

:
1.修行重點在讀誦、了義、為人演說及信受奉行。
2.佛陀為說明修法重要,舉世間寶物作比較,是種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