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人生

 在人生旅途中,許多美好的事情往往與自己交錯而過﹐錯過機會,未能獲得。有時錯過一點點,就會錯過太多,或許會錯過一輩子;有時可以輕易擁有,卻又讓它悄然溜走,留下終身遺憾。錯過,如同時光流逝一般,永遠無法找回。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往往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能再回,將成為永遠的遺憾。細細想來,生活中錯過的實在太多,離別情緣,分散骨肉;丟失名祿,逝去命脈,真是幾多愁思,幾多無奈。黃帝訓知曰:「無思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
我們不彷轉個彎,或換個角度去重新審視一下,其空間和色彩就不一樣了,那錯過後留下的遺憾可能是動情感人的,也是難以忘懷的。其實,錯過也不一定都是壞事。常言道:「有過錯過,人生才會完整,歷經遺憾,人生才會成熟」,錯過也是一種深層的激勵,一種潛在的完美。
因此,由錯過到遺憾並不可怕,關鍵是如何面對,懂得珍惜與欣賞,去化作追求,成為光芒。人生舞台,都要演繹,世間萬物,一分為二。擁有之心,人皆有之,很少有人能做到與世無爭,淡出凡塵,長年歸隱,不相往來。
如果一個人錯過了職位與升遷,錯過了物質與金錢,不光會悲痛和後悔,甚至會埋怨。然而,機遇應該是平等的,錯過是自己的事情;站得高一點看,如果沒有你的錯過,別人就可能得不到擁有。雖說「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一種精神,但其人其事就在我們身邊。
生活中擁有的喜悅應該享受,失去的樂趣更要品味。「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反躬自省也是我們的行為準則。所以,錯過雖然是一種痛苦,但也是一種美麗和幸福。有了錯過,你才會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有了錯過,你才會更加重視人生的價值;有了錯過,你才會更加懂得失去的痛苦;有了錯過,你才會更加努力去創造未來。
生命雖是滄海一栗,卻承載著太多的是非得失,甘心是這樣,不情願也是這樣,無論痛苦與幸福,都要默默地在向前走。人的一生,會有許多艱難困苦,值得回味和思考的事情實在太多,錯過應該是令人難忘的。
雖說有時候一些不經意的錯過在你腦海中會悄然離去,但因為你有錯過,才認識了人,知道了事。同時,錯過乃人之常態,其真正意義在於警示我們以後不要再錯過。錯過了就有所失,我們要去習慣它;錯過了也有所得,我們要去品味它。
人生轉盤,身邊美好的東西總是太多,不可能「萬無一失」,全部都能把握得到,已經屬於自己的就沒有錯過;不屬於自己的就不能佔有。人的一生總有無數次的錯過,也有無數次的的擁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失去與得到永遠在交替和輪換。
再者,物有所分,人有所別,你為錯過芳草而遺憾,他為得到瓜果而抱怨,渴望不同,需求就有了差異。人生是精彩和苦澀的,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錯過和擁有就像流逝的光束一樣,經常在我們面前發生。「如果你因為失去太陽而流淚,那你也失去群星了」。

因此,人生,別為錯過而歎息,應為擁有而滿足!

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第十一篇告子章句上第十章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註:
熊掌:熊蹄。本草綱目:「熊冬月蟄時不食,餓則舐其掌,故其美在掌。」
亦 :雖然。
有甚於生:趙注:「謂義也。」
苟得:苟且得生。
有甚於死:趙注:「謂無義也。」
辟:同避。
由是則生:是,猶此也。指得生避患之行為。
賢者能勿喪耳:喪,亡失也。朱注:「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但眾人汨於利欲而忘之,惟賢者能存之而不喪耳。」
簞 :圓形盛飯竹器也。
豆羹:豆,木器,盛羹者。羹,菜湯也。
嘑爾:趙注:「嘑爾,猶呼爾,咄啐之貌也。」
行道之人:路中凡人也。
蹴爾:趙注:「蹴,蹋也。以足踐蹋與之。」
乞人:乞丐之人。
不屑:屑,潔也。不以為潔,蓋鄙薄之也。故凡輕視而不加意者曰不屑。
萬鐘於我何加:言俸祿雖厚於我身何所增益哉。鐘,古量器,受六斛四斗。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言所知識之窮乏者,感我施與之恩德而親悅我歟!焦疏:「識,知也。得,相親悅也,得與德通。」
不可以已:朱注:「鄉為身死猶不肯受嘑蹴之食,今乃為此三者而受無理之萬鐘,是豈不可以止乎?」
本心:朱注:「謂羞惡之心。」
大意:孟子說:「魚是我所愛好的,熊掌也是我所愛好的,如果這兩樣不能同時得到時,那我只有捨去了魚而去爭取熊掌。
同樣,生命是我所愛好的,但我所愛好的還有
超過生命的,所以不肯苟且得生。
反過來說,死亡雖然是我所憎惡的,但我所憎
惡還有超過死亡的,所以不肯苟且避患。
假使人所愛好的沒有超過生命的,那末凡是可
以保全生命的卑鄙手段,為甚麼不肯用呢?
假使人所憎惡沒有超過死亡,那末凡是可以避免患難的齷齪事情,為甚麼不肯幹呢?
照這樣做,就可以保全生命,卻儘有不肯用;
照這樣做,就可以避免患難,卻儘有不肯幹。
所以說,人所愛好有超過生命的,人所憎惡有超過死亡的,這不獨是有道德的賢人才有這種好義的羞惡之心,實在是人人都有的。不過一般人往往沈迷在利欲當中而忘記了它,只是有道德的賢人能夠保守著不喪失它罷了。」
「比方有一竹籮的飯,一木碗的湯,餓久了的人得到它便能活命,得不甄它就要餓死。但如果用不好的口氣呼喊著給人,即使是飢餓的過路人也不願意接受;如果更惡劣的用腳踐踏著給人,就連乞丐也不願理睬了。
由此可見『人所愛好的有超過生命,所憎惡的有超過死亡』的良心,顯然是人所固有的啊!
可是一旦遇到萬鐘厚祿的誘惑,有些人往往就不再去辨別是否合乎義禮而隨便接受了。試想,萬鐘厚祿,對於我有甚麼裨益呢?為甚麼這樣輕易的接受呢?
是不是為了可以得到房屋的華美,妻妾的供養,以及相識的窮苦人感激我救濟的恩德嗎?果真如此,那麼,對於非禮無義的給與,以前寧願餓死也不接受的,現在僅為了房屋的華艾而接受了;以前寧願餓死也不接受的,現在僅為了妻妾的供養而接受了;以前寧願餓死也不接受的,現在僅為了相識的窮苦人感激我救濟的恩德而接受了。這難道也是不可以停止的嗎?這叫做自己失掉了本來有的良心。」
說明:孟子的看法,與佛家講的一樣,人人本俱有自性,可以內求佛,不用向外求佛。若遇到善惡、內良心外厚祿、生與義等相交決擇之時,要希智慧選攆而分出賢凡之別。引用顏回之一簞食一瓢飲、不食嗟來食為例來定良心與生死。
禮記 .不食嗟來食 
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
ㄇㄟˋ輯屨ㄐㄩˋ,貿貿然來,黔敖左奉ㄆㄥˇ食,
右執飲曰:「嗟!來食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
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
終不食而死。
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也可食。」

嗟:招呼聲    袂:衣袖      輯屨:麻鞋
唯:因為      謝:認錯,道歉

臉書分享:人就這麼一生

我們在親人的歡笑聲中誕生,又在親人的悲傷中離去。而這一切我們都不知道,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生與死,但我們應慶幸自己擁有了這一生;多數人到了年邁的時候才能體會到健康長壽比榮華富貴更重要。

人就這麼一生,我們都希望自己有個幸福的家,每天都是個快樂的人。但在生活中,不是一切都盡人意,每天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煩惱。人活一輩子,會遭遇多少無可奈何的事,邂逅多少恩恩怨怨的人。可是想到人不就這麼一輩子嗎,有什麼好看不開的?人世間的煩惱憂愁,恩恩怨怨幾十年後不都煙消雲散了,還有什麼不能化解,不能消氣的呢。

人就這麼一生,我們應快樂地度過這輩子。只要我們不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對理想的追求,只要您虔誠地去努力,樂觀地去對待,事業上有好的機遇,就快速反應,抓住機遇,果斷決策,應有超人的智慧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因為人生短暫,時光如梭,讓我們人生的每個季節都光輝燦爛。

人就這麼一生,我們不能白來這一遭。所以讓我們從快樂開始!做你想做的,愛你想愛的。做錯了,不必後悔,不要埋怨,但要懺悔,世上沒有完美的人。跌倒了,爬起來重新來過。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犯前過,相信下次會走得更穩。

人就這麼一生,人就到這世上匆匆忙忙地來一次,我們每個人的確應該有個奮鬥的目標。如果該奮鬥的我們去奮鬥了,該拼搏的我們去拼搏了,但還不能如願以償。我們是否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人生在世,有多少夢想是我們一時無法實現的,有多少目標是我們難以達到的。我們在仰視這些我們無法實現的的夢想,眺望這些我們無法達到的目標之時,是否應該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我們的失利。「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對於一件事,只要我們盡力去做了,我們就應該覺得很充實,很滿足,而無論其結果如何。

人就這麼一生,要想活得輕鬆,活得灑脫,你就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唯有這樣,你才會活出一個富有個性的全新自我!

人就這麼一生,不要去過份地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若我們苦苦追求過卻還是一無所獲,我們不妨這樣想:「既然上帝不偏愛於我,不讓我鶴立雞群,不讓我出類拔萃,我又何必硬要去強求呢?」決不做違背自己良心之事。
別人聲名顯赫,而自己卻平平庸庸。我們不妨這樣安慰自己:「該是你的,躲也躲不過;不是你的,求也求不來。我又何必要費盡心思、絞盡腦汁地去佔有那些原本不屬於我的東西呢?」

金錢、權力、名譽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應該善待自己,就算擁有了全世界,隨著死去也會煙消雲散。若我們要是這樣想,我們就不會再為自己平添那些無謂的煩惱了。

我們都曾經以為,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放手的。「我是不會放手一個人的。」其實,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放手的。
古歐洲「所羅門王」要死之前,告訴負祭祀人員,棺槨開兩洞,把他雙手伸出棺槨外,遊行於城,讓百姓瞻仰。生不帶來,死無帶走。

時日漸遠,當你回望,你會發現,你曾經以為不可以放手的東西,只是生命瞬間的一塊跳板。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裡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采。
失戀、失意,甚至失婚,以至我們在愛情裡所受的苦,都不過是一塊跳板,然而令你成長。
人在跳板上,最辛苦的不是跳下來那一刻,而是跳下來之前,心裡的掙扎、猶豫、無助和患得患失,根本無法向別人傾訴,我們以為跳不過去了,閉上眼睛,鼓起勇氣,卻跳過了。

人就這麼一生,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幹嗎硬要逼著自己不開心呢?是啊,人就這麼一輩子,做錯事不可以重來的一輩子;碎了的心難再癒合的一輩子;過了今天就不會再有另一個今天的一輩子;一分一秒都不會再回頭的一輩子,我們為什麼不好好珍惜眼前,為什麼還要拼命地自怨自艾,痛苦追悔呢?今天取了不義之財,別人不知,但天知、地知、你良心知,往後想懺悔也都來不及了,所以要好好珍惜今天,能奉獻就隨心奉獻吧。

人就這麼一生,我們可以淡然面對,也可以積極的把握,當你看不開、當你春風得意、當你憤憤不平、當你深陷痛苦中請想想它,不管怎麼樣,你總是幸運的擁有了這一輩子。

若想能夠更上一層,你就要學哲學家、宗教家,修煉自己,使自己能行戒定慧,那將是真正觀音菩薩了。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第十一篇告子章句上第九章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註:
無或乎王:朱注:「或,與惑同,疑怪也。王,指齊宣王。」
易生之物:易生之草木五穀也。
一暴十寒:趙注:「一日暴溫之,十日陰寒以殺之。」
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
何哉:朱注:「我見王之時少,猶一日之暴也,我退則諂諛雜進之日多,是十日寒之也。雖有萌蘗之生,我亦安能如何哉?」萌,芽也。
奕 :圍棋。
數 :技藝。
專心致志:焦疏:「專一其心,細密其志也。」
奕秋:趙注:「有人名秋,通一國皆謂之善奕,曰奕秋。」
鴻鵠: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云:「凡鴻鵠連文者,即鵠也。」鵠,今名天鵝,似雁而大。
援 :引也。
檄 :朱注:「以繩繫矢而射也。」
為是其智弗若:經傳釋詞:「言『謂是其智弗若』也。為,與『謂』同義。趙注:『為是,謂其智不如也。』分『為』與『謂』為二,失之。」
非然也:謂非其志不若,以不專心致志也。
大意:孟子說:「對齊宣王的不聰明,不要感到奇怪啊!即使有了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給它只曬了一天的陽光,卻陰了十天的寒氣,也就沒有能夠生長的。我去見齊王的機會也很少了,他能聽到仁義的話不多,就如『只曬一天的陽光』一樣。我離開後,那些讒諂阿諛的人,都來搖惑齊王的心,那便像『受凍十天的寒氣』一樣。我就是能使他有點為善的萌芽,又有甚麼用呢?」
「現在且拿下圍棋的技藝來說,那不過是小技藝,但其中縱橫變化,著法大有高低,如果不專一心思,集中意志去研究,便不能得到它的妙處。
那奕秋,是全國最會着棋的人,假如請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專一心思,集中意志,只聽奕秋的指導;只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卻一心認為會有鴻鵠要飛來,打算引起弓,用繩子拴上箭,把牠射下來。雖然和前一位共同學習,總不如他學得好了。說是他天賦的智慧不如人嗎?我可以說:『完全不是,而是他不專一心思,不集中意志的緣故。』」

說明:孟子勸齊王專一心志。也是一般修學者、修行者要學習。況佛教有「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而開智慧,再博覽群書,為人演說。
漢書。藝文志【尹文子】一篇
齊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也。其實所用不過三石。以不左右,左右旨引試之,中關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悅之。然則宣王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妁為九石。三石,實也;九石,名也。宣王悅其名而喪其實。如現化修行人,僅愛虛名而無實。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惜福.

雖然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
福報得之不易,要懂得知福、惜福、種福、培福,並且為別人祝福,就是有大福報的人。
德國是個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國家,說到賓士,BMW,西門子等沒有人不知道。
世界上用於核子反應爐中,最好的核心泵,就是在德國的一個小鎮上產生的。在這樣一個發達國家,我想:人們的生活一定是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吧。在去德國考察前,我們在描繪著、揣摩著這個國度。
到達港口城市漢堡之時,我們習慣先去餐館,已在駐地的同事免不了要為我們接風洗塵。
走進餐館,我們一行穿過桌多人少的中餐館大廳,心裡犯疑惑:這樣冷清清的場面,飯店能開下去嗎?
更可笑的是,一對用餐情侶的桌子上,只擺有一個碟子,裡面只放著兩種菜,兩罐啤酒,如此簡單,是否影響他們的甜蜜聚會?如果是男士買單,是否太小氣,他不怕女友跑掉?
另外一桌是幾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閒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後,服務生很快的幫她們分配好,然後就被她們吃光光了。

我們不再過多的注意她們,而是盼著自己的大餐快點上來。駐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飢餓的樣子,就多點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讓,大有「宰」駐地同事的意思。餐館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們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滿,看來,今天我們是這裡的大富豪了。狼吞虎嚥之後,想到後面還有活動,就不再戀酒菜,這一餐很快就結束了。結果還有1/3沒有吃掉,剩在桌面上。這就是台灣越來越窮的隱性因素。
結完賬,個個剔著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館大門。出門沒走幾步,餐館裡有人在叫我們。不知是怎麼回事:是否誰的東西忘記拿了?
我們都好奇,回頭去看看。原來是那幾個白人老太太,在和飯店老闆嘰哩呱啦說著什麼,好像是針對我們的。
看到我們都圍來了,老太太改說英文,我們就都能聽懂了,她在說我們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我們覺得好笑,這老太太多管閒事!
「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關妳老太太什麼事?」同事阿桂當時站出來,想和老太太練練口語。聽到阿桂這樣一說,老太太更生氣了,為首的老太太立刻掏出手機,撥打著什麼電話。這就是不認錯的大爺心態。

一會兒,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稱是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問完情況後,這位工作人員居然拿出罰單,開出50馬克的罰款。這下我們都不吭氣了,阿桂的臉不知道扭到哪裡去了,也不敢再練口語了。
駐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馬克,並一再說:「對不起!」這位工作人員收下馬克,鄭重地對我們說:「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還缺少資源,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
我們臉都紅了。但我們在心裡卻都認同這句話。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丟臉丟到外國去。
一個富有的國家裡,人們還有這種意識。我們得好好反思;我們是個資源不是很豐富的國家,而且人口眾多,平時請客吃飯,剩下的總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丟面子,擔心被客人看成小氣鬼,就點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會怪我不大方吧。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改變我們的一些習慣了,並且還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看看台灣現在的情形,不用怪任何人,先想想自己是如何?

那天,駐地的同事把罰單複印後,給每人一張做紀念,我們都願意接受並決心保存著。阿桂說,回去後,他會再複印一些送給別人,自己的一張就貼在家裡的牆壁上,以便時常提醒自己。

第十一篇告子章句上第八章


孟子曰:「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櫱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
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孔子曰:『操則        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
註:
牛山:齊之東南山也。今山東臨淄縣南十里。
以 :因也。
郊 :邑外也。此作動詞,解「鄰近」。
大國:指齊都,今之臨淄縣。
斧斤:斧頭、斫刀。說文:「王注:『斤之刃橫,斧之刃縱,其用與鋤鑊(ㄐㄩㄝˊ)相似。』」
是其日夜之所息:是,猶「夫」也。息,生長也。
萌蘗:萌,芽也。蘗,芽之旁出者也。
牛羊又從而牧之:為「又從而牧牛羊焉」之變式。
濯濯:光潔貌。
放其良心:放,放失也。良心,朱注:「本然之善心,即所謂仁義之心也。」
旦旦:猶日日也。
平旦之氣:天平明破曉時清明之氣。朱注:「謂未與物接之時,清明之氣也。」
幾希:趙注:「幾,豈也。豈希,言不遠也。」
旦晝:趙注:「晝日也。」
有梏亡之矣:有,讀去聲,與「又」通。梏,說文:「梏,手械也,牿,牛馬牢也。梏,亂也。」
夜氣:即平旦之氣。
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趙注:「得其養,若雨露於草木,法度於仁義;失其養,菱斧斤牛羊之消草木,利欲之消仁義。」
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朱注:「孔子言:『心操之則在此,舍之則失去,其出入無定時,亦無定處如此。』孟子引之以明心之不可頃刻失其養。」
惟 :是也。
心之謂:即「謂心」。此為了名強「心」字。

大意:孟子說:「齊國都城臨溜縣南面牛山上的樹木,從前是很茂盛的。只因為它靠近齊國首都臨淄的效外,人們常常拿著斧頭、砍刀去砍伐它,還能夠保持它的茂盛嗎?這山由日入夜的一段時間內所生長的,雨露所滋養的,並不是沒有新枝餘芽發出來,可是又跟著在那裏放牧牛羊,所以就弄得像那樣的光禿禿了,人們看見這山是光禿禿的,就認為這裏從來沒有生長過樹木,這難道是山的本性嗎?」
「至於存在人身上的本性,難道就沒有仁義的心嗎?人所以會失掉本來善良的心,也如同斧頭、砍刀對於樹木一樣;天天去砍伐它,還能夠保持他的美德嗎?但是他由日入夜所生長的,在平時破曉沒有和外界接觸以前,神志還很清明,也常有一點點良心發現,他的所好所惡和人的本性相近的地方已是不遠了。
而他一到天明日間,看到平時所喜歡的紛華世界,所作所為,依然不仁不義,又將那夜間所生長的一點良心,攪亂亡失了。這樣翻來覆去的攪亂不已,仁義的良心完全為利害的邪念所干犯,那末他夜間所生長的清明之氣,就一些不能存在。既然夜間所生長的清明之氣,不能存在,那麼他離開禽獸也就不遠了。人看見他的行為和禽獸差不多,便以為他不曾有善良的本性在他身上。這難道是人的本性嗎?」
「所以如果得到適當的保養,就像雨露施於草木,教化行於仁義一樣,天下沒有一樣事物不能生長;如果失掉適當保養,就像斧頭斫刀和牛羊的摧殘草木,利欲的汨沒仁義一樣,天下沒有一樣事物不歸消滅的。
孔子曾經說過:『保持它就能存在,捨棄它就會失掉,它或出或進,沒有一定的時間,誰也無法知道它一定的方向。』這就是指人心而言吧!」


說明:此章孟子注重仁義之心的培養,在於自然大道,順其道則生,逆其道則亡。孔子所說之「它」,也是自然大道,存之於心。所以人要日夜存其善心,而行大道正如樹木之生長。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智與愚/星雲大師


願為智所罵,不為愚所歎;
愚者歎於惡,明者歎於善。
──《佛說須賴經》
人通常喜歡聽別人講自己的好話,不喜歡別人講自己的壞話。其實好話或壞話,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比方智者對我們的批評,或許聽來不舒服,但這是好話,是為了我們好。如果是壞人讚美我們,也許背後別有居心,這就不見得是好話。因此,不要被語言的表相所瞞騙,只憑對方的話語來判定好或壞。
「願為智所罵,不為愚所歎」,一個人寧可被聰明、有智慧的人教訓呵斥,能夠受教就會有進步,也不要被愚痴的人讚美。
就算愚者真的是讚美,也讚歎不到重點。所以才會有人說:「寧可與聰明的人吵架,也不要和愚痴的人講話。」
愚痴的人很無明、不講理,和這種人談話,沒有獲益。反之,雖然受智者責備,但他的話用心良苦,對於自身缺點的改進,是有助益的。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要只憑一句話,只憑一件事,就衝動的認定對方的善惡好壞。
不明事理的人,縱然你待他千恩萬義,有時候只為了一句話,他就生氣動怒,不肯再與你合作,不免讓人感慨:多年的交情,竟然抵不過一句話?抵不過多年的厚愛?
但是也有一種人,縱使你得罪傷害他很多,只要你一句好話,他很快就忘記曾經給過他的難堪。
在漫長的人生當中,我們如何從他人的語言、事情的表相,從中看出善惡好壞的道理,看出對方的用心,這種觀察力的培養是不容易的。
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觀自在」,時時觀照自己是否自在。對別人說的話,無論順耳與否,都能自在;看到任何人,無論怨親,都能自在;對於別人做的事,無論合意與否,都能自在。對於種種的一切,自己都能感到自在,這才是修行,這才是工夫。
「愚者歎於惡,明者歎於善」,愚痴人所讚歎的多是壞事,智者才會讚歎我們所做的好事。好與不好,不能只看表面,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這首偈語值得我們深思奉行。
六祖壇經:「心地無非自性成,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學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言下便須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