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阿含經-819

 

世間為有常的話,就是那些所謂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有愁戚、啼哭、憂苦、懊惱,像如是的,此淳大苦陰之產生。像如是的,世間為無常,世間為有底,世間為無底,命(我)即是身,為命異身異(我與身為異物),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為不終了,如來死後終了不終了,如來亦非終了亦非不終了的話,則所謂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有憂戚、啼哭、憂苦、懊惱,像如是的,此淳大苦陰之產生。

世間為有常之事,我並不一向說此。為甚麼緣故,我不一向說此事呢?因為此乃不是與義相應,並不是與法相應,非為梵行之本,不趣於智,不趣於覺,不趣於涅槃,因此之故,我乃不一向說此事。像如是的,世間為無常,世間為有底(有邊),世間為無底(無邊),命(我)即是身,為命異身異(我與身不相同),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為不終了,如來死後為終了不終了,如來死後為非終了亦非不終了,等事,我都不一向說此事。為甚麼緣故,我乃不一向說此事呢?因為這些事並不是與義相應,並不是與法相應,並不是梵行之本,不趣於智,不趣於覺,不趣於涅槃,因此之故,我乃不一向說這些事的。

到底甚麼法,是我一向都在說的呢?下面的這些義,就是我一向所說的:苦、苦之集、苦之滅、苦之滅道跡,就是我一向闡說之法。為甚麼緣故,我乃一向都說這些法呢?因為這是與義相應,是與法相應,是梵行之本,是趣於智、趣於覺、趣於涅槃之故,因此之故,我乃一向闡說此法。如這是不可說的,則不說,可說的,則說。應當要如是而持!應當要如是而學!」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二二二、例經第十一(第五後)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告訴諸比丘:如欲斷無明,別知無明,乃至老死的話,就應修習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十一切處,十無學法。佛陀並詳說各項之義。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化在於舍衛國(舍衛城),住錫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念處。甚麼叫做欲斷無明的話,當應修學四念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惡,乃至斷五蓋(欲貪、瞋恚、惛眠、掉悔、疑等能覆蓋善心)、心穢、慧羸(無智慧),而觀察內身如身(觀身不淨),至於觀覺(觀受是苦)、心(觀心無常)、法如法(觀法無我),這叫做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像如是的數斷(屢次的斷滅),和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也是同樣的道理。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甚麼為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為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觀察內身如身,至於觀察覺(受),觀察心,觀察法如法(觀察身為不淨,受的為苦的,心為無常的,諸法為無我-色受想行識等結成之故),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身受心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