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阿含經-809

 

如果有(2)斷除欲樂之速的話,則由於此斷樂之速之故,此斷,也說為是下賤。(3)在其中,如果有斷苦遲的話,由於此斷苦之遲之故,也說為是下賤。(4)在其裡面,如果有斷苦速的話,也由於此斷苦速之故,此斷,則不是廣布,並不流布,乃至天人,也不稱讚它是廣布。

我所說之斷,乃為廣布,乃為流布,乃至天人,也稱讚為是廣布的。甚麼為之我所說之斷,乃為廣布,乃為流布,乃至天人,也稱讚為是廣布呢?所謂八支正道,正見,乃至於正定之八,就是所謂我所說之斷,乃為廣布,乃為流布,乃至於天人,也稱讚為是廣布的。我乃如是的。諸沙門、梵志,乃為虛偽妄言,乃為不善不真,實為誣謗於我。他們確實有眾施設斷壞而說:沙門瞿曇並沒有施設。他們確實有眾生施設斷壞而說:如果此為沒有我的話,就不能如是而說:其如來在於現法當中斷知一切,而得息、得止、得滅、得涅槃啊!(謗佛所說的無我的話,以甚麼去得涅槃?以甚麼去承受涅槃?)

佛陀所說的為如是,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九完

  

中阿含經卷第六十

二一六、愛生經第五(第五後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為了失去愛兒而愁憂的梵志開示:愛生時,便生憂戚。那位梵志則說愛生時,會生喜心樂,而不生憂戚,故離開佛所,市郭兒(市民)則同意梵志之言。此事曾傳入波斯匿王之耳,王不能瞭解其故,就聽從末利皇后之言,而派遣那利鴦伽梵志,去問其諍。佛陀就援引母失愛兒以致瘋狂之例,強調愛生則憂生。王聞而了知其義,加之而受末利夫人之勸,而誓為優婆塞。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梵志,唯有一位孩兒,其心乃極為愛念,對其兒,都很忍意溫潤,看他如寶,愈看愈愛看,並不會厭嫌。然而有一天,突然間便告命終。其孩兒命終之後,這位梵志乃非常的愁憂,致不飲食,不知穿其衣裳,也不塗香於身,唯有至於塚墓去哀哭,都回憶其孩兒所臥之處。於是,這位梵志,乃周遍彷徉(徘徊),而往詣於佛所,到後,共相問訊,然後退住在一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