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

阿含經-814

 

二一八、阿那律陀經(上)第七(第五後誦)

  大意:本經敘述阿那律陀尊者應諸比丘之問,而簡答四禪及漏盡為賢死賢命終,尤其是得證解脫生死之漏盡為極盡!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諸比丘們,就在於晡時(申時,夕時),從他們的燕坐寤起,往詣於尊者阿那律陀之處,到後,稽首禮足,然後退坐在一邊,他們白言說:「我們欲有所問,如聽允的話,才敢陳述。」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說:「諸位賢者!欲問便可以問,我聽後當會審思其中之義。」

這時,諸比丘們就問而說:「甚麼叫做比丘之賢死,賢命終呢?」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說:「諸位賢者!如果比丘能夠離開欲,離開不善之法(初禪),乃至能得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的話,這就叫做賢死、賢命終的了。」

這時,諸位比丘們,又再問而說:「比丘之賢死、賢命終,這為最極的嗎?」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說:「諸位賢者!比丘之賢死、賢命終,並不是以此為最極的。

又次,諸位賢者!如比丘能得如意足,能得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盡智(以上為六神通),而得無漏,而心解脫,在於現法當中,能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而游止於其中、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這叫做比丘之賢死、賢命終!」

這時,諸位比丘又問而說:「比丘之賢死、賢命終,也極於如是嗎?(以此為最極,最完備的嗎?)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說:「諸位賢者!比丘乃以此為賢死、賢命終之極的。」

於是,諸比丘聽聞尊者阿那律陀所說,乃善受持誦後,就從他們的座位站起,稽首尊者阿那律陀之足,繞三匝後離去。

尊者阿那律陀所說的就是如是,諸比丘們聞尊者阿那律陀所說,都歡喜奉行!

  

二一九、阿那律陀經(下)第八(第五後誦)

大意:本經敘述尊者阿那律陀為諸比丘們講說:見質直、得聖戒,修四念處、四無量心、四空定,得漏盡,為之不煩熱死、不煩熱命終。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諸比丘們,則於晡時,從燕坐站起,往詣於尊者阿那律陀之處,到後,稽首禮足,然後退坐在一邊。他們白尊者說:「我們欲有所問,能聽允,乃敢陳述。」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說「「諸位賢者!欲問便問好了,我聽後,定會思其義而回答的。」

這時,諸比丘們即便問說:「甚麼是比丘之不煩熱而死、不煩熱而命終呢?」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說:「諸位賢者!如比丘見質直,以及得聖愛戒(聖者所愛之戒,四不壞淨之第四信戒)的話,就叫做比丘之不煩熱而死,不煩熱而命終。」

這時,諸比丘們又再問而說:「比丘之不煩熱而死、不煩熱而命終,是以這為最極的嗎?」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說:「諸位賢者!比丘之不煩熱而死、不煩熱而命終,並不以此為極的。又次,諸位賢者!如果比丘能觀察內身如身,乃至觀察覺(受)、心、法如法(觀察身、受、心、法的四念處)的話,就叫做比丘之不煩熱而死、不煩熱而命終。」

這時,諸比丘們又再問說:「比丘之不煩熱而死,不煩熱而命終,是以這為極的嗎?」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說:「諸位賢者!比丘之不煩熱而死,不煩熱而命終,並不以此為極的。又次,諸位賢者!如比丘之心,能與慈俱,而遍滿於一方,成就而游止於其中。像如是的遍滿於二三四方,遍滿於四維上下,普周於一切,其心與慈俱,無結而無怨,無恚而無諍,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於一切世間,成就而游止於其中。像如是的心與悲、與喜,也是同樣的道理。而心與舍俱,無結而無怨,無恚而無諍,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於一切世間,成就而游止於其中。這叫做比丘之不煩熱而死,不煩熱而命終。」(以上為慈悲喜舍之四無量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