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 星期三

阿含經-807

 

又次,有四種之想,有比丘之想、小想、大想、無量想。無所有的眾生,有如是的樂想,而意解的,然而也是有變易而遷異,多聞的聖弟子,作如是的觀察他,就會厭嫌他,厭嫌他後,尚且不欲他那樣的第一偉大,何況又更為是下賤的呢?

又次,有八除處(除為自在差遣之義。新譯為八勝處。勝處為勝於所緣之境,以及煩惱之義。)那八種呢?比丘!(1)內有色想,而外觀色(內身有色想,而觀察外色之少,為了制伏所緣的外境,使煩惱不起之故,而修此法,以下同)。對於外界之善色、惡色,都觀察而為少,對於其色相,都已除(自由差遣)已知,除已而見,而作如是之想(對於有如此之想,都已勝於諸色,而了知,已看見其真面目),就叫做其第一之除處。

(2)又次,比丘!內有色想,外觀色(內身有色想,而觀擦外色為多。也就是內身有色想之貪,為除此貪,而觀察外境之少色或多色,作青瘀之想),對於無量的善色或惡色,觀察其色已除而已知,除已而知見,而作如是之想,就叫做第二之除處。

(3)又次,比丘!內無色想,外觀色(內身沒有色想之貪,而觀外色為少),對於外境之少的善色與惡色,都已除,已知,除後,已見其真面目,而作如是之想,這就是所謂第三除處。

(4)又次,比丘!內無色想,外觀色(此於內身沒有色想之貪,唯為使其堅牢,而觀外之少色或多色,而作青瘀等想,而使其不起貪。)對於外界的無量的善色與惡色,他都已除已知,除後已見其真面目,而作如是之想,這就叫做第四除處。

(5)又次,比丘!內無色想,外觀色(內無色想之貪,而觀外色為青色),而為青的,而為青色,青的觀見為青之光,猶如青水之華,青而為青色,青的觀見,而有青之光。猶如成就波羅捺衣那樣(波羅捺為迦尸國之首都,鹿野苑即在其境內,衣為其國人所製成之衣),熟持而磨碾,而有光色悅澤,青而為青色,青的觀見,而為有青之光。像如是的,比丘!內身沒有色想之貪,而觀外之色,為青,為青之色,青的觀見而有青光,為無量無邊,而能淨意,而能潤意,使人樂而不憎惡。然後其色相已被除滅,已知道,除滅後而實見,而作如是之想,這就是第五除處。

(6)又次,比丘!內身無色想之貪,而觀察外色,而為黃的,而為黃色,看見為黃而有黃之光,猶如頻頭歌羅華(金色華),為黃,為黃色,看見為黃,而有黃的光,猶如成就波羅捺衣,熟持而磨碾,為光色悅澤,為黃的,為黃之色,看見為黃,而有黃光。像如是的!比丘!內身沒有色想,而觀察外之色,為黃,為黃之色,看見為黃,而為黃之光,為無量無邊,而淨意,而潤意,而樂而不憎惡,其色已除,已知,除滅後,已見其真象,作如是之想,這就叫做第六除處。

(7)又次,比丘!內身沒有色想之貪,而觀察外色,而為赤的,而為赤色的,看見為赤,而有赤之光,猶如加尼歌羅華(香樹名,春天開花,色香,果肉可作為鎮靜劑),赤而為赤色,赤的觀見而有赤色之光,猶如成就的波羅捺衣,經過熟持磨碾,其光色很悅澤,為赤的,而為赤色的,觀見為赤而有赤光。像如是的,比丘!內身沒有色想,而觀察外色,為赤的,為赤色的,觀見赤的有赤的光,為無量的無量光(算不盡的赤光),能淨意,能潤意,能令人樂而不憎惡,然而將其色除滅,而已知其實事,除滅後,已徹見真象,作如是之想,就叫做第七種之除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