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我與南聖宮及財團法人雲長文化基金會的因緣 2

 

 

經過十多年,經過數屆委員會及各鸞友努力之下,到了民國

八十年,前殿、後殿、忠義樓二層及二座七層鐘鼓樓雛型

完成。因台北鸞友與本地鸞友旎見不同而信心漸退,本地鸞友

又無力供獻,工程暫停。

沒有進香團及遊覽客,屋頂生苔,可說悽涼的宮廟。

民國八十一年,機緣巧合,本宮主席恩師在斗南鎮石龜溪

感化堂扶筆,指明本宮人事要更替,我回廟當宮主兼執行長

三年,宮廟改變可說由冷盤變快炒,有一年,六月廿四日

關聖帝君聖誕三天,在廿三日中餐眾信士進大餐廟用平安餐

人數超一萬人,真不可思議。在此時有位老菩薩走到我身旁,

告訴我說宮兩七層塔不合,應改為五層。我經二屆委員會都不

採納。後經921大地震由本宮主席用關刀砍掉兩邊各兩層。

三年的興建,財力如滾水濤濤不決而來,而大致完盛了鶵形了,

並餘有財力。由委員會決定往大陸定彫後殿龍虎壁。      

此時三年一任到期,被辭去執行長,而作了三年逍遙宮主。

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

我與南聖宮及財團法人雲長文化基金會的因緣 1

 


我民國五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於斗六南聖宮為鸞生,拜眾神

為恩師,當時在斗六市大同路234號,只有正殿,正中恭奉五

恩師(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岳武穆王、司命真君、豁落靈)

關平太子、周倉將軍,兩配左為城隍爺,右為福德正神。

為了興建兩偏殿,我負責財務兼出納,因當時鸞友都非常熱心,再由劉進榮總幹事胞兄捐17萬多元,很快二年在民國六十年月兩偏殿落成,左為大冀殿奉祀地藏王菩薩,右為慈修殿奉祀中壇元帥     

民國六十五年五百年關老爺進奉本宮,一時參拜人,可說人山

人海,影響斗六小鎮交通。大部鸞友多數贊成遷宮,選三地點

由五人小組討論,最後決定現址斗六市南聖路301號,此路名

為建宮後鎮公所命名。

五人小組有主委(劉家雄)、總幹事(劉進榮)、宮主(李振合)、總監(張錦、副總監(黃昇源)等五人,在主委家開會,討論遷宮事項。當時宮主兼斗六福興宮宮主,總監是台銀高專,兩人在討論後表決去權,最後餘下三人,一讚成一反對,取決於主委一人,主委說讚成者要負責落成,如此通過遷宮。主委投讚成。

(因讚成者是我,當時年紀最小,只有37歲,真是初生之犢不怕虎。)  


民國六十七年恭奉五百年關老爺到斗六市南聖路301號鐵皮

所蓋紅壇,是南聖宮將來新宮,當時未來鸞友有五分之一,

經來新宮鸞友及信眾,大家同心興建如今之宮廟。用心最多

的鸞友,大部份是台北南下的幹部,而斗六的鸞友大部份

都是搖旗吶喊,出錢最多都是鎮外人士,由恩主公感應自己

來捐獻。

 

2024-06-24 原始點教學

 













2024年6月23日 星期日

阿含經-825

 

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八支聖道。甚麼為之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八支聖道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學正見。乃至修學正定,為之八,這叫做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八支聖道。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八支聖道。甚麼為之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八支聖道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學正見,乃至修學正定,為之八,這叫做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八支聖道。

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十種的遍一切處。甚麼為之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十種的遍一切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第一地大遍一切處,遍於四維上下為不二,而無量。像如是的修習水大遍一切處、火大遍一切處、風大遍一切處、青遍一切處、黃遍一切處、赤遍一切處、白遍一切處、無量空處遍一切處,都同樣的道理,修習第十之無量識處遍一切處,遍於四維上下為不二,而無量,這叫做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十種遍一切處。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十種遍一切處。甚麼為之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十種的遍一切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第一地大遍一切處,遍於四維上下都不二,而無量。像如是的修習水大之遍於一切處、火大遍一切處、風大遍一切處、青遍一切處、黃遍一切處、赤遍一切處、白遍一切處、無量空處遍一切處,都同樣的道理。修習第十之無量識處遍一切處,四維上下都不二,為無量,這叫做欲別知老的話,就應當修習十種的遍一切處。

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十種的無學法。甚麼為之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十無學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學無學的正見,乃至修學無學的正智,這叫做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十種無學法。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十種無學法。甚麼為之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十種無學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學無學的正見,乃至修學無學的正智。這叫做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的十種無學法。」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六十完

 

  

阿含經-824

 

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禪。甚麼為之欲所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禪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離欲、離惡不善之法(初禪),乃至得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這叫做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禪。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禪。甚麼為之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禪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離欲、離惡不善之法(初禪),乃至得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這叫做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禪。

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五根。甚麼為之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五根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學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這叫做欲斷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五根。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五根。甚麼為之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五根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這叫做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五根。

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五力。甚麼為之欲斷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五力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學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這叫做欲斷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五力。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五力。甚麼為之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五力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學信力,修學精進力,修學念力,修學定力,修學慧力,這叫做人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五力。

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七覺支。甚麼為之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七覺支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學念覺支,依於離,依於無欲,依於滅,而趣於非品。像如是的修學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息覺支、定覺支,修習舍覺支,依於離,依於無欲,依於滅,而趣於非品,這叫做欲斷滅老死的話,當應修學七覺支。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七覺支。甚麼為之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七覺支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學念覺支,依於離,依於無欲,依於滅,而趣於非品。像如是的修學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息覺支、定覺支,修學舍覺支,依於離,依於無欲,依於滅,而趣於非品,這叫做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七覺支。

 

2024-06-23 pm2:00--3.30阿含經導讀

 






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

阿含經-823

 

如無明那樣,行,也是像如是的;如行那樣,識,也是像如是的;如識那樣,名色,也是像如是的;如名色那樣,六處,也是像如是的;如六處那樣,更樂(觸),也是像如是的;如更樂那樣,覺(受),也是像如是的;如覺那樣,愛,也是像如是的;如愛那樣,受(取),也是像如是的;如受(取)那樣,有,也是像如是的;如有那樣,生,也是像如是的。如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念處。甚麼為之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念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觀察內身如身,至於觀察覺(受)如覺(受),觀察心如心,觀察法如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叫做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念處(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等,都是同一道理,以下同。)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而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甚麼為之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五蓋、心穢、慧羸,而觀察內身如身,乃至觀察覺(受)如覺(受),觀察心如心,觀察法如法,這叫做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

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正斷。甚麼為之欲斷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正斷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已生之惡不善之法,為了斷滅它之故,而發欲求方便,而精勤舉心而斷滅它;未生的惡不善之法,為了不生它之故,而發欲求方便,精勤舉心而斷它;未生的善法,為了其生起之故,發欲求方便,精勤舉心而斷(斷惡念,使善心生起);已生起的善法,為了其久住不忘、不退、增長、廣大,修習具足之故,發欲求方便,精勤舉心而斷(斷會阻礙善之法),這叫做欲斷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正斷。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正斷。甚麼為之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正斷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已生之惡不善之法,為斷之故,發欲求方便,精勤舉心而斷;未生的惡不善之法,為不生之故,發欲求方便,精勤舉心而斷;未生的善法,為其生起之故,發欲求方便,精勤舉心而斷;已生的善法,為其久住不忘、不退、增長、廣大,修習具足之故,發欲求方便,精勤舉心而斷,這叫做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正斷。

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學四如意足。甚麼為之欲斷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如意足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所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欲定如意足,成就斷行,依於離,依於無欲,依於滅,而趣於非品。像如是的修習精進定如意足,修習心定如意足,修習思惟定如意足,而成就斷行,依於離,依於無欲,依於滅,而起於非品,這叫做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如意足。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如意足。甚麼為之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如意足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所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欲定如意足,成就斷行,依於離,依於無欲,依於滅,而趣於非品。像如是的修習精進定如意足,修習心定如意足,修習思惟定如意足,而成就斷行,依於離,依於無欲,依於滅,而趣於非品,這叫做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如意足。

2024-06-22 pm2:00--3.30阿含經導讀

 







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阿含經-822

 

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修學八支聖道。甚麼為之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修學八支聖道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學正見,乃至修學正定的八正道。這叫做欲所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學八支聖道。像如是的數(屢)所、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而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八支聖道。甚麼為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學八支聖道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學正見,乃至修學正定之八聖道,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學八支聖道。

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學十種一切處(十遍處)。甚麼為之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學十種一切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乃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第一之地一切處(地大遍一切處),四維上下都不二而無量(觀察地大遍滿於一切處,使無間隙之觀法。以下水、火、風、青色、黃色、赤色、白色、空、識,都同)。像如是的,修習水大遍一切處、火大遍一切處、風大遍一切處、青遍一切處、黃遍一切處、赤遍一切處、白遍一切處、無量空處遍一切處,都同樣的道理。而修習第十之無量識處遍一切處,四維上下都不二而無量,這叫做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十種之遍一切處。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十種之遍一切處。甚麼為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十種之遍一切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第一之地大遍一切處,四維上下都不二而無量。像如是的修習水大遍一切處、火大遍一切處、風大遍一切處、青遍一切處、黃遍一切處、赤遍一切處、白遍一切處、無量空處遍一切處,都同樣的道理。而修習第十之無量識處遍一切處,四維上下都不二而無量,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十種的遍一切處。

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十種無學法((1)正見、(2)正思惟、(3)正語、(4)正業、(5)正命、(6)正精進、(7)正念、(8)正定、(9)正智、(10)正解脫)。甚麼為之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十種無學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無學的正見,乃至修學無學的正智,這叫做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十種無學之法(八正道加正智、正解脫)。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十種無學法。甚麼為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十種無學之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此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蕪學的正見,乃至修習無學的正智,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十種無學之法。

2024-06--20 瑜珈教學

 












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阿含經-821

 

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禪。甚麼為之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禪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行,乃至斷除五蓋、心穢、慧羸。而離欲,離惡不善之法(初禪),乃至得達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這叫做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禪。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如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禪。甚麼為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禪呢?如有時如來出現在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行,乃至斷除五蓋、心穢、慧羸,而離欲,離惡不善之法(初禪),乃至得第四禪成就游止於其中,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禪。

欲斷除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五根。甚麼為之欲斷除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五根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這叫做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五根。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如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五根。甚麼為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根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根。

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力。甚麼為之欲斷除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力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行,乃至斷除五蓋、心穢、慧羸,而修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這叫做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力。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如欲知道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力。甚麼為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力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梆(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力。

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七覺支(能覺了之法,有七種支派分齊,故也為七覺分,也就是覺法分為七種。1.擇法覺支,用智慧觀察諸法時,善能揀擇簡別真偽。2.精進覺支,用心專一,沒有間歇,而行真法。3.喜覺支,心契悟真理,而得歡喜。4.輕安覺支,所謂除覺分,所除身心的粗重,使身心輕利安適。5.分覺支,常明記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6.定覺支,使心住於一境,而不散亂。7.行舍覺支,舍諸妄謬,舍一切法,平心坦懷,更不追憶,是舍之心所)。甚麼為之欲所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七覺支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為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1)念覺支,依於離,依於無欲,依於滅,而起於非品。像如是的修學、(2)擇法覺支、(3)精進覺支、(4)喜覺支、(5)(輕安)覺支、(6)定覺支,也是同樣的道理。而修學(7)舍覺支,依於離,依於無欲,依於滅,而起於非品,這叫做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七覺支。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如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七覺支。甚麼為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學七覺支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學念覺支,依於離,依於無欲,依於滅,而趣於非品,像如是的修學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息(輕安)覺支、定覺支,也是同樣的道理。而修學舍覺支,依於離,依於無欲,依於滅,而趣於非品。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學七覺支。

2024--06-19 肌力教學

 














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

阿含經-820

 

欲斷除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正斷1.斷斷,惡法斷之又斷。2.律儀斷,持戒律、守威儀,不使惡起。3.隨護斷,隨順守護正道,使不退沒,令惡法不起。4.修斷,修作正道,使其增長,而斷除諸惡。)甚麼為之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正斷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已生起的惡不善之法,為了斷此惡法之故,發欲(發心)而求方便,而精勤,而舉心去斷它;未生起的惡不善之法,為了不生此法之故,發欲(發心)而求方便,而精勤,而舉心去斷它;未生起的善法,為了生起之故,發欲(發心)而求方便,而精勤,而舉心去斷它;已生起的善法,為了久住不忘、不退、增長、廣大,修習具足之故,發欲(發心)而求方便,而精勤的舉心去斷它。這叫做欲斷除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正斷(經文之四斷:1.已生惡,令消滅,2.未生惡,令不起,3.未生善,令生,4.已生善,令增長,其義都同)

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如果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正斷。甚麼為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正斷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滅,乃至斷除五蓋、心穢、慧羸。已生之惡不善之法,為斷除之故,發欲而求方便,而精勤舉心去斷它;未生的惡不善之法,為了不生之故,發欲而求方便,而精勤舉心去斷它;未生的善法,為了其生之故,發欲而求方便,而精勤舉心去斷它;已生的善法,為了久住不忘、不退、增長、廣大修習之故,發欲(發心)去求方便,而精勤舉心去斷它。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正斷。

欲斷除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如意足1.欲定,依欲之力,故定引發而起。2.勤定,依勤之力,3.心定,一心專注欲心之力,4.觀定,依觀之力,故是引發而起。通常都為四神足)。甚麼為之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如意足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行,乃至斷除五蓋、心穢、慧羸。修習欲定如意足,而成就斷行,依離,依無欲、依滅,而趣於非品。像如是的修習精進定(勤定)、心定,也是同樣的道理。而修習思惟定(觀定)如意足,而成就斷行,依於離,依於無欲,依於滅,而趣於非品。這叫做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如意足。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如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如意足。甚麼為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如意足呢?如有時如來之出現於世,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行,乃至斷除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欲定如意足,而成就斷行。依於離,依於無欲,依於滅,而趣於非品。像如是的修習精進定、心定,也同樣的道理。而修習思惟定如意足,而成就斷行。依於離;依於無欲,依於滅,而趣於非品。這叫做如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如意足。

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阿含經-819

 

世間為有常的話,就是那些所謂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有愁戚、啼哭、憂苦、懊惱,像如是的,此淳大苦陰之產生。像如是的,世間為無常,世間為有底,世間為無底,命(我)即是身,為命異身異(我與身為異物),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為不終了,如來死後終了不終了,如來亦非終了亦非不終了的話,則所謂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有憂戚、啼哭、憂苦、懊惱,像如是的,此淳大苦陰之產生。

世間為有常之事,我並不一向說此。為甚麼緣故,我不一向說此事呢?因為此乃不是與義相應,並不是與法相應,非為梵行之本,不趣於智,不趣於覺,不趣於涅槃,因此之故,我乃不一向說此事。像如是的,世間為無常,世間為有底(有邊),世間為無底(無邊),命(我)即是身,為命異身異(我與身不相同),如來死後為終了,如來死後為不終了,如來死後為終了不終了,如來死後為非終了亦非不終了,等事,我都不一向說此事。為甚麼緣故,我乃不一向說此事呢?因為這些事並不是與義相應,並不是與法相應,並不是梵行之本,不趣於智,不趣於覺,不趣於涅槃,因此之故,我乃不一向說這些事的。

到底甚麼法,是我一向都在說的呢?下面的這些義,就是我一向所說的:苦、苦之集、苦之滅、苦之滅道跡,就是我一向闡說之法。為甚麼緣故,我乃一向都說這些法呢?因為這是與義相應,是與法相應,是梵行之本,是趣於智、趣於覺、趣於涅槃之故,因此之故,我乃一向闡說此法。如這是不可說的,則不說,可說的,則說。應當要如是而持!應當要如是而學!」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二二二、例經第十一(第五後)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告訴諸比丘:如欲斷無明,別知無明,乃至老死的話,就應修習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十一切處,十無學法。佛陀並詳說各項之義。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化在於舍衛國(舍衛城),住錫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念處。甚麼叫做欲斷無明的話,當應修學四念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乃斷惡,乃至斷五蓋(欲貪、瞋恚、惛眠、掉悔、疑等能覆蓋善心)、心穢、慧羸(無智慧),而觀察內身如身(觀身不淨),至於觀覺(觀受是苦)、心(觀心無常)、法如法(觀法無我),這叫做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像如是的數斷(屢次的斷滅),和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也是同樣的道理。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甚麼為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於世間,為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他為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觀察內身如身,至於觀察覺(受),觀察心,觀察法如法(觀察身為不淨,受的為苦的,心為無常的,諸法為無我-色受想行識等結成之故),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身受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