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之4



經文:
又文殊師利,如來滅後,於末法中欲說是經,應住安樂行。若口宣說、若讀經時,不樂說人及經典過,亦不輕慢諸餘法師,不說他人好惡長短,於聲聞人亦不稱名說其過惡,亦不稱名讚嘆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樂心故,諸有聽者不逆其意。
有所難問,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為解說,令得一切種智。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菩薩常樂,安隱說法,於清淨地,而施床座。
以油塗身,澡浴塵穢,著新淨衣,內外俱淨。.
安處法座,隨問為說,若有比丘,及比丘尼。
諸優婆塞,及優婆夷,國王王子,群臣士民。
以微妙義,和顏為說,若有難問,隨義而答。
因緣譬喻,敷演分別,以是方便,皆使發心。
漸漸增益,入於佛道,除懶惰意,及懈怠想。
離諸憂惱,慈心說法,晝夜常說,無上道教。
以諸因緣,無量譬喻,開示眾生,咸令歡喜。
衣服臥具,飲食醫藥,而於其中,無所希望。
但一心念,說法因緣,願成佛道,令眾亦爾。
是則大利,安樂供養,我滅度後,若有比丘。
能演說斯,妙法華經,心無嫉恚,諸惱障礙。
亦無憂愁,及罵詈者,又無怖畏,加刀杖等。
亦無擯出,安住忍故,智者如是,善修其心。
能住安樂,如我上說,其人功德,千萬億劫。
算數譬喻,說不能盡。
譯文:
其次,文殊師利,在我滅度之後的末法時期中,大菩薩們要演說《妙法蓮華經》,還應安住於第二種安樂法,那就是口中宣說或讀誦《妙法蓮華經》時,不要說他人及其他經典的過失,也不要輕慢其餘的法師,不說他人的好惡長短,對於聲聞乘人不要直呼其名說他的過失,也不要不要直呼其名讚嘆他的優點,同時也不能對他生起怨恨及嫌棄之心,正因為善能修持這樣的安樂心,所以聽法者也就不會有違逆之意,若有人質疑責難,不要以小乘教法來回答,而應以大乘佛法為他們解說,使他們證得一切種智。世尊為了再次宣明此義便又以偈頌說道:
菩薩常樂於安穩地為眾生說法,為此他們應該在清淨之地,安置法床、法坐,沐浴洗淨全身的塵穢。
並以香油塗抹全身,穿上嶄新乾淨的衣服,使里外都十分潔淨。
然後安穩地坐在法座之上,隨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群臣、百姓所問。
和顏悅色地為他們講說精微的妙義,如果有聲聞人質疑責難,則隨順大乘義理以種種的因緣。
譬喻為他們分別開示,用這種方便使他們發起希求大乘之心。
漸漸增益,最終入於無上佛道,從而滅除他們的懶惰之意及懈怠之想。
遠離一切憂悲苦惱,起大慈悲心教化眾生,夜以繼日地演說無上道法。
菩薩以種種的因緣及無量的譬喻為眾生方便開示,使眾生都能法喜充滿。
而菩薩對於衣服、床具、飲食、醫藥的供養,不會有任何的希求。
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說法教化眾生,使自己及眾生都能成就佛道。
這才是得到最大利益的安樂供養,我滅度之後,如果有比丘能夠演說這部《妙法蓮華經》。
而沒有嫉妒瞋恚之心,就不會有諸多的惱亂障礙。
也沒有憂愁的逼迫及責罵之人,更不會遇到刀杖相加之危難。
及擯出眾外之惡事,這都是因為菩薩安住於第二種安樂行法,菩薩善於這樣修攝其心。
就能安穩快樂地說法,所得的功德即使經千萬億劫也不能算盡,用種種的譬喻不能說完。
:
1.宣說法華經可安住於第二種安樂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