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之2



原文:
文殊師利!又菩薩摩訶薩,不應於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為說法,亦不樂見。若入他家,不與小女、處女、寡女等共語,亦復不近五種不男之人,以為親厚。不獨入他家,若有因緣須獨入時,但一心念佛。若為女人說法,不露齒笑,不現胸臆,乃至為法,猶不親厚,況復餘事。不樂畜年少弟子、沙彌小兒,亦不樂與同師。常好坐禪,在於閒處,修攝其心,文殊師利! 是名初親近處。
複次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空,如實相,不顛倒,不動不退不轉,如虛空無所有性,一切語言道斷,不生不出不起,無名無相,實無所有,無量無邊,無礙無障,但以因緣有,從顛倒生故說,常樂觀如是法相,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親近處。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有菩薩,於後惡世,無怖畏心,欲說是經。.
應入行處,及親近處,常離國王,及國王子。.
大臣官長,兇險戲者,及旃陀羅,外道梵志.
亦不親近,增上慢人,貪著小乘,三藏學者。
破戒比丘,名字羅漢,及比丘尼,好戲笑者。
深著五欲,求現滅度,諸優婆夷,皆勿親近.
若是人等,以好心來,到菩薩所,為聞佛道。.
菩薩則以,無所畏心,不懷希望,而為說法。.
譯文:
另外,文殊師利!菩薩不能對誘惑於人,使人產生欲望的女人說法,也不希望見到這種女人。如果到了別人的家中,不能與幼女、處女及寡女說話,也不能親近厚待五種非男之人(生來而無男根之人,男根被割除之人,見女人生妒忌心之同性戀,女變為男之變性人,分不清是男是女之人),避免使人產生誤解。
不能單獨一人到別人家去,如果確實有特殊原因必須單獨進入時,應當一心念佛。如果為女人說法時,不能露出牙齒而笑,更不能露出胸部,即使為了說法也不能親近厚待,更何況是因為其他事情而接近女人呢?
不樂意收留年少弟子及小沙彌,也不樂意與他們一同修學。愛好坐禪,時常於空閒之處攝心(克制財色名食睡等五欲,棄捨貪慾、嗔恚、睡眠、掉悔、疑法等五蓋)靜坐,文殊師利,這就是大菩薩的第一種親近處。
其次,大菩薩如實觀見一切諸法本自空寂的實相,不生顛倒分別妄想(背離無上正覺合於色塵等境,起分別覺觀之妄想即是顛倒),正心如如不動,不退失正覺,不輪轉生死,如同虛空之性一無所有,一切言語無法形容,不生不滅,不出不入,不起不無,沒有名稱可以指代,也沒有形相可以描述,沒有實實在在的所有,但卻無量無邊,無障無礙,一切諸法只是以因緣和合而假有,從顛倒分別心而妄生,因而才能得以宣說,菩薩時常觀察這種真實的法相,這就是大菩薩的第二種親近之處。世尊為了再次宣明此義便又以偈頌說道:
如果有菩薩於將來的五濁惡世中,欲以無所畏懼之心為眾生宣說《妙法蓮華經》。
就應該安住菩薩所行之處及親近之處,遠離國王、王子。大臣、長官、兇殺色情的戲者、屠戶及修學外道之人。
也不能親近未證言證的增上慢人、貪者小乘三藏經典的學者。
不守戒律的比丘、假名的羅漢及好戲笑的比丘尼。
也不能親近深心貪著五欲享樂,而又希求現世獲得滅度的優婆塞、優婆夷,都不要親近。
如果這些人懷著善意,為聽聞無上佛道而來到菩薩處,菩薩則應以無所畏懼之心為他們說法,但不要對他們心存希望。
:
1.一個宣說法華經的修行人,要注意聽經人的心態,層次,尤其女施主更要小心。非男之人易使講經者產生迷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