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日 星期四

阿含經-439

 

佛陀說:「阿難!所謂第六識住,乃為無色的眾生,已度一切無量空處,為無量識處,成就於此識處,而遊止其中,所謂無量識處天。如果有比丘,知道那識住,知道識住之集,知道其滅,知道其味,知道其患,知道其出要如真的話,阿難!這類比丘,是否樂於那識住,計著而欲住於那識住嗎?」回答說:「弗也。」

佛陀說:「所謂第七識住,乃為無色的眾生,已度一切無量識處,為無所有處,成就於此無所有處,而游止於其中,所謂無所有處天。如果有比丘,知道那識住,知道那識住之集,知道其滅,知道其味,知道其患,知道其出要如真的話,阿難!這類比丘,是否會樂於那識住,計著而欲住於那識住嗎?」回答說:「弗也。」

阿難!所謂第一處,就是有色的眾生(色界天),乃無想無覺,所謂無想天是。如果有比丘,知道其處,知道其處之集,知道其滅,知道其味,知道其患,知道其出要如真的話,阿難!這類比丘是否會樂於其處,計著而欲住於其處嗎?」回答說:「弗也。」

佛陀說:「所謂第二處,就是無色界的,已度一切無所有處,而為非想非蕪想處,是成就此非有想非無想處而游止於其中,所謂非有想非無想處天是。如果有比丘,知道其處,知道其處之集,知道其滅,知道其味,知道其患,知道其出要如真的話,阿難!這類比丘是否會樂於其處,而計著而欲住於其處嗎?」回答說:「弗也。」

佛陀說:「阿難!如果有比丘,對於那七識住,以及二處,知如真(如實而知),心不染著那些境地,而得解脫的話,這就叫做比丘阿羅訶(阿羅漢),名為慧解脫。

其次,阿難!有八種解脫。那八種呢?(1)色觀色,就叫做第一解脫(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也就是於內身有色想之貪,為除此貪,而觀外之不淨之青瘀等之色,使貪不起)。又次,(2)內無色想,外觀色,就叫做第二解說(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於內身無色想之貪,雖已除了,而想使其更堅牢,而觀外之不淨的青瘀等之色,而使不起貪。)又次,(3)淨解脫身作證成就遊,就叫做第三解脫(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觀淨色,使貪不起,名叫淨解脫,將此淨解脫於身口證得,具足圓滿,而住於定。)又次,(4)度一切色想,滅除有對之想,不念若干之想,為無量空處,是成就無量空處,而游止於其中,就叫做第四解脫(空無邊處解脫)。

又次,(5)已度一切無量空處,為無量識處,是成就無量識處,而游止於其中(識無邊處解脫)。又次,(6)又度一切無量識處,為無所有處,是成就無所有處,而游止於其中,這叫做第六解脫(無所有處解脫)。又次,(7)已度一切無所有處,為非有想非無想處,是成就非有想非無想處,而游止於其中,就叫做第七解脫(非想非非想處解脫。以上四解脫,因各各能棄捨下地之貪,故名解脫)。又次,(8)已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為知滅解脫,成就身作證,而遊止其中,以及慧覯諸漏盡知,就叫做第八解脫(威受想定解脫身作證具足住。是滅盡定,為厭受想等之心,永住於無心,故名解脫)。

阿難!如果有比丘,對於那七識住,以及二處,能知如真(如實而知),心不染著,而得解脫,以及對於此八解脫,順與逆,都成就身作證,而游止於其中,又以慧而觀,而諸漏已盡的話,這就叫做比丘阿羅訶(阿羅漢),名叫俱解脫。」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尊者阿難,以及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阿含經-438

 

阿難!甚麼為之有二處呢?有色的眾生(色界天),為無想無覺,所謂無想天(色界第四禪的第四天),這叫做第一處。又次,阿難!有無色的眾生(無色界天),為渡一切無所有處,偽非有想非無想處(無色界的第四天),成就於此非想非無想處,而游止於其中,所謂非有想非無想處天,這叫做第二處。

阿難!所謂第一識住,乃為有色相的眾生,有若干的身、若干的想,所謂人,以及欲界天是。如果有比丘,已知道那識住,知道識住之集,知道其滅,知道其味,知道其患,知道其出要如真(如實而知道其出要)的話,阿難!這類比丘,是否會樂於那識住,計著而欲住於那識住嗎?(會執著出生於其地方嗎?)」回答說:「弗也。」

佛陀說:「阿難!所謂第二識住,為有色的眾生,有若干之身,而為一想,所謂初生於梵天,而不夭壽。如果有比丘知道那識住,知道識住之集,知道識住之滅,知道其味,知道其患,知道其出要如真的話,阿難!這類的比丘,是否樂於那識住,計著而要住於那識住嗎?」回答說:「弗也。」

佛陀說:「阿難!所謂第三識住,乃為有色的眾生,一身而有若干之想,所謂晃昱天(光音天)。如果有比丘,知道那識住,知道那識住之集,知道其滅,知道其味,知道其患,知道其出要如真的話,阿難!這類比丘,是否會樂於那識住,計著而欲住於那識住嗎?」回答說:「弗也。」

佛陀說:「阿難!所謂第四識住,乃為有色的眾生,一身、一想,所謂遍淨天。如果有比丘,知道那識住,知道那識住之集,知道其滅,知道其味,知道其患,知道其出要如真的話,阿難!這類比丘,是否會樂住於那識住,計著而欲住於那識住嗎?」回答說:「弗也。」

佛陀說:「阿難!所謂第五識住,是為無色的眾生,而度一切色想,滅除有對之想,不念若干之想,是無量空處(空無邊處),成就於此空處,而遊止其中,所謂無量空處天。如果有比丘,知道那識住,知道那識住之集,知道其滅,知道其味,知道其患,知道其出要如真,阿難!這類比丘,是否樂於那識住,計著而欲住於那識住嗎?」回答說:「弗也。」

2023年2月1日肌力講座

 















2023年2月1日 星期三

阿含經-437

 

阿難!或者又有一種人,以非無量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的話,則他現在乃非無量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其身壞命終之時,也不如是之說,也不如是之見。其有神我如果離開無量色時,也不如是如是而思,也不作如是之念。阿難!像如是的,有一種人,認為非無量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像如是的有一種人,以非無色是神我,而不見執著而執著。

阿難!或者又有一種人,以非少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的話,則他現在乃非少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而在其身壞命終之時,也不如是之說,也不如是而見。其有神我如果離開少無色時,也不如是如是之思,也不如是如是之念。阿難!像如是的,有一種人,以非少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像如是的,有一種人,以非少色是神我,而不見執著而執著。

阿難!或者又有一種人,以非無量的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的話,則他現在乃非無量無色是神我,而施設而施設,而在其身壞命終之時,也不如是之說,也不如是之見。其有神我如果離開無量的無色時,也不如是如是之思,也不作如是之念。阿難!像如是的有一種人,認為非無量的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像如是的有一種人,以非無量的無色是神我,而不見其執著而執著。阿難!這叫做有一種人,以無神我,施設而施設(以無神我為其論而論)。

又次,阿難!有七識住,以及二處。甚麼叫做七識住呢?有色相的眾生,有若干身,有若干之想,所謂人。以及六欲界天是,這叫做第一識住。又次,阿難!有色的眾生,有若干之身,而為一想,所謂梵天初生(初生於梵天),而不夭壽是,這叫做第二識住。又次,阿難!有色的眾生,有一身,而為若干之想,所謂晃昱天(光音天)是,這叫做第三識住。又次,阿難!有色的眾生,有一身,而一想,所謂遍淨天是。這叫做第四識住。又次,阿難!有無色的眾生,度一切的色想,滅除有對之想,不念若干之想,為無量空處(空無邊處),成就於此空處,而遊止其中,所謂無量空處天,這叫做第五識住。又次,阿難!有無色的眾生,度一切無量空處,為無量識處(識無邊處),成就於此識處,而遊止其中,所謂無量識處天,這叫做第六識住。又次,阿難!有無色的眾生,度一切無量識處,為無所有處(無色界第三天),成就於此無所有處,而遊止其中,所謂無所有處天,這叫做第七識住。

2023年1月31日 星期二

阿合經-436

 

阿難!甚麼叫做有一種人,施設為有神我,而施設(立論)呢?」尊者阿難仰白世尊說:「世尊為法之本,世尊為法的主,法乃由世尊而發覺的,唯願世尊闡說!我今聽後,得以廣知其義。」佛陀便告訴他說:「阿難!你要諦聽!聽後要善思念它,我當會為你分別其義。」尊者阿難,乃受教而聽。

佛陀說:「阿難!或者有一種人,以少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立此論為論)。或者又有一種人,以非少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認為無量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立為論)。或者又有一種人,以非少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也非無量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以少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或者又有一種人,以非少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也非無量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也非少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認為無量的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以此論立為其論)。

阿難!如果有一種人,以少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的話(以此論,立為其論的話),他的現在。以少色是神我,而施設而施設(立此為實在之論),則其身壞命終時,也是如是之說,也是如是之見。而有神我如果離開少色時,也是如是如是之思。他定會作如是之念的。阿難!像如是的有一種人,以少色認為是神我。施設而施設。像如是的,有一種人,以少色是神我之見,而執著,而執著不放。

阿難!或者又有一種人,以非少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而以無量色是神我,施托而施設的話,則他現在乃以無量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則其身壞命終之時,也是如是之說,也是如是之見。而有神我如果離開無量色時,也是如是如是之思,他定會作如是之念的。阿難!像如是的有一種人,以無量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立此論為其論)。像如是的以無量色是神我之見,而執著,而執著不放。

阿難!或者又有一種人,以非少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也非無量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以少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的話,則他現在以少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在其身壞命終之時,也如是而說,也如是而見。而其有神我如果離開少無色時,也是如走如是之思,他定會作如是之念。阿難!像如是的,有一種人,以少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像如是的有一種人,以少無色是神我之見,而執著,而執著不放。

阿難!或者又有一種人,以非少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也非無量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也非少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以無量的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的話,則他現在乃以無量的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其身壞命終之時,也如是之說,也如是之見。其有神我,如果離開無量的無色時,也如是如是之思,他定會作如是之念的。阿難!像如是的,有一種人,以無量的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像如是的有一種人,以無量的無色是神我之見,而執著,而執著不放。這叫做有一種人,認為有神我,施設而施設(立此論為其論)。

阿難!甚麼叫做有一種人,認為無神我,施設而施設呢?」尊者阿難白世尊說:「世尊乃為法之本,世尊為法之主,法乃由世尊啟發的,唯願闡說!我現在聽後,得能廣知其義。」佛陀便告訴他說:「阿難!你要諦聽!聽後要善思念它,我當會為你分別其義。」尊者阿難,乃受教而聽。

佛陀說:「阿難!或者有一種人。認為非少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亦認為非無量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也認為非少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也認為非無量的無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以此論為其定論)。

阿難!如果有一人,認為非少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以此論為論)的話,則他現在以非少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其身壞命終之時,也不如是之說,也不如是而見(不以少色為神我)。其有神我如果離少色時,也不如是如是之思,也不作如是之念。阿難!像如是的,有一種人,認為非少色是神我,施設而施設,則像如是的,有一種人,以非少色是神我,而不見其執著而執著。

2023年1月30日 星期一

阿含經-435

 

阿難!如果又有一種人,覺不苦不樂之覺(受不苦不樂之受-捨受)的話,他就在於那個時候,其他的二覺會滅掉,所謂樂覺與苦覺會不起作用。他在於那個時候,唯會覺不苦不樂之覺(唯受不苦不樂之受)。所謂不苦不樂之覺,乃是無常之法,是苦的法,會滅的法。如果不苦不樂之覺會滅而滅掉之時,他,不會作此念麼:不是神我之滅了麼?阿難!那些像如是的無常之法,但離苦與樂。那麼,是否又觀察覺就是神我嗎?」回答說:「弗也。」佛陀乃說:「阿難!因此之故,那些像如是的無常之法,但唯苦與樂,不應又在觀察覺就是神我啊!」

阿難!如果又有一種人,觀察覺不是神我,然而神我乃能覺,觀察神我之法能覺的話,就應當對他說:『你如果無覺的話,則覺,就不可得,就不應說這是我所有。』阿難!他當會再像如是的觀察覺不是神我,然而神我乃能覺,觀察神我之法,為能覺嗎?」回答說:「弗也。」佛陀說:「阿難!因此之故,他不應該像如是的觀察覺為非神我,而神為能覺、見神我之法為能覺。」

阿難!如果又有一種人,觀察覺(受)不是神我,也不見神我能覺,然而神我之法卻能覺,但見神我無所覺(神我之法,也不能受)的話,就應當對他說:『你如果沒有覺,則一切都不能得,神我離開覺的話,就不應有神我之清淨。』阿難!他當會又見覺為非神我,也不見神我為能覺、神我之法為能覺,但見神我為無所覺嗎?」回答說:「弗也。」

佛陀說:「阿難!因此之故,他不應該像如是的見覺為非神我,也不見神我為能覺、神法為能覺,但見神我無所覺啊!這叫做有一種人見有神也。(觀察有神我)。

阿難!甚麼叫做有一種人不見有神耶?」(觀察無神我)。尊者阿難白世尊說:「世尊為法之本,世尊為法的主,法乃由世尊而發覺,唯願世尊闡說!我今聽後,會得廣知其義。」

佛陀便告訴他說:「阿難!你要諦聽!聽後要善思念它,我當會為你分別其義。」尊者阿難,就受教而聽。

佛陀說:「阿難!或者有一種人,不見覺是神(觀察受,不是神我),亦不見神能覺(觀察神我,不能受),然神法能覺(也不說然而神我之法能受),亦不見神無所覺(觀察而知神我乃不是無所受)。他像如是的不見後(觀察而如實而知其一切),就不會受此世間(不執取於世間的一切)。他不受(不執取世間)後,就不會有疲勞(不怖畏)。不疲勞後,便會般涅槃(寂滅)。所謂: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如實而知見)。阿難!這叫做增語,叫做增語而傳說,而傳說可施設為有(有其名目事實可傳承,可定論其事)。像如是而知的話(知如真,也就是如實而知),就不會有所受(無所受,也就是不執取一切,免於輪迴)。

阿難!如果比丘像如是的正解脫的話,這就不再會有:見如來終(觀察如來為有終),見如來不終(見如來為不終),見如來終、不終(觀察如來乃有終不終),見如來亦非終、亦不非不終(觀察如來乃也不是不終,也不是非不終的人),這叫做有一種人,不見有神(觀察沒有神我)。

2023年1月27日 星期五

阿含經-434

 

佛陀說:「阿難!因此之故,當知!此識的因、識的習、識的本、識的緣者,就是所謂此名色。為甚麼呢?因為緣於名色之故,而有了識。阿難!這就是緣於名色而有了識,由是而增語(有了名目),增語而說而傳,傳說可施設而有:所謂識與名色,都共俱(而輪迴流轉)。

阿難!為甚麼有一種人,其見解乃認為有神呢?(神我)」尊者阿難仰白世尊說:「世尊乃為法之本,世尊乃為法之主,法乃由世尊而知見的。唯願闡說!我今聽後,得能廣知其義。」佛陀便告訴他說:「阿難!你要諦聽!聽後要善思念它,我當會為你分別其義。」尊者阿難,就受教而聽。

佛陀說:「阿難!或者有一種人,見覺是神(觀察受就是神我),或者又有一種人,不見覺是神(觀察受不是神我),見神能覺(觀察神我為能受),然神法能覺(而且觀察神我之法,為能受)。或者又有一種人,不見覺是神(觀察受不是神我),亦不見神能覺(也觀察神我不是能受),然神法也不能覺(而且神我之法,也不能受),但見神無所覺(唯觀察神我乃無所受)。

阿難!若有一人,見覺是神者(觀察受就是神我的話),就應當問他而說:你有三覺(三受),所謂樂覺(樂受)、苦覺(苦受)、不苦不樂覺(不苦不樂受-捨受)。你對於此三覺,到底是見何覺是神耶?』(三受中,那一受為神我呢?)阿難!當又對他說:如果覺受樂覺(樂受)時,在那個時候,其他的二覺會滅,也就是苦覺與不苦不樂之覺,並沒作用而滅,當於那個時候,唯有覺樂覺(唯能受樂受)。所謂樂覺,乃是無常之法,是苦的法,會滅的法。如果樂覺由於是會滅之法,而已經滅掉的話,他,不作此念麼:不是神我之滅了麼?

阿難!如果又有一種人,覺苦覺(受苦受)之時,他就在於那個時候,其他的二覺會滅掉,所謂樂覺與不苦不樂之覺會不作用是,在那個時候,唯有覺苦覺而已。所謂苦覺(苦受),乃是無常之法,是苦的法,會滅的法。如果苦覺已滅掉的話,他,不會作此念麼:不是神我之滅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