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6日 星期二

阿含經-116

 梨子繼續開導而說:「陀然!一位族姓子(善男子),可得由於如法、如業、如功德,而得到錢財(以正當的方式得到所需的財物),去尊重奉敬孝養於(1)父母,而行福德之善業,而不造作惡業的。陀然!如果一位族姓子,能如法、如業、如功德去得錢財,去尊重奉敬孝養父母,去行福德之善業,而不造作惡業的話,他便會被父母之所愛念,而父母就會作此言而說:『使你強健,壽考無窮(天會庇佑你長生不老,恒保健康)。為甚麼呢?因為我(指其父母)乃由你的福業之故,能得安隱快樂的啊!』陀然!如果有人極為父母所愛念的話,則其福德會日日增進,終無衰退!

 

陀然!一位族姓子,可得如法、如業、如功德而得到所須的錢財,以便(2)愛念妻子,供給照顧,而行福德的善業,而不作惡業。陀然!如果一位族姓子,能如法、如業、如功德而得錢財,去愛念妻子之所須,去供給照顧,而行福德的善業,而不作惡業的話,他就會被妻子之所尊重,而妻子會作此言:『願您的尊體能強健,壽考能無窮。為甚麼呢?因為我們乃由於您之故,能得安隱快樂的。』陀然!如果有人極受妻子所尊重的話,其福德就會日日增進,終沒有衰退的。

  

陀然!一位族姓子,可得如法、如業、如功德而得到所須的錢財,去(3)悲憨哀傷奴婢,給恤而照顧,而行福德的善業,而不作惡業的。陀然!如果一位族姓子,能如法、如業、如功德去得到所須的錢財,去悲愍哀傷奴婢,給恤照顧,去行福德的善業,而不作惡業的話,他便會被諸奴婢所尊重,奴婢們便會作此言而說:『願令大家(主人)能夠身體強健,壽考無窮。為甚麼呢?因為我們都由大家(主人)之故,得到安隱(此段只言安隱,不說快樂)。』陀然!如果有人極被奴婢所尊重的話,則其福德會日日增進,終沒有衰退。

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

阿含經-115

 於是,舍梨子尊者,過一夜,至於翌日的早晨,乃著衣持鉢,進入王舍城內,依次第去乞食(挨戶去托鉢乞食)。等乞食完畢後,就到了陀然梵志之家。這時,陀然梵志,剛從其家出來,到了泉水之邊,在那裡苦治居民(對一般人都以苛刻的態度)。梵志陀然於此時,遙見舍梨子尊者之來臨,就從座站起,偏袒其右肩所著之衣,叉手(合掌)向舍梨子尊者贊稱而說:「善來!舍梨子!舍梨子您很久不到這裡來過!」。於是,梵志陀然,乃以恭敬的態度扶抱舍梨子,進入家中,為他敷一美好的床座,請舍梨子坐下。尊者舍梨子就坐在其床上。梵志陀然看見舍梨子尊者坐後,就為之執持金澡罐(金制的洗手瓶,先洗手後吃食)恭請尊者舍梨子吃食。尊者舍梨子即說:「止!止!陀然啊!只要心欣喜就夠了。」梵志陀然又再三的請尊者吃食,尊者舍梨子也再三的對梵志陀然說:「止!止!(不要!不要!)陀然啊!只要心喜就足夠的了。」

這時,梵志陀然問說:「舍梨子!為甚麼到這裡來,卻不肯納受我供養的食物呢?」回答說:「陀然!你不用功精進,都冒犯禁戒,有時依靠國王之威勢,去欺誑梵志、居士,有時乃依仗梵志,居士而欺誑國王。」梵志陀然回答而說:「舍梨子啊!你當知道!我現在乃在家的身份,是以家業為事。故我應當自求生活之安隱,也得須供養父母,也要照顧妻子,也需供給奴婢(使用人),更應獻納王租(繳納稅金)。同時,也要祠祀諸天神,祭喂先祖(把酒灑在地上祭奠),王,為了祀天,為了祭先祖,為了奉事沙門、梵志之故,而去作惡業。由於行惡業之故,其身壞命終之時,乃趣至於惡處,而轉生於地獄之中。生地獄後,就被獄卒執捉,而受極苦之刑治時,他就向獄卒作此語而說:『獄卒!當知!你千萬不可苦治我。為甚麼呢?因為我乃為了奉獻國王,為了祀天,為了祭先祖,為了奉事沙門、梵志之故,才會作這些惡業的。』到底如何呢?陀然!那一個人是否講這些話,就能從地獄的獄卒之手中脫出其刑治嗎?」回答說:「不可能的。」

2021年7月2日 星期五

阿含經-114

 二十七、梵志陀然經第七(初一日誦)

  :本經敘述尊者舍梨子教化未出家時的友人,名叫陀然的梵志。舍梨子在舍衛國時,聞舊友梵志陀然在王舍城怠於道業,耽於邪惡,乃去詰問。並告訴他:為父母,或為他人而行惡,是不能脫離墮入地獄之苦,應當如法、如業、如功德,而得錢財,而行福業,不可作惡業。陀然終於自皈依三寶,而為優婆塞。後來陀然病篤,尊者聞後,就馳赴慰問。尊者知道陀然憧憬於梵天之心,乃為之說『四梵室』,至梵天共住之道。陀然修習後,命終而得生梵天。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於王舍城,住在於竹林迦蘭哆園(竹林精舍),和大比丘眾俱在那裡,共受夏坐(結夏安居)。那時,尊者舍梨子,住在於舍衛國,也正在受夏坐。

這時,有一位比丘,在王舍城受夏坐完畢,經過這三個月後,將衣服補治完了,就攝衣持鉢。從王舍城,到了舍衛國來,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那一位比丘,就往詣尊者舍梨子之處,到後,稽首禮足,然後退坐在一邊。

尊者舍梨子問那位比丘說:「賢者!你從甚麼地方來的?在甚麼地方受夏坐的呢?」那一位比丘回答說:「尊者舍梨子!我乃從王舍城來的,是在王舍城受夏坐的。」


舍梨子又問:「(1)賢者!世尊在王舍城受夏坐,其聖體康強,安隱快樂而無病,起居又輕便,氣力也如常嗎?」比丘回答說:「如是!尊者舍梨子!世尊在於王舍城受夏坐,聖體康強,要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啊!」

舍梨子又問:「(2)賢者!諸位比丘眾,以及比丘尼眾,在王舍城受夏坐時,都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都常欲見佛,樂聞佛法嗎?」回答說:「如是!尊者舍梨子!比丘眾和比丘尼眾們,住在於王舍城而受夏坐,聖體都康強,都安快無病,起居也輕便,氣力均如常,都常常欲拜見佛陀,願樂聞法。」


舍梨子又問:「(3)賢者!諸優婆塞眾,和優婆夷眾,住在於王舍城時,他們的身體都康強,都安快無病,起居都輕便,氣力也如常,而常常欲拜見佛陀,願樂聞法嗎?」回答說:「如是!舍梨子!諸優婆塞眾,和優婆夷眾,住在於王舍城,身體都康強,都安快無病,起居也輕便,氣力也如常,而都欲常常拜見佛陀,盡樂聞法。」


舍梨子又問:「(4)賢者!若干的異學沙門、梵志,住在於王舍城,而受夏坐的人,他們的身體都康強,都安快無病,起居也輕便,氣力也如常,都欲常常拜見佛陀,樂聞佛法嗎?」回答說:「尊者舍梨子!若干的異學沙門、梵志,住在於王舍城,而受夏坐的,身體都康強,都安快無病,起居都輕快,氣力都如常,都欲常常拜見佛陀,盡樂聞法。」


舍梨子又問:「(5)賢者!在王舍城裡,有一位梵志,名叫陀然,是我昔舊(從前)未出家時的好友,賢者你認識他嗎?」回答說:「我認識他。」

又問:「賢者!梵志陀然住在王舍城,其身體是否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欲常常拜見佛陀,樂聞佛法嗎?」

回答說:「尊者舍梨子!梵志陀然住在於王舍城,身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然而卻不欲拜見佛陀,不樂聞佛法。為甚麼呢?尊者舍梨子!因為梵志陀然這一個人,乃不精進,都犯禁戒。他有時依傍於國王,而欺誑梵志與居士,有時卻依恃梵志居士,欺誑國王」。尊者舍梨子聽到此事後,乃在於舍衛國之夏坐受完訖,經過其三個月時,即補治衣服,一切完緒後,就攝衣持鉢,從舍衛國,往諸於王舍域,住在於竹林迦蘭哆園。

2021年7月1日 星期四

阿含經-113

 (12)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應當要學習而共論息解脫(寂靜解脫),而離開色界定,以及無色界之定。為甚麼呢?諸位賢者們!因為無事的比丘欲行無事時,或者會有人來問起息解脫,問起離開色界,至於無色界之定。諸位賢者們!如果無事的比丘,欲行無事,而不知回答息解脫,回答離開色界定,至於無色界定的話,就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裡是行無事呢?為甚麼呢?因為這位賢者無事,欲行於無事,卻不知回答息解脫,回答離開色界之定,至於無色界之定。」如到了大眾當中,也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應當要學習而共論息解脫,共論離色界之定,乃至無色界之定。

(13)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應當要學習而共論漏盡智通。為甚麼呢?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行於無事時,或者會有人來問漏盡智通之法。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而不知回答漏盡智通的話,就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裡是行無事的人呢?為甚麼呢?因為這位賢者無事,行於無事時,卻不知回答漏盡智通。』如到了眾中時,也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的。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無事的話,就應學習而共論漏盡智通。」

這時,尊者大目犍連,也在於大眾當中,尊者大目犍連白舍梨子說:「尊者舍梨子!你所說的,唯為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應當要學習如是之法,而不是說人間的比丘吧?」(此法適於無事,也就是住在於森林之行者,而在於人間,也就是在村裡往來居住的比丘,就不一定要學習嗎?)

尊者舍梨子回答說:「尊者大目犍連!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的話,尚且應學如是之法,何況又是人間比丘呢?」(當然更應學習如是之法)。

像如是的,二位尊者,更相稱說後,都讚歎善哉!聽聞所說之法後,從座起而去。

攝頌如下:

敬重無調笑 不畜生論傲 護根食知足 精進正念智

知時亦善坐 論律阿毘曇 及說息解脫 漏盡通亦然

(1)應敬重而隨順,(2)無調笑,以及不躁擾,(3)不談論卑劣如畜生之論,(4)不憍傲而少言說,(5)護持諸根,(6)食知止足,而不貪,(7)精進而不懈怠,(8)學正念及正智,(9)知時而乞食,(10)善擇坐位,(11)共論律、阿毘曇,以及(12)共論息解脫〔寂靜解脫〕,離色至無色定,(13)共論漏盡通也是同樣的道理。)

  

2021年6月30日 星期三

阿含經-112

 8)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的話,就應當要學習正念,以及正智。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並不多於正念,也無正智的話,就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裡是行無事的人呢?為甚麼呢?因為這位賢者無事,欲行於無事時,多無正念,以及沒有正智』。如到了大眾當中時,也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就應當要學習正念,以及正智。

(9)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應當要學習知時,以及善時。如不過於早進入村內去行乞食,也不過於太晚而出去。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如太早入於村邑去行乞食,又晚出的話,就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裡是行甚麼無事呢?為甚麼呢?因為這位賢者無事,欲行於無事,卻太早入村邑去行乞食,而又很晚出來。』如到了大眾當中的話,就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無事時,應當學習知時,以及善時。


(10)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應當要學習知坐,以及善擇坐位。不要逼走長老的坐位(十夏以上的比丘,不可以侵犯其座位),不要訶責小比丘(不逐出小比丘)。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如果逼走長老之坐,或訶責小比丘的話,就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裡是行無事呢?為甚麼呢?因為這位賢者無事,欲行於無事,而逼走長老之坐,或者會訶責小比丘。』如到了大眾當中時,也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因此之故,諸位比丘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應當要學習知坐,以及取於善坐。


(11)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之時,應當要學習共同談論律儀,以及阿毘曇(指哲學的之法)。為甚麼呢?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或者有人會來問律,問阿毘曇等事。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如果不知回答律,以及阿毘曇的話,就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裡是行無事呢?為甚麼呢?這位賢者無事,欲行於無事時,卻不知回答律,以及阿毘曇。』如到了大眾當中時,也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應當要學習共論律戒與阿毘曇。

2021年6月29日 星期二

阿含經-111

 (3)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應當要學習不是畜生之論(不耽於如畜生類的談話)。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而卻多耽於畜生論的話,就會致於被比丘們訶數詰責:『這位賢者無事,甚麼叫做無事呢?為甚麼呢?因為這位賢者無事,欲行於無事,卻多談畜生論。』如到了大眾當中時,也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的話,應當要學不談有關於畜生之論。

(4)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應當要學習不憍傲,以及少言說。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而多行憍傲,多言說的話,就會致於被比丘們訶數詰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裡為之行無事的人呢?為甚麼呢?因為這位賢者無事,欲行於無事,卻多行憍傲,以及多言說。』如到了大眾當中時,也會致於被比丘們訶數詰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的話,應當要學習不憍傲,以及少言說。


(5)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的話。應當要學習防護諸根。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無事,但是卻多不防護諸根的話,就會致於被比丘們訶數詰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裡叫做行無事呢?為甚麼呢?因為這位賢者無事,欲行於無事,卻多不防護諸根。』如到了大眾當中時,也會致於被比丘們訶數詰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的話,就應當學習防護諸根。


(6)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時,應當要學習食知止足(對於飲食物應攝持而知足)。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而貪餘多之食,而不知足的話。就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裡叫做行於無事呢?為甚麼呢?因為這位賢者無事,欲行於無事,卻會貪餘多之食,而不知止足。』如到了大眾當中,也會致於被比丘們訶數詰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之時,應當要學習食知止足(節制飲食,只為肉體不衰。不為貪求飲食)。


(7)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無事時。應當要學習精進,而不懈怠。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而卻多不精進而懈怠的話,就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裡是行於無事的人呢?為甚麼呢?因為這位賢者無事,欲行無事,卻多不精進,反而是懈怠。』如到大眾當中時,也會致於被比丘們訶數詰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的話,應當要學習精進,而不懈怠。

 

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阿含經-110

 中阿含經卷第六

 

二十六、瞿尼師經第六(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瞿尼師比丘在無事室調笑憍慢,心如獼猴。尊者舍利弗告訴諸比丘:無事(住森林,閒靜處)的比丘,應學(1)敬重而隨順觀。(2)不調笑及不躁擾。(3)不談卑劣的言論。回不憍傲而少言說。(5)護持諸根。(6)食知止足而不貪。(7)精進而不懈怠。(8)學正念及正智。(9)知時而行乞食。(10)善擇坐位。(11)共論律阿毘曇。(12)共論寂靜解脫,離色至無色定。(13)共論漏盡智通。不但學住森林寂靜行的比丘應如是而學,就是人間聚落的行者更應像如是的學習。

  

結集者的我們所聽到的就是如是: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王舍城,住在於竹林迦蘭哆園(竹林精舍。迦蘭陀譯為栗鼠飼養所)。

那時,瞿尼師比丘,也遊行於王舍城,而在於無事室裡調笑、憍傲、躁擾,致於喜而忘掉自己的身份,其心有如獼猴之不定。瞿尼師比丘為了少緣之故,到了王舍城。這時,尊者舍梨子,和諸比丘們俱在,大家吃中食後,由於小事故,都集在於講堂。瞿尼師比丘在王舍城所應作的都作完後,也往詣講堂。


尊者舍梨子遙見瞿尼師來後,由於瞿尼師所引起的事緣,而告訴諸比丘們說:「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住於閑林中,和遊行於人間的比丘不同),行於無事(修行寂靜法)時,應當要學習敬重於修習梵行之人,而觀察於隨順。諸位賢者們!如無事的比丘,行於無事,而多不敬重於修習梵行的人,不觀察於隨順的話,就會致於被比丘訶數詰責:『這位賢者,雖為無事的比丘,怎麼不行無事呢?為甚麼呢?因為這位賢者無事,所謂欲行於無事,然而卻多不敬重,不觀察於隨順!』如到了大眾當中,也致於被比丘們訶數詰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就應當學習敬重修習梵行的人,應觀察而隨順。


(2)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的話,就應當學習不調笑,不躁擾。諸位賢者們!如果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而多行調笑,而躁擾的話,就會致於被比丘們訶數詰責:『這位賢者無事,那裡是行於無事呢?為甚麼呢?因為這位賢者無事,欲行於無事,卻反而會多行調笑,以及多行躁擾。』如到了大眾當中時,也會致於被比丘們所訶數詰責。因此之故,諸位賢者們!無事的比丘,欲行於無事的話,應當要學習不調笑,能令不躁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