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9日 星期五

阿含經-55

 佛陀垂告而說:「像如是的,伽彌尼!那些男女們,懈怠而不精進,而行惡法,而成就十種不善的業道,所謂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若為眾人各各叉手而向其稱歎求索而說:因此。緣此(由此因緣),身壞命終之後,得以往生而至於善處,而生於天上界,是不會有的事。為甚麼呢?因為所謂此十種不善的業道,乃為是黑的(惡業),是會有黑報(惡報),自然是轉趣於下地,必定會至於惡處的。

伽彌尼!你的意見如何呢?如村邑中,或者有男、女,都精進勤修,而行妙法,成就十善的業道,所謂離殺生、斷殺生,離不與取、離邪淫、離妄言,……乃至離邪見、斷邪見,而得正見。這些人命終之時,如眾人來,各各叉手,而向他們稱歎求索,而作如是之語說:『你們這些男女們!都精進勤修,而行妙法,而成就十善業道,而離殺生、斷殺生、離不與取、離邪淫、離妄言,……乃至離開邪見,斷除邪見,而得正見。你們因此、緣此(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後,當至於惡處,會生於地獄之中。』伽彌尼!你的意見如何呢?那些男女們,精進勤修,而行妙法,而成就十善業道,離開殺生、斷除殺生、離開不與取、離開邪淫、離開妄言,……乃至離開邪見,斷除邪見而得正見。像這類人,是否為眾人各各叉手而向其稱歎求索中因此、緣此(由此因緣),身壞命終之後,會得轉生而至於惡處,而生於地獄之中嗎?」伽彌尼回答說:「不也!世尊!」


世尊稱歎而說:「善哉!伽彌尼!為甚麼呢?伽彌尼!那些善男信女人等,精進勤修,而行妙法,而成就十善業道,而離殺、斷殺、離不與取、離邪淫、離妄言,……乃至離開邪見,斷除邪見,而得正見。這種人若為眾人各各叉手,向其稱歎求索,因此、緣此(由於此因緣),其身壞命終之後,說他會得往生於惡處,生在於地獄中,是不會有此道理的。為甚麼呢?伽彌尼!因為此十善業道,乃為是白,而有白報,自然的會升上,會必至於善處。伽彌尼!猶如離開此村邑不遠之處,有很深的水淵。在那裡有人用裝酥油之瓶投入在水中而破碎,其滓瓦即沉下,而酥油印浮起來那樣。(待續)

2021年4月8日 星期四

阿含經-54

 十七、伽彌尼經第七(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為伽彌尼天子講說黑白的果報。如行不善業的人,為之黑,而有黑報,身壞命終之後,自然會趣下,必至於惡處。如行十善業的人,就為之白,而有白報,命終之後,自然會升上,必至於善處。並以石、油之一沉一浮來譬喻。又說八支聖道為圍觀、升進、善處之道。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化在於那難陀園(位於中印度摩揭陀國內,王舍城之北),住在於牆村的捺林。

那時,阿私羅天,有子,名叫伽彌尼。其色像為巍巍而光耀煒曄。在夜間,將向於旦時(後夜),往詣於佛所,到後,稽首佛足,然後退坐在一邊。

 阿私羅天之子伽彌尼白佛而說:「世尊!梵志們!自我貢高。奉事於若干的天神。曾經說:如果眾生命終的話,他必定能使其自在的往來於善處,而轉生於天上界。世尊為法之主,唯願世尊您,能使臨終的眾生,都得往生而至於天中!」


世尊告訴他說:「伽彌尼!我現在問你,你就隨你所瞭解的來回答我。伽彌尼!你的意見如何呢?如村邑裡,不管是男人,或者是女人,懈怠而不精進,所行所作的為惡法,而成就十種不善之業道。所謂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這種人如果命終之時,若有眾人來到其處,各人都叉手(合掌),向他稱歎而求索,而作如是之語說:『你們這些男女們!都懈怠不精進,而行惡法,成就十種不善的業道,所謂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你們因此、緣此(由於這種因緣),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往生而至於善處,乃會往生於天上界。』像如是的,伽彌尼!那些男女們,懈怠不精進,而行惡法,而成就十種不善的業道,所謂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這樣的人是否會為眾人各各叉手(合掌),向他稱歎求索,而說他們因此、緣此(由於此因緣),身壞命終之後,會得轉生而至於善處,而生在天上界嗎?」伽彌尼回答說:「不也!世尊!」

世尊稱歎說:「善哉!伽彌尼!為甚麼呢?那些男女們,懈怠不精進,而行惡法,成就十種不善的業道,所謂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像這些人如果說會被眾人各各叉手向其稱歎求索,而說因此、緣此(由於此因緣),身壞命終之後,得以往生至於善處,乃會生到天上界,是不會有的事。伽彌尼:猶如離開此村不遠之處,有深的水淵,在那邊有人用大而重的石頭,擲著於水中,若眾人來,各各都叉手,向它稱歎求索,而作如是之語:『願石頭浮出』。伽彌尼!你的意見如何呢?此大而重的石頭,是否為眾人各各叉手向其稱歎求索,而因此、緣此(由於此因緣),當會浮出來嗎?」伽彌尼回答說:「不也!世尊!」

2021年4月7日 星期三

阿含經-53

 又次,伽藍族的人們!如果有所作業時,必定不會作惡業,我已不會念惡。為甚麼呢?因為自己不作惡業,苦報會從那裡生出來呢?像如是的,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其心已無結無怨,無恚無諍,這叫做得第三種的安隱的住處。

又次,伽藍族的人們!如果有所作業時,必定不會作惡業,我已不犯世間之怖畏與不怖畏,都常當慈愍一切世間,我的心不會與眾生共諍,沒有濁而歡悅。像如是的,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們,其心已無結無怨,無恚無諍,這叫做得第四種之安隱的住處。像如是的,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其心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這叫做得四種安隱的住處。」


伽藍族的人們仰白世尊說:「是的!瞿曇!多聞的聖弟子之心,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而得四種安隱的住處。那四種呢?


(1)認為有此世與他世,有善惡的業報,我得此正見相應之業,都受持具足,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往生而至於善處,也就是往生於天上。像如是的,瞿曇!多聞的聖弟子,其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叫做第一種安隱的住處。


(2)又次,瞿曇!如有人認為無此世與他世,和沒有善惡的業報,而我乃在於現法當中,並不會由於此種論說而被其所毀,我乃唯為有正智的人所稱譽,那些精進之人,正見的人都說其為有的。像如是的,瞿曇!多聞的聖弟子,其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叫做得第二種安隱的住處。


(3)又次,瞿曇!如有所作時,必定不會作惡業,我已不會念惡。為甚麼呢?因為自己不作惡業,苦報怎麼會生出來呢?像如是的,瞿曇!多聞的聖弟子,其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叫做得第三種安隱的住處。


(4)又次,瞿曇!如果有所作時,必定不會作惡業,我不犯世間的恐畏,和不怖畏等事。都常當慈愍一切的世間,我的心不會與眾生共諍,已無濁,而歡悅。像如是的,瞿曇!多聞的聖弟子,其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叫做得第四種安隱的住處。像如是的,瞿曇!多聞的聖弟子,其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叫做得四種安隱的住處。瞿曇!我已知道了,善逝!我已瞭解了。世尊!我們盡形壽自皈依佛、法,和比丘眾,唯願世尊授受我們為優婆塞!從今天起,終身自皈依三寶,乃至命盡。」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一切伽藍族的人,和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阿含經-52

 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都離開瞋恚,斷除瞋恚,有慚有愧,有慈悲心,而饒益一切的眾生,乃至於蜫蟲之類。他們對於瞋恚,已淨除其心。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都離開邪見,斷除邪見,行持正見而不類倒,如是而見。如是而說:有佈施,有齋食的功德,也有咒說的功德,並有善惡業的果報。有此世間,也有他世間,有父有母之實存,世間有真人往生而至於善處,都善去、善向於此世。他世。都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他們對於邪見,已淨除其心。

像如是的,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已成就身的淨業,成就口、意的淨業,離開瞋恚,離開其諍,除去睡眠,沒有掉舉、貢高,而斷疑惑、度憍慢,正念正智,而沒有愚癡。其心已與慈俱,而遍滿於一方,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像如是的推進而遍滿於二三四方,四維上下,而普周於一切,其心已與慈俱,而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為廣大而無量的善修,而遍滿於一切世間,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像如是的,其心與悲、喜俱,其心與舍俱,都同樣,都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為廣大而無量的善修,遍滿於一切世間,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


像如是的,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其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便得四種安隱的住處。那四種呢?有此世間與他世間,有善惡業的果報。我得此正見相應之業,而受持具足,身壞命終之後,必定往生而至於善處,也就是會轉生於天上界。像如是的,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其人無結無怨,無恚無諍,這叫做得第一種之安穩住處。


又次,伽藍族的人們!如人說沒有此世,沒有他世,沒有善惡之報等事。雖然如是,但是我乃在於現法中,並不是由於此故,而會被人所毀,唯為有正智的人所稱譽,有精進之人,有正見的人,也會說其為有(他們有如實而知,如實而見的智慧,故知道有善惡業報)。像如是的,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其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這叫做得第二種的安隱的住處。

 

2021年4月5日 星期一

阿含經-51

 世尊告訴他們說:「伽藍族的人們!你們不可生起疑惑,為甚麼呢?因為有疑惑便會生猶豫。伽藍族們!你們自己並沒有淨智,才會疑惑為有後世呢?沒有後世呢?伽藍族的人們!你們也是由於沒有淨智,而疑惑所作的為有罪嗎?所作的為無罪嗎?伽藍族們!應當要知道!諸業有三種的因習本有。那三種呢?伽藍族的人們!所謂貪,就是諸業的因習本有。伽藍族的人們!如果有貪的話,就會被貪所覆蓋,內心就不會厭足,或者會殺生,或者不與而去偷取,或者會行邪淫,或者知道而說妄言,或者會飲酒亂性。伽藍族的人們!愚癡的人為愚癡所覆蓋,內心就不厭足,或者會殺生,或者會不與而取,或者會行邪淫,或者知道而說妄言,或者會飲酒亂性。

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乃離開殺生,斷除殺生,都棄舍刀杖,有慚有愧,有慈悲心,而會饒益一切,乃至蜫蟲之類。他對於殺生的問題,已淨除其心。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乃離開不與而偷取之事。已斷不與而偷取之事,人家給與他,才會去取,樂於他人給與才會去取之事。都常好佈施,歡喜而不悋惜,不希望人家之報答。他對於不與而偷取(偷盜)之事,已經淨除其心(作徹底的解決,永不會犯)。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乃離開非梵行,已斷滅非梵行,都勤修梵行,精勤而妙行,清淨而無垢穢,而離欲斷淫。他對於非梵行,都淨除其心。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乃離開妄言,斷除妄言,所說的都是真諦之言,都喜樂真諦,安住於真諦而不移動,一切都可信,並不會欺誑世間。他對於妄言,已淨除其心的了。


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乃離開兩舌,斷除兩舌,行不兩舌之言,不會破壞他人。不會聽此而對彼說,而欲破壞此人。不會聽彼,而向此說,而欲破壞彼人。如欲離的,就使其和合,和合的話,就會歡喜。不會造群結黨,不喜樂群黨,不稱歎群黨,他對於兩舌之事,已淨除其心。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乃離開粗言,斯除粗言。如果有所言,其辭氣為粗獷,為惡聲逆耳之言,是眾所不喜,眾所不愛,會使他人苦惱,使人不得安定的事,都已斷除如此之言。如果有所言說的,都是清和柔潤,都是順耳入心,可喜可愛,使他人能安樂,言聲具了,而不使人怖畏,都能使他人得到安定,都說如是之語:他對於粗言,已淨除其心了。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乃離開綺語,斷除綺語,都是適時而說,說真實之說,說合於法之說,合於義之說,止息之說(合於律之說)。都喜樂止息之說。事,都順於時,而得宜,都是善教善訶。他對於綺語,已經淨除其心了。


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都離開貪伺(離開貪欲伺求他人的一切),斷除貪伺,心不懷諍。看見他人的財物,以及諸生活之具,都不起貪伺,不會欲使其被我所得。他對於貪伺之事,已經淨除其心了。

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

阿含經-50

十六、伽藍經第六(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遊化在於羇舍子村的伽藍,伽藍人聽佛的盛名,多來見佛。佛為之說法而說:凡夫由貪瞋癡,因習本有,心不厭足,故作十惡業。聖弟子則當離十惡,而行十善,而修四無量心,得四安隱的住處。聽佛說後,大家都皈依三寶。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化在於伽藍園(伽藍族人之園,位於拘薩羅國中),和諸大比丘眾,都俱在,而俱至於羇舍子(村),而住於羇舍子村的村北之尸攝惒(譯為堅實,為樹名)林中。


那時,羇舍子村的伽藍人,聽聞沙門瞿曇,這位釋種之子,捨棄其釋氏之宗族(釋迦種族),而出家學道,遊化在於伽藍園,和大比丘眾一同來到此羇舍子,現在正住在於羇舍子村的村北,尸攝惒林裡面。那位沙門瞿曇有很大的名稱,乃周聞於十方。沙門瞿曇為如來、無所著(應供)、等正覺(正徧知)、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世尊)。


他對於此世間的天,以及魔、梵、沙門、梵志們,由人而至於天,都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他如有所說法時,則初也善,中也善,竟(後)也善(從頭到尾都是善言善語)。


有義、有文,而具足清淨,而顯現梵行。如果看到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時,能尊重禮拜。供養承事的話,就能快得善利。因此,我們應該共往去拜見沙門瞿曇,去禮事供養他。


羇舍子村的伽藍族人聽後,都各和自己相等類的眷屬相隨,而從羇舍子村出發,向北而行至於尸攝惒林內,都欲拜見世尊,都欲禮事供養世尊。


大家往詣佛處後,那些伽藍族人,有的則稽首佛足,然後乃退坐在一邊。有的則向佛行問訊禮,然後退坐在一邊。有的則又手(合掌)向佛,然後退坐在一邊。有的則遙見佛後,就默然而坐在於一邊。那個時候,諸伽藍族人各坐定後,佛陀就為他們說法,而勸發他們的菩提心,使他們渴仰而成就歡喜。


佛陀以無量的方便,為他們說法,勸發他們,使他們渴仰,而成就歡喜後,就默然而住。


這時,伽藍族人,在佛陀為他們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後,就各從座起,偏袒他們所著之衣(偏袒右肩),都叉手向佛,白世尊說:「瞿曇!有一種沙門梵志,來詣伽藍園,但是卻自己稱歎自己之所知所見,而呰毀他人的所知所見。


瞿曇!又有一種沙門梵志來詣伽藍園,也自己稱歎自己之所知所見,而呰毀他人的所知所見。瞿曇!我們聽後,便生疑惑。這些沙門梵志到底是那一種人為實在?那一種人為虛妄呢?」(待續)

  

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

阿含經-49

 (3)甚麼叫做意之故意所作之三業,為不善,而會與其苦果,而會受苦報呢?

第一叫做貪。伺見他人的財物,以及諸生活所需之具,都常伺求望,欲使其為我自己所得。

第二叫做嫉恚。心內懷著憎嫉,而作此念:那些眾生,應殺害,應帶縛,應收押,應免除,應逐擯而出,就是欲使他人受無量之苦。

第三叫做邪見。所見的都是巔倒是非。都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世間並沒有所謂佈施,也沒有齋戒,沒有呪說,沒有善惡業,沒有善惡業之報,沒有此世與彼世(死後之轉生的世間),無父無母。世間並沒有真人往生至於善處,也沒有善去、善向於此世與彼世(他世);也沒有所謂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而游止於其境地的。這叫做意之故意所作之三業。是不善而會與其苦果,而會受其苦報的。

多聞的聖弟子,應該捨棄身之不善之業,要修身的善業。也應捨棄口與意之不善之業,而修口意之善業。那些多聞的聖弟子,像如是的具足精進戒德,成就其身的淨業,成就口與意之淨業,而離開瞋恚,離開邪諍,除去睡眠,而沒有掉舉(沒有精神昂奮,不得安靜),沒有貢高,而斷疑、度慢,而正念正智,沒有愚癡。其心和慈俱,而遍滿於一方,而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

像如是的遍滿於二、三、四方,四維與上下,普用於一切,其心都與慈俱。而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為廣而甚為大。這樣的無量之善修,而遍滿於一切世間,而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他作此念:我本來的此心量少(狹),而不善修。我現在此心,為無量,而善修。多聞的聖弟子,其心就是如此的無量而善修。如果本來被惡智識所惑,而為放逸之行,而作不善之業的話,他就不能再跟之而去,不能再穢汙他,不會再相隨於他。」


佛陀並垂問而說:「如果有幼小的童男、童女一出生後,其性便能行持慈心解脫的話,則在於後時,這種人的身口意是否會再作不善之業嗎?」比丘們回答說:「弗也!世尊!」

佛陀同時為他們加以解釋其原因而說:「為甚麼呢?因為自不作惡業的話,則惡業有甚麼因由可以產生呢?因此,不論是在家,是出家,是男、是女,都應當常於勤修慈心解脫。如果那些在家、出家的男女,都修習慈心解脫的話,就不會持此身往生而至於他世,唯隨著其心,而離開這裡。比丘應作此念:我本來為放逸,而作不善之業,這一切的一切,可在於現在受報,終不在於後世而受。

如果像如是而行慈心解脫,而無量,而善修的話,必定會得阿那含(不還果,三果阿羅漢),或者又會上得(向上得。所謂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是)。

像如是的,悲和喜之心,與舍都俱(連上之慈。為之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而無量善修,而遍滿於一切世間,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他乃作此念:我本來心量很少(狹),並不善修,而我現在的此心,乃為無量善修。多聞的聖弟子們,其應如是的無量善修。如果本來由於惡知識,而為放逸之行,而作不善之業,然而他不能再將其引誘而去,已經不能再穢汙他,不再會相隨他。」

佛陀並垂問而說:「如果有幼少的童男、童女,出生以來便能行舍心解脫。這種人在於後時,其身口意是否又會一再的作不善之業嗎?」比丘們回答說:「不也!世尊!」


名佛陀同時也解釋其原因而說:「為甚麼呢?因為自己不作惡業,惡業會從甚麼地方生起呢?(無由得生起)。因此之故,不管是男,是女,是在家。是出家,都應常於勤修舍心解脫。如果那些男女、在家、出家的人,如修舍心解脫的話,就不持此身,而往生於他世,唯會隨心而離開這裡。比丘們!應作此念:我本來由於放逸,而作的不善之業,這一切的一切,現在可以受報,終不會遺留至於後世。如有像如是的行持舍心解脫,而無量,而善修的話,必定會得阿那含果(不還果)。或者又會上得(得阿那含以上之果,如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是)。」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後,都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