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4日 星期日

般若金剛經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
佛再進一步的說:「須菩提!若有人隨便在什麼地方,演講此經,甚而至少只說四句偈、四句等,使那些聽到說經的人,消除妄念。應該知道遇到說此經的處所是十分難得的,一切世間的天、人、鬼神等對於此處,皆應恭敬供養,作禮散花,如供養佛的塔廟一般。何況是那種人能完全受持讀誦般若經典,當然是格外值得尊敬了。須菩提!你可知這種人就是成就世上第一希有的無上菩提法。因般若能趨於無上菩提,世間沒有一法可與般若相比的,正因為如此,所以若是般若經典所在之處,即如有佛在,可以說得與佛弟子三寶同居,亦要宛如對佛弟子一樣的尊重。」

 :
1.隨說是經:修行者能悟金剛經而隨處為人演說,該地區
             之一切無形之靈都會恭敬。
2.乃至四句偈等:表少許話而能使聽者明白。
3.如佛塔廟:功德比美建塔或建廟。
4.當知是人:已悟而為他人演說之人。
5.成就:圓滿具足。
6.第一:為成就報身之法。
7.若是經典所在處:已開悟修行人所受持讀誦之金剛經
               本放置之處。



          (下篇10日PO)

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般若金剛經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所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
 佛說:「須菩提!如用恒河中所有的沙數來作比喻,以一粒沙比喻一條恒河,那麼所有恒河內的所有沙,難道你認為不多嗎?」
須菩提回答說:「非常多。世尊!以一沙各代表一恒河,河尚且就有無數多,何況是所有河中的所有沙呢!」
佛又說:「須菩提,我實在告訴你,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以一粒沙當作一個世界,用充滿如恒河沙數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那他所得的福德多不多?」
須菩提回答說:「當然很多。世尊!」
佛又告訴須菩提說:「若有善男子或善女子,為他人說及此經,甚至只是受持四句偈、四句等,而這個法施所得的福德又勝過前面用七寶布施所得的福德來得多了。」

:
1.恒河:印度一條大河。華譯天堂來。
2.:恒河沙細如麵粉。
3.修金剛經除自己證果外,最殊勝的就是為他人說。


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般若金剛經莊嚴淨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以前我在與然燈佛會晤時,從他那兒有沒有得法呢?」
須菩提回答說:「世尊!您在與然燈佛會晤時,是自修自悟,於法實無所得。」
佛又說:「須菩提!你認為菩薩發心從事莊嚴佛土,是不是真的有佛土可莊嚴呢?」
須菩提回答說:「不是。世尊!為什麼呢?因為你所說的莊嚴,不是形相莊嚴,不過假藉莊嚴之名而已。」
佛又說:「就因為如此,須菩提!所以諸菩薩、摩訶薩應該像這樣一心不亂,生清淨心,不可執著在色聲香味觸法之上生意念。否則便受六塵所蒙蔽、所束縛,妄念旋起,怎麼能清淨呢?原來清淨心,本無所住的。須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如須彌山王,你認為他的身形是否很大?」
須菩提回答說:「非常大。世尊!但是此人身形雖大,不能稱為大身。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身形再大,也是有生有滅,終受輪迴;而師父您前面說的非相法身,乃是清淨本心,是真法身,此心包廓太虛,周藏法界,無相無住,豈是須彌山所能比量的嗎?這只不過假藉一個名,稱之為大身而已。」

:
1. 不住相就是離相,妄心自然降伏,安住真心。
2. 然燈佛所:神話:佛在發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修行到了第二阿
              僧祇劫滿時,遇然燈佛授記,證八地菩薩。
3. 菩薩莊嚴佛土:菩薩未成佛,因此依報、正報都要莊嚴,故菩
             薩廣修一切福慧功德,以此福慧功德來莊嚴自
             己的佛土。
4. 佛經常以三諦來講,假、空、中,假諦即世俗諦,讓眾生理解;
  空諦是對上乘人說,不住相;中道第一義諦則是最上乘
    人應機說法。所以有「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5.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無所住,是真心得自在的真實受
       用處,不被一切六塵所染,心安住在無所住
       ,這個心才清淨。而依此廣修福慧功德。
         (此句是全文之經心。)
   6.:報身。
   7.須彌山王:須彌華譯妙高。妙,四寶所成。高,出水八
              萬四千由旬。王,高出七金山。
   8.非身:法身無相。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般若金剛經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當人在修行須陀洹時,是否要預先思念自己得聲聞初果嗎?」
須菩提回答說:「世尊!不會。初得聖果的人,不會起這樣的思念。為什麼呢?因為須陀洹的意思雖稱為入流卻無所入,因其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所以才稱為須陀洹。」
佛又說:「須菩提!你認為當人在修行斯陀含,會不會預先思念自己得聲聞第二果呢?」
須菩提回答說:「世尊!不會。修行第二聖果的人,不會起這樣的思念。為什麼呢?因為斯陀含的心境,已達於至靜之處,雖然當時的修行還是一生一滅,所以稱之為一往來,實際上已無第二個生滅,心不著生滅之相,所以實無往來。」
佛又說:「須菩提!你認為當人在修行阿那含時,會不會預先思念自己已得聲聞第三果呢?」
須菩提回答說:「世尊!不會。修行第三聖果的人,不會起這樣的思念。為什麼呢?因為阿那含,心空無我,已斷塵識思惑,六塵四相,一一證空,而無不來之相。所以阿那含意思雖稱為不來,其實是永不來欲界受生的意思。」
佛又說:「須菩提!你認為當人在修行阿羅漢時,會不會預先思念自己已得聲聞第四果呢?」
須菩提回答說:「世尊!不會。修行第四聖果的人,不會起這樣的思念。為什麼呢?因為阿羅漢已心空相俱滅。既無得道之念,也沒有得果之念,不再感受未來的生死,並不是另外有個實在的自性法,可以稱之為阿羅漢。如果阿羅漢自念得道,即著四相,就不能叫做阿羅漢了。世尊!您曾經這樣說過我:說我遠離一切著相、取相的分別,遠離一切是非,契合真理,已到奧妙之處。在諸弟子中,讚許我為解空第一。是第一個脫盡人我,斷絕此念,離欲的阿羅漢。世尊!我雖蒙師父您如此的稱讚,我確實沒有得了阿羅漢的念頭。世尊!我若有得了阿羅漢的念頭,便是生了妄念,又如何得到六欲皆空的阿羅漢。如果是這樣,您就不會說我是好寂靜的阿蘭那行者,因為我心原無所得,亦無所行,只因本分上一塵不染,以此得名須菩提而已。所以師父您才稱讚我是好寂靜之行者。」
:
1.須陀洹:華譯入流,小乘四聖果之初果,斷三界八十八
          品見惑。思惑未斷。尚有七次生死。
2.是念:起心動念就是有相。
3.斯陀含:華譯一來果,小乘四聖果之二果,思惑微細難
       斷,即欲界思惑後三品未斷。
4.阿那含:華譯不還果。小乘四聖果之三果,脫離欲界,
          入色界第四禪天。
5.阿羅漢:華譯有殺賊、應供、無生。三界見思煩惱斷盡。
6.若有執四果之名,則執四相,不作是念。
7.無諍三昧:不與世諍之正定。
8.阿蘭那:華譯寂靜。

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般若金剛經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

佛說:「須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滿了大千世界的金銀七寶來行布施,你認為這個人所得的福德難道不多嗎?」須菩提回答說:「世尊!當然是很多。為什麼呢?因為這種福德,是有相的布施,畢竟還是無福德性。然以人世報施的福德而言,所以您說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多。」如來佛又說:「如果有人,受持此般若經,甚而只要為人演說此經其中的四句偈、四句等,那麼他所得到的福德,比前面說的用大千世界的七寶施福所得福德更多。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一切諸佛,及成佛的無上正等正覺菩提法,皆從此經緣生的。所以才說般若是諸佛之母。須菩提!但要注意般若並非佛法。意思就是本來就沒有佛法可言,不過藉之以開悟眾生,替它取名為佛法而已。所以所謂的佛法,就不是佛法。
:
1.  三千大千世界七寶: 三千大千,表其多。三千
   大千世界,大化佛身所居國土。七寶,金、銀、
   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表貴重物。
2.  是故如來說福德多:福德本無相,須菩提在此
依世間法的事相講。
3.  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
其福勝彼:有修行人心存此經,行持此經,了
澈此經真諦並為他人說,此法布施勝前之財施。
4.  四句偈:金剛經中任何能提昇佛力之語就是。不限經文字數多少。在此表文字數少。
5.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佛說法至此三十多年,
  因根基而說法,沒有證果之法對修行人是非
  佛法。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般若金剛經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我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嗎?你認為我有說一定之法嗎?」須菩提回答說:「就我所知道了解佛您所說的意思,沒有一定的法。而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也沒有一定的法可說。同時,也沒有定法讓如來可說的。為什麼呢?因為您所說的法,是無上菩提之法,可以心悟,而不可以色相取;只可意會,不可以言說;是非法,又是非非法。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不但我師父如來以外,就是一切賢聖,皆用這個無為法自修。只是隨各人所修的程度不同,而所得證悟就有差別。」

:
1.佛已證果,無所得;天天說法,無所說,叫無得無說。
2.不取四相及法相非法相。沒有定法。
3.一切修行成功與否,每人不同,也有定法可學。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般若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

須菩提向如來佛稟告說:「世尊!您所說的不住相布施,以及所謂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種無相真空的妙理,一般眾生聽了能瞭解相信嗎?」如來佛聽了就告訴須菩提說:「你不能這樣說。我說的法,雖是深妙,難道都沒有相信的人嗎?不但現在有人相信,將來也是會有的。就是到我死後,後五百歲,有持守戒律廣修福田的人,看到此經中的一章一句,自能信以為真。也就可以知道這種人善根深厚,不僅是一二三四五佛所種的善根,乃是從無量佛所種得來的善根。這種人看到此經的一章一句,而能心淨不亂,心信不疑。須菩提!我確可以洞悉此種淨信眾生是通佛性的,是可以得到如十方虛空漫無天際的無量福德。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眾生善根純熟,已悟得真空無相的道理,已離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並且無法相,也無非法相。這又為什麼呢?如果這些眾生,若心有所取相,即著了我人眾生壽者四相;若執著此經章句,也是著了我人眾生壽者四相。若心執偏空,就是固執人死身心皆斷滅,歸於空無的一個錯誤的斷見,也與著四相無異。所以於法相實不應執有也不應執無,才得以悟入性空,自然離法。就因為這個道理,所以我常告訴你們這些比丘,對於我所說的一切法,只是要你們假借此法而離相見性;假借此法使你們度脫生死的苦海。如果你們見了自己的本性,證了涅槃之樂時,就可以捨去此法。就好比編竹筏,渡人過河,到了彼岸就不須要再用筏了。似此佛的正法尚且要捨去,何況不是佛法的世間文詞,又為什麼堅持不捨呢?」

:
1. 頗有:含有輕疑的意思。
2.章句:佛在世所說之法,滅度後集結成書,稱章句。
3.當知是人:持戒善根的修行人。是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4.淨信:中道信心,不落「空」,不落「有」。
5.無復:再沒有。
6.:過河須船,到岸去船。正法應捨,非法必要捨。
7.一念生淨信者:修行者誦讀此經一字、一句、一偈而了悟,
                是一念時清淨無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