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莊子23章庚桑楚-2


(ㄉㄧˋ)(ㄗˇ)(ㄩㄝ):「(ㄅㄨˋ)(ㄖㄢˊ)(ㄈㄨ)(ㄒㄩㄣˊ)(ㄔㄤˊ)()(ㄍㄡ)(ㄐㄩˋ)(ㄩˊ)(ㄨˊ)(ㄙㄨㄛˇ)(ㄏㄨㄢˊ)(ㄑㄧˊ)(ㄊㄧˇ)(ㄦˊ)(ㄋㄧˊ)(ㄑㄧㄡ)(ㄨㄟˋ)()(ㄓˋ)(ㄅㄨˋ)(ㄖㄣˋ)()(ㄑㄧㄡ)(ㄌㄧㄥˊ)(ㄐㄩˋ)(ㄕㄡˋ)(ㄨˊ)(ㄙㄨㄛˇ)(ㄧㄣˇ)(ㄑㄧˊ)(ㄑㄩ)(ㄦˊ)(ㄋㄧㄝˋ)(ㄏㄨˊ)(ㄨㄟˋ)()(ㄒㄧㄤˊ)(ㄑㄧㄝˇ)(ㄈㄨ)(ㄕㄡˋ)(ㄋㄥˊ)(ㄒㄧㄢ)(ㄕㄢˋ)(ㄩˇ)(ㄌㄧˋ)(ㄗˋ)(ㄍㄨˇ)(yáo)(ㄕㄨㄣˋ)(ㄧˇ)(ㄖㄢˊ)(ㄦˊ)(ㄎㄨㄤˋ)(ㄨㄟˋ)(ㄌㄟˇ)()(ㄇㄧㄣˊ)(ㄏㄨ)(ㄈㄨ)(ㄗˇ)(ㄧˋ)(ㄊㄧㄥ)(ㄧˇ)!」

(ㄍㄥ)(ㄙㄤ)(ㄗˇ)(ㄩㄝ):「(ㄒㄧㄠˇ)(ㄗˇ)(ㄌㄞˊ)(ㄈㄨ)(ㄏㄢˊ)(ㄔㄜ)()(shòu)(ㄐㄧㄝˋ)(ㄦˊ)(ㄌㄧˊ)(ㄕㄢ)(ㄗㄜˊ)(ㄅㄨˋ)(ㄇㄧㄢˇ)(ㄩˊ)(ㄨㄤˇ)(ㄍㄨˇ)()(ㄏㄨㄢˋ)(ㄊㄨㄣ)(ㄓㄡ)()(ㄩˊ)(ㄉㄤˋ)(ㄦˊ)()(ㄕㄨㄟˇ)(ㄗㄜˊ)(ㄧˇ)(ㄋㄥˊ)(ㄎㄨˇ)()(ㄍㄨˋ)鳥獸(ㄅㄨˊ)(ㄧㄢˋ)(ㄍㄠ)(ㄩˊ)(ㄅㄨˊ)(ㄧㄢˋ)(ㄕㄣ)(ㄈㄨ)(ㄑㄩㄢˊ)(ㄑㄧˊ)(ㄒㄧㄥˊ)(ㄕㄥ)()(ㄖㄣˊ)(ㄘㄤˊ)(ㄑㄧˊ)(ㄕㄣ)(ㄧㄝˇ)(ㄅㄨˊ)(ㄧㄢˋ)(ㄕㄣ)(ㄇㄧㄠˇ)(ㄦˊ)(ㄧˇ)(ㄧˇ)(ㄑㄧㄝˇ)(ㄈㄨ)(ㄦˋ)(ㄗˇ)(ㄓㄜˇ)(ㄧㄡˋ)(ㄏㄜˊ)(ㄗㄨˊ)(ㄧˇ)(ㄔㄥ)(ㄧㄤˊ)(ㄗㄞ)(ㄕˋ)(ㄑㄧˊ)(ㄩˊ)(ㄅㄧㄢˋ)(ㄧㄝˇ)(ㄐㄧㄤ)(ㄨㄤˋ)(ㄗㄠˊ)(ㄩㄢˊ)(ㄑㄧㄤˊ)(ㄦˊ)(ㄓˊ)(ㄆㄥˊ)(ㄏㄠ)(ㄧㄝˇ)(ㄐㄧㄢˇ)(ㄈㄚ)(ㄦˊ)(zhì)(ㄕㄨˋ)(ㄇㄧˇ)(ㄦˊ)(ㄔㄨㄟ)(qiè)(qiè)(ㄏㄨ)(ㄧㄡˋ)(ㄏㄜˊ)(ㄗㄨˊ)(ㄧˇ)(ㄐㄧˋ)(ㄕˋ)(ㄗㄞ)(ㄐㄩˇ)(ㄗㄜˊ)(ㄇㄧㄣˊ)(ㄒㄧㄤ)()(ㄖㄣˋ)()(ㄗㄜˊ)(ㄇㄧㄣˊ)(ㄒㄧㄤ)(ㄉㄠˋ)()(ㄕㄨˇ)(ㄨˋ)(ㄓㄜˇ)(ㄅㄨˊ)(ㄗㄨˊ)(ㄧˇ)(ㄏㄡˋ)(ㄇㄧㄣˊ)(ㄇㄧㄣˊ)()(ㄩˊ)(ㄌㄧˋ)(ㄕㄣˋ)(ㄑㄧㄣˊ)(ㄗˇ)(ㄧㄡˇ)(ㄕㄚ)(ㄈㄨˋ)(ㄔㄣˊ)(ㄧㄡˇ)(ㄕㄚ)(ㄐㄩㄣ)(ㄓㄥˋ)(ㄨㄟˊ)(ㄉㄠˋ)(ㄖˋ)(ㄓㄨㄥ)(ㄒㄩㄝˋ)(ㄆㄟˊ)(ㄨˊ)(ㄩˇ)(ㄋㄩˇ):『(ㄉㄚˋ)(ㄌㄨㄢˋ)()(ㄅㄣˇ)(ㄅㄧˋ)(ㄕㄥ)(ㄩˊ)(ㄧㄠˊ)(ㄕㄨㄣˋ)()(ㄐㄧㄢ)(ㄑㄧˊ)(ㄇㄛˋ)(ㄘㄨㄣˊ)(ㄏㄨ)(ㄑㄧㄢ)(ㄕˋ)()(ㄏㄡˋ)。』(ㄑㄧㄢ)(ㄕˋ)()(ㄏㄡˋ)(ㄑㄧˊ)(ㄅㄧˋ)(ㄧㄡˇ)(ㄖㄣˊ)(ㄩˇ)(ㄖㄣˊ)(ㄒㄧㄤ)(ㄕˊ)(ㄓㄜˇ)(ㄧㄝˇ)。」
:
1.   :同旋,反轉。  2.:同折,轉折自如。
3.步仞:六尺為步,七尺曰仞。
4.孽孤:野孤。      5.:善。  
6.函車之獸:函,容也,喻其大也。
7.:獨行。        8.:通蕩。
9.深眇:深遠。     10.二子:指堯舜。
11.:別也。      12.子簡:擇也。
13.:牆也。      14.:指積弊而言。
    :
                 弟子不是這樣的。小水里,大没有法回它的身,可是小小的泥却能身自如;矮小的山丘,大的野没有匿它的軀體,可是妖狐却正好得以身。况且尊重才授能人,以善人利祿從堯代起就是這樣,何况畏山一的百姓呢!先生你順從大家的心意吧!


庚桑楚小子你過來!口能含的巨,孤零零地離開山野,那就不能免于羅網災禍;口能吞舟的大,一旦被水波而上堤岸,小小的螞蟻使它困苦不堪。所以鳥獸山高,魚鱉水深。保全身形本性的人,匿自己的身形,不深幽高遠罷了。至于堯與兩個人人,又哪里值得加以稱讚和褒呢!堯與舜那樣辨世上的善惡賢愚,就像是在胡亂毁壞端端的垣墙而去種没有什么用處蓬蒿。選擇頭髮梳理,數米粒來烹煮,計較于區區小事又怎麼能够有益于世啊!舉薦賢才人民就會相互出現傷害,任用智能百姓就會相互出現偽詐。這種作法,不足以給人民帶來好處。人們對于追求私利向來十分迫切,為了私利有的兒子殺了父親,有的臣子殺了國君,大白天搶人,光天化日之下在别人牆上打洞。
我告:天下大的根源,必定是生于舜的代,而它的流毒和遺害又一定會留存于千年之后。千年之后,還將會人相食的情况哩!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心齋

心齋的原文,見《莊子.人間世篇》

大意是說顏回因聽到衛國的君主,年少氣盛,行為專橫;處理國事,好輕舉妄動,又好打喜攻,不體諒人民的生命財產。因此他想去遊說衛王。

但孔子卻以為顏回的修養工夫,還沒有達到純一不亂的境界,如果冒然去見,難免凶多吉少。

顏回於是向孔子請教,有什麼好的方法?

孔子告訴他,先得要能「齋戒」。

顏回說:「我家中很窮,不飲酒,不吃肉,已經好幾個月了,這樣可算是齋戒了嗎?」

孔子說:「那是祭祀的齋戒,不是心的齋戒。」

顏回說:「什麼是心的齋戒呢?」

於是孔子告訴他說:「心齋,就是要集中精神,專心一致之意。你與其用耳朵去聽,不如用心去領會;與其用心去領會,不如用氣去體悟。耳朵的作用,僅止於去聽些沒有意義的聲音;心識的作用,僅止於感應些無常的現象;唯有氣,才是空虛清明,而能容納萬物的。只要你達到空明的心境,便是道,也就是『心齋』。」

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有人問: 麼是道」時?
南泉就回答說:「平常心是道心。」
又如京兆惟寬禪師住少林寺時,有僧問他:「如何是道?」
惟寬禪師答道:「大好山!」
僧人說:「學人間的是道,師怎麼說大好山?」
惟寬答曰:「你只識大好山,何曾達道?」
其實「大好山」,也可以說就是道。
另如有僧問石霜太善和尚:「如何走佛法大意?」
太善禪師答曰:「春日雞鳴。」
僧便說:「學人不會。」
師答曰:「中秋犬吠。」
所謂佛也好,道也好,禪也好,無非是從平常事物上參學而得。
學是學問,是知識。悟才是「了」,才是「明」,才是究竟的佛。
又如馬祖道一的學生龐蘊居士,在唐貞元初年去拜謁石頭希遷禪師時,石頭問他:「子見老僧以來,日用事作麼生?」
他答道:「若問日用事,即無開口處!」
復呈一〈偈〉云:「日用事無別,惟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沒張乖。
朱紫誰為號,丘山絕塵埃。神通並妙用,
運水及搬柴。」
石頭然之。
既然認為平常的運水搬柴也是道,則道無處不在了,就像蘇東坡宿江西廬山龍興寺與常聰和尚在夜間討論「無情說法」時,寫出的詩句:「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一樣,道是無所不在的。

所以古德曾說:「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