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

臉書分享:書生之想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

「莊子」的書以「逍遙遊」開始,以「天下」做結。
以章節來分,共有三大部分,其中「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

現在一般學術界的觀點咸認「內篇」為莊子親作,而「外篇」,「雜篇」為荘子門人闡述老莊思想所做。

「內篇」七篇,標題分別為「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光看這些標題,莊子飄逸的哲學系統彷彿已經躍然於紙上。外,雜各篇並不是莊子親作,這從二十多篇的寫作風格可以辨識,他們的思維模式遠不及內篇的空靈奔放。

可是到了雜篇的最後一篇「天下」,文字思維的博大精深又重新回復,有些人認為這個天下篇是莊子自作的後序,為自己的學說和同時期的各家思想做一個比較,也有人認為這是一位莊子特別傑出的門生所作,意境深度和莊子本人相同。誰是而誰非目前並無定論。

天下篇是一篇比較各家思想的文章,儒家,墨家,道家,名家。
天下篇剛開始說:「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天下多得一察以自好,就是每個學派的人都只能從一個角度來理解世界,你從那裡觀察,我從這裡觀察,都覺得自己是對的。

「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於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每家學說都希望了解天地的大美,剖析世界的道理,貫穿古今的思維,只是各家都偏頗,並不能完備,都不能達到天人一體的真正境界。

「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後來的學者們就不幸的看不到了那個貫通天地的簡單純真之理,也失去了古人的智慧,天下的知識變成了四分五裂。

在孔子和老子的春秋末年時代,希臘的雅典出現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這三位哲學家,蘇格拉底本身並沒有太多的著作,他的言行大多數都在他學生柏拉圖的「對話錄」裡面。等到亞里士多德出現,他又為他的老師柏拉圖做了許多思想上的修改,自成一家。從那個時候開始,西方思想始終延續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這二個學派。

柏拉圖重精神界,亞里斯多德重現實界。柏拉圖的傳人有盧騷,康德,黒格爾,叔本華,尼采;亞里斯多德的傳人有牛頓,伏爾泰,洛克,休姆,亞當史密斯,達爾文。柏拉圖有一個有名的比喻,他說我們看人生好像是一個在山洞裡背對洞口坐下來的人。

洞口的光線照著背後的人而投射到洞底的岩壁上,我們可以根據陰影的輪廓來猜測這個人或胖或瘦,是美是醜,但是我們看不到真正的原型是什麼,也就是世界上的事情有一個完美的本質在那𥚃,但是我們只能間接的理解它。

這是我們為什麼常說「柏拉圖式的愛情」的原因,現實界的愛情並不是愛情的完美原形,真正的愛情在洞口光亮的地方,那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追尋的目標。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卻認為,岩洞裏的現實界,其實比看不著摸不到的洞外世界重要。

所以柏拉圖重視對完美世界的浪漫憧憬,為了達到這個理想,就算犧牲了現實界也值得,他寫的「理想國」就是這樣。兩百多年前出現了一個叫做黑格爾的哲學家,他說世界完美的原型在於國家,個人幸福的犧牲而成全國家的完美,是理所當然的。

再後來又出現了尼采這個哲學家,他說世界完美的完型,在於國家強盛的意志力,而意志力的達成,需要超人,這些超人沒有例外的全部變成了獨裁者。這一派走偏了的柏拉圖浪漫主義,反商業,反科學,反理性,強調國家命運,強調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強調軍國主義強大的意志力。這造成了兩次的世界大戰。

重視洞穴中現實界的亞里士多德,他是一個重觀察重推納的人,這個精神是後來的西方科學傳承的起始點。重視當下的現實界,就是重視我們每一個人在現實界裏的幸福,這個幸福不在於冥想中的洞口光亮處,而在於我們每一天的小確幸。

理智現實界的儒家像亞里士多德,而冥想浪漫界的道家像柏拉圖。
荘子説「道術將為天下裂」,天下從東西方的哲學開展以來,始終有理智和浪漫這兩股力量,有時候浪漫抬頭,有時候理智抬頭。你要靠科技的方法去世界各地賺錢,還是希望種族國家的熱情激發我們向上,讓我們的生命發光發熱?

給我80%的亞里士多德, 20%的柏拉圖,給我80%的儒家, 20%的道家,我要科學,要商業,要天下太平,但是我不能永遠做一個計算的市儈。柏拉圖雖然危險,卻也是這個虛假僞善世界背後,那分譲人情不自禁的浪漫光亮。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簡介百字碑  (呂祖著   劉一明註)13




     十三、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1.   養氣忘言守。言修道之全體大用。

2.   降心為不為。言煉已築基。

3.   動靜佑宗祖。無事更尋誰。

      言煉已築基須要識得心。

4.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言煉己之實功。

5.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迴。氣迴丹自結。

      言煉已功勤,還丹自給。

6.   壺中配坎離。言丹還後,內爐之功。

7.   陰陽生返覆。言陰陽變化,由嫩而堅。

8.   普化一聲雷。言脫丹法象。

9.   白雲朝頂上。甘露洒須彌。

       言服丹後法象。

10.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言服丹結胎之法象。

11.   坐聽無絃曲。言十月溫養之功。

12.   明通造化機。言總結了性了命之大意。

以上說明還丹大丹始終次序,火候工程,悉皆吐露,至簡至易,約而不繁,依法行持,自卑登高,由近達遠,端的為修道者上天梯也。



(其他經典繁又多,文字澀又深,沒有過來人的明師,難以帶路,此呂仙祖慈悲,用不到百字,讓你自練自成就,不會被騙財又失身,更不用學易就能有神通。

以佛光山的心定法師為例:

心定法師是斗六市人,父母為農,由於他的讀書認真考上台中一中,也節衣儉食供他上學,但他在台中却迷於當時的布袋戲而輟學,服兵役時接近佛經,役畢投入佛光山,星雲法師為其剃度賜法名心定

他自此勤修禪定而得智慧,改變他的身像,當過佛光山第六任住持,現當佛光山泰華寺住持。講經說法,由淺入深,身形由瘦弱而豐腴健康,今年已74歲。)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簡介百字碑  (呂祖著   劉一明註)12




十二、坐聽無絃曲。明通造化機

      莊子云: 攝精神而長生,忘精神而無生。

   
   長生者,有為了命之道;無生者,無為了性之道。


     了性之道,即九年面壁之功,即十月溫養之功。


    九年之說,非時間,乃純陽之數,氣液九轉陰氣盡。 

    十亦非數,乃喻聖胎脫化,如婦懷胎,客氣不入。


      九十同時,二者是一義,取其象耳。


      住聽無絃曲乃無聲無音,真空是也。


     金剛經: 若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是人行邪道

不得見如來。


大丹之道,從有而代於無,有生無生,即造代之機,知此道者,始而從無造有以長生,終而從有歸無欲無生,有無不立,性命雙修,明通天地造化之機,而與天地為一矣。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簡介百字碑  (呂祖著   劉一明註)11



十一、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當聖胎凝結,神水流通,澆灌丹田,自然無質生質,

    無形生形,而一切勉強之功,無所用矣。

      (不使識與意,自然真空生妙有。)
 
蓋以長生逍遙之事,乃竊先身之陰陽,奪造化之機,

(自身陰陽,即真水、真火相遍產生能量)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之事,雖天地神明,

    不可得而測度,而況人能知之乎。

            (依佛教講,已得明心見性,乃超三界,故三界內之神與人那能知。依此了解藏傳男女陰陽雙修之誤。)

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簡介百字碑  (呂祖著   劉一明註)10




十、白雲朝頂上。甘露洒須彌。

        當陽丹出鼎,吞而服之。(實在丹田)須用一點真火溫養,如貓捕鼠,使白雲朝頂上,沖清氣上升,五氣朝元也。(真靈能量由玄關出入於虛空)



        甘露洒須彌者,華池神水下降(唾液吞下,真靈返迴丹田中,如此練習往返自然),萬病回春也。



       須彌者,須彌山在天地之正中,即人中有一寶之象,中之一寶,即是聖胎,又名黃芽。
              (俗稱丹田能量,實貫全身,無所不在。)



   祖師示張珍奴詞云: 地雷震動山頭雨,要洗濯,黃芽出土。

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

簡介百字碑  (呂祖著   劉一明註)9




九、陰陽生返覆。普化一聲雷

    水火烹煉之功,時陽則進陽,時陰則運陰,陰而陽,陽而陰,陰陽搏聚,自生反覆。
    (早上靜坐,舌上鼎,液下吞,腹部呼吸20分鐘。下午亦然。)



    反覆者,恍惚裏相逢,杳冥中有變,返之覆之,陰陽混化,先天靈苗,由嫩而堅,自生而熟,忽的造化爐中,迸出一粒至陽之丹。
     (時間長久修行,有一天會如空中乍雷一聲,驚醒夢中人。至此修道初成,尚須溫養。)


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簡介百字碑  (呂祖著   劉一明註)8






八、壺中配坎離。

     氣迴丹結,真種到手,僅還得娘生本來面目,謂之小還丹。

        此丹尚未經真水火煆煉,稱為生丹,不堪吞服濟命,必須將此丹煆成一箇至陽之物,方能延年益壽。



        坎卦為外陰而內陽()其中之陽為真,乃先天真一之神水(唾液)。離卦為外陽而內陰(),其中之陰為真,乃先天虛靈之真火(男精、女血)

        用此真水(唾液吞下)與真火(以氣須用橐籥之力上昇),於壺中烹煎,不使間斷,勿忘勿助,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入藥鏡云: 水怕乾,火怕寒,曰壺中配者,天然水火,不假外求,神明默運,藥物老嫩,火候進退,隨時加減,消息於宥密之中,不使有一毫滲漏也。

    (每日最少20分鐘靜坐,若一星期沒有繼續,則前功力消失,想修
           就得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