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珍惜現在

這個世上,從來没有生而不死的生命,從來没有逃避死亡的安全地,過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將來也没有,科學再發達,也绝不會有。 有的人說:等退休了再去修行;等没事時再修;等老了再修。你是否想過,無常何時到來,誰能說清楚呢? 今日不知明日事,我們從一出生開始,就一年年,一月月,一天天,一時時地接近死亡,可是我們還意識不到,總覺得死亡離我們很遥遠,我們還有足够的時间。 等到死亡真的到來的那一天,恐怕一切都來不及了。俗言:孔子也不敢收別人隔夜之帖。 仔细想想,人死的時候,能帶走什麼?身體不屬于自己,回歸大自然;一生中賺來的錢,不屬于自己,是子孫兒女的;生命也不屬于自己,是死神的。 一生當中美好的時光都浪費了,最后帶走的是什麼呢?只有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論你走到哪里,因果報應都跟着你,你去天道,随着你去。你去地獄,跟着你走,如影隨形,寸步不離。 所以古之聖賢仙佛,留下寶貴經典,就是勸我們趕快修行,不要受色物所纏繞,開卷有益試試吧。佛經結尾[依法奉行,廣為宣化]。 現在有許多善心大法師或大居士,飽讀三藏十二部,能廣為宣化,講的口沬橫飛,但私下觀其行,則無[依法奉行]。我們自今2014新年始起,就依法修行吧。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人生的最後一站

(2013年將過去了,PO此文讓大家在2014年有好的思惟) 來時一絲不掛,去時一縷青煙,人生其實就那麼簡單,有時間去火葬場轉轉看看。 一個很著名的實業家,每隔一段時間,他會帶著妻兒去火葬場看看,有人不解,問其原因。 實業家說:「只要到了火葬場,你浮躁的心就會很快安靜下來,把名利和財富都會看得很淡;才能做到置身於喧囂浮華的世界卻始終堅守心靈的一方淨土,寵辱不驚,獨善其身; 才能做到面對種種誘惑而心如平鏡,凝神專注,心無旁騖。」 在這裡,不管你是位高權重、聲名顯赫的達官貴族,還是腰纏萬貫、一擲千金的富翁大款,或是默默無聞、一貧如洗的平民百姓,甚至是聲名狼藉、人人痛恨的千古罪人,最後都要來到這裡, 以同樣的姿勢,安安靜靜地躺地那裡,然後被推進燃燒著熊熊烈火的爐膛,再次出來的時候,只是一個被紅布包著的小小方盒。 朋友啊!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我們的身邊總是充滿了誘惑:權力、地位、金錢、美色……,一不小心,就會在我們心裡激起波瀾。 原來澄澈、純淨、安寧的內心就會變得喧嘩、浮躁和功利。 當你覺得現實和理想有差距的時候,當你覺得委屈傷心、無人理解的時候,當你為了恩怨情仇耿耿於懷的時候,當你為了利益得失斤斤計較的時候,當你面對權勢垂眉折腰的時候, 當你為了地位高低勾心鬥角的時候,你不妨去火葬場走走。面對一小堆帶著火星的灰炭,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看不開的呢? 人生苦短,人生無常。放下和看不開是消極對待生活,相反, 我們要善待每一天,珍惜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把每一天都當成一輩子過,不用花時間去憂愁、去焦慮、去嘆息,而是抓緊時間, 享受生命、享受健康、享受快樂、享受幸福! 好好珍惜愛你自己和你愛的人!因為下輩子不會再遇到!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第三篇公孫丑章句上第一章之1

公孫丑問曰:「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 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於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爾何曾比予於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願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 曰:「以齊王,由反手也。」 註: 公孫丑:公孫姓,丑名。孟子弟子,齊人。有政事之才,嘗慕管晏,以期孟子。 當路 :謂居要職也。 管仲 :齊大夫,名夷吾。相齊桓公,霸諸侯。 許 :趙注:「許,猶興也。」 曾西:曾子之孫。 蹵然:不安貌。 先子:謂曾子也。 艴然:怒色貌。 艴音ㄈㄨˊ 曾:猶言何則也。 烈 :業也,光也。 以其君:使其君也。 顯 :威名顯揚。 王 :音ㄨㄤˋ,動詞,王天下也。 由 :猶也。 反手:喻事之易也。 大意: 公孫丑問孟子說:「假使老師能執掌齊國的政權,管仲、晏嬰的功績,能重新振興起來嗎?」 孟子說:「你真是一個齊國人,只知道管仲、晏子罷了!從前有人問曾子的孫子曾西說:『你和子路誰賢能些?』曾西很不安地說:『子路是我先祖敬畏的人,我那敢和他比呢。』 那人又問:『那麼您和管仲誰賢能些?』曾西臉上露出怒色,很不高興地說:『你怎麼竟把我和管仲比!管仲得到國君的寵信,是那樣專誠;推行國家的政令,又那麼的長久 ;可是他的功業,卻那麼的卑下!(指管仲行霸道而非王道)』你怎麼竟把我跟這人比!」 孟子說到這裏,也非常激動,所以歇一口氣,才繼續說:「管仲這種人,是曾西不願做的。你卻以為我願意做嗎?」 公孫丑說:「管仲使國君完成霸業,晏子使國君威名顯赫;像管仲、晏子這樣的人,還不值的做嗎?」 孟子說:「以齊國的強大,使齊君稱王天下,應該像反掌一樣的容易啊。」 說明: 公孫丑不明齊之良相管仲與晏嬰,是能使霸於諸侯中,是關中部分的百姓受惠,再侵佔他國而使相戰之國百姓受到蹂躪,並無使天下太平之意。 孟子無此心願,故能為亞聖。 現代的人那管百姓能否得到溫飽,只要自己能捉到權力,自己撈到金錢,留不留名於後代都無所謂。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與大師對話

大師達真堪布與朋友聊天說:「跟親朋好友及其他眾生交往要有度,應該適度。如果你能把握適度,就不會互相傷害,甚至還能真正利益他們;若是把握不住這個度,儘管你想互相利益,結果卻是互相傷 害,甚至你可能會因此退失道心,失去解脫的機會。」 朋友問:「那麼,怎樣才能把握這個度呢?」 達真堪布說:「就要有智慧。佛法就是智慧:告訴你怎樣才能把握自己,幫助別人;也可以說,怎樣在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利益他們、幫助他們。」 朋友問:「現在父母和兒女之間的關係都非常糟糕,是非常不好處理的。怎麼辦?」 達真堪布說:「你要學修佛法,讓自己增長智慧,只要自己有智慧了,就知道怎樣去把握,就知道怎樣去相處了。若是你自己沒有智慧,即使釋迦牟尼佛親自降臨,也沒有辦法。」 朋友問:「佛陀應該有辦法吧?他通過神通把我們的關係搞好就可以了。」 達真堪布說:「儘管佛的神通不可思議,但是眾生的業力也是不可思議的。即使佛陀親自降臨,也只能教你這個方法,告訴你不要太執著,把自己的心態放平,一切都會好的。 佛講過一切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心平靜了,一切都平靜了;你心清淨了,一切都清淨了。若是你心態總是不穩定、執著,隨著境動,關係會越亂、越不好。」 「我們對親朋好友不能有貪心和欲望,但是可以有慈心和悲心。沒有貪愛、沒有私心的時候,就有慈悲了。這時你可以關心他們、照顧他們,跟他們相處,但那是以慈悲心關心和照顧的。 慈悲心是真正無自私、無自利的,這樣你才可以感化一切,才可以了緣了債。如果還是以貪愛和私心與親人相處,即使再付出、再努力,也都是『冤冤相報何時了』,還是輪回。 朋友不明白又問:「如果沒有愛,怎麼跟親人相處啊?」 達真堪布說:「你所謂的那種愛是小愛,當你內心裏沒有愛和恨的時候,顯現出來的才是大愛,大愛無疆,這個力量不得了。你只有放下了貪愛,以慈悲心去關心和照顧他們,才是真正毫無自私自利的, 以這樣的心態和行為才可以了緣、了債,了生死,才可以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真正的利益。」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章

魯平公將出,嬖人臧倉者請曰:「他日君出,則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輿已駕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請。」 公曰:「將見孟子。」 曰:「何哉?君所為輕身以先於匹夫者,以為賢乎?禮義由賢者出,而孟子之後喪踰前喪。君無見焉。」 公曰:「諾。」 樂正子入見曰:「君奚為不見孟加軻也?」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後喪踰前喪』是以不往見也。」 曰:「何哉?君所謂踰者。前以士,後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後以五鼎與?」 曰:「否,謂棺椁衣衾之美也。」 曰:「非所謂踰也,貧富不同也。」 樂正子見孟子曰:「克告於君,君為來見也;嬖人有臧倉者沮君,君是以不果來也。」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正,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魯侯,天也。廓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註: 魯平公:魯君,名叔,一曰名旅,諡平。 嬖人 :君王所寵幸的小臣。 請 :問也。 他日 :昔日也。 命有司所之:命,告也。有司,執事的官。之,往也 乘輿 :坐車也。 後喪踰前喪:朱注:「孟子前喪父,後喪母。踰,過也。言其厚母薄父也。」 樂正子:樂正,姓。子,通稱。名克。孟子學生,為魯官。 前以士後以大夫:謂前以士禮,後以大夫禮。 鼎 :古食器名,此謂盛祭器之鼎。三鼎,士祭禮。五鼎,大夫祭禮。 棺椁衣衾:皆葬具。棺,所以斂屍。椁,亦作槨,外棺也。衣,衾衣也。衾,履於衾衣外之單被。 為 :猶將也。 沮 :與阻通,止也。 不果:與「不能」之義相近。凡有願在先,終不能如願完 成其事,則曰不果。蓋事像植物之開花而不結果也。 尼 :止也。 大意: 魯平公將要出宮,有個得寵小臣名叫臧倉的問說:「往日君王出宮,就一定把要去的地方告訴執事的臣子;今天君上坐的車子己經駕好了馬,執事的臣子還不知道君上 到那兒去,請問是往何處?」 平公說:「想去看孟子。」 臧倉說:「為什麼?君王降低自己的身分,先去拜訪平常的老百姓,莫非當他是個有賢德的人嗎?禮義是從賢人身上產生的;可是孟子後來辦母親的喪禮很豐厚, 超過以前辦父親的喪禮。這樣厚母薄父,不像個懂得禮義的賢人,君王不必見他了。」 平公說:「好吧。」 孟子的學生樂正子,進宮見平公說:「君王為甚麼不去見孟子呢?」 平公說:「有人告訴我說:『孟子後來辦母親的喪禮很豐厚,超過以前辦辦父親的喪禮,不像個懂得禮義的賢人。』所以不去見他了。」 樂正子說:「君王所謂超過的東西,指甚麼呀?是指以前用士禮,後用大夫禮;以前用三鼎祭祀,後用五鼎祭祀嗎?那是因為前後官職不同,禮數各異呀!」 平公說:「不指這個。是說後來棺椁衣衾的華美。」 樂正子說:「這不能算『超過』,這是因為前後貧富狀況不同啊。」 樂正子又去見孟子說:「我曾把夫子的道德學問告訴國君,國君都想來拜望夫子了,可恨寵臣裏有一個名叫臧倉的阻擋國君,所以國君沒有來成。」 孟子說:「要來,是有人慫恿他;要留下,是有人阻止他;可是他到底來邋是留下,卻不是人力管得了的。我不能見到魯侯,原是天意。那姓臧的, 又怎能讓我見不着魯侯呢?」 說明:人與人的相遇本是因緣,非人力所能左右。譬如,劉備,三顧茅蘆而臥龍出,隆中已定天下三分,怎管關、張如何討厭,還是前去請出。 神廟出樂透牌雖在深山,賭徒還是摸黑去看牌。 平地有善知識傳道法,免費送書並講解,還是參參兩兩的人來。這都是因緣與天意,而非因他人的慫恿與阻擾。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無心布施二

有位富商趕著去開會,當他走到大門口時,看到一位衣著破舊的人以哀求的口吻在推銷著鉛筆。 這位富商覺得他很可憐,就給了他一百塊錢,匆匆的走入大廳。 走著走著,富商覺得不妥,就又折了回去,再次來到此人面前,向他要了幾枝鉛筆,然後抱歉的解釋著說:「我那一百塊錢是向你買鉛筆的,對不起哦!我們都是商人嘛!」 過了一年,這位商人又去參加一次社交聚餐,吃到一半時,突然有一位衣著西裝的商人,走了過來,對富商說:「先生,你可能已經忘記我了,但我是永遠都忘不了你的。你就是那位給我自尊、自信的人,我一直以為自己只是一個推銷鉛筆的乞丐,你卻適時的提醒了我,我也是一個商人!從此我就開始努力推銷鉛筆。」 說完就遞上一張名片,他已是一位成功的行銷經理了。 當然對修行人來說,其實不用太在意別人在背後說什麼、揑造什麼話,因其每天內心都是寂靜不起心動念。 如果他們說了你,而能使他們枯寂的心靈得到許些安慰、或誣賴你而使他的貪欲得到安寧,那就隨他們去,當做行善吧。 你要相信真正懂你的人,絕對不會因為流言蜚語而不相信你,離你而去。

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章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焉。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色焉;事之以珠玉, 不得免焉。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 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去邠,喻梁山,邑於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 從之者如歸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效死勿去!』君請擇於斯二者。」 註: 皮幣:皮謂虎豹之皮、狐貉之裘之類。 幣,帛也,謂繒帛之類也。 屬 :會集也。 耆:老人也。 梁山:山名,今陝西乾縣西北。 邑 :營作都邑也。 歸市:趙注:「言樂隨大王,如歸趨於市,若將有得也。」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效死勿去:趙注:「或日: 土地乃先人之所受也,世世守之,非己身所能專為,王死不可去也。」 君請擇於斯二者:朱注引楊氏曰:「孟子之於文公,始告之以效死而已,禮之正也。至其甚恐,則以大王之事告之, 非得已也。然無大王之德而去,則民或不從,而遂至於亡,則又不若效死之為愈,故又請二個選一個。」 大意: 滕文公問孟子說:「滕是個小國,盡力去事奉大國,卻還免不了敵人的侵伐。該怎麼樣應付才好?」 孟子回答說:「從前周太王住在邠地,狄人侵犯他。太王拿皮貨和幣帛去事奉,還免不了狄人的侵犯; 又拿了狗馬去奉獻,仍免不了狄人的侵犯;最後拿珍珠和寶玉去奉獻,還是免不了狄人的侵犯。 太王就召集邠地的長老們,告訴他們說:『狄人所懋要的,是我們的土地。我聽說過:君子不用 他拿來養人民的東西害人。我怎麼可以爭奪養活大家的土地,害大家被狄人殺死?像我這樣的人, 天下多得很,諸位又何必怕沒有適當的君長?我要離開這裏了。』於是太王離開邠地,越過梁山, 在岐山腳下建造一個城邑,住在那兒。當時邠地的居民說:『多麼仁慈的人啊!不可失掉他。』 於是要跟太王走的人,爭先恐後,就同去趕市集一般。也有人說:『土地是祖先交給子孩世代保守的 東西,不是自己能作主張放棄的啊!寧可拚死保衛,不要離開!』請君王在這二條路,挑選一條吧。」 說明: 二強中的弱者,除能自立自強外,雖聖人也不能代為籌劃,因人心各不相同,故孟子舉周大王為例, 亦無法能適應每個人,只好讓他們自己選擇去留。 對國家來講:像現在美國推翻了海珊政權,美國也要離開伊拉克,讓伊拉克人自己來收尾巴。 對社團來講:你幫助了該社團的徵結後,亦應把它交由另人負責。如此將來好壞,與協助人無關。 也符合孔子所說:至,可以出仕就出仕,可以休止就休止,可以久留就久留,可以速去就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