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章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焉。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色焉;事之以珠玉, 不得免焉。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 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去邠,喻梁山,邑於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 從之者如歸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效死勿去!』君請擇於斯二者。」 註: 皮幣:皮謂虎豹之皮、狐貉之裘之類。 幣,帛也,謂繒帛之類也。 屬 :會集也。 耆:老人也。 梁山:山名,今陝西乾縣西北。 邑 :營作都邑也。 歸市:趙注:「言樂隨大王,如歸趨於市,若將有得也。」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效死勿去:趙注:「或日: 土地乃先人之所受也,世世守之,非己身所能專為,王死不可去也。」 君請擇於斯二者:朱注引楊氏曰:「孟子之於文公,始告之以效死而已,禮之正也。至其甚恐,則以大王之事告之, 非得已也。然無大王之德而去,則民或不從,而遂至於亡,則又不若效死之為愈,故又請二個選一個。」 大意: 滕文公問孟子說:「滕是個小國,盡力去事奉大國,卻還免不了敵人的侵伐。該怎麼樣應付才好?」 孟子回答說:「從前周太王住在邠地,狄人侵犯他。太王拿皮貨和幣帛去事奉,還免不了狄人的侵犯; 又拿了狗馬去奉獻,仍免不了狄人的侵犯;最後拿珍珠和寶玉去奉獻,還是免不了狄人的侵犯。 太王就召集邠地的長老們,告訴他們說:『狄人所懋要的,是我們的土地。我聽說過:君子不用 他拿來養人民的東西害人。我怎麼可以爭奪養活大家的土地,害大家被狄人殺死?像我這樣的人, 天下多得很,諸位又何必怕沒有適當的君長?我要離開這裏了。』於是太王離開邠地,越過梁山, 在岐山腳下建造一個城邑,住在那兒。當時邠地的居民說:『多麼仁慈的人啊!不可失掉他。』 於是要跟太王走的人,爭先恐後,就同去趕市集一般。也有人說:『土地是祖先交給子孩世代保守的 東西,不是自己能作主張放棄的啊!寧可拚死保衛,不要離開!』請君王在這二條路,挑選一條吧。」 說明: 二強中的弱者,除能自立自強外,雖聖人也不能代為籌劃,因人心各不相同,故孟子舉周大王為例, 亦無法能適應每個人,只好讓他們自己選擇去留。 對國家來講:像現在美國推翻了海珊政權,美國也要離開伊拉克,讓伊拉克人自己來收尾巴。 對社團來講:你幫助了該社團的徵結後,亦應把它交由另人負責。如此將來好壞,與協助人無關。 也符合孔子所說:至,可以出仕就出仕,可以休止就休止,可以久留就久留,可以速去就速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