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十一章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十一章 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 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 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後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弔其民, 若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徯我后,后來其蘇。』」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極己於水火之中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係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 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彊也,今之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 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註: 謀:計劃,商議。 待:對付,抵禦。 書曰:趙注:「此二篇,皆尚書逸篇之文。」 奚為後我:言湯為何不先來征伐我之國。期盼王師早到,解倒懸之民。 望雲霓:霓,虹也,字亦作蜺。凡雨,雨前現雲,雨後現虹,故以望雨為望虹霓。 時雨:及時之雨也。 徯我后,后來其蘇:朱註:「徯,待也。后,君也。蘇,復生也。他國之民,皆以湯為其君,而待其來,使已早得蘇息也。」 拯 :升救。 係累:綁縛,捆束。 宗廟:祭祀祖先之廟堂。禮記祭法:「天子至士皆有宗廟。」後世則自大夫以下為家廟。家廟即現之祠堂。 重器:寶器也。若鐘鼎之類。 固 :與故通,本然之辭。 倍地:并燕而增一倍之地也。 反其旄倪:謂遣返其所虜掠之老小。反同返。趙注:「旄,老耄(ㄇㄠˋ)也。倪,弱小,繫倪者也。」 猶可及止:趙注:「天下之兵,猶可及其未發而止之也。」 大意: 齊國人攻伐燕國,佔取了它的土地。各國諸侯計畫去援救燕國。 齊宣王知道了,向孟子問說:「現在各國諸侯計畫來攻伐寡人,該怎麼對付它呢?」 孟子回答說:「我聽說只有七十方里的小地方,能夠行王政於天下的,商湯就是顯著的例證。卻沒有聽說過,有了一千方里的大國,還怕人來攻伐的。 書經上說:『商湯初次征伐,是從葛國開始。天下的人都相信他是為救人民而用兵。商湯向東面征伐,西方的夷人就抱怨; 向南面征伐,北方的狄人又抱怨。「都說:為何把我們放在後面呢?」』人民仰望商湯的來臨,就像在大旱天盼望雨前的雲及雨後 的虹那麼急切。商湯軍隊所到的地方,到市場上做買賣的人,並不停止交易;在田裏種莊稼的人,也不變更耕作。 商湯誅滅暴君,撫恤人民,就像及時雨從天而降一般,人民都大為歡悅。 所以書經上記載:『等待我們的君,君來了,我們就可以復活了。』」 「現在燕王虐待他的人民,君王去討伐他,人民就以為君王將要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啦!所以他們就拿籮盛了飯食壺盛了酒湯, 來迎接王的軍隊。假如王的軍隊到了以後,反而屠殺他們的父兄,捆綁他們的子弟,毀壞他們的宗廟,搬收他們的寶器,豈不讓他們 大失所望,這怎麼可以呢?況且天下諸侯本來就畏忌齊國的強大,現在又佔取燕國,土地增加了一倍,還不施行仁政, 這明明是王自己引動天下的兵啊!為今之計,王只有趕快發出命令,放還他們的老幼,停搬他們的寶器;和燕國大眾商量, 替他們挑選一位孚於眾望的賢人,立為國君,然後把軍隊撤退,那還可以來得及止住諸侯的聯兵啦!」 說明: 國與國之戰爭,最重要的是以百姓之民心所向,齊國戰勝燕國,是百姓反燕君之無道而迎齊軍,齊軍入城而殺傷擄掠,燕人求救於鄰國, 故有諸侯聯軍要來攻燕國中之齊軍。一個君王對百姓要能行仁政,百姓當然會順從,譬如漢末之三國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當時劉備依靠荊襄劉表,劉表讓他駐軍新野,受徐庶推薦,三顧茅廬,請孔明出山為軍師,當時劉表病危,孔明建議劉備取荊州, 劉備說:「劉表為其皇兄,並給新野棲身,趁危而取,絕對不為。」 荊州降曹操,曹操大軍要攻新野,孔明建議兵速退江夏,而劉備問百姓如何?孔明說帶百姓走不及,應棄於新野, 劉備說:「我以仁義起兵,而棄百姓不顧,我決不為也。」孔明也不能再反對,就同百姓一起遷徙。 如此之劉備心繫百姓之安危,後來才能三國鼎立於漢末。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臉書分享: 自在隨緣

臉書分享:自在隨緣 功德箱是每一個寺廟必備的,大部都是一個以上,讓發心的信眾,捐上他們辛苦賺來的錢,幫助寺廟能經營下去,而自己有布施的善心。 有一天,佛寺來了一位服裝整理的男信眾,拜三寶之後很自然的拘起油箱內的錢。小沙彌和師父在遠處看。 小沙彌問師父說:「師父,有人偷錢。」 師父說:「我知道。」 小沙彌說:「把他捉起來。」 師父說:「不用。」 小沙彌說:「他偷我們的錢。」 師父說:「那不是我們的錢,是信眾放進去的。他有須要而拿去用而已。」 拿錢者走後,小沙彌再去看功德箱,回來跟師父說:「箱內還有錢。」 師父就說了:「若是小偷,一定拿光,不會留錢,他只拿他須要的。」 師父乘機會就隨機開示:寺廟是一個道場,信眾因緣會聚,出錢蓋寺廟,我們也是因緣會聚,來此道場,管理道場,用四方錢來苦修自己, 目地在道場內講經說法,教育有緣的善知識。若你此生不修了道,而無法度一人成道,我們就欠四方眾的金錢,拿油箱錢而不還者, 也是欠四方眾的金錢,下輩子就要再來還債。 法句經中,佛陀在一次會集是有二團體來,甲師也帶學生來,乙師也帶學生來。 佛陀先問甲師經論及行法,甲師論述精闢了透,每日科儀與講學不缺。後再問乙師,乙師經論平常,但佛陀有問必答的圓滿, 佛陀明白其已證阿羅漢果位,而甲師未證,故讚嘆乙師。甲師的學生內心非常不滿而不敢開口,佛陀知道,就對他們開示: 你們能來此我很高興,剛才甲師比如牧牛人,能盡心盡力把牛看好。乙師是牛主人,能有權用牛,牛生牛乳,乳出酪,酪出生酥, 生酥出熟酥,熟酥出醍醐。故應為讚嘆。 由上述之佛陀開示,修行人會念三藏十二部,而不入藏證果是放牛人,鸞堂乩生能扶筆, 自己無力行證果也是放牛人,將來誤人誤己,當要披毛帶角還。 功德箱裡的錢,有人加倍奉還的, 也有人捐獻的,加倍奉還的人想感恩, 捐獻的人想行善幫助他人。 年復一年你看破了多少,日復一日你放下了多少, 千方百計你得到了多少, 精打細算你失去了多少, 求而不得你煩惱了多少, 斤斤計較你結怨了多少, 貪心不滅你造惡了多少, 人生在世你享受了多少, 臨命終時你帶走了多少?細思之。

臉書分享:師徒對話

臉書分享:師徒對話 法師和徒弟兩人,無事泡茶談天,因情人節剛到,便聊起這個話題。 徒:情人是什麼人? 師:情人是愛人、是仇人、是陌生人。 徒:為何如此說? 師:兩人相愛時,是愛人;反目成仇時,是仇人;視同陌路時,是陌生人。 徒:為何會演變成為這樣? 師:情的產生是因為貪愛,有貪愛故有執著,因執取而想佔有,因擁有故不知不覺想掌控對方,因不能如己所願,故疑心起、妒心起、瞋心起、無明起, 故開始爭執、吵鬧、互不信任、彼此傷害、粗暴動手、甚至要摧毀對方更可怕的是想同歸於盡。 徒:為何不要彼此珍惜?若是不能在一起,也應好聚好散? 師:無理的人多,明理的人少。自私的人多,無私的人少。蠻橫的人多,體諒的人少。主觀的人多,客觀的人少。您說!誰能真正替人著想,除非明白事理, 才能夠寬容於人,願意利益於人。 徒:原來如此! 師:當一個人被情愛所困時,開始如春天,一切儘是美好的;接著就是夏天,常常爭執不斷;再來便是秋天,漸漸冷淡起來;最後則是冬天,結束這段感情。 但此情還會繼續延續,再找下一位重蹈覆轍;因為冬天之後,春天仍舊再來,依此週而復始。這就是眾生於愛慾之河,生死輪迴的主因。 徒:那師父是不鼓勵人談戀愛嗎? 師:不可說「好」,亦不可說「不好」,怎麼做才是「最好」,由自己決定! 徒:情人是什麼人? 師:是菩薩、是諸佛。 徒:又為何呢? 師:因為「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此人在考驗您,歷練您,讓您從逆境中走出,順境中覺醒,而面臨一切境界,皆能不取不捨,而達到自在之境。 [佛陀在大佛頂首楞嚴經中說 :若卻一生成佛,不要真情、不要絕情,而要無情。人亡者有上升下墮,僅繫於當下之一念。重感情則為墮,稱為情; 以理融情,樂善好施,離欲則升,稱為情。想情分十種:十想無情,隨願往生;九想一情,則為飛仙;八想二情,則為大力鬼王;七想三情, 則為飛行夜叉;六想四情,則為地行羅剎;五想五情,則為凡人;四想六情,則入一0八地獄;三想七情,則入三十六地獄; 二想八情,則入十八地獄;一想九情,則入八無間地獄;無想十情,則入阿鼻地獄。]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十章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十章 齊人伐燕,勝之。 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註: 齊人伐燕:燕,戰國七雄之一,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燕王因舉國屬子之(相國),子之三年,燕國大亂。 儲子(孟軻)謂齊宣王曰:「因而仆之,破燕必矣。」王令章子將五都之兵伐燕。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燕王噲死,齊大勝焉。 取 :取為己有也。 萬乘:非諸侯之號,時燕齊皆皆侵地廣,憯號稱王。 五旬:五十日。 天殃:謂天與災禍。 武王取與文王不取:武王伐紂而殷民悅,是以取之;文王時,殷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在,怕 殷民不悅,而不取。 簞食壺漿:民眾以筐盛飯,以壺裝湯,犒迎王師。 運 :轉也。朱注:「齊若更暴,燕民將轉求他國。」 大意: 燕王噲把王位讓給宰相子之,三年國內大亂,(西元前三一四年),齊宣王派章子統率五都的兵馬,攻伐燕國得勝。 齊宣王問孟子說:「有人勸我不要佔取,有人勸我佔取它。我想憑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伐同樣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 只消五十天就征服了它,單靠人力不能達到這樣的地步,當是天意注定。如果不佔取,違背天意,一定會有天禍。 我打算佔取它,你以為怎麼樣?」 孟子回答說:「佔取它,若是燕國百姓喜悅,那就去佔取它;古時候的人有行過這樣事的,像周武王伐紂就是。佔取它,若是百姓不喜悅, 那就不要佔取它;古時候的人有行過這樣事的,像周文王不肯伐紂就是。憑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伐同樣擁有萬輛兵車 的國家,百姓們拿著籮盛的飯食,壺漿的酒湯,來迎接王的軍隊,豈有別的意思嗎? 不過想要避開那水淹火燒般的虐政罷了。如果齊國對他們更殘暴,那便像水淹得格外深,火燒得格外熱,燕國的百姓 也只有轉向別國求救了。」 說明:為主管之人,對處理一切之事,不要以自己利益著想,應以全體之國家百姓、社團的公益設想,更要深入的研究得失,才能行動。 譬如國家給人民發消費劵,這就是一種錯誤,是寅吃卯糧,最後還是百姓負擔其國債;而有寺廟、社團,辦理自強活動,敦親睦鄰, 是拿十方之錢做利益少數人之事,非廟宇之教化人民開智慧之事,亦非信徒到廟之宗旨。研入探討,因果不滅定律,負責人與接受人, 將來還是會在無形中要還清此債。故一個領導人等完成任務後,看人民的意願,該留就留,不該留就要離開,不要戀棧,如南非曼德拉總統當一屆 就不再競選。 所以孟子對齊宣王說明取與不取之道,是在百姓快樂與否。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臉書分享:智力勝勞力

臉書分享:智力勝勞力 廣東一夥劫匪在搶劫銀行時對銀行行員說了一句至理名言: “通通不許動,錢是國家的,命是自己的!”銀行行員大家都一聲不吭躺倒。這叫觀念轉換。改變原有固定思維方式。 劫匪望了一眼看著那穿着裙子躺在桌上四肢朝天的出納小姐,說:“請你躺文明些!這是劫財,又不是劫色!” 這叫堅持職業操守,不該幹的不幹。 劫匪成功回去後,其中一個新來的劫匪(碩士學位)說,“老大,我們趕快數一下搶了多少”。那老劫匪(小學畢業)說:“你傻啊?這麼多,你要數到什麼時候啊?今天晚上看新聞不就知道了嗎!”這就叫工作經驗,這年頭工作經驗比學歷更重要! 劫匪走後,銀行行長說,趕緊報案!主任剛要走,行長急忙說:“ 等等!把我們上次私自挪用的那五百萬也加上去!” 這叫危機預案,化不利為有利。 主任說:“要是劫匪每個月都來搶一回就好了”。 工作很枯燥,快樂最重要! 第二天新聞聯播報導銀行被搶了一億,劫匪數來數去只有兩千萬。 老大罵道:“媽的,老子拼了命才搶了兩千萬,銀行行長動動手指頭就賺了八千萬,看來這年頭還是要讀書啊!”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九章

第二篇梁惠王章句下 第九章 孟子見齊宣王,曰:「為臣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能勝其任也。匠人斵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 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如何?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彫琢之。 至於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於教玉人彫琢玉哉?」 註: 臣室:大宮也。 工師:主匠人之吏也。匠人,眾工人也。 勝其任:勝,音ㄕㄥ,堪也。勝其任,猶稱其職也。 斵 :斫削。 姑 :暫且。 璞玉:素璞之玉,即璞也。玉之在石中者也。 鎰 :黃金二十萬兩。 玉人:玉工匠也。 彫琢:刻治玉器也。 大意:孟子見齊宣王,說:「修築高大的宮室,那就一定要叫主管工人的工師去尋找高大的木材。工師找到高大的木材,王便喜歡, 認為他能稱職。 後來工人把木材砍小了,王便發怒,認為他們不能稱職了。一個人從小就學習治國的大道,到壯年做官, 想加以實行;王却對他說:『暫且把你所學的道理丟開,照我的意思去做。』那行不行? 好比現在有一塊沒有開琢的璞玉,雖然只值黃金二十萬兩,王也一定要叫玉工去彫琢它。 講到治理國家,却說:『暫且把你所學的道理丟開,照我的意思去做。』那又和硬教玉工怎麼樣去彫琢玉石,有甚麼分別呢? 」 說明:此章節孟子勸齊宣王用人要用賢能之人,更要適才適用,要用專業之人。 在本會編印[孔子簡介]中提到孔子68歲時,魯哀公請孔子推薦學生任縣宰,孔子要宓子賤任單父宰,而留下[為書掣肘]的成語。 現代的社團更是爭名奪利,朋黨營私;政府官員更是親信重用,那會適才適用。所以台灣會變成如此之亂的原因。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李家同之著作

臉書分享:李家同之著作 富翁與乞丐在英國,我常看到古怪名字的店,可是叫「富翁與乞丐」的飯店,還是第一次見到使我大為好奇。 飯店的佈置古趣盎然,令人感到時光倒流,仿佛回到了二百年前的英國。 門口的櫃台上放了一只捐款的箱子, 上面註明是為了索馬利亞捐款,旁邊還有一張大型令人慘不忍睹的飢民海報, 我覺得在飯店裡放這種海報有點殺風景, 趕緊快步進去找了個位置坐下。 我點了燉羊腿,叫了飯前酒,好整以暇地等人上菜。 就在這段等的時候,我的好奇心又來了,為什麼這個飯店叫「富翁與乞丐」呢? 店主告訴我一個有趣的故事,幾百年前,這塊地方全部屬於一個富有的伯爵,這位富人在六十歲生日的前夕,找了一位畫家, 將他的全家, 以及他的大廈全部畫入了一張油畫,現在這幅畫就掛在這家飯店裡。 我看到了這幅畫,畫中的主人翁夫婦雍容華貴,他的孩子們都在他宅邸前面的草地上,有坐、有站、也有的在追逐遊戲,畫裡一片歡愉的情景。 生日不久,伯爵的領地內發生了一個悲劇。一位佃農去世,遺下的寡婦知道自己體弱多病,又有四個小孩,因此決定自殺,可憐的是, 她在孩子們的食物裡又下了毒, 看到他們去世以後才自殺。 悲劇發生以後,富翁常對著畫發呆。 大家問他為什麼? 他起先不肯回答,最後被問急了,只好承認一件事,他說他在畫中看到二位乞丐, 在草地上向他的家人求乞,而家人全部不為所動,根本忽略乞丐的存在。 使他大惑不解的是他過去為什麼沒有注意到這兩位乞丐。 家人卻都沒有看到乞丐,但也不願和他爭辯, 有一天,伯爵將他的家人聚到他的書房裡,告訴他們他有話要說,這些話希望他的子子孫孫都能記得。 他的話很簡單「小小領地之上,富翁與乞丐共存,是件羞恥的事」。 伯爵的子孫還算爭氣,他們在事業上成功,可是也常能照顧社會上的弱勢團體。 據店主說,英國有些照顧窮人的褔利制度,就是伯爵的一位後代,在議會裡力爭通過的。 我聽完這個傳說以後,開始享受我的大餐。 酒醉飯飽以後,到門口去付帳,忽然又看到了索馬利亞飢民的海報, 這次我聽到了一個聲音,「回過頭去看那幅畫」。 令我大吃一驚的我竟然看到了兩個乞丐,我揉揉眼睛,走近去仔細地看, 仍然看到那兩位衣衫襤褸的乞丐。 我陷入沈思,付帳時,店主看出了我的神情恍惚,他說「先生,你應該知道,你的確是富翁」, 我沒有回答,只是點點頭,表示同意,也塞了不少錢進入那個捐款箱。 店主送我到門口,對我說:「再見了,先生,願上蒼保佑你的靈魂」。 我走了幾步,卻又想回去,怎麼可能有人將乞丐畫進那幅畫? 這幅畫,是富翁請人畫的,畫家怎麼敢做這種事? 可是我忽然想通了,畫中有沒有乞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小地球之上,富翁與乞丐共存,是一件羞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