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9日 星期六

阿含經 355

 七十五、淨不動道經第四(第二小土城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乃毀呰一切之欲、色、欲想、色想。以欲為無常,為虛偽,為妄言,為魔餌,為生無量的惡不善之法的本。假若能善觀,就能淨不動、淨無所有處想、淨無想處而次第升進,以至於舍我、我所之本有。然而如又執著此舍的話,就不得般涅藥(因法執)。如果不樂、不住、不著此舍的話,就能得般涅槃。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於拘樓瘦,而住在於劍磨瑟曇(雜色牧牛聚落)的拘樓都邑(拘樓國的都邑)。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所謂欲,就是無常的,是虛偽的,是妄言的(虛妄),是妄言之法(愚癡之法)。可以說,就是幻化的,是欺誑的,是愚癡的。如若現世之欲,以及後世之欲,如若現世之色,以及後世之色,那一切的一切,均為是魔的境界,也就是魔之餌,因此,而會使吾人的心,生無量的惡不善之法,會增眾生之伺(思念,貪欲)和瞋恚,以及鬥諍(激憤)等,是所謂聖弟子在修學時,會作為大障礙的。多聞的聖弟子應作如是的觀察:世尊所說的:欲就是無常,是虛偽,是妄言(虛妄),是妄言之法,也則是幻化、欺誑、愚癡。如若現在之欲,以及後世之欲,或者是現在之色,以及後世之色,那一切均為是魔的境界,則是魔之餌。因為由於此,而會使心生無量之惡不善之法,會增他之伺(思念,貪欲),和瞋恚,以及鬥諍(激憤)等,是所謂聖弟子在修學之時,會作為大障礙的。他會作如是之念:我可得用大心,成就而遊止其中,而掩伏世間,而攝持其心。


假若我得用大心,成就而遊止其中,而掩伏世間,而攝持其心的話,則像如是之心,便不會生無量之惡不善之法,也不會增伺(思念,貪欲)、瞋恚,以及鬥諍(激憤)等,所謂聖弟子在修學時,會作為障礙之事。他就用這種行,用這種學,像如是的修習而廣布的話,就因此而得其心清淨。他在得處於心淨後,則一位比丘,或者當於此,而得入於不動(定),或者得智慧而解一切(慧)。他在於後來之時,也就是在於身壞命終之時,由於其本意之故,必至於不動,這叫做第一種說淨不動道。


(2)其次,多聞的聖弟子,應作如是的觀察:如果有色相的話,這一切的一切,均為是四大(地水火風,四種元素),以及四大所造的。四大的話,就是無常之法,是苦的,是會滅(空)的。他像如是而行,如是而學,如是而修習而廣布的話,便能處得心淨。在於處得心淨之後,這位比丘,則或者於此而得入於不動,或者以慧而解一切。他在於後來之時,在其身壞命終之時,會因本意之故,必定會至於不動,這叫做第二種說淨不動道。


(3)其次,多聞的聖弟子,應作如是之觀察:不管是現世之欲,以及後世之欲,或者是現世之色,以及後世之色,不論是現在之欲想、後世之欲想,或者是現世的色想、後世的色想,那一切的一切,及想,均為是無常之法,是會苦、是會滅的(空)。他在於那時,必定會得不動之想,他像如是而行,如是而學,如是而修習而廣布的話,便能處得心淨。處得心淨後,這位比丘,或者因此而得入於不動,或者能以慧而為解一切。他在於後來之時,在他身壞命終之時,由於本意之故,必定會至於不動,這叫做第三種說淨不動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