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阿含經-202

 這叫做緣於無明而有行,緣於行而有識,緣於識而有名色,緣於名色而有六處,緣於六處而有更樂,緣於更樂(觸)而有覺(受),緣於覺(受)而有愛,緣於愛而有受(取),緣於受(取)而有了有,緣於有而有生,緣於生而有老死,緣於老死而有苦。習苦,便有信(由於有了苦,而會起信心);習信,便有正思惟(由於信,而會有正思惟);習正思惟,便有正念、正智(由於有了正思惟,而會有正念、正智),習正念、正智,便有護諸根(由於有了正念、正智,而會有護諸根),而會不悔,而會有歡悅,而會有善,而會有止,而會有樂,而會有定,而會有見如實,知如真(如實而知見一切),而會有厭,而會有無欲,而會有解脫。習解脫,便得涅槃(由於有了解脫,便會得涅槃)。」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位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五十六、彌醯經第十五(初一日誦)大意:本經敘述彌醯尊者侍佛,後來辭佛而往捺林靜處修行,反而起三惡念。佛陀知其心解脫未熟之故,為他說五習法:(1)善知識與善知識相交,(2)受持學戒,(3)談論戒定慧等法義,(4)常行精進。(5)修智慧善觀。其間,都當和善知識俱,而修惡露(不淨想)、慈、息出入息(數息觀)、無常想等四法。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摩竭陀國(恒河南岸的一大國),住在於闍鬥村的莽捺林(庵婆林)之窟。

那時,尊者彌醯為佛的侍者。於是(有一次),彌醯尊者過了夜間,至於翌日的平旦(黎明),乃著衣持鉢,進入闍鬥村,去行乞食。乞食之事辦完後,就到了金鞞河之邊,看見那個地方非常的平正,名叫好捺林;金鞞河之水,極為妙淨可樂,有清泉徐流(慢流),冷暖配合得很和適。他看見後,非常的歡喜,便作如是之念:此地很平正,名又叫做好捺林;金鞞河的水,又為極妙可樂,又有清泉徐流,冷暖又為很和適。如有族姓子(善男子)想學習斷滅(由於精勤而斷滅煩惱)的話,應當在於這個地方為宜。我也有所斷(自己也有應精勤之處),我寧可在此靜寂的地方學習斷(勤)吧?


於是,彌醯尊者食後,過了中午後,攝舉衣鉢,澡洗手足,將尼師檀著在於肩上,往詣佛所,到後,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然後仰白佛說:「世尊!我在今天平旦(朝晨)時,著衣持鉢,進入闍鬥村去進行乞食。乞食之事辦完,就到了金鞞河之邊,曾經看見那個地方土地平正,名叫好捺林;金鞞河的河水乃極妙可樂(使人悅適),有清泉慢慢的流出來,冷暖配合的很和適。


我看見而歡喜後,便作如是之念:這裡的土地很平正,名叫好 林;金鞞河之水極為妙好可樂,清泉又徐流,冷暖很和適。如果有一位族姓子,願學斷(精勤)的話,應當在於此處最為適合;我也是其中的一人,為有所斷之人,我寧可在這個靜處學習斷滅吧!世尊!我現在想到那個 林的靜處去學斷(不知可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