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藥師經經文9



爾時、世尊,復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

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

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

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
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餘財物?」

:
   這時候,世尊又對文殊師利童子說:文殊師利啊!有這麼一些眾生,他們不識善惡,滿心貪吝。一點不知道布施及布施所能得到的果報。

   愚昧而一無所知,缺少正信的根基,一味集聚財富,費盡心機加以守護。一旦遇見有人來求施捨,心中的難受簡直非同一般; 萬不得以而作施捨,那情形有如以刀割心,痛惜得不得了。此外還有許多貪鄙悭吝的有情眾生,他們囤集了大量的財寶,但他們自己尚且不肯享用,何況要讓他們把財富給予自己的父母、妻子、奴婢、雇工以及前來乞討的人?像這樣的有情眾生,從此世間命終之後,將會轉生於餓鬼界,或者轉生在畜生界。

   但僅僅由於他們往昔在人世聽說過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所以今天在惡趣之中,因遭遇痛苦而憶起藥師如來的名號。就在他作此憶念的時候,使結束了三惡道的生存狀態,迅速地轉生於人世,生於人世之後,依據對宿世的憶念,又懷著對惡趣的恐懼,不以五欲之樂為樂,且歡喜多行施捨,利益他人;又能贊歎那些肯作施捨的人;對自己所有的世間資財悉地貪惜,進一步還能夠以自己的頭顱、眼目、手腳、血肉和身體的任何部分,毫不吝惜地施捨給乞求者, 至於說到一般的錢財,就更不會捨不得放棄了。
    (由此段而知,人在世間應該樂於布施。)
:
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有諸眾生,不知善惡行為對神識會影響輪迴,心中存有慳貪、吝嗇業障,不知布施及布施的功德福報,因痴業無智慧,又缺乏深信三寶,以累積財富為樂,嚴加守護。見乞丐來,其心討厭且想辦法不布施東西給他們,設若不得已而行布施時,非常捨不得,有如刀割身上之肉一般的痛苦。
惟懷貪吝:慳貪、吝嗇。
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又有無量慳貪的眾生,累積財富,自己尚不享受花用,哪有給父母、妻子、奴婢、佣人,及來乞討的乞丐用的道理?那些眾生,陽壽終了投生餓鬼界或畜生道。
無量慳貪:慳貪及吝嗇的眾生。
或傍生趣:畜牲道。
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藥師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餘財物:由於往昔在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緣故,如今在三惡道,暫得持念藥師如來名號,當下即可超渡,從三惡道處投生於人道中。因名色中得宿命念,怕惡道三苦,就不喜欲樂,喜歡布施,讚歎布施的修行者,讓人分享一切所有,由於布施而無貪業,逐漸修行能以本尊身幻化布施,可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別布施給來求助的眾生,也可以幻化各種財物布施。
得宿命念:往昔經歷的苦仍在名色中,一旦投生於人界,會記得從前在別道的苦事。
不喜欲樂:不喜歡追求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