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第十四篇盡心章句下第二十五章


浩生不害問曰:「樂正子,何人也?」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謂善?何謂信?」
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註:
浩生不害:趙注:「浩生複姓,不害名,齊人也。」
可欲:謂可喜愛也。趙注:「己之所欲,乃使人欲之,是為善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
有諸己之謂信:朱注:「凡所謂善,曶實有之,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是則可謂信人矣。」
二 :指善與信。
四 :指美、大、聖、神。

大意:浩生不害問孟子說:「樂正子是怎樣的人呢?」
孟子說:「是個善人,又是個信人。」
浩生不害說:「甚麼叫做善?甚麼叫做信呢?」
孟子說:「人人都覺得他可愛而有好感,就叫做善。凡是善的,他都具有,就叫做信;充實善行而至於完滿,就叫做美;既充實完滿而又能發揚光,就叫做大;已經大了而能加以變化,就叫做聖;達到了聖的地步,他的作為如天地自然的變化,別人無法曉舷,這就叫做神妙了。樂正子恰在善和信二等的中間,美、大、聖、神四等以下。」

說明:孟子當時隨離佛陀有一段時間,但佛經尚未傳入中國,而能判別一個人的修行階層是非常高明,他把神比聖天高一層,與現代量子力學所說能力相似,連當世的聖人也不及。

一般人能做到善、信就已經很難了,正如現代佛教的阿羅漢。孟子在誇讚樂正子同時,仍鼓勵學生求道之上,尚有更大的空間可以進步,不能停滯不前。

中庸二十六章中云: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故天地之不可測,宇宙無窮,虛空無盡,皆能量所繫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