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

心經分段解釋-13



【以無所得故】 這是總結一句,極言上面五蘊、十八界、十二因
          緣、四諦法、六度智得一切本空,仔細推求,
          實無所得。以上十三句判為法用分,為第四段,
          說空了之后,般若法用自然啟發,也不受法縛了。
【菩提薩埵】 簡稱就是菩薩,此指已登佛位的明心菩薩,又名
         開士、大士﹔又薩埵譯為精進勇猛,堪以荷擔如來
         事業的人。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他因為依自性的金剛般若,能夠超登彼岸
         的緣故,所以有下面實證的受用。我們應該知道修
          行不是圖利,更不能圖名,名利是生死最毒的藥﹔
          名利的心不死,永無出頭的日子。因此因地要正,
          總要在自性上打算,老老實實,真參實究,決不要
          在神通奇特,出語玄妙上求,絲毫擋不住生死的。
          菩薩尚不能離開般若,何況我輩,離了般若之外,
          更有何法?這是成佛的根本條件,肯向這條法上
          走的,才是有智慧的人,此生決可成就。

2018年7月27日 星期五

心經分段解釋-12



【無智亦無得】 這是菩薩的礙。菩薩執取六度萬行諸法,以為確有智慧可得,有眾生可
           度,有佛可成,心中不免具此波羅蜜的行相,微細的法見不曾淨,所以不
           到究竟涅槃地。從前阿難問佛如何是煩惱地獄種性?佛說行六波羅蜜行是
           煩惱地獄種﹔如我能布施,因見他人不肯布施而生厭惡,是煩惱地獄種﹔
           我能持戒等等,因見別人不能持戒等等,心生厭恨,是煩惱地獄種。這就
           是彌陀經上說的見濁,是名染法,染糊了。況且有智無智,都是幻心作
           用,分別為二。同是性空,更有何法可得?世尊昔在燃燈佛所得佛授記,
           成無上菩提,世尊當時並不取以為勝,因為知道性空!實無少法可得,不
           過名為菩提而已。所以菩薩必到法無我的時候,才是挂礙淨盡。

2018年7月24日 星期二

心經分段解釋-11



【無苦集滅道】 這是聲聞執取四諦法,而生挂礙。苦、集、滅、道,是名四諦,就是四種重要的道理。苦是身心逼迫不安。眾生身有三苦:老、病、死。心有三苦:貪、嗔、痴。后世有三苦:地獄、鬼、畜生。更有三災八難苦、壞苦、行苦、苦苦、不知足苦、不安命苦、心無寄托苦,這是苦諦。卻是三界六道生死苦果,無不由心和境集合而成,這是集諦。滅是消滅的意思,斷一切苦,歸到清淨寂滅。因為結業既滅,則無生死的患累,這是滅諦。但要滅除那集合的諸苦,必得有個道理,道是正道﹔做到正道,必要助道,助其離一切苦,到涅槃樂,這是道諦。聲聞執此法見以為究竟,所以分段生死,或者可了,變易生死卻不易了。倘明本來空,知此四諦法,不過一時的緣生﹔不但是果上色空,實是因上色空,不必執取,便無礙了。


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心經分段解釋-10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這是緣覺(即辟支佛,是不曾聞到佛法而借因緣覺悟的)執取十二因緣法而生挂礙,他不知道諸法空相。既說是因緣,可見是緣生不實,但伊不能明空,被法見縛住了,不得自在。那十二因緣即是:一、無明:是過去的根本煩惱,隻要碰到緣就動了。緣就是轉下去的意思。二、無明緣行:行是行動,做種種或善或惡的行業。三、行緣識:由於過去的行業,而起現世受胎的一念,是因認識而成為果的。四、識緣名色:在胎中已有形體而有名色。五、名色緣六入:是六根具足,可以和六塵相對的了。六、六入緣觸:是出胎后對於一切有所接觸了。七、觸緣受:接觸之后,就受苦受樂而生種種感覺。八、受緣愛:如成年以后,就有強盛的愛欲。九、愛緣取:有了愛欲,就想去取得,心去四面馳求。十、取緣有:取得就有了,是有業成就的果位。十一、有緣生:這是成立了,生生不已,轉入未來。十二、生緣老死:有生就有滅,一切本是夢幻泡影,終必變滅,老死是這一段生死的果。但隻是無明未滅,再來一轉,生生世世轉輾不已,遂有六道輪回,總是無明作祟。乃至兩個字,是由無明跳至老死,中間略去十位。這十二因緣,位位都依據無明作主,不知皆是妄心幻法緣起,根本無有。盡者,極也,就是無之極也,言無亦無有也,是絕對不可得的意思。所以無明非有實體,如空中華,夢中事﹔夢中非無,及至夢醒,了不可得。可惜眾生不能斷無明,緣緣而下,無有窮期,無非是惑業苦。緣覺雖已悟到十二因緣,原是假有的一合相﹔但以為是定法不移,所以法見不淨而生挂礙。

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

心經分段解釋-9


【是故】 此是決定的口氣。所以說。
【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既明白了空中的道理,那麼空之中還有什麼實體可得呢?這“無”字有兩個解釋:一是無有,是根本不有的意思。二是毋的意思。因為現在雖有幻相,但畢竟是無,毋庸執取以為實有而生法見,添許多煩惱。所以五蘊(色、受、想、行、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十二入,再加上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共為十八界,都是不可得﹔因為是緣生的,無自性的,無實體的,不可得的。然而人既有此幻身,自有幻心作用,不能斷滅﹔佛菩薩也要用以度眾生,救世間無量苦,我人正要用此以開般若,了生死,出三界,不過聖人明白本來空,所以無法執﹔眾生迷了,遂生顛倒,這是眾生的大挂礙。因為地獄眾生,挂礙在具足多分貪嗔痴,鬼道挂礙於多分的貪,畜道挂礙於多分的痴,魔道挂礙於多分的嗔,人道挂礙於半分的貪嗔痴,天道挂礙於少分的貪。這貪、嗔、痴三毒,都由六根六塵六識而起,隻一空字可以化除一切煩惱挂礙。化除了,當下即是菩提﹔所以煩惱菩提,同是這個東西。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心經分段解釋-8



【舍利子】 此時要點到本來上,在緊要關頭了,故又呼其名而告之,是鄭重的意思。
【是諸法空相】 法是什麼?是心影,是心中緣起的種種道理。如果沒有對象,也就沒有心沒有法了,所以是因緣生、生而不生,無自性,無實物,不可得,本來是空,不是造作出來的空。古人說:心生法生,心滅法滅,心既是幻,法豈是真!諸法是說一切法,就是一切心。世上的人,總是以心緣心,以法緣法,不知本空,遂當他實有,彼此固執住了,爭執就此多了。這個相字,應作義字解,下面正點到不生不滅的原理。
【不生不滅】 佛經上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這一句,須知宇宙間一切一切連我的思想五蘊等等,都是不生不滅的。因為一切是:(一)不自生,如上面說布不能自生為布,是無自性的,須賴眾緣和合而生。(二)不他生,不是單靠他緣,還不能離我這個布,所以也不是他生。那麼是(三)共生的了?不!也不是共生,因為兩面也都是緣生,兩無實體,隻是一個偶合,所以也不是共生。(四)不無因生,現在的假相,似乎是生,但必由因成果﹔沒有可以成布的因,就沒有成布的果。以此類推,一切一切是不生的,現在雖有相,終是生而不生的。既不生,即不滅﹔但現在的假相,卻有個假滅,隻是不自滅,如布燒成灰,布不能自燒﹔不他滅,雖有火燒,終不能離了布﹔不共滅,不無因滅,都是一個理,可以推想得到的。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因為不生不滅,所以垢淨、增減、長短、是非、好壞、來去,一對一對的都是因分別而緣生,統統是幻有不可得,所有的相,本來是空相﹔因世事無一不由相對而成,苦惱也由相對而立。倘知根本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根本是生而不生,不過暫時有這個虛妄相,那又何必執為實體呢?既不執有,亦不廢有﹔即一切法,離一切法﹔既此用,離此用﹔心如長空萬裡,包羅一切,自在無住,此是諸法空相的本來面目,亦即無心可心的本來面目。但眾生久已不知的了,有全不知者是六道眾生,半知者是二乘,知而未徹者是菩薩,都是有挂礙。所謂有五部,有此岸,有入流,有中流,有彼岸而未登岸上種種。以上五句,判為本來分,為第三段,修行人最要緊是這一點,切勿忽過。

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心經分段解釋-7


 
【舍利子】 佛弟子的名字,即是舍利弗﹔在聲聞乘中,他是智慧第一。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首四句實是一個意思,總是說色空不二的道理。初說不異,說沒有兩樣的,還是方便的說﹔后說即是,是說就是一個,不能分的,是究竟說﹔斬金截鐵,毫無猶豫。色一個字,不單是代表五蘊,連外面宇宙萬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內。因為宇宙萬有,就沒有離了我的性海,渾同一體,盡是色﹔而我的受、想、行、識,是無相相,也是色。這內外兩種色,都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現下雖是幻有,畢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並不是色之外另有個空。參透上面所說的空義,就知道這個意義了。所以心的形形種種,亦是五蘊流轉﹔而色的形形種種,全似空華的亂起亂滅,如電影的一幕一幕,總是有而不可得。你莫把這四句看作玄妙,實是極普通極尋常的道理。你認明“一切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所以是性空”。不但色如是,受、想、行、識四蘊也如是﹔不但五蘊如是,宇宙萬有的有相相,和下面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法,六度萬行的智得等,是無相相,一切皆復如是的性空。但是凡夫執有,所以說色不異空﹔二乘又執空,所以說空不異色﹔還有菩薩未曾會通不二的,所以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總是破他們的法見。倘明白法見也是本空,就了無挂礙的了。
  以上七句判為色空分,為第二段,用以會通色空不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