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你這種笨腦袋,讀什麼書。


湘鄉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說是曾國藩在家讀書,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讀了多少篇還背不下來。
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後偷竊,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他睡。
小偷忍無可忍,跳出來大叫:「這種笨腦袋,讀什麼書?

這個笑話並非空穴來鳳。曾氏一族的天資並不出色。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笨得出名,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歲,才勉強過關。
笨腦袋?那他是如何發跡的呢?另一方面又是極為精明的人,平定了太平軍之亂。

但另一方面,曾國藩又是個極為「精明」的人。他是一個高明的軍事家、戰略家。太平軍起,舉國束手無策。
只有他獨僻蹊徑,以超人之膽識創立湘軍。在從皇帝到大臣或急於求成,或悲觀絕望,滿朝如無頭蒼蠅,紛無定計之際,

曾國藩提出了「以上制下、取建瓴之勢」的平定太平軍戰略,即「爭奪武昌,控制長江中游,再指向九江、安慶,進而攻陷天京」。
事後證明,這是一個極為高明的戰略,清王朝正是在這個戰略指導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他非常善於審時度勢,急流勇退,不邀功,自古功臣,像他這樣善於把握進退者不多。
剿滅太平軍之後,他的功名事業如日中天,此時他卻極度冷靜,在大盛之中察覺大衰的先機,毅然上疏請求辭去節制四省的大權,
並採取果斷手段,裁撤自己的權力之本——湘軍。
他一生出將入相,沒有大的蹉跌,在傳統官場上像他這樣的成功者並不多見。

他深通官場韜略,官場功夫如同太極高手,善於化解種種難題於無形之中。
曾國藩的秘書趙烈文的日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細節:曾國荃攻打南京不下之際,朝廷令李鴻章協助進攻。
李鴻章一方面不想奪了曾家兄弟的首功,向曾家邀功買好;另一方面又想把抗旨之責推給曾氏,因此私下到處解釋,做了很多小動作。

而曾國藩的對策是回復給皇帝一道辭氣卑約的奏摺,堅請派李鴻章前來,不望有功,但求無過,言語懇摯,不溫不火。
相形之下,李氏的小算盤一目了然。趙烈文評價說,曾國藩的手段,平直無奇,卻實高於李數倍。

 精明最高層次,就是與眾不同的笨拙!
僅舉此數端就可看出,曾氏的「精明」已臻最高層次,實非常人可比。
正是與眾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國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曾國藩的人生哲學很獨特,那就是尚「拙」。
他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能夠打通科舉這條路,靠的完全是「笨勁」。父親要求他,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
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絕不睡覺。他不懂什麼「技巧」,什麼「捷徑」,
只知道一條路走到黑,不撞南墻不回頭。這種「笨拙」的學習方式,在他身上培養起超常人的勤奮、吃苦、踏實精神。

笨拙的好處,抗挫折能力高,扎實的基礎!積苦力學的經歷給了曾國藩獨特的啟示,他發現笨拙有笨拙的好處。
笨拙的人沒有智力資本,因此比別人更虛心,笨拙的人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擊打能力特別強。

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鉆過去,因此不留死角。
相反,那些有小聰明的人不願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難繞著走,基礎打得鬆鬆垮垮。
所以,「拙」看起來慢,其實卻是最快,因為這是扎扎實實的成功,不留遺弊。

雖然曾國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開竅之後,後面的路就越來越順。
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舉人,又四年,又高中進士。
而那些早早進了學的同學,后來卻連舉人也沒出來一個。
他總結自身經驗,多次說這得益於自己基礎打得好,所以「讀書立志,須以困勉之功」。

打仗也靠笨拙─ 不求奇謀,穩扎穩打
曾國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曾國藩一生善打愚戰、笨戰,不善打巧戰。

他打仗不貪小利,不求奇謀,踏踏實實,穩扎穩打。他說:「打仗要打個穩字。」他一生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
他花極大心血去研究敵我雙方情況、戰斗的部署、後勤供應、出現不利情況如何救援等等,指導每個環節都算到了,
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決心。

曾國藩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誠為本,以拙為用。
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說大話,不求虛名」,做事「情願人占我的便宜斷不肯我占人的便宜」。
別人以巧似偽欺騙他,他卻仍然以誠以拙相待。

曾國藩說到做到。
左宗棠在「瑜亮情緒」的促使下,一生不服曾國藩,始則挖苦打擊,終則以怨報德,曾國藩卻終生未還一手。
李鴻章作為他的弟子,也時常和他耍心眼、逞私心。
曾國藩卻因為愛李之才,始終不改對李鴻章的關心、愛護、包容、提攜。

李鴻章因此終生感激涕零,到晚年更開口不離「我老師」三個字。
這個事因為這種質樸的為人處世方式,曾國藩一生朋友極多,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指揮如意,得道多助,
成就了「洪楊一役」的最終勝利。

曾國藩最有意義的「笨拙」,
正是「扎實徹底」的思維方式
當然,曾國藩最有意義的「笨拙」,還是他的思維方式,正是「扎實徹底」的思維方式,使曾國藩避免了幾千年
來「中國式思維」的局限和弱點。

中國式思維尚直覺,重體悟,善類比,卻輕邏輯。那些才子、文人的思緒常如天馬行空,不循規矩,任意跳躍,
因此很容易跳過真理與謬誤之間那小小的一步距離。

而西方思維的最大特別是重視實證、重視邏輯、重視差別。西方人從量化分析事物間的不同之處入手,
沿著「現象—差別—差別的擴大—精確量化—創新」的思維路徑前進,因此能發展出卓越的理性思維,建立起嚴密的學術體系。

曾國藩的思維方式與西方式思維不謀而合。
曾國藩的思維方式因為其「笨拙踏實」,在中國人中達到了少有的嚴密程度。

曾國藩式思維的秘訣。每遇到一件事,
他都要從正反兩方面去看。
反復琢磨,細細分析。
而「正」「反」這兩個方面,他也要進行細分,把「正」面再分兩面,分析它的正反。
同理,「負」面也自有其正反。

他把這件事中包含的每一個因素都研究到位,不使有一點含混不清之處。這樣分析下去,對這件事物就會觀察得分外透徹。
曾國藩說,自己「天分不甚高明,
專賴學問以求精明」。

曾國藩一生經歷千難萬險,處理過無數大事,大體都很得當。其過人之處就是不怕費心費力,對事物進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
在對事物進行了精到分析的基礎上,再找出要害,把握關鍵。
每次處理完了之後,還要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次作參考。

曾國藩的精明,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笨拙之上,這樣的絞盡腦汁殫精竭慮之上的。

確實,「笨」到極致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

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臉書分享:言由心生


中學時候班裡有個南方來的女同學,皮膚白凈,嬌小甜美,跟我們這群北方土妞相比,氣質明顯勝出。
我們曾一度交好,一起讀瓊瑤三毛,談詩詞歌賦。後來我把她當作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和她分享少年時代所有的秘密和煩惱。
她家庭親情淡漠,我陪她徹夜長談,她與男生幾度糾葛,我幫她出謀劃策。

而當我向她傷心傾訴時,她卻輕描淡寫地說:「這有什麼好煩的?這點事有什麼可難過。」
幾次之後,我的心就涼了半截,後來有同學說她直腸子,不虛偽,有什麼就說什麼。
那年齡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蠢蠢欲動又還未成形,我們特別鄙視「虛偽」,特別怕被人罵作「虛偽」。
於是她這種有話直說的「不虛偽」,反倒成了不少同學追捧的楷模。
小李,我這人說話直,你別介意啊。(憑什麼不介意?)

2002年我大學畢業,在威海與一個陌生女人合租了一套房子,那女人公司是同行企業,比我年長幾歲,我天真地以為遇上一個知心大姐可以指點迷津。
那年秋天公司組織運動會,每人發一套李寧運動服,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套名牌。迫不及待地回家試穿。
她流露著無法掩飾的不屑:「你還真是小姑娘沒見過世面,這都是李寧去年的老款了,還那麼高興嗎?」

兩天之後她找我幫忙,一改傲慢,嬉笑著說:「小李,我這人說話直,你別介意啊。」
我耳邊瞬間響過那英的歌:
「你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這根本不是直不直的問題。
我又不是聖人,憑什麼不介意?」

做公司的十年,我見過太多打著「直率」的旗號,對自己的言語不負責任的人。
因為「直」,就可以為所欲為口無遮攔。因為「直」,就可以信口開河發泄積怨。因為「直」,所有人都該為他的「不虛偽」讓路。因為「直」,所有唐突冒失措辭不當都應該被原諒。這才不是什麼真性情,才不是什麼單純率真。更不是什麼坦誠直率。

這只是一個自私的人,說話不經大腦,無視他人感受,不克制情緒,不顧忌影響,肆無忌憚地只圖自己痛快。


職場上,有這樣兩種截然相反的人;有人生怕別人舒服,盡量讓別人不舒服,而只要自己舒服就行。還有一類人生怕別人不舒服,盡量讓別人舒服,哪怕委屈自己。

為我做獵頭職業的原因,我們接觸的老總有幾十萬年薪的,
也有幾百萬的,甚至有過千萬級年薪的老總。
要問我對這些老總有什麼本質感覺上的不同,我的回答是,越是高薪的老總在與其交往中他會越讓你感覺到舒服。

跟千萬年薪的老總談,談上兩到三個小時,無論我說的話是酸甜苦辣等味道,他們都能把每一句話平緩接起來回答,
而從不讓一句話落地或磕碰,讓人感覺非常舒服。

就像打太極,無論什麼招式,全部是以柔克剛。
這就是高手過招,化解問題於無形之處,於無聲之中。
他們之所以掙千萬年薪,自有千萬年薪的價值,讓人舒服程度也許就是一個衡量指標。
常常發現越是與年薪水平低的人交流越容易讓人不舒服。
回想平時大家之間的溝通交流,磕磕絆絆,到處充滿著不舒服的感覺,你不讓別人舒服,別人就會讓你不舒服。

想提高年薪嗎?就從如何讓別人舒服著手,提升這方面的品質和修養。我們平常說話兩個人都容易傷害到對方,引起爭執。

我曾與一位級別很高的70多歲的老人交談,他的每一句話都不會傷及到任何一個人,不會讓周圍的任何一個人感覺不舒服。
在一起聚餐十多人,每一句話都能照顧到所有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感覺舒服,這是何等的修養。
戰爭年代就是千方百計把敵人消滅掉,想法讓敵人不舒服。
在和平建設年代,你讓別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成功的程度。

你是否讓別人舒服,直接影響著你的成功。
所謂的溝通技巧,所謂的交際藝術,在人與人的交往裡,最基本的根本不是這些,而是起碼的善意。
世間從沒有絕對的自由,所有自由都是以約束這前提。
(只有童言可以無忌。)
年歲漸長就該有彬彬有禮的少年、顧全大局的青年,
推己及人的中年。
否則,不懂禮數的熊孩子,就被縱容成為動轍甩同學耳光的少年犯,直到成為假摔訛人的壞老人。

成人就該遵循這世界的秩序與規則。
以尊重和善意為前提,才有資格談直爽和率性。
那些自詡為直性子,打著「心直口快」的幌子去無所顧忌地傷害別人的,只不過是自私。

一念起,一念滅。善意就在這明滅間,已是天壤之分,雲泥之別。
別把直接當作藉口。話說口出得經過思考,別無形中傷人!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臉書分享:老伴


你有幾個「老伴」?如果你單身、失婚或者老年喪偶,沒有老伴,該怎麼辦?別擔心,老伴不是指婚姻關係裡的配偶,而是泛指「老來一起作伴」的親朋好友。假設你的答案是「只有1個」,很抱歉,顯示你的支持網絡薄弱,你的生活十分退縮封閉;10個,不錯,相當充實;20個,恭喜你,保證生活非常多采多姿。


一般人常指望夫妻的功能之一,就是老了一起作伴。但根據社會心理分析,這個迷思與事實相去甚遠,配偶不見得是最好的人生伴侶,如果一廂情願把配偶當成理想的老伴,恐怕會失望,很多性格不相投的夫妻,愈老愈不肯妥協,貌伴合神離,相敬如冰,退休後分床、分房、分居、分手的例子,比比皆是。

「寄望婚姻(配偶)能解除寂寞,基本上是神話,」資深兩性專欄作家薇薇夫人毫不隱諱指出,現實中看到很多夫妻「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幾乎沒有任何交集,她的一些朋友有時不能把心事告訴配偶,卻能對好朋友暢所欲言。

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講師廖紀華也主張,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一旦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期待對方陪伴度過晚年生活,這是把生命窄化,而且對彼此的壓力都太沈重。


萬一有一半先走了,另一半則是難以承受之痛「夫妻關係太黏膩、太依賴,對生死就不容易看得透。」她善意提醒。

經常受邀參與社區老人議題講座的廖紀華觀察,在絕大多數社福團體、醫療機構服務的志工,80%都是女性,年長男性反而不願意走出來,「家庭角色互換,女性退休後跑出來,男性則大多窩在家裡,只會打電話問老婆『什麼時候回家煮飯』。

16個朋友,提高幸福指數
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系曾追蹤100名退休族4年後的生活狀況,其中對生活最感滿意的退休族,平均有16名可以依賴的朋友或熟人;不滿意退休生活的,則只有不到10個朋友。

研究人員因此得到一個重要結論:團體和情感方面的支援,是左右退休快樂與否的重要因素,影響程度更勝於金錢。即使保持單身,但有很多親近的朋友、家人、鄰居,參加有意義的組織,照樣可以擴大生活圈,享受精彩的老年生活。


老人學專家、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教授邱天助指出,幸福的退休生活至少包括6個面向,健康、感情、學習、工作、信仰(精神),以及社交活動。社會支持網絡代表與他人的連結度,找對老伴不但可以提升生命品質,還能改善健康與壽命。

擁有滿意的社會關係與豐富的社交生活比較快樂。他並且提出一個自我檢測量表,列舉10個評估項目,譬如是否常和朋友一起做什麼事、每個月見幾次面、熱心助人等等。

老年最害怕自己一無所有,會恐慌、沒有安全感,愈早計劃,就能愈早瞭解還有哪些不足、哪些已經很豐富。

傅利曼確切表示,人生下半場能具體看到健康與長壽成效的,都是因為提早計劃,用心經營社會網絡的結果。

因為沒有同伴,生活不知如何打發,足不出戶、唉聲嘆氣的長輩比比皆是,「『老年自閉症』或『老年憂鬱症』比『老年癡呆症』更教人憂心。」找伴是退休族一個重要的人生功課,絕不容輕忽。

「友誼帶來的快樂,可說是全世界最不需要花錢的東西,」柴林斯基一語概括,但他也強調「友誼不是名詞,而是動詞」,仍需要付出一項成本:投入的時間和努力,才能開枝散葉。

老伴絕不會從天上自動掉下來,而是用心經營的結果,更不能一廂情願以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一定要提早開始「收編」,中年就要考慮累積下一階段的人際資源。

廖紀華常聽到很多人開口閉口說「隨緣」,在她看來則是「偷懶」的藉口,朋友之間一定要花時間維繫,否則關係就會疏遠,「不要以前忙著工作,忘了交好朋友,等到老了再交,別人也會挑(剔)你。」

正如同年輕的時候會為「往上爬」做準備,過了中年以後,不管40歲、50歲,就要開始為「往下走」做計劃,一定要知道如何下山,才能順利地從山頂回到出發的原點。

廖紀華建議,不妨列出一張「老伴清單」,把生命重新做整理,就可以很清楚掌握自己的jd未來
1健康要顧好。
膝蓋沒力就得連滾帶爬地下山。

2財富規劃要做好。
但也不必焦慮過度,而是把物質慾望降低,夠用就好。廖紀華認識一些長輩,一個月9000元就過得很不錯,純粹只是生活必須開支,反正東西都買得差不多了,房貸也大多付清了,不必買新衣服,而且坐公車免費,到老人大學就讀學費非常便宜,一年繳幾百塊錢,活動內容又充實。

3一定要有醫療保險。
突然生病住院,才不必擔心醫療費用沒著落。

4評估個人社會資源。
有哪些可運用?這些資源累積起來是衝突線多,還是和平線、冷漠線居多?譬如泡湯、唱歌、旅行,是否都有伴可同行?再根據這份評估下手收集老伴,手足、親戚、同學、同事、鄰居、宗教信仰、公益組織、才藝社團、寵物等,都是適當的管道。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財富無可憑、佛慧方有安

一、  有一切智慧,方可化一切災劫:
「人在做,天在看。」世上的人千千萬萬地在造罪,在招引禍劫,因此人間的吉凶禍福千變萬化;所以人也得有千變萬化的智慧、德量、福份、才華,才能克服世間上將來的千變萬化的禍劫。只要欠缺一種智慧、功德行,就無法應付世間上的罪業,而遭受到一種的災劫毀滅。

上已有六十億萬人,就必得有六十億萬種的功夫,才能應付此八六十億萬人所造的罪業、災劫。由於世上有無數萬億眾生,因此要有無數萬億的德行、理智,才能生出無數萬億的方法以克服此無數人的罪劫,而能在此無數萬億人中過著平安的日子。
二、  富裕無法消災,脫苦何用?
有人雖然自認有一千萬億種的智慧,也有一千萬億的福份,是人中大智者、大福者。然而確有無數千,無數萬的災難劫難與劫數尚未予與避免解禳。這些災難劫數一來,這些福與慧又有什麼用?豈非形同廢物?

再者,一般所謂的巨富,並非是全世界或全國最富有的人,只是一個市或鄉最富有的人。而此大富之人並非兼具了生脫死的大慧,在一定的有限時間一到死亡之時,一切的財富都將放棄可有半毛錢帶去陰間、地府呢?
實際上所有在陽間賺的錢,一角也帶不去;甚至連身上所穿的衣服也無法得到、擁有。死後,身體一直潰爛,自己穿的衣服何能擁有一絲一縷呢?

總之,一無智慧,屆呼劫數一到,就無法保護此身此財;在天之年已盡,享受完畢之時,更得撒手塵寰,離此身命。

三、  唯有如來慧,才有大安樂:
若有智慧,則身命雖盡,法身卻能永遠存在。只要覓得正法正確有恆的去修持,遵行德慧去行持,一定可以修到真正的脫離三界,不用受到三界的限制、控制與受害,如此才是真正自由,無有拘束的人,此時的專用名詞才稱為「如來」。再此世間,唯有如來能夠橫渡三界災劫的關山,來去自如,福樂具足,靈光迴脫,根塵無礙。

雖然聲聞,緣覺也已與佛一樣脫離三界;但並非脫離三界就可以了。因為羅漢雖脫離三界卻無有福報;只是免去三界的災劫,何能有福樂可言?

這猶如大水未到之前,已先造好一艘大船,然而此一大船雖然可以化解全家的禍劫,但是爾後呢?是否就永遠住在水中,任水漂流,無有棲身之地;無有足夠的米糧呢?若能安身於他方的安樂地,重新開墾、經營,必然勝過原本居住的地方,以上二者實在大有差別。


因此,一定要修到如來佛境,才有真正的自在安樂;除此之外的羅漢、菩薩都不是真正的福、慧之地。
今天的修行,一定要先明此理,若不明此理,偏清偏淨,偏智偏慧,何時修證到佛的功夫呢?何能謂為真正了脫災劫,具足安樂的大智者呢?所以修行人能全施身、身外物而心已空,才能福慧雙修達「如來」。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臉書分享:劉德華


首先我希望今天的整個氣氛不要太嚴肅,因為我看了很多期節目,講到都會是一些比較沉重的,然後問的問題好像是你一輩子命題一樣,但是我先跟大家說,希望大家給我掌聲。

我叫劉德華。我不知道你們是從哪裡開始認識劉德華?
首先我想講一下我自己的故事。我認為很多人他根本不知道,劉德華是哪裡出來的,懂嗎?知道嗎?我在哪裡出來?媽媽肚子1961年我在一個農村出生,那裡叫大埔,香港一個非常非常久的一個地方。
我真的小時候,我發覺我是很有錢的,我家裡有孔雀,我家裡有超過兩百隻的豬,有數不盡的鴿子,然後我們還有很多地。我看過很多很多年輕小朋友沒看過的東西,我從小就知道有電視,我從小就知道有錄音磁帶,我都(收藏)過很多很多好的東西。

我爸爸在我六歲的那年,他帶我從農村到了城市,他希望我們可以接觸一下外面的世界。結果我爺爺不開心,他就覺得我爸爸不是一個很乖的小孩,結果家里分家產的時候,我爸爸沒有。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住在一個地方,在城市裡面有一個叫鑽石山的地方。鑽石山那個地方,是有很多很多很貧窮的人住在那裡,那個地方都是木房子。為什麼它叫鑽石山,是因為所有人住在那裡,都希望自己住的地方,比較高檔一點,所以就改了鑽石山這個名字。我爸爸是消防員。

但是你知道嗎?因為木房子,我們每一天都面臨火災的(可能),我們每一天都要記得我們的身份證放哪裡,如果有火災的時候,我們要盡快進去拿了身份證就逃。結果真的有一天,我那年大概十一歲,我家裡真的因為火災,我們要離開了。我們離開了我們住的地方,然後等了很久,等了大概有一年的時間,爸爸就跟我們住在一個臨時搭的房子,是政府給我們的。然後等了大概一年,我們可以換來有一個石頭的房子,我們住在那裡。我們每一天每一天,為自己的生活,做了很多很多不一樣的事情。

一直到我1980年,我參加了訓練班,一年之後,我表現得非常好,結果我簽了(香港)無線電視台。那這一段簡簡單單地,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感覺一下我的過去。

今天我做了一件我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我從來沒試過那麼緊張,我真的想了很久,請我來做一個我從來沒做過的事情,我能有什麼東西給你們,我回去真的想了很多很多。我想有一個問題問大家,今天你們覺得劉德華成功嗎?

劉德華是被所有的媒體神化的一個藝人,都說他勤奮、他努力、他不會幹壞事、他可以不吃、不眠、不喝,光是呼吸就可以活到五十二歲的人。但是今天我很希望很希望,真的很真實地呈現在大家的面前,其實我是一個普通人,我也會緊張,我也會因為講事情講到自己心裡不那麼穩定的時候,會出現有一些講得不好的狀況。但是今天我想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真正的劉德華是怎麼樣的。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失敗好不好?
1981
年,我剛剛踏入演藝圈的一個訓練班,我那個時候已經有一個女朋友,在一起三年多了。我認為我作為男人要負責任,所以我很拼命地在我的訓練班,做了很多事情,不光早上九點鐘開始,我晚上還要練跳舞、翻跟斗,很多很多事情。

忽然間有一天我接到一個電話,這個電話就是我已經四個月沒見的女朋友,她就告訴我:「你能出來一下嗎?」
我說:「為了你我一定出來。」結果八個小時之後,我才約到她。她約了我在香港一個非常浪漫的地方,那個地方是山頂,從那個地方看下去,你會看到很美麗的香港。但是我還沒有機會,去享受這個景的時候,她就跟我說:「我們分開吧。」

我那個時候覺得為什麼,我沒做錯什麼,我還沒有解釋之前,她就離開了。我就一個人站在一個非常浪漫的山頂,我慢慢往山下走,一步一步走到一個公車站。然後從公車站那邊一直等,一直等,一部車過了,兩部車過了,三部車過了,我找了一部沒有那麼多人的車,我上去。我坐在最後一排,我一直在想,為什麼結果會是這樣?車往前跑,我的眼淚一直往後走,你知道嗎?眼淚一直打那個玻璃。前面就幾個人,他們還沒有回頭,我就把眼淚擦乾,然後看到(他們)看著我的時候,我就說:「看什麼看?」

就這樣,我的初戀失敗了。因為這個失敗,我反而集中精力在我工作上面,結果我迎接我第一次的成功,我拿到了我第一次當男主角的機會,我成功了。

但是成功真的有很多種。我記得1985年,我那個時候已經拍完《神鵰俠侶》,那個時候我看到成龍、周潤發他們在電影上面已經發展得非常好,我很希望有機會去拍電影。那我就跟公司說:「我可不可以每一年拍一部電視劇,其他的時間給我拍戲(電影)?」他們說:「不可以。」
我真的去選擇,我選擇了沒有留在電視台。然後那個時候有一群人,就跟我說:「劉德華,你這個選擇太失敗了。」
但是每一個人的選擇,他是從心而發的,我就跟著我的那個方向走,一直走一直走,結果我碰到《法外情》,我碰到《旺角卡門》。

你【哇】得那麼假的(笑),我碰到《天若有情》。那結果同一群人,就說:「哎喲,劉德華,你當年的選擇太成功了。」
其實成功真的誰說了算,沒有人知道,但是你要記得,成功不是只有一種方法。

我離開了電視台,我在外面不停地拼博的時候,有一個人留在電視台,而那個人就是梁朝偉,今天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一定要記得,找一個最適合你們自己的,千萬不要胡亂地去拷貝人家成功的例子,一定要想清楚。

荊軻,你知道嗎?他刺秦,成功還是失敗?
秦王,他統一,成功還是失敗?對,你要做誰?做秦王的舉手?做荊軻的舉手?真的,成功不是自己說得算,是歷史說了算。也同樣,喜歡我的人,他會覺得我非常成功,為什麼?因為我事業做得非常好,我家庭非常幸福,他說我是成功中的成功,對不對?請鼓掌。

不喜歡我的人說,這個人的事業,一部作品好一部作品不好,一部票房這樣,一部那個爛片,他是靠運氣。他為了虛榮,把家庭就擱在那裡,所有他的家人,都活在一個陰霾裡面,他們說我失敗中的失敗。我無所謂,我覺得懂我的人,他一定知道。我怕什麼,我怕什麼輸?不爭,那是一種慈悲,不聞,那是一種智慧。

我就講到這裡,跟大家講一個故事。
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他就一直跟我說:「我很喜歡范冰冰,麻煩你介紹給我認識。」我說:「對不起,我劉德華不干這種事兒。」我不知道他為什麼,有一天他就告訴我,他認識了范冰冰,他還約她到外地旅行,結果我說:「怎樣?」
「我成功了一半。」
我說:「那麼厲害,怎麼樣?」
「我去了,她沒去。」

我就覺得這種心態太好了,我們應該用一種非常快樂,非常正的能量去面對所有的事情。

但是成功的人,通常非常令人討厭,特別討厭,我見太多了。他們自以為是,他們就會告訴你:「我要做最真實的自己。」就以為自己的缺點也是真實的一部分。但是我告訴你,如果你有靈性的話,我們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把缺點改掉。到那個時候,你就會是一個既成功又可愛的成功人士。很多人會告訴你,我們要赤裸裸地在鏡子前面,每一天早上我們對著他,我就問他:「你是誰?」
「我是劉德華。」
「你有辜負過你自己嗎?」
「你有違背過你自己嗎?」
「你有欺騙過你自己嗎?」

每一天都問一次,然後清醒了、清楚了,洗一把臉、幹乾淨淨的臉,然後走出去給你家人一個微笑,給你鄰居一個微笑,給在街上的陌生人一個微笑,給那些失敗的人一個微笑,到那個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是充滿愛。如果這個世界充滿愛,我們所有人離成功還會遠嗎?
不會的。

有了愛,就算你失敗,你跑到街上,也會有人給你一個微笑,他們會鼓勵你。這個世界成功的人,一定比失敗的人少。你要記得,只要我們這一群失敗的人能夠團結,我們一定可以跟那些成功的人比一下。

今天我真的非常幸運,有機會在這裡跟很多很多年輕人,分享我這一種感覺。未來如果你們碰到有什麼問題,我就在這兒,你們希望得到安慰或是微笑,我都可以給你。但是要記得,好好地照顧自己,才會有好好的未來。